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检测器介绍及工程应用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6
VD4001-Ⅰ车辆检测器用户手册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声明Kedacom™、TrueSens™、为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不得擅自使用。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未经本公司明确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或通过任何电子或机械方式,复制或传播本文档的任何部分用于任何用途。
在法律上,复制包括翻译为其他语言或转换为其他格式。
由于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完善,本资料中的内容可能与实际产品不完全相符,敬请谅解。
我们尽最大努力来保证本手册信息的正确性。
科达不对其中的印刷或书写错误负责。
本文信息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
获取最新信息请登录。
前言本手册详细介绍了VD4001-Ⅰ的功能、安装和使用,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目录1 产品概述 (1)1.1 简介 (1)1.2 应用 (1)1.3 板卡结构定义 (2)1.4 技术指标 (2)2 操作设置 (4)2.1 硬件设置 (4)2.2 开关设置选择 (5)2.2.1复位开关(SW1) (6)2.2.2频率开关(SW2) (6)2.2.3存在时间设置 (7)2.2.4灵敏度设置 (8)2.2.5串口通讯开关(SW5 S1-S4) (9)2.2.6通讯有效开关(SW5 – S5) (9)2.2.7自动重新调谐(SW5 – S6) (9)2.2.8防锁(SW5 – S7) (9)2.2.9节能模式(SW5 – S8) (9)2.3 前面板指示灯 (9)3 工作原理 (9)3.1 检测器调谐 (9)3.2 检测器灵敏度 (10)3.3 故障输出 (10)3.4 线圈同步技术 (10)4 安装向导 (10)4.1 操作的限制条件 (11)4.2 线圈和馈线的说明 (11)4.3 检测线圈的几何尺寸 (11)4.4 线圈间距 (12)4.5 线圈电感范围 (12)4.6 允许的馈线长度 (12)4.7 金属和增强材料的影响 (12)4.8 线缆材料 (13)4.8.1线圈线 (13)4.8.2馈线 (13)4.9 切槽 (13)4.10 线圈安装 (13)4.10.1线圈线 (13)4.10.2当线圈与馈线用同一根线时 (13)4.10.2馈线单独用线时 (13)4.11 封口材料 (14)5 用户故障分析 (15)5.1 故障检测 (15)5.2 功能测试 (15)1 产品概述1.1 简介VD4001-Ⅰ是一种4通道的卡式车辆检测器,采用欧标形式。
几种主要车辆检测器的对比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对比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中,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因其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初期建设成本较低而成为当前国内用量最大一种检测设备。
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同时具有获得的信息量少,难于安装和较低的灵活性等缺点。
为克服以上不足,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下面对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做具体分析随着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视频车辆检测器应运而生。
视频车辆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区域广泛、设定灵活、调整维护简便等特点,与传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采集技术相比,视频检测器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1.地感线圈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在道路上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连接。
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变化将被检测到,同时将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1、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
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
2、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
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3、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
4、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
5、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2.微波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
以RTMS微波为例,其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
交通事件检测器(CP-TFCS01)使用说明书普天首信广州哈迪目录1.硬件 (3)1.1.CP-TFCS01车辆检测器机架描述 (3)1.1.1.机架面板视图 (3)1.1.2.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 (4)1.2.电源板 (4)1.3.通信板 (4)1.4.检测板 (5)2.设置 (5)2.1.通信板设置 (5)2.1.1.复位 (5)2.1.2.地址跳线 (6)2.1.3.其它参数设置 (6)2.2.检测板设置 (7)2.2.1.复位 (7)2.2.2.灵敏度设置(SENS) (7)2.2.3.存在时间设置(PRES) (7)2.2.4.工作频率设置(FREQ) (8)3.通信 (8)4.环形线圈安装 (9)4.1.环形线圈检测的基本原理 (9)4.2.线圈线 (9)4.3.线圈的尺寸 (10)4.4.线的绞接 (10)4.5.线圈的安装 (10)4.6.线圈填充物 (11)4.7.线圈接入检测器 (11)4.8.线圈安装注意事项 (11)5.检测数据范围 (12)6.故障分析及解决 (12)6.1.供电故障 (12)6.2.线圈检测板故障 (12)6.3.通信板故障 (13)1.硬件1.1.CP-TFCS01车辆检测器机架描述CP-TFCS01型车辆检测器由一个10英寸机架以及电源板、通信板和1~5块检测板组成。
1.1.1.机架面板视图图1 前面视图图2 后面视图1.1.2.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中心计算机图3 车辆检测器互连框图1.2.电源板电源板供电给机架中所有的模块。
机架电源装在机架的左端,占两个插槽。
电源面板上一个电源开关,当打到“ON”位置时,开关中的红色指示灯亮指示电源已接通。
物理尺寸:3U×2槽位(高×宽)输入电压:240V AC 50Hz输出电压:24VDC1.3.通信板通信板是线圈检测器的主控制处理器卡。
该板负责对来自检测器的所有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负责处理所有的串行通信和错误报告。
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对比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中,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因其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初期建设成本较低而成为当前国内用量最大一种检测设备。
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同时具有获得的信息量少,难于安装和较低的灵活性等缺点。
为克服以上不足,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下面对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做具体分析随着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视频车辆检测器应运而生。
视频车辆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区域广泛、设定灵活、调整维护简便等特点,与传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采集技术相比,视频检测器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1.地感线圈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在道路上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连接。
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变化将被检测到,同时将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1、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
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
2、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
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3、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
4、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
5、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2.微波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
以RTMS微波为例,其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
几种常见的交通检测器人们对交通事件检测的方法一般分为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
直接检测法是通过监控摄像机采取图像信息,然后根据图像处理的算法提取出图像所包含的交通信息,如交通流量、速度、占有率等判断是否有交通事故发生;或者通过工作人员巡逻或者路人观察到有事故发生[[23]。
间接检测法则比直接检测法要复杂,首先布设在道路下的检测线圈采集到交通流参数并将采集到的参数传送给PC机,PC机利用有关的算法分析有没有事故发生。
由于直接检测法所需的工作量比间接检测法大,所以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间接监测的方法。
间接检测法用到的主要的采集数据的工具就是检测线圈,下面介绍一下各种交通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优缺点。
(1>超声波检测器工作原理: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当光遇到障碍物时就会被反射回来,同理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车辆)时就会产生一反射波,反射波传送回接收端,根据时间差就可以判断是否有车辆通过。
正常情况下,没有车辆时超声波返回到超声波检测器用的时间比有车辆通过时用的时间要长,当接收到反射波的事件变短就可以判断出车辆通过。
优点:首先超声波检测器安装在路侧,不用破坏路面;其次,耐用且安装方便。
缺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雨雪等;其次检测范围有限,检测精度不高,当有人或者其他动物通过时极可能发生误检。
(2>线圈检测器:环形线圈检测器是最早使用的事件检测器,目前世界很多国家的高速公路仍然在使用线圈检测器。
工作原理:线圈检测器包含一个长方形或者圆形的闭合线圈,线圈内通有时刻变化的电流,根据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交变的电磁会产生电场的原理,当线圈受到压力的作用时线圈内的回路电感量会产生变化,进而导致电流的变化,根据电感量是否发生变化就可以知道是否有车辆通过了。
优点:首先目前线圈检测技术己被世界大部分国家使用,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且价格相对合理;其次线圈检测器被埋在地下,所以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小,且其自身的结构决定了它很高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几种主要检测技术的对比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道路交通信息采集技术中,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因其技术成熟、易于掌握、初期建设成本较低而成为当前国内用量最大一种检测设备。
但是,环形线圈检测器同时具有获得的信息量少,难于安装和较低的灵活性等缺点。
为克服以上不足,微波车辆检测器和视频车辆检测器技术得以发展并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信息检测。
下面对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做具体分析随着道路交通检测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技术的视频车辆检测器应运而生。
视频车辆检测器具有采集信息量大、区域广泛、设定灵活、调整维护简便等特点,与传统的交通信息系统采集技术相比,视频检测器可提供现场的视频图像。
1.地感线圈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是传统的交通检测器,其工作原理为在道路上埋设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车辆检测器连接。
当车辆经过线圈时,由于线圈电感量的变化,车辆的通过状态变化将被检测到,同时将状态信号传输给车辆检测器,由其进行采集和计算。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相对于其他检测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高检测精度、全天候工作的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车辆检测器。
缺点:1、按照环形线圈施工要求,检测线圈在初次安装时要切割路面,植入环形检测线圈。
封路施工不可避免会造成交通阻塞,对于城市主干道交通产生影响。
2、埋植线圈的切缝容易使路面受损,缩短路面及检测线圈的使用寿命。
实际使用中尤其对沥青路面的损坏更为严重,导致检测线圈的损毁率居高不下,使用和维护成本上升,影响系统的可用性。
3、检测线圈容易受到路面下沉、裂缝、冰冻等环境影响,产生误报。
4、受自身测量原理限制,当车流拥堵、车辆间距较小时,其测量精度大幅度下降,不适于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流检测。
5、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一经设置即固定不变,在道路通行状况改变时调整困难。
2.3.微波车辆检测器微波车辆检测器是以微波对车辆发射电磁波产生感应原理为基础。
以RTMS微波为例,其工作方式为:悬挂于路侧,在扇形区域内发射连续的低功率调制微波,并在路面上留下一条长长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