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岛地中美术馆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5.07 MB
- 文档页数:12
“光之殿堂”地中美术馆始建于1983年,至1992年落成完工,是由日本武福书店企业出资建造的,属于直岛“艺术之岛”运动的一部分。
位于日本濑户内海的直岛风光优美,民风古朴,传统民居保持完好,为了不破坏岛上的原有风貌,投资者力求在自然和人工之间寻求一条相互协调的道路来完成自己的艺术之岛的改造,他们兴建了文化村、艺术露营地、美术旅馆、以及直岛当代美术馆和地中美术馆,而地中美术馆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
安滕忠雄是美术馆的设计人,其建筑设计语言独特,清水混凝土、水、木头和玻璃是他惯常使用的元素,他的设计作品尺度适合,空间多变,偏爱自然光,建筑与自然之间有一种特别的和谐感与亲和力,并因此获得过普立兹克奖。
他对于地中美术馆的设计预想是:既要与环境合二为一,又要将自然环境因素转变成为美术馆的设计元素,这些似乎都是安滕忠雄所擅长的,从而使他成为美术馆设计者的不二人选。
笔者对安滕忠雉的兴趣,始于他的创业经历,他原非建筑专业出身。
看到过安滕忠雄的照片,面目谦逊,目光坚毅,但据说他不善言辞。
出生于大阪的安滕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建筑教育,高中毕业后曾参加过短期的美术设计研习班,他一度打工为生,还当过拳击手,听起来颇为传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对建筑设计的兴趣和执著,而他对建筑的感悟多来自他的世界旅行中的实地观摩,他勤奋刻苦、刚毅坚强,对待设计一丝不苟,自1969创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之后,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对自己设计理想的追求。
现代建筑的最高追求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建筑的和谐,有多少建筑设计师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觅其中的答案。
安滕在他的设计中,也一直试图实现一种构想―把建筑对自然的破坏程度降至最低,达致“人与自然共存”的境界。
这座地中美术馆无疑成了安藤这一建筑理想的实现地。
安滕忠雄对于美术馆的设计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大胆构思,将限制条件变成利用因素,他把美术馆藏于地下,掘地而建,为了采光,在地面留有几处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开口,这些是美术馆的天井,起到顶光的作用,这是对自然光的引人,也成为馆内特别的景致。
直岛当代美术馆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惟。
隐藏于山头,却以下挖形式的八六○坪人造艺术堡垒,巧妙地躲在森林丛木之间,安藤这次大量运用来自「顶光」的空间意境,使得包括莫内的睡莲、灯光雕琢艺术家James Turrell、环境装置艺术家Walter De Maria等?日本冈山直岛美术馆直岛当代美术馆(Naoshima Contemporary Art Museum)于一九九二年的落成,安藤是以「自然环境与人」的再思考为题,作为设计思惟。
隐藏于山头,却以下挖形式的八六○坪人造艺术堡垒,巧妙地躲在森林丛木之间,安藤这次大量运用来自「顶光」的空间意境,使得包括莫内的睡莲、灯光雕琢艺术家James Turrell、环境装置艺术家Walter De Maria等人的作品,充分显现出冷凝的情境。
难得的是,直岛地中博物馆竟也将安藤的设计当作艺术品,推荐给人民,也就是众人期待已久的直岛二期,是一场安藤领军,结合莫内等人的环境艺术飨宴。
直岛美术馆是由日本武福书店企业,于一九八三年,开始于冈山县之南的濑户内海小岛─直岛开始建设,武福书店相中直岛是一座依然保存日本传统民居的先天条件,因此先兴建文化村。
为了寻觅一位能不破坏当地自然景观,又能将艺术与人造物融合在一起的设计者,他们找上普立兹克奖得主的安藤忠雄设计了当代美术馆。
他也不负众望,将此规画成文化村,有现代美术旅馆Benesse House、睡蒙古包观赏装置艺术品的国际露营村,以及将古老民宅与现代艺术结合的民家三区块。
而此一与传统民居呼应的两座美术馆,最终以低调、素朴,让人与自然保持对话的情境完成,广受建筑与博物馆界的推崇。
宣称自然、艺术及建筑三者融合为一的直岛文化村,最绝的是兴建两批旅馆,分别为十间与六间,世界各地的游客,如要住进去就必须至少半年前预定。
但新馆「直岛地中美术馆」的落成,势必引发另一波「艺术建筑」的朝圣热潮。
曾有人问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家安藤忠雄,为什么会想要成为一位建筑家?安藤认为身为地球上的一份子,有参与社会的必要,而建筑正是他表达参与社会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