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然相许。
4. 表现愚公移山艰难而路途遥远的句子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老人 代指愚公 同“慧”聪明
河湾上的一个 有智慧的老人讥笑 愚公,阻止他干这 件事,说:“你也 太不聪明了!
严重 你也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凭借 连……都 草木 难道 如……何
把……怎样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纷纷地
之于,它到
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 边。”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人, 叩 石 垦壤,
用箕畚装土石 肩负,扛
敲,打
挖掘泥土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
领儿孙中能挑担
子的三个人上了
山,凿石头,挖
泥土,用簸箕运
到渤海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其实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成语故事,如: 《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苗助长》《亡羊补 牢》《猴子捞月》等,这些喜闻乐见的成语故事很 简短,含着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寓言。
rèn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 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
chéng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yū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
有远大理想,不惧怕困难, 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有远 见卓识,令人尊敬的智者。
•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 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 二山?
•2、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 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3、本文以神话结尾,是不是封建迷信?有什么 作用?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 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 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 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 和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