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 比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大全5篇)第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应用》说课稿1教材分析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例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主要包括正、反比例的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讲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法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以及解题的步骤。
用正、反比例解应用题,首先要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能从题中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或积)是一定的,从而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正(或者反)比例,然后设未知数X,比例解答,判断过程也是正反比例意义实际应用的过程。
数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三、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判断题中数量成何比例,根据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正、反比例的应用,因此通过本小节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正、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的量。
二、探究新知学习例题正、反比例的应用题。
学生在已学过的四则应用题中,实际已经接触只是用归一,归总的方法来解答,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用已学过的方法解答:再引导运用新知做这样用移类比的转化思想进行教学,使新知识不新,旧知识不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让学生用以前方法解答,然后问:这道题里有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引导生判断两种量的比例关系,再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解答,这样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又揭示了与旧知识的联系。
三、新课小结通过例题的讲解,学生总结用比例解答应用题关键?四、练习提高1、基础练习2、判断说理不解答3、变成练习五、本课小结六、效果预测本节课学会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学会判断这两种是否成正、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年级数学比的应用题1、红花和黄共共70朵,红花与黄花的比是2:5,求红花与黄花各是多少朵?解: 70÷7×2=20(朵) 70÷7×5=50(朵)答:红花是20朵,黄花是50朵2、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解:180÷9×2=40(度)180÷9×3=60(度)180÷9×4=80(度)答:这个三角形的度数分别是40度,60度,80度。
3、 某校参加电脑兴趣小组的有42人,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 ∶3,男生有多少人?解:42÷7×4=24(人)答:男生有24人。
4、一桶重200克的盐水,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4,要使盐和水的质量比是1:29,要加多少克水?解:盐 200× 2411+= 8(克) 盐水8÷ 2911+=240(克) 要加水240-200=40(克)答:要加水40克。
5、一班有60人,二班有80人,从一班调多少人到二班,两班人数比才能为2:3?解:(60+80)×232+=56(人) 60-56=4(人) 答:从一班调4人到二班,两班人数比才能为2:3。
6、把300本作业按4∶5∶6分给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四、五、六年级的同学各得多少本作业本?解:4+5+6=15300÷15=2020×4=80(本),20×5=100(本),20×6=120(本)答:四年级得80本,五年级得100本,六年级得120本。
7、一种生理盐水是把盐水和水按照1∶100配制而成,要配制这种生理盐水5050千克,需要盐水多少千克?解:1+100=1015050÷101=50(千克)答:需要盐水50千克。
8、山羊和绵羊的头数比是2∶5,山羊40头。
山羊和绵羊一共有多少头?解:40÷2=20(头)20×(5+2)=140(头)答:山羊和绵羊一共有140头。
六年级数学比应用题一、简单的比的计算应用题(1 - 5题)1. 已知甲、乙两数的比是3:5,甲数是12,求乙数。
- 解析:- 因为甲、乙两数的比是3:5,设乙数为x,则(甲)/(乙)=(3)/(5)。
- 已知甲数是12,即(12)/(x)=(3)/(5)。
- 根据比例的性质,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可得3x = 12×5。
- 解得x=(12×5)/(3)=20。
2. 某班男、女生人数比是4:3,男生有24人,女生有多少人?- 解析:- 设女生有x人,因为男、女生人数比是4:3,所以(24)/(x)=(4)/(3)。
- 由比例性质可得4x = 24×3。
- 解得x=(24×3)/(4)=18人。
3. 一种药水是把药粉和水按照1:100的比配成的。
要配制这种药水4040克,需要药粉多少克?- 解析:- 药粉和水的比是1:100,那么药水就是1 + 100=101份。
- 这种药水共4040克,那么一份就是4040÷101 = 40克。
- 药粉占1份,所以需要药粉40克。
4. 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4,科技书有18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解析:- 设故事书有x本,因为科技书和故事书的比是3:4,所以(180)/(x)=(3)/(4)。
- 根据比例性质3x=180×4。
- 解得x=(180×4)/(3)=240本。
5. 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它们的和是66,求甲、乙两数。
- 解析:- 甲、乙两个数的比是5:6,设甲数是5x,乙数是6x。
- 它们的和是66,则5x + 6x=66。
- 即11x = 66,解得x = 6。
- 所以甲数5x = 5×6 = 30,乙数6x=6×6 = 36。
二、比在几何中的应用题(6 - 10题)6.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长是2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解析:- 设宽是x厘米,因为长和宽的比是5:3,所以(25)/(x)=(5)/(3)。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应用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
学生将通过实例,探究比的概念,学习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 比的应用,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比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比的题目,加深对比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4. 应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然后每组分享他们的解决方案。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比的题目,让学生回家完成。
板书设计1. 比的应用2. 重点:比的概念,比的计算方法,比的应用。
3. 难点: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比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做一些比的题目,巩固对比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提高题: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探索。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对比有了直观的理解。
然后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的计算方法。
通过应用环节,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学生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的识别与处理。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理解障碍的知识点,它们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效有着重要影响。
在本节课中,识别出的教学难点包括比的概念的理解、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以及比的应用,尤其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比的应用六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1、比的应用六年级数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我讲授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49页例2《比的应用》,在本册教材中主要就是按比分配问题。
按比分配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均分”和“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延伸。
教材是采用把比化为分数,用学生前面已学过的分数的知识来解答。
这样安排学生容易接受,不仅加深了对分数应用题的理解,还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为今后学习正反比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在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而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学习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3、使学生树立用自己学来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轰轰烈烈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是制定课堂教学目标的主导思想。
因此,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我制定了这堂课的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
难点:正确分析,灵活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具有典型的特征,理解并掌握了这种特征,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把什么数量按什么比进行分配,则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感觉比较困难的,因此将其作为难点。
主要将采用“演示——分析——讨论”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推广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把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参与,关键在于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23-24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一、准备线段图是把握数量关系的重要方法之一你能用线段图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吗?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参加围棋班的有32人,参加航模班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班的多25%1.学生独立完成线段图2.展示学生成果3、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25%=1/432人围棋班比围棋班25%航模班二、百分数的应用1、出示教科书P23上面的.问题2、思考:增产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价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产量是普通水稻产量的百分之几3、学生独立解答问题4、班内交流方法一:7-5.6=1.4(吨)1.45.6=0.25=25%方法二:75.6=1.25=125%125%-100%=25%三、试一试1、出示教科书P23下面的问题2、几成是什么意思?※成数主要用于农业收成※几成就是十分之几。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学生独立解决问题※(2.61-2.25)2.25=0.362.25=0.16=16%四、练一练1.教科书P24练一练第1题2.科书P24练一练第2题3.教科书P24练一练第3题五、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复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通过介绍某实验田普通水稻与杂交的产量,引出增产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再一次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小学六年级比的应用应用题题型解析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比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尤其是在六年级,我们经常会遇到与比相关的应用题。
本文将对这些题型进行解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应用。
一、定义和概念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比。
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冒号或斜线表示。
例如,A与B的比是3:2,或者A是B的1.5倍。
二、常见的题型解析1、比例分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应用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
例如,有10个苹果,分给A、B、C三个人,要求他们之间的分配比例是2:3:5。
我们需要找出每个人应该得到多少个苹果。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先找出各个部分占总量的比例,然后按照比例分配。
以这个例子为例,A、B、C三人分别得到的苹果数为:10×(2/(2+3+5))、10×(3/(2+3+5))、10×(5/(2+3+5))。
2、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A的年龄是B的1.5倍,B的年龄是C的2倍,求A、B、C的年龄关系。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通过设未知数来找出数量关系。
以这个例子为例,我们可以设A的年龄为x,那么B的年龄就是1.5x,C的年龄就是1.5x/2=0.75x。
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他们之间的年龄关系。
3、比率问题比率问题是比的应用中另一种常见的题型。
例如,在生产过程中,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0%,求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数量关系来计算。
以这个例子为例,假设总产量为100件,那么合格品数量为90件,不合格品数量为10件。
所以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数量比为9:1。
三、解题思路和步骤在解决比的应用问题时,我们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读懂题目:首先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和要求。
2、确定关系: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比例或倍数关系,确定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3、设未知数:如果需要,可以设未知数来帮助解决问题。
4、建立方程: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优秀3篇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比的应用》教案教学要求:使学生能够应用比的意义,初步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焦点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探求新知的兴趣,自己找到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并培养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一、激情导入大家看老师给你们安排的座位就知道这节课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希望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那么大家先商量一下,给你们小组起个名字吧,起好之后派一名代表将组名写到黑板上。
二、复习,创设情境复习题:六一班有男生16人,丝生人,则男生和丝生人数的比为():(),男生占()份,女生占()份,男生占全班人数的( )/( ),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师:谁来完成填,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调查一组数据并将调查结果填在调查表上,调查表如下:我们小组调查的是()和()这两个量,这两个量的比是():(),其中()量占()份,()量占()份,()量占两之和的()/ (),()量占两量之和的()/()。
师:打开电视或是翻开报纸,媒体竞相报道的就是伊拉克战争,战争带给伊拉克人们的是什么?大家看这么一组统计数字。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例2:根据伊拉克政府提供的数字,截止到4月2日,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的平民约有6850人伤亡,其中死亡和受伤的人数比为25:112,请你求出死亡和受伤各有多少人?师读题,请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如果有了结果,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将算式列在你们组名的旁边,计算时可以用计算器。
生分组交流,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师:大家看这道题一共有几种做法,如果你对哪个小组的做法有问题尽可以发问。
生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用按比例分配解决这道题的方法。
师:你们用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解决了新问题真不错!师:我也有一个问题,你们的答案是否正确,你们检验了吗?允许生有少顷的讨论。
6.3《比的应用》(教案)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 6.3节《比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比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如“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车相距20千米,问两车多久后相遇?”2. 新课讲解:讲解比的概念,比的意义,比的计算方法,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载体,讲解比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如“一个班级有男生20人,女生30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多少?如果班级再有5名男生加入,比例会发生改变吗?”六、板书设计1. 比的概念2. 比的计算方法3. 比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另一辆汽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两车相距40千米,问两车多久后相遇?2. 答案:两车相遇的时间为0.4小时,即24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如比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小学数学比例应用题〔共6篇〕篇1: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六年级数学比例应用题练习题(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场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
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
假如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10)前轮在720米的间隔里比后轮多转40周,假如后轮的周长是2米,求前轮的周长。
11、为创立海华公司,张、王、李三人分别投资100万元、120万元和80万元。
在他们三人的共同努力下,到年末,公司共盈利60万元,你认为该如何合理分配这笔钱,每人分别得多少?12、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方案7小时行完全程,汽车的速度如下表,问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行完全程?(计算后简要说明)13、在比例尺是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间隔为4.5厘米,假如一辆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
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那么这辆货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1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城之间的间隔是2.4厘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4.3《比的应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以及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数学知识,对于比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能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求比值的方法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的概念、求比值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体育比赛、商品打折等,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举例说明求比值的方法,并进行演示。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求比值,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如购物时比较商品价格等。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的扩大和缩小,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比的变化。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比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一份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的《比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我在这一节课中,选择了教材的第七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以及进行比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以及能够进行比的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以及如何求比值和进行比的运算。
教学重点则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用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以及进行比的运算。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份清晰的板书,列出比的概念,求比值和进行比的运算的方法,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七、作业设计我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题目包括:1. 求下列比的比值:2:3, 4:5, 6:7。
2. 计算下列比的和:2:3 + 4:5。
3. 判断下列哪个数是比值:4/5, 6/7, 8/9。
答案:1. 2:3的比值是0.6667,4:5的比值是0.8,6:7的比值是0.8571。
2. 2:3 + 4:5的和是14/15。
3. 4/5和6/7是比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以及求比值和进行比的运算的方法。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让他们进一步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就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比的应用》教案。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比的概念引入在教学内容中,我选择了教材的第七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以及进行比的运算。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比的概念涉及到两个数相除的关系,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抽象。
因此,我决定通过一些图片引入比的概念,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精选3篇比的应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探究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初步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理解和掌握简单分数的加、减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在计算分数加、减和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迁移和类推能力。
3、能主动地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究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感受。
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体会学习是实践、探索的过程。
能自觉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敢于提问、专心做习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并理解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算法。
提出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过程中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孩子们,看,这是谁?圣诞老人今天走进我们的课堂,瞧,他带来了许多礼物准备送给你们呢!圣诞老人话外音:孩子们,你们好!我的礼物背后有一些问题需要你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课件播放)2、引入(课件出示)(1)圣诞老人的第一份礼物,是什么?(2)(指名)问:琪琪,这块巧克力平均分成几份?继续问:琪琪,如果你分得3份,那么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明明(琪琪同位),你分得2份,你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3)提问:两人一共分得这块巧克力的几分之几呢?你们能列式吗?学生接话齐答:圣诞节。
学生齐答:圣诞老人。
学生看大屏幕画面深受感染,表现很有信心,齐答:有。
学生看到屏幕上的画面,高兴齐答:巧克力。
琪琪看屏幕画面作答:巧克力平均分成8份。
琪琪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3/8.明明答:我分得这块巧克力的2/8.被教师随机问到的学生作答,而其他学生关注地倾听。
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列式,积极要求汇报。
教师随机请出两位学生作现场举例,提问自然贴切,切实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1、学习简单的分数加法。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13篇)六班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篇1学材分析按比例安排的练习。
学情分析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安排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稳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根据肯定的比进行安排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导学策略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预备小黑板老师活动同学活动一、基本练习:〔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
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把250按2比3安排,部分数各是多少二、变式练习: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
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3+5=81203/8=45〔个〕1205/8=75〔个〕2+3=52502/5=1002503/5=150或250-100=1504+5=9364/9=16365/9=20或36-16=201+5000=50010.51/5001=0.55001=2500.5〔千克〕教学反思提高练习的敏捷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班级数学教案《比的应用》篇2一、创设情境:1、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当怎样分?〔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第三课时比的应用
知识回顾
▲六年级二班有54个学生,男生有25个,女生有29个,
问题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题2: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问: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84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1)班和六(2)。
如果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比是3:4,那么84棵树苗怎么分才合适?
★小结方法: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先求出总份数,然后再计算出一份的数量,最后计算出各部分所对应的份数进行计算。
一、已知总量及两个部分量间的比的关系,求各部分量。
例:1.五年级共有90人,男、女人数的比是4:5,五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练:
1.幼儿园买来苹果880个,按8:3分给大班、中班,两个班各分得多少个?
2.小青要调制2.2千克巧克力奶,巧克力与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千克?
3.一座水库按2:3放养鲢鱼和鲤鱼,一共可以放养鱼苗25000尾。
其中鲢鱼和鲤鱼的鱼苗各应放养多少尾?
4.五年级二班和五年级六班共订《少年科学》的人数比是3:4,两个班共订49本。
两个班各订多少?
5.六年级(2)班共有42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3∶4,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二、已知一个部分量以及它与另一个部分量间的比,求总量。
例:1.甲、乙两班人数的比是3:4,其中甲班有42人,甲、乙两班共有多少人?
练:
1.蓝天小学和新世纪小学学生人数的比为3:5,如果从蓝天小学有学生750人,蓝天小学和新世纪小学共有多少人?
三、已知一个部分量以及它与另一个部分量的比,求另一个部分量。
例:一种治疗果树病虫害的农药,农药中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150,。
现有3千克药粉,需要加多少千克的水?
练:
1.xx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国旗方阵的将士们托举的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面国旗,它的宽是19.2米,与长的比是2:3,这面国旗的长是多少米?
四、已知两部分量间比的关系及差,求部分量或总量。
例:1.六年级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其中女生比男生多15人,求六年级共有多少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练:
1.一群养鸽爱好者按7:4放飞白鸽和灰鸽,若放飞的白鸽比灰鸽多120只,共放了鸽子多少只?
2.孙子说:“我和爷爷的年龄之比是1:7”。
爷爷说:“我可比你大60岁。
”爷爷多少岁了?
★能力提升:
例:果园里共有果树140棵,其中苹果树与桃树的棵树比是2:3,桃树与梨树的棵树比是4:5,这三种果树各有多少颗?
练:
1.一种饮料中的果汁喝白糖之比是2:1,白糖与水的比是1:9,现有120千克这种饮
料,果汁、白糖与水各有多少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