小学修改病句专题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532.00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的9种类型及方法大全(附练习及答案)1.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2.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3.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4.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5.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6.重复罗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7.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详解及练习附答案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用词不当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词语搭配不当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词序颠倒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重复啰嗦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概念不清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不合逻辑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小学生语文修改病句方法指导在小学阶段,修改病句是句子练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言试卷上常出现的问题。
也是试卷上出错率较高的类型。
通过对病句的修改,可以使我们认识什么是正确的句子,什么是错误的句子。
这样,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而且也为自己修改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修改病句步骤:一读二找三改四对。
一、读 :仔细地阅读句子,读懂句意,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
二、找 :认真分析,寻找“病因”。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成分残缺:一个完整的句子应该是“枝叶”齐全,意思完整明确。
例1:“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例3:看了这部电影,深受教育。
一个完整的句子,至少应包括主语和谓语两个部分(非主谓句除外),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句子表达的意思就不完整。
缺少了主语,是谁“深受教育”没作交待,如果在“看”或“深”前加上主语,句子就完整了。
2、用词不当或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两种类型。
(1)、用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例4:我们的李老师像狐狸一样聪明。
用“狐狸”形容李老师显然是不恰当的,可改为“诸葛亮”。
例5:他的房间布置得非常简朴。
(把“简朴”改成“简单”)(2)、用错了关联词或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1: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例句就错把两个分句之间的转折关系当成了递进关系。
正确的关联词语应该用“……虽然……但是……”。
修改病句一、病句中的常见错误1.词语搭配不当;2.句子重复;3.句子顺序颠倒;4.关联词语用错;5.缺少句子成分;6.语序错误;7.字词错误;8.前后矛盾二.修改病句的步骤(1)读懂原句,弄清本意。
首先要仔细读病句,弄明白它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2)查找病因,确定病症。
围绕句子的主要意思找出病句的原因所在,弄懂属于哪种类型的病句。
(3)对症下药,修改病句。
弄清病因后,要针对句子存在的问题,想好删去什么、添上什么、更换什么,然后动手改病句。
(4)仔细检查,完成练习。
读修改后的句子,看是否正确,是否保留了句子的原意。
三、病句修改常用符号1.删除号:用来删除字、标点符号、词、短语及长句或段落。
2.恢复号:又称保留号,用于恢复被删除的文字或符号。
如果恢复多个文字,最好每个要恢复的字下面标上恢复号。
3.对调号:用于相临的字、词或短句调换位置。
4.改正号:把错误的文字或符号更正为正确的。
5.增添号:在文字或句、段间增添新的文字或符号。
6.重点号:专用于赞美写得好的词、句。
7.提示号:专用于有问题的字、词、句、段,提示作者自行分析错误并改正。
8.调遣号:用于远距离调移字、标点符号、词、句、段。
9.起段号:把一段文字分成两段,表示另起一段。
10.并段号:把下段文字接在上文后,表示不应该分段。
11.缩位号:把一行的顶格文字缩两格,表示另起段,文字顺延后移。
12.前移号:文字前移或顶格。
备注:缩位号也叫“后移号”改正号也叫“换用号”(上图有误)四、修改病句分析及方法(一、)句子缺少了主要成份。
[例1:正在仔细地批改学生的作业。
][例2: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句子中多了一些词语造成成份残缺。
[例:经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用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2种类型。
1、用错了近义词。
[例:红军长征时期的生活非常艰巨。
]2、用错了关联词。
[例:虽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三、)搭配不当这类病句主要有3种类型。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口诀及运用解析大全一、定义:是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就叫做病句。
二、十大病因:搭配不当、语序颠倒、成分残缺、重复啰嗦、自相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
三、修改病句四原则:1.原意要保;2.改法要巧;3.改动要少;4.越简越好四、修改病句一般步骤:1读2找3改4查五、修改病句四大法宝:增调删换六、口诀口诀一:没有人称怎么办,加上小明就好办!口诀二:词语重复有语病,去掉一个才高兴。
(常考的重复有即将和终于、忍不住和不禁、几乎和全部、很和十分、经常和有时、断定和大概)口诀三:水平提高是搭档,价格提高和降低。
财产要保护,内容要丰富,质量只能提高或降低。
习惯要养成,树木要发芽,耐心对教导、发扬对传统,端正对态度。
口诀四:和的后面要加词,并得前后要调换。
口诀五:看到“使”字要掉。
口诀六:居然变身便果然,勾结改过变团结。
夸耀不对是夸奖,猛烈不对是激烈、集中改过变聚集、张牙舞爪太可怕,手舞足蹈美美哒。
口诀七:两个他(她)不认识,告诉一个他名字。
口诀八:老师获得了称号,我把称号来摘掉。
口诀九:回忆不能对往事。
口诀十:先地点再季节。
口诀十一:估计(大概)是天使,一定(断定)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口诀十二:断定是天使,大概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口诀运用解析一.成分残缺题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的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一了。
根据口诀一:在被的前面在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2.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习惯搭配的词语。
根据口诀三:在应该后面加“养成”。
答: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3.上课时,始终专心听讲,因此,成绩很好。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专心听讲,是谁成绩好,读起来特别的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一了。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绝招1、病句的概念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是语法错误,后者是逻辑错误。
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言明白无误。
修改病句时,语句明白无误。
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在《考试说明》中指出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达不明、不和逻辑,这是我们小学生作文中常见到的。
2、病句辨析的方法病句辨析的方法称为三部曲:一读,调动语感查语病;二提,调出主干查枝叶;三析,语法无误析事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病句。
上星期去植树了。
分析:该句缺少主语。
改:我们全班上星期去植树了。
或:上星期我们全班去植树了。
②今天,三年级(1)班全体同学看了电影。
分析:该句用词颠倒。
改:今天,全体三年级(1)班同学看了电影。
③他的看法是对的,正确的。
分析:用词重复(两个词或两个以上的词义相同才能称用词重复)。
改:他的看法是对的。
或: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④同学们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
3、常见的病例(1)成分残缺。
一个句子如果缺少必要的成分,就不是完整的句子。
缺少必要的成分的句子,就像去胳膊少天的人。
这种语病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缺主语。
★例句:看到天下的父母为了儿女们日夜辛苦的操劳着,使我很受感动。
这个句子的主语本来是“我”,但由于多用了动词“使”,把原来的主语掩盖了。
可以改为:“我看到天下的父母为了儿女们日夜辛苦的操劳着,很受感动。
”也可以直接把“使”字去掉。
缺谓语。
★例句:我们从小讲卫生的好习惯。
句子中一个动词“讲”似乎可以做谓语,但它放在“讲卫生”这个短语中,然而“讲卫生”这个短语又是用来修饰“好习惯”的,全句还是没有谓语。
可以改为:“我们从小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缺宾语。
★例句:我们从小就养成讲文明、懂礼貌。
表面上看,“养成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动宾结构,但习惯上养“养成”的对象是“习惯”。
宾语残缺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宾语部分的中心词。
病句修改方法一、常见病句类型(一)成分残缺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1.缺主语例: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
分析:这句话缺少主语,谁学到了知识没有点出,可以补充为:读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
2.缺谓语例:我们应该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分析:本句缺少谓语,应是“养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
3.缺宾语例:学校开展学习雷锋。
分析:这句话缺少与谓语“开展”搭配的宾语。
应该改成: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
(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1:老师亲切的话语时常浮现在我耳边。
分析:主语“话语”和谓语“浮现”不搭配。
“浮现”应改成“回响”。
2.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例:他穿着一件黑色上衣和一顶蓝帽子。
分析:“穿着”与“上衣”搭配,与“帽子”不搭配,应在“一顶蓝帽子”前加上“戴着”。
3.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句子中,前后句子不能一一对应,出现两面性词语时应注意。
例:是否认真听课,是决定学生拿到好成绩的关键。
分析:前半句是“是否”,后半句是“好成绩”,不相对应,应改为:是否认真听课,是决定学生能否拿到好成绩的关键。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赛场上响起激烈的掌声。
分析:应改为“热烈的掌声”。
(三)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学生们在做病句题中失分较多的一种类型。
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化学对我很感兴趣。
分析:“化学”和“我”的位置颠倒了。
应改为:我对化学很感兴趣。
例:我们要认真记录并收听广播里的信息。
分析:这句话中有很明显的标志——“并”字,先发现,才能去克服。
应改为:我们要认真收听并认记录广播里的信息。
(四)重复啰嗦在句子中重复使用意思相近的词语,只保留其中一个词即可。
例:我不禁忍不住流下了眼。
分析:“忍不住”和“不禁”重复,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五)语意不明(表意不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
其表现主要有两种。
1.歧义句例: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分析:是没有配锁还是没有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