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5.01 KB
- 文档页数:13
一、引言中国年,又称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全国各地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侗族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有着独特的年俗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的中国年文化,我们团队在2023年春节期间,深入侗族聚居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省区的山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
侗族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其中侗族的中国年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我们团队决定在春节期间深入侗族地区,了解侗族中国年的庆祝方式、习俗和民间艺术。
三、实践内容1. 调查侗族中国年的庆祝方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了解了侗族中国年的庆祝方式。
侗族中国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过大年:侗族过大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欢度新春佳节。
(2)祭祖:侗族人民对祖先非常尊敬,春节期间会举行祭祖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3)串门拜年:春节期间,侗族人民会相互走访,互相拜年,增进亲情和友情。
(4)舞龙舞狮:侗族地区在春节期间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以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5)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期间,侗族人民会聚在一起,演唱侗族大歌,传承民族音乐。
2. 采访侗族村民为了深入了解侗族中国年的习俗,我们采访了当地的侗族村民。
他们告诉我们,侗族中国年有以下几个传统习俗:(1)吃年夜饭:年夜饭是侗族中国年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丰盛的菜肴,共同庆祝。
(2)拜年:春节期间,侗族人民会穿上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3)放鞭炮:侗族人民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避灾,因此在春节期间会放鞭炮庆祝。
(4)压岁钱: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寓意着新的一年平安、幸福。
3. 观摩侗族民间艺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观摩了侗族民间艺术。
侗族民间艺术包括侗族刺绣、侗族银饰、侗族剪纸等。
从江县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从江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张子刚内容摘要:侗歌是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侗歌流行地区,每一个侗寨都相当于一所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音乐学校”。
侗族民间视歌为宝,学歌就是学文化、学知识。
谁掌握的歌越多,谁的民族文化越丰富,越受人们尊敬。
侗歌流行地区有数以百计的歌师和歌队,活跃在侗族聚居的村村寨寨。
歌队代表集体,人人关心。
歌师乐于教歌传歌,不计报酬,不收修束。
歌队在歌师带领下参加名目繁多的对歌。
侗歌,在良性竞争中习得;歌队,在对歌中互动;技艺,在无形有意中提高。
关键词:侗歌传承;习俗;调查报告作者简介:张子刚(1943—),侗族,从县委宣传部退休后,赋闲在家。
常住地址:从江县丙妹镇青平路。
一、侗歌传承的历史与现状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居都柳江中游,东与黎平、三江相邻,西与荔波交界,南与三江、融水、环江相连,北与榕江、黎平接壤。
地处东经108°15′—109°11′,北纬25°20′—26°01′之间,东西长94km,南北宽77.5km,总面积3244km2,总人口32.4万,居住有苗、侗、汉、壮、瑶、水等民族,其中侗族人口13.18万人,占总人口的40.68%。
据调查,从江境内侗族聚居村寨330个,分布在县境东部和北部的平坝地区及都柳江畔和山间溪谷之中,即九洞、六洞、千七、二千九和千三等地区。
在1941年从江县成立之前,今从江县地分属于永从县、下江县和黎平县第六区。
从江县在历史上受外来文化影响甚微,特别是在清雍正年间以前,还是个远离中央王朝的“化外地区”。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以耕种水稻为代表的农忙和以展演侗歌为代表的农闲的社会生活节奏与岁时观念,为侗族的自我文化发展,特别是为侗歌传承习俗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居住在从江境内的侗族,自古以来是一个善歌传歌的民族。
侗族有句至理名言“饭养身,歌养心”,心靠养育、调理,侗族的心灵是歌塑造的,他们把唱歌吃饭看得同等重要。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髙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
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
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髙山文化圈。
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山同。
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山同、八江等“河侗” gaemlnyal地区(在唐朝,人们将周边民族及部落分为“嘎” gax."侗” gaeml. “苗” miul三族,其中“嘎” gax统称非侗族、非苗族的族称。
如,“壮族”称gaxxiongh,"瑶族”称 gaxyiuc o“侗”分为“山侗” gaeml jenc、“河侗” gaeml nyalo "河侗” gaemlnyal主要指靠近河流岸边的侗族村寨,比如独山同乡、八江乡、林溪乡、湖南通道各沿江村寨。
个人简历苗族则又有分“山苗"miul wuljenc、'‘老苗miullaox. “草苗 miulnyhangt等)。
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
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
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_大学生学生会个人总结
本人参加了大学生侗戏社,并且在社团内担任了一定的职务。
通过参与社团的活动,
我在知识、技能和思想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在此,我将结合个人实践经历,给大家分
享我的学习成果。
首先,在知识方面,我学习了很多侗族文化的知识,包括侗戏、侗族音乐、侗族饮食
等等。
在参与社团的活动中,我了解到侗族文化是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之一,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深厚。
这使我更加热爱中国的文化,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文化底蕴。
其次,在技能方面,我学习了很多舞蹈、唱歌和表演等方面的技能。
在社团的活动中,我有机会学习了舞蹈技巧、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
通过反复练习,我的表演水平得到了很
大的提高。
最后,在思想方面,我体验到了侗族人民的乐观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侗戏中,穿着华丽的服装,演员们充满激情地表演着,让我感受到侗族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
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了深刻的思想,觉得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应该有向上的精神,充满激
情地追逐自己的梦想。
通过参加大学生侗戏社,我得到了非常多宝贵的收获。
首先,我学到了很多侗族文化
的知识,并且深入了解了侗族的风俗、传统和历史。
其次,在技能方面,我学习了很多有
用的技能,如舞蹈、声乐和表演技巧等。
最后,在思想方面,我体验到了侗族的乐观向上、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这一切对我的成长与发展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相信这对我未来
的人生道路也会有所帮助。
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_大学生学生会个人总结我是一名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侗戏社会实践团队,我负责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对整个团队进行统筹和策划。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切感受到了侗戏文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也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参与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了解到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侗戏作为湘西侗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舞蹈风格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关注。
通过学习和体验侗戏,我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骨髓,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寄托。
我深感自豪和荣幸能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
参与侗戏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侗戏表演需要集体配合和默契的团队合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通过反复排演和训练,我们团队的默契程度逐渐提高,表演效果也越来越好。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团队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配合和合作。
只有每个人都为共同目标努力,团队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参与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
排练时间紧张,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
在这些困难面前,我学会了主动解决问题和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我与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和讨论,制定了新的排练计划和策略,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完成了社会实践任务。
这个过程让我深刻认识到,困难和挑战也是成长和锻炼的机会,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结果。
通过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在组织和策划活动的过程中,我对细节的把控和计划的执行力还有待提高。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需要即时作出决策和应对。
这让我认识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细心和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以更好地协调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
通过侗戏社会实践活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我学会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
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_大学生学生会个人总结一、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实践是一种亲身参与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体验,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促进个人发展。
首先,社会实践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
只有亲身参与,才能深入了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实际情况。
比如,我们在侗戏社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可以了解到侗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也可以借此了解到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
其次,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个人发展。
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需要展示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侗戏社实践的经历和收获在准备演出的过程中,我不仅学会了如何表达侗族歌曲中独特的音乐元素,更锻炼了自己的演唱技能和台风表现。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还与当地侗族居民交流,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传承。
这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侗族文化和传统,还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在比赛结束后,我还参加了侗族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和展示活动。
通过手工制作过程,我更好地了解了侗族的文化艺术和民族传统,同时也加深了我对手工制作过程的认识和技能。
这种体验也让我更加珍视传统文化,更有意愿积极地去加入和支持相关文化传承组织。
通过参加侗戏社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坚持来加强文化认同和自我价值认知。
在成为侗戏社的一员后,我也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探究和研究传统文化,从而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和火种成长。
最后,我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和价值,同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中去,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大学生文化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
笔者相信这将是一个很好、很实在的办法。
但在实际中,当笔者与他们略提侗族大歌传教时,笔者似乎看到文艺队中大部分人没听说侗族大歌,她们没有多大兴趣或时间去学习侗族大歌,因为她们很快也要告别家人下广东打工,她们只想演完侗戏便外出了。
对此,我们确实需要进一步反思现状,多想出路。
2、震撼听觉——组织老歌队在鼓楼中多唱侗族大歌,让那些从未闻听侗族大歌的新一代人听到自己民族古老的民歌,震撼一下他们的听觉。
3、宣传推广——想办法组织老歌队演唱,参加各类演出,录制成现代传媒作品,广教天下。
4、走向专业——发展唐朝侗寨旅游业,组织专业侗族大歌队演出,使得歌队走向稳定化,专业化。
这将有利于侗族大歌顺应时代的发展,而获得新时代的新生气。
社会实践侗族文化调研报告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侗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情况,为促进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的方法1. 实地调研:前往侗族聚居地区,与侗族群众交流,参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观察侗族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
2. 文献资料研究: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以及侗族文化传统的相关资料,积累有关侗族文化的知识。
3. 专家访谈:就侗族文化进行深度访谈,获取专家学者对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三、调研的内容1. 侗族的居住地域和人口分布情况侗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贵州、广西、湖南等地,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统一的数据,侗族在中国的人口总数约为2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生活在贵州、广西等地。
2. 侗族的语言文字侗族使用侗文,侗文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种文字,与中文并不相同。
侗文的书写方式是从上到下竖直书写,在侗族地区的村落和集市上,我们都能看到侗文书写的广告、标语等文字。
3. 侗族的宗教信仰侗族主要信奉自然崇拜和家族祖先崇拜,他们相信大自然有灵性,尊重自然、崇拜自然。
在侗族的节日、婚丧嫁娶等重大事件中,都会有庙会等宗教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 侗族的传统节日侗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侗年、庆丰节、赛秋节等,这些节日在侗族村落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些节日中,侗族人民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歌舞表演等方式,来迎接春耕、庆祝丰收。
5. 侗族的风俗习惯侗族的饮食习惯主要以米饭、玉米、鸡鸭鱼肉为主,丰富的菜品口味独特;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也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传统习俗。
6. 侗族的民间艺术侗族民间艺术以歌舞、织布、银饰、剪纸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其中,侗族的歌舞表演最具特色,他们的歌曲多情、节奏明快;舞蹈表演也富有活力和热情。
四、调研结果的意义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侗族的文化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现存侗族大歌调查报告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现存侗族大歌调查报告姓名: 万秋红学号:09 010029学校: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院年级专业:音乐学院 09级民族民间音乐时间: .11.28—— .12.1地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现存侗族大歌调查报告一、小黄村侗族大歌生存环境(由黄瑶瑶、万秋红调查书写)●小黄概况:位于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距县城25公里,区域面积16.53平方公里。
属山区地形。
十年并乡,包括自然村寨800户,4个自然村寨(归修,高额,占先,刷亚)组成。
共有20个村民小组,约3800人。
村内姓氏有吴,潘,贾,陈,蒋,刘,梁,石,廖,谢等姓氏居住。
全是侗族。
其中小黄,新黔,高黄三个寨子紧密相连,是小黄的中心,其四个村寨分别由三个寨子分出人口而组成。
这四个寨子都为小黄中心环山而落。
●小黄历史:村民的祖先从江西等地迁徙而来,首先落寨的是吴姓,后来有潘姓的加入。
1953年设小黄乡,1961年成立小黄公社,属丙梅区,1984改为公社为乡镇,改名为小黄乡。
撤区并乡成为行政村隶属高增乡,三个行政村合并为小黄村。
●小黄生产状况:小黄当地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水稻种植为主),旱地种植为辅。
村民间互帮互助的劳作方式,群集式劳作,自给自足。
约%20~%40的年轻人会外出打工。
但距村往东3公里左右有个县招商投资的猛矿,大部分村民农闲时回去做工,村民多数收入来源于矿工的工作,村民每月个人收入为5000~6000元,村民年进200万元。
●小黄建设与交通:小黄到县城有公共汽车进往,村民有摩托车为交通工具,交通方便。
1984年建造了小黄广场的鼓楼,村里每家房屋的构造都大致相同,木质楼房,以砖瓦盖顶,鼓楼刻有花草神像,图案精致,别具风味,很有侗家特点。
这些特点都是祖先所传习的文化与精神。
小黄教育与心声:小黄村的正规学校教育当前只有一所小学,(小黄小学)。
学校建于1950年,已有57历史,得到香港佛教联合会捐款重新修建新校舍,村里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36。
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_大学生学生会个人总结一、实践背景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能够深入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参与的大学生侗戏社团的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习和表演侗戏,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二、实践过程1. 社团介绍大学生侗戏社团是一个由热爱侗族传统文化的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旨在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通过学习和表演侗戏,了解侗族历史、习俗和传统艺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
2. 学习侗戏知识在社团活动中,我主要学习了侗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侗戏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侗戏的表演形式和技法等。
通过老师的教学和实践操作,我逐渐掌握了侗戏的演唱、舞蹈和表演技巧。
3. 参与表演排练在学习了侗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之后,我参与了社团的表演排练。
我们每周都会进行团体排练和个人排练,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完善,逐渐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协作能力。
4. 社会演出实践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侗族文化,我们积极参与了社会演出实践。
我们参加了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如学校文艺晚会、侗族文化节等。
通过参与演出,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侗戏的魅力和独特之处,也得到了观众和评委的认可和赞赏。
三、实践收获通过参与大学生侗戏社团的实践活动,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提高了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和表演侗戏,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还加深了对侗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这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也拓宽了我的视野。
2.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在表演排练和社会演出实践中,我与同学们紧密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这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增加了社会实践经验。
通过参与社会演出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
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页,当前在第maex noup noitnoit hoit laox sen ,aikbiingc yenc .naih dao nyaemv ,naih keep banx sins jenc taemk h soh nyimp xen janx janx , dah lieeux xebc saml xebc siv ,lagx baengh gil bal xiv daol al bus lamc .直译:开口唱歌来对您老人家说,我们来此吵了你们。
吵了你们劝你们莫放心上,古时四也起这歌俗来让我们今夜唱。
古时四爷起这歌俗来我们哼,若我不唱明天会把它忘了。
若我不唱明日不记得,不知拿什么再来怀念十三岁那年(指青春),青春佳期过得快,过了十三十四岁(指青春),待儿子依在身边我们也想不出什么歌来。
翻译:今夜我们吵了你老人家,却叫您老多宽恕。
趁着年轻若我们不唱歌,我怕待我老去到时把歌忘。
趁着年轻想唱歌,青春易度人易老,若到老时无歌传人怎奈何?第五首 maex jih ngox :nyinc nyinc dogv gas dogv dangc aov ,bi dogv dangc meik aop ,biingc taop biingc puk rac dao .meec maen aex al yonk nyenclaox .nyaemv naih jiul map lagv kap xiaol laox ,jiul qaox saemh laox laox qaox saemh ongs .guunv jav seivrais jiv naenl banc naih map . baov xiaol nyenclaox os nyac xius lagx kuanp . liogcxebc jangl guul mos nyac xius kuanpkuens . kuanpkuns wox janl as leis wox nyaos ,gil jav daeuv xiaol laox xius ranc .翻译:静静地,听我唱首大歌来劝老人啊,今夜我们吵了老人们。
一、引言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
为了深入了解侗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发展现状,我们团队在暑假期间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侗族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我们对侗族的社会实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成果总结如下。
二、侗族历史与文化1. 侗族历史侗族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百越族群。
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侗族先民便开始向南方迁徙。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侗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2. 侗族文化(1)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侗台语族。
侗族语言文字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侗族音乐:侗族音乐丰富多彩,有侗族大歌、侗族小歌、侗族琵琶歌等。
其中,侗族大歌是侗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侗族建筑:侗族建筑以鼓楼、风雨桥、吊脚楼等为代表,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象征着侗族人民团结一心、勇往直前的精神。
(4)侗族服饰:侗族服饰色彩斑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侗族女子传统服饰为银饰、绣花衣、围裙等,男子则为对襟衣、长裤、绣花鞋等。
三、侗族风俗习惯1. 婚姻习俗: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分为求婚、订婚、迎亲、拜堂等环节。
侗族婚礼注重礼仪,强调夫妻间的和谐相处。
2. 丧葬习俗:侗族丧葬习俗讲究厚葬,认为死者灵魂会在阴间继续生活。
丧葬仪式分为入殓、出殡、守灵等环节。
3. 节日习俗:侗族节日众多,如侗族新年、花炮节、芦笙节等。
这些节日既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载体,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平台。
四、侗族社会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侗族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农业、旅游业、手工业等产业成为侗族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2. 教育事业:侗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一、前言大合唱作为一种集体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艺术形式,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合唱社会实践。
以下是本次社会实践的详细报告。
二、社会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
大合唱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合唱的普及程度并不高,许多大学生对大合唱的了解有限。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决定组织一次大合唱社会实践,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一艺术形式中来。
三、社会实践目的1. 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对大合唱的兴趣。
2. 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3. 传承和弘扬大合唱这一优秀艺术形式。
4. 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四、社会实践内容1. 大合唱基础知识普及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大合唱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大合唱的基本知识,包括合唱的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合唱技巧等。
通过讲座,同学们对大合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大合唱排练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进行大合唱排练。
排练过程中,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诠释歌曲,提高合唱效果。
在排练过程中,同学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大合唱比赛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我们组织了一场大合唱比赛。
比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最终选拔出优秀的合唱团队。
比赛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了大合唱的魅力。
4. 社会实践总结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我们组织了一次总结大会,对本次社会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同学们分享了在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同时也对大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社会实践成果1. 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了同学们对大合唱的兴趣。
2. 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3. 传承和弘扬了大合唱这一优秀艺术形式。
4. 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提高了自信心。
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5篇第1篇示例:大学生侗戏社会个人实践报告一、实践背景侗戏是中国侗族文化中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大学是青年学生个性和才华的成长之地,也是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大学生侗戏社团的成立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人就是在大学期间加入了侗戏社团,并积极参与各种侗戏表演和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深刻体会到了侗戏对于个人的影响和意义。
二、实践内容1. 参与侗戏表演作为侗戏社团的一员,我积极参与了多次侗戏表演活动。
这些表演不仅锻炼了我的表演技巧和台风,更重要的是让我深入了解了侗戏的传统和魅力。
在表演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大家一起排练、演出,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除了表演之外,我还积极参与了各种侗戏相关的活动,比如侗戏比赛、座谈会、文化交流等。
这些活动不仅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侗戏爱好者,也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侗戏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这些活动,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也增加了对侗族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 宣传侗戏文化三、实践体会1.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 锻炼了个人能力参与侗戏社团的活动,不仅锻炼了我的表演能力和艺术修养,也提升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
这些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3. 增进了民族团结通过侗戏社团的活动,我结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地域的侗戏爱好者,也让我增进了和各地侗族同胞的友谊。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侗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温暖和力量。
这种体会让我更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宝贵财富,也更加关注和关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四、实践成果通过大学侗戏社团的实践活动,我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宝贵的人生体会。
我不仅在表演技巧和艺术修养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在思想境界和人格修养上得到了深刻的升华。
通过侗戏社团的活动,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享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温暖。
侗族报告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在乡村深处的侗族聚居区,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与侗族群众的交流和参与他们的生活,我深入了解了侗族文化、传统习俗和社会发展状况,并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道理。
本文旨在总结我在侗族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并对侗族的发展前景和保护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二、对侗族的了解和认识在社会实践之前,我对侗族的了解非常有限。
我所知道的只是他们是一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和传统文化。
然而,通过与侗族群众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生活习俗非常独特。
比如,他们的传统节日——“侗族花山节”,在这一天,侗族群众会举行盛大的仪式,祭祀花神,同时还有各种民间舞蹈和比赛活动。
这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传承了侗族文化的精髓。
三、侗族社会发展现状侗族的社会发展现状是我们了解他们的重要部分。
在侗乡的实践中,我发现侗族的社会发展状况较为落后。
主要表现在教育、医疗、经济等方面。
1.教育问题侗族地区的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侗族孩子没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实践中,我们在当地的一所小学进行了支教活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快乐的课程。
通过和他们互动,我发现侗族孩子非常聪明和好动,但他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
2.医疗问题侗族地区的医疗条件较差,许多疾病无法及时得到有效治疗。
当地的医院设备简陋,医疗水平有限。
实践中,我们参观了当地的一所医院,发现医生人数不足,很多疾病只能通过转院治疗。
这给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3.经济问题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侗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主要以农业为主,且农业生产方式传统。
在实践中,我们参观了一家侗族农家乐,了解到他们的农产品销售面临着很多困难,市场不稳定,经济效益较低。
四、侗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少数民族,侗族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了侗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并参与了一些文化活动。
高中研究性课题研究报告侗族大歌侗族大歌主要以鼓楼居住形式进行传播发展,主要吸收了侗族人们热情好客的风俗习惯及独特的侗族语言风格,2006-2009年,贵州黎平、从江、榕江,广西柳州、三江等地区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被联合国组织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影响力非常大。
如今,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侗族大歌作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虽然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与保护,但后劲不足,甚至部分地区存在濒危状态,因而研究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侗族大歌的传承机制侗族人喜好教歌习乐,主要由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及文字传承等方式,构成了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机制的主要方式,前两种为人际传承,后一种为书面传承。
(一)家庭传承家庭传承,是父母与子女相互之间的一种传承方式,从小父母就教子女念唱侗语与侗族儿歌,内容十分简单,可作为对子女的启蒙教育,激發子女对侗族大歌的喜爱,为以后学习奠定感情与技艺基础,也保证了侗族大歌传承的连续性。
(二)师徒传承师徒传承方式中,歌师大多数为优秀歌手,因年龄大退出歌班而开启了教歌事业,善于编创新词新曲。
歌师一般根据学徒年龄的增长,有浅及深,吟诵歌词、低声部拉腔、高声部分叉及高低声部配合传播,保证了侗族大歌多声部演唱的精髓。
(三)文字传承在早期清朝中叶,侗族地区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早就既通晓汉字又懂侗族歌谣的侗乡文人,继而出现了“汉字记侗音”的传承方式,虽然小范围内流行,但能以文字形态将口传歌词记录下来,有利于提高侗族大歌在时空转换中的保真性。
二、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危机侗族大歌在民间合唱音乐艺术界影响力较大,得以国家高度关注与支持,但其保护与传承存在潜在的危机。
如今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不少侗族年轻人迫于生计外出打工,侗族大歌传播呈现旅游商业化及保护与传承技术有限,急需解决。
(一)“年轻一代”对侗族大歌的保护衰落伴随侗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外来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少的年轻人留在寨子里对歌,年轻人对侗族大歌保护与传承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与动力,而侗族大歌歌手又远在他乡,进而形成了“歌队难组建,歌师难教歌”的尴尬局面。
三江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三江侗族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实践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社会,学校组织了一次三江侗族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对侗族特色文化的了解和参与,让我们加深对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本次实践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三江侗族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第二部分是对当地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1. 对侗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我们首先对侗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解。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是侗族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在了解侗族的历史和现状后,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侗族村寨,参与了一些传统的侗族民俗活动,如跳侗族舞蹈、品尝侗族美食等。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2. 社会问题调研和建议在深入了解侗族文化后,我们开始对当地的一些社会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我们的建议。
我们选择了当地的教育和环境问题作为调研的重点。
通过与当地的教育相关部门和环境保护组织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当地教育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当地的教育工作者和居民,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包括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等。
三、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和体会。
1. 加深了对于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在对侗族民俗文化进行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我国的多元文化之美。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而这些文化的差异正是我们国家的丰富之处。
通过参与传统的侗族民俗活动,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2. 培养了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在整个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队友紧密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关于侗族大歌文化社会实践报告20XX年正月,笔者在家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唐朝侗寨进行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现将侗族大歌文化调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唐朝侗寨是三江侗族自治县北部高寒山区的一个山寨,地处广西、贵州、湖南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文化独特,民风古朴,全寨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近5000人,为侗乡人口密度最大的村寨之一,含唐朝、知了、归滚、归喜、良拜五寨。
唐朝大寨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苗江流域中段横断处的高山上,坐落在美丽的陆苏坡下。
陆苏坡是当地一个重要的高峰。
以陆苏坡为中心,地理形势向周边扩散,形成陆苏坡高山文化圈。
坡东为唐朝寨,西为黔东南黎平县雷洞,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北为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
以唐朝大寨为中心,以东为独峒、八江等“河侗”gaemlnyal地区。
从民族布局来看,以东为“侗河”地区,以西为水族、苗族,以南为苗族、瑶族,以北为“侗河”。
其间又杂居汉族,可谓“五族并居”。
唐朝侗寨是一个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侗乡腹地之偏远高寒山区中的古侗寨,自古是侗乡一个重要关道,有“唐朝古道”之说,居住着1300多户侗族、苗族人家。
唐朝侗寨自古以来民族和谐,文化繁荣,侗族歌舞源远流长,戏曲文化灿烂,并盛产文艺能人,以侗族文艺著称于侗乡,历史上曾扬名百里侗乡,被史书记载“千户唐朝”,民间流传“千户唐朝”之说。
唐朝侗族民歌中,有侗族大歌、侗族长歌、侗族山歌、侗族琵琶歌、耶歌、侗族笛子歌、礼俗歌、劳动歌、儿歌等等,另有芦笙踩堂、芦笙曲、侗族戏曲,可谓品种齐全,琳琅满目,涵盖侗族文化之精华于一体。
一、现状20XX年2月5日,笔者开始利用紧张的寒假剩余时间进行唐朝大寨侗族大歌调查。
调查工作直至2月12日,连同调查报告写于12日当天。
侗族大歌是侗族闻名世界的一大文化奇观,被美誉为“东方民间复调音乐明珠”。
据唐朝侗族大歌师傅阳公香莲所言,唐朝侗族大歌,源于溶江河畔的高岩寨,至此已有几百年历史。
在唐朝大寨,侗族大歌主要流传于下楼区。
在笔者的调查中,许多侗族大歌艺人沉默多年后再次浮出水面。
经调查得知,唐朝的侗族大歌队伍也是比较大的。
名单如下:1、阳公香莲,84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师傅兼主唱,下有儿三男、一女,又下有五孙,又下有四曾孙,其中一孙女名阳天资,故人称mangh teenhzih。
2、龙甫占,7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师傅之一。
3、龙益光,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4、龙云光,74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原唐朝村党支书,唐朝村建设带头人,三江侗族自治县人大代表,唐朝人民的公仆。
5、杨甫成生,7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6、张华,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7、龙甫庆莲,60多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下楼芦笙队队长。
&杨日光,5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9、杨志愿,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0、龙群升,43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唐朝村现任党支书,人民公仆龙云光之子,兼任唐朝文艺队侗戏师傅,兼主管千户唐朝电信业务,曾任下楼侗戏班师傅。
11、龙甫胜,40多岁,侗族大歌队员。
12、阳甫雄兴,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3、阳甫朔,4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14、龙群超,41岁,苗族,侗族大歌队员。
15、吴公秀攀,70多岁,侗族,侗族大歌队员。
二、内容当然,笔者相信并没有完全摸透所有会唱侗族大歌的人名单,在调查中,难免有些人没有调查到。
但也不难看出,唐朝侗寨的侗族大歌队伍确实也难得的大。
作为一个从未被开发的、保存着原汁原味的纯种侗族大歌的唐朝大寨,能够如此,已经相当难得。
这让笔者在调查中总是感到万幸,感慨良多。
同时,笔者在调查中还把重要的侗族大歌歌词用侗族的拼音文字记录了下来。
以下是一些调查记录,翻译部分也是笔者亲自翻译:第一首maex jih idl :jiml ebl dos al eis wox maex noup unv ,maex noup xis unv eis wox maex noup lenc .maex noup dah lenc hoit biingcbanx ,maex noup noitnoit hoit laox senl .nyenc laox senl daol laox sais kuangt ,lagx nyix senl daol taikbiingc yenc .naih daol naengl nyix duc nyenc meenh ids sais ,mos daol laox bail duc nyenc ,rac miac deic onv nouc naengl jonv danc al .翻译:张口来唱却不知先唱哪首。
哪B首先唱啊又不知哪首后。
哪首在后就呼朋唤友。
哪首意远来颂我乡。
我乡老人心肠好。
我乡青年人安康。
趁着年轻啊我们心想唱明日我们老去。
双手执拐谁还能在此再唱。
第二首mae jih nyih:jiml ebl dos al eis wox aol mange maplaemt nyaemv , naih keep banx sins jene taemk weex jene pangp .ban sins jene pangp weex nyal nyoh ,lemh soh nyimp xenl al deenh dane .lemh soh nyimp xenl al deenh dos ,meee maenl xebe huenp ul biius dogv aox xiangl jane rane jemh ,gil jas douv nengl benh lagv kap ,gil jas baenv nengl benh lagv kap .直译:张口歌唱却不知以何来度夜。
朋友说那矮山是高山。
又把高山说是纽河。
我们趁着年轻就多唱。
趁着年轻就多开口。
待到我情人老去葬在深山里。
那时再唱可不成!翻译:整夜坐着不知如何来过夜。
想唱首歌朋友却说时不该。
我不过是想趁着年轻多唱。
待到爱人老去谁还能再听?第三首jih saml maex :due nent janx janx liingc xus xious aox ul ah daiv , sail yaoe janx janx meenh xius xiaol .laox yaoe baov yaoe naih xie nyae xogv mosnyae miav ,yaoe xanl laox jiul gas yaoe miav jiouh liinge xusdouv naemx nyal .gas yaoe miav jiouh liinge xus douv naemx guis ,xuis miav jene dange bens meee nyange miav jiul .直译:松鼠呆呆守在那樟树上。
让我呆呆在此守候着你。
老人劝说啊你今天爱她明日却会嫌她烦。
我答老人说待我烦了她那时只有河水独自淌。
那时只剩下溪水独自徜徉在山下。
我想水不会烦了山但却怕你会烦了我。
第四首maex jih siv :jiml ebl dos al baov xaol due nyene laox ,dou jiul map nyaoh qaox lagv kap .lagv kap nyenc laox bix deic sais ,ggunv jav siv rais jiv naenl banc naih map nyaemv naihdanc .ggunv jav siv rais al deic map nyaemv naih dos , begs naiheis dos mos bus lamc .begs naih eis dos mos eis nyenh ,eis wox aol naenl jonv benh nyinc xebc saml .xebc saml lail dah xebc saml yunt ,dah lieeux xebc saml xebc siv , lagx baengh gil bal xiv daol al bus lamc .直译:开口唱歌来对您老人家说。
我们来此吵了你们。
吵了你们劝你们莫放心上。
古时四也起这歌俗来让我们今夜唱。
古时四爷起这歌俗来我们哼。
若我不唱明天会把它忘了。
若我不唱明日不记得。
不知拿什么再来怀念十三岁那年。
青春佳期过得快。
过了十三十四岁。
待儿子依在身边我们也想不出什么歌来。
翻译:今夜我们吵了你老人家。
却叫您老多宽恕。
趁着年轻若我们不唱歌。
我怕待我老去到时把歌忘。
趁着年轻想唱歌。
青春易度人易老。
若到老时无歌传人怎奈何?第五首maex jih ngox :nyinc nyinc dogv gas dogv dangc aov , bi dogv dangc meikwac sabx kuaengp .janl nanx kuap laeml bix lamc lags ,janl nanx guic bagx bix lamc saol .lammc jaenl lamc bangv bix lamc xhans ,lamc banx lamc doih bix lamc yaoc .nuv nyac lamc yaoc deil bix lamc bail taop , biingc taop biingc puk rac daol angs , rac daol angs dah jiul has aol , rac daolangs dah jiul has youv , eis jiangs doux jiul aol maix mieengc xonh gil jaslaox douv xaol .直译:年年插秧在旧处。
莫把秧苗插新处多杂草。
吃了狗肉莫忘骨头。
吃了牛肉莫忘味道。
忘了田沿、田埂莫忘了田中。
忘友忘情莫忘我。
若你忘我也别再也不记得。
想去坪套、坪铺我俩来商量。
我俩说好了我才娶。
我们商量过了我才要。
切莫以为我独自婚娶几次才老过你。
第六首maex jih liogc :jiml ebl dos al baov xaol duc nyenc laox , dou jiul map nyaoh qaox lagv kap .lagv kap nyenc laox bix deic sais , songv jiuc sais rais raisyangh nyal . songv jiuc sais rais jiul ags bail aox liail javbusliogc xebc jiangl ggus xious lagx kuanp , liogc xebc jianglggus xious kuanp kuent . meec maenl kuanp kuent wox janl wox nyaoh , gil jav douv xaol laox xious ranc .翻译:听我唱首大歌来劝老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