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9.55 KB
- 文档页数:6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一、欧姆定律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②制定打算,设计试验:要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纳的讨论方法是:掌握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转变电压讨论电流随电压的改变关系;保持电压不变,转变电阻讨论电流随电阻的改变关系。
③进行试验,收集数据信息:(会进行表格设计)④分析论证:(分析试验数据查找数据间的关系,从中找出物理量间的关系,这是探究物理规律的常用方法。
)⑤得出结论:在电阻肯定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状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数学表达式I=U/R。
4.说明:①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②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分。
三者单位依次是A、V、;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④是电阻的定义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等因素确定。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 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5.解电学题的基本思路。
①仔细审题,依据题意画出电路图;②在电路图上标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必要时加角码);③选择合适的公式或规律进行求解。
二、伏安法测电阻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依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如图)4.步骤:①依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需留意开关应断开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转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一:知识点梳理一:电阻和变阻器1. 电阻 (R)(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家在它两端的电压以及通过它的电流无关,不论它两端有无电压、有无电流通过,它的电阻都存在并且不变)(2)电路符号:(3)单位:欧姆(简称:欧) 单位符号:千欧(k) 1 k = 103兆欧(M) 1 M = 103k = 106(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
探究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2、变阻器(1)原理: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达到改变电流的目的。
(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滑动变阻器可以连续地改变电阻的大小。
(3)滑动变阻器的使用A、接线:滑动变阻器的连接应遵循一上一下的原则。
B、闭合开关之前,应调节滑片使它连入电路的电阻最大,作用是保护电路。
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二:欧姆定律1、电流的三种效应:(1) 电流的热效应,(2) 电流的磁效应,(3) 电流的化学效应2、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1)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2) 结论:导体中的电流的大小,是由作用在它两端的电压和该导体的电阻共同决定的。
A、在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在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物理表达式:I=U/RA、运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同一性),且同一状态(同时性),总之,要注意电流、电压、电阻三个量的对应关系。
B、推导公式R=U/I,不可理解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的电流成反比;C、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或测量导体的电阻,但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如导体两端电压为零时,通过的电流为零,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电阻不为零,此时,R=U/I不适用。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定律。
欧姆定律被广泛应用于电路中,对于初中物理学习者来说,理解欧姆定律是非常重要的。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V=I*R,其中,V是电压(单位是伏特),I 是电流(单位是安培),R是电阻(单位是欧姆)。
1.电流(I):电流指的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其中一截面的量,其方向与正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
通常用字母“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体的电荷量以及通过导体的时间的长短有关。
2.电压(V):电压指的是电荷从高电位区域到低电位区域所具有的能量差,也可以理解为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通常用字母“V”表示,单位是伏特(V)。
3.电阻(R):电阻指的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的程度,影响电流通过的大小。
通常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欧姆定律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准备一个导线、电源和一个可变电阻的电器元件(如电阻器)。
-将导线的一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另一端连接到电器元件的一端,再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如果电器元件是可变电阻,可以通过调节电阻的大小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此时,可以通过电压表测量电压值(单位为伏特)和电流表测量电流值(单位为安培)。
-改变电阻值和测量相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电压值和电流值成正比时,即所测得的电流值除以电压值为常数,即R=V/I为常数。
这符合欧姆定律的描述,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和电阻成反比。
除了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外,还有一些与欧姆定律相关的知识点,如: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欧姆定律可以应用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相同的,而电压和电阻可以分别相加;在并联电路中,电压是相同的,而电流和电阻可以分别相加。
2.理解电阻:电阻是电路中产生电阻作用的元件,如电线、电阻器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有关。
较长的导线和较小的截面积通常具有较大的电阻。
九年级物理上册《欧姆定律》复习知识点归纳(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V V 、μV换算关系:1v=1000V 1V=1000 V 1 V=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那么: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那么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1、国际单位:欧姆。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Ω 1 Ω=1000Ω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
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
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四)分类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⑴滑动变阻器: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结构示意图: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局部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⑵电阻箱。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结论: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中考物理高频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Ohm's Law)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基本电学定律。
在中考物理中,欧姆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学生需要理解和应用欧姆定律解决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相关问题。
欧姆定律表达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量关系。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等于电压(U)与电阻(R)之间的商,即I=U/R。
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三角形表示,称为“欧姆三角形”。
欧姆定律的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导和变形。
例如,可以通过代入欧姆定律公式求解电流、电压或电阻的值,例如U=IR或R=U/I。
另外,还可以通过变形计算电功率P=UI或U^2/R或I^2R。
在应用欧姆定律时,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问题和技巧。
首先,要注意单位。
电流用安培(A)表示,电压用伏特(V)表示,电阻用欧姆(Ω)表示。
其次,要注意电路中的元件的正负极性和连接方向,以正确地计算电流和电压。
此外,要注意并联和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方法,以及特殊电路中的变体,如电阻特性和灯泡的亮度等。
欧姆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电路中的问题。
以下列举了一些中考物理中常见的欧姆定律应用:1.求解电路中的电流: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
例如,如果一个电压为12伏,电阻为3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流为4安培。
2.求解电路中的电压: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压。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2安培,电阻为5欧姆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压为10伏。
3.求解电路中的电阻:通过已知电流和电压值,可以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阻。
例如,如果一个电流为3安培,电压为15伏的电路中,可以计算出电阻为5欧姆。
4.判断电路中是否开路或短路: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压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短路状态。
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测量到电流为零,那么可以判断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
5.判断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如果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或电流,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可以判断电路中的电阻是否发生了变化。
欧姆定律一、电压(U)(一)电压的作用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某某”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某某”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 1mV=103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符号:○V2.量程和分度值: 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3 V,分度值“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0~15 V,分度值“0.5 V”.(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大分度值也是小分度值的5倍),指针位置相同,则示数也是5倍关系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直接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0~3V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分度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量程。
(五)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主要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初中物理中关于欧姆定律的知识点总结。
1.电流(I):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量来表示。
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方向是正电荷从正极流向负极,也可以通过箭头来表示。
2.电压(U):电压是指电做功的大小,也就是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量。
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方向是由高电压流向低电压。
3.电阻(R):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即电流在导体中受到的阻力。
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公式为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电压和电阻成正比,电压和电流成正比,电流和电阻成反比。
5.合串并联:电阻可以根据其连接方式分为串联和并联。
串联是指多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
并联是指多个电阻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同时通过每个电阻。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
6.压强和功率: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用公式P=U/A表示,其中P表示压强,U表示电压,A表示面积。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用公式P=UI表示,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7.阻值计的使用:阻值计是一种测量电阻的仪器,一般由一个可变电阻和滑动电极组成。
在使用阻值计时,需要将阻值计与电路连接,通过调节滑动电极找到对应的阻值。
8.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温度是影响电阻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导致导体原子振动增强,电阻增加。
但是由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温度系数,不同材料对温度的敏感程度不同。
9.改变电阻的方法:可以通过改变导体材料、调节材料的长度、横截面积或温度等方式改变电阻的大小。
总复习:欧姆定律(一)知识要点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RUI =,式中的I 、U 、R 的单位分别为A 、V 、Ω。
2. 串联电路的特点(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 21 (3)n R R R R +++= 21把几个导体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大。
(4)nn R R U U 11=或R R U U n n = 3. 并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21 (3)nR R R R 111121+++=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4)11R R I I n n =或nn R R I I = 4. 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从欧姆定律公式R U I =可以得到IUR =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典型例题】[例1] 如图1所示的电路,电压表的示数为2V ,电流表的示数为1A ,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5V ,则R 2的电阻为多少。
2112A I I I 121===,所以Ω===313222AVI U R 。
方法提炼:题中有多个电流、电压和电阻时要标上角标,并在电路图上标出,能帮助我们迅速准确的解题。
[例2] 下表是某组同学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的实验的记录。
(1) ; (2) 。
解析:分析表1中数据可看出R 不变时,U 变大,I 也变大,并且它们的数值比值都等于15。
从表2中数据可看出U 不变时,R 变大,I 变小,它们的数值乘积都等于2。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解题技巧归纳 考点一:对欧姆定律基本概念的理解 1.对于变形式U R I =: 不能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与电压、电流无关。
密度、比热容、热值等物理量其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表达式只能用于计算其数值大小,不能决定其大小。
m V ρ=Q q m = Q c m t=∆ 2.对于变形式U =IR : 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因为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考点二:欧姆定律基本计算1.欧姆定律基本公式:①表达式:U I R= R -电阻-Ω(欧) I -电流-A (安) U -电压-V (伏) ②变形式:a.U R I= b.U =IR 2.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规律串联 并联 电流I 总=I 1=I 2 I 总=I 1+I 2 电压U 总=U 1+U 2 U 总=U 1=U 2 电阻 R 总=R 1+R 2 1212=R R R R R +总考点三:串并联电路中的比例计算1.串联电路比例问题①由欧姆定律可知:111U I R = 222U I R = ②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因此有:2121=U U R R③在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之比等于其两端的电压之比,即:1122=R U R U 2.并联电路比例问题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阻之比等于流过它们电流比值的倒数,即:1221=R I R I 考点四:基于电路分析的复杂计算1.电路分析思路①判断用电器之间是串联还是并联a.去除电路中的电压表,将电流表看作导线;b.将被分析的用电器从正负两极沿着导线分别接回电源,若能不经过其他用电器直接接回电源,则该用电器与其他用电器并联,若途中需要经过其他用电器,则被分析的用电器与该用电器串联。
②判断电流表测量对象去表法:将被分析的电流表断开,哪些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则断开的电流表测量的就是这些用电器的电流。
③判断电压表测对象画圈法:将被分析的电压表分别从其正负两极出发接回电源,若能直接连接到电源两端,则该电压表测量电源电压;若不能,则除去电源,此时电压表和谁可以连成圈便测谁。
中考物理电路和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电路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欧姆定律是电路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在中考物理中,电路和欧姆定律都是常考的知识点。
下面是关于电路和欧姆定律的一些总结。
一、电路基础知识1.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单位安培(A)。
2.电压:电荷在电路中移动时所受的电势差,单位伏特(V)。
3.电阻:电路中阻碍电流通过的元件,单位欧姆(Ω)。
4.电源: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装置,例如电池、发电机等。
5.导线:用于连接电路中各个元件的金属线。
6.开关: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的装置。
7.并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两端相连接,电流在元件之间分流。
8.串联电路:电路中元件的两端相连,电流依次通过各个元件。
二、欧姆定律1.定义: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电流I通过一个电阻R的电压U正比于电流I。
2.数学表达:U=I×R,其中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
3.使用欧姆定律计算问题时,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三、电阻的计算1.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Rt=R1+R2+R3+...2.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1/Rt=1/R1+1/R2+1/R3+...四、电路中的功率和能量1.功率:电器单位时间内消耗或者产生的能量,单位瓦特(W)。
公式:P=U×I,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2.能量:电器在工作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单位焦耳(J)。
公式:E=P×t,其中E表示能量,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
五、常见的电路元件1.电阻器:用于控制电流的大小,例如可变电阻器、固定电阻器等。
2.电容器:可以储存电荷的元件,例如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等。
3.电感器:可以储存磁能的元件,例如线圈、变压器等。
4.二极管:只允许电流在一个方向通过的元件,例如整流二极管等。
5.三极管:可以放大电流或者控制电路开关的元件,例如晶体三极管等。
5.电源:提供电流和电压的装置,例如电池、发电机等。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考点欧姆定律知识点欧姆定律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也是中考中常常考察的内容。
下面是欧姆定律的一些常见考点,供你参考。
1.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
它规定,当导体两端的电压V保持不变时,通过导体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即V=IR。
2.电阻和导体的关系导体的电阻决定了通过它的电流大小。
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阻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
欧姆定律反映了这种关系。
3.电流和电压的关系电流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电压是单位电荷所具有的能量。
欧姆定律告诉我们,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
4.电阻的计算公式根据欧姆定律,可以通过已知的电压和电流来计算电阻。
公式为R=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5.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在电路中,电阻可以进行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阻相互连接组成一条线路,电流依次流过每个电阻;并联电阻则是同时接在电路上,电流分流通过不同的电阻。
在计算串联电阻时,电阻值相加;在计算并联电阻时,电阻值取倒数再相加,然后再取倒数。
6.电路中的功率根据欧姆定律,可以计算电路中的功率。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VI,其中P表示功率,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7.电阻的单位和量纲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量纲是[L^2MT^-3A^-2]。
8.欧姆定律的应用欧姆定律可以用来解决各种电路问题,比如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大小关系,计算功率,分析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电阻等等。
这些是初中物理中关于欧姆定律的一些常见考点和要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梳理初中物理欧姆定律公式归纳1.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I=I1=I2=…=In(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3.U=U1+U2+…+Un(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4.I=I1+I2+…+In(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5.U=U1=U2=…=Un(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都等于电源电压)6.R=R1+R2+…+Rn(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7.1/R=1/R1+1/R2+…+1/Rn(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8.R并=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9.R串=nR(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10.U1:U2=R1:R2(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11.I1:I2=R2:R1(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有关欧姆定律知识点整理1.欧姆定律及其运用欧姆定律说电流,I等U来除以R。
三者对应要统一,同一导体同一路。
U等I来乘以R,R等U来除以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串联要变大,总阻等于分阻和,R=R1+R2。
电阻并联要变小,分阻倒和为倒总,1/R=1/R1+1/R2。
3.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小灯泡电阻,原理R等U除I。
需要电压电流表,灯泡滑动变阻器。
连接开关要断开,闭前阻值调最大。
4.串联电路公式串联电路之关系,各处电流都相等。
总压等于分压和,总阻等于分阻和。
5.并联电路公式并联电路之关系,总流等于支流和。
支压等于电源压,分阻倒和为倒总。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公式:RU I = 3.单位:I---安培( A ) U------伏特( V ) R-----欧姆 (Ω ) 4.变形公式:IR U = I U R =5.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说明:(1)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流通过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成内能);(2)同体性(或同一性):I 、R 、U 对应的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 路不能混用;(3)同时性:I 、R 、U 对应的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的同一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 路的不同时刻不能混用;(4)同一导体(即R 一定),I 与U 成正比,不能说成U 与I 成正比;同一电压(即U 一定),I 与R 成反比,不能说成R 与I 成反比;(5)IU R =是电阻的计算式,它表示导体或一段电路的电阻可以由U 与I 计算出大小,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导体的U 与I 两个量无关。
(6)运用欧姆定律对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①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定义等方法首先判断电路的连接情况;②明确电流表、电压表测哪部分电路;③判断电路的变化是由于开关的通断引起的,还是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
如果是由于开关的通断引起的,就要根据所给条件画出有效电路图,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变化情况;如果是由于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要先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一部分接入电路中,再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的变化情况;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大地,人体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如:玻璃,陶瓷,橡胶,塑料。
半导体和超导体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
如锗、硅、砷化镓。
超导现象:一些物质当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电阻会变为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超导体: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质,叫做超导体。
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推导理解公式:F浮=G排= ρ液gv排适用于液体和气体1、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与液体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注:与物体密度、物体体积、物体浸入的深度等外界条件无关)2、单位:牛顿( N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 V排和ρ液的确定(1)关于v排:(1)完全浸没:V排= V物(2)未完全浸没:V排=V入<V物(3)ρ液是指液体的密度,不要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的密度混淆.物体所受浮力理论上与自身的密度无关.比热容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知识点总结一、知识框架二、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电流与电压的关系3、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中三、欧姆定律及其应用1、内容I=U/R 变形式:U=IR 或 R=U/I描述: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注意:①该定律中涉及到的电流、电压、电阻是针对同一段导体的或电路的;具有同时性。
②使用该定律时,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电压、电阻、电流的单位分别是V、Ω、A。
③该定律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液体导电,对气体、半导体导电一般不适用。
④该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2、结论(注意前提条件)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电阻的串、并联(1)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R=R1+R2+……+Rn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其总电阻为R=nR0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其总电阻一定比每个导体的电阻大。
(2)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其总电阻为R=R0/n把n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其总电阻比每一个导体的都要小。
4、串、并联中电压电流的分配特点“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理解:根据串联中,电流不变,利用欧姆定律:I=U/R,有U1/R1=U2/R2,变形得U1/U2=R1/R2。
根据并联中,电压相等,利用欧姆定律U=IR,有I1R1=I2R2,变形得I1/I2=R2/R1四、测量电灯泡的电阻1、伏安法测导体电阻2、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重要)3、“伏安法”测电阻试验中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五、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欧姆定律和安全电压(1)人体触电或引发火灾,都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从欧姆定律I=U/R来考虑:①电压越高越危险②防止电阻过小。
(如:湿手不能触摸开关和用电器,避免短路等)(2)加在人体上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36V)。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必背知识点一、欧姆定律的定义与公式定义: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 U/R,其中I代表电流,单位为安培(A);U 代表电压,单位为伏特 (V);R代表电阻,单位为欧姆 (Ω)。
此公式描述了在一段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基本关系。
二、欧姆定律的应用1. 计算电流、电压或电阻:在已知电路中的任意两个物理量 (电流、电压、电阻)时,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出第三个物理量。
2. 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而各段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通过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各段电路的电阻。
3. 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利用欧姆定律可以计算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阻。
三、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电压公式:U = IR,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等于通过它的电流与其电阻的乘积。
电阻公式:R = 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其通过的电流的比值。
但需要注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与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四、实验探究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控制电阻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压观察电流的变化;在控制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电阻观察电流的变化。
实验结论:1. 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 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五、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欧姆定律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即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 (如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等元件的电路),欧姆定律不成立。
六、安全用电与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安全用电。
人体触电或引发火灾都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当电压一定时,电阻越小电流越大;当电阻一定时,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1
欧姆定律原理实验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
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变形R=U/I
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略
实验步骤:
(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 额)
(4)计算导体阻值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3、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
=U1=U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2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
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同一电阻的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其电流随电压增大而增大.(R=U/I)
②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
③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串得越多,电阻越大)
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
③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串联,则有R总=nR
④ 分压作用:=;计算U1,U2,可用:;
⑤ 比例关系:电流:I1:I2=1:1 (Q是热量)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并得越多,电阻越小)
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个等值电阻并联,则有R总=R
④分流作用:;计算I1,I2可用:;
⑤比例关系:电压:U1:U2=1:1 ,(Q是热量)
中考物理欧姆定律性质和定理知识点3
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①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②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电阻不变,改变电压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关系。
③得出结论: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U/R
3、说明:
①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三者单位依次是A 、V 、
②R=U/I的理解,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电阻大小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③同一导体(即R不变),则I与U成正比同一电源(即U不
变),则I与R成反比。
三: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R =U/ I
3、电路图:(右图)
4、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4、步骤:
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开关应断开。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
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几次测量结果发现小灯泡电阻大小同的原因:小灯泡灯丝电阻受到温度的影响。
如果电流表有读数,电压表无读数:灯泡短路;
如果电压表有读数(接近电源电压)电流表无读数:灯泡断路
四: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理解:把n段导体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大,
这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串联,则总电阻R=nR0 。
4、分压定律:文字: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正比。
字母:U1/U2=R1/R2 U1:U2:U3:= R1:R2:R3:
五: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文字: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字母:I=I1+I2+I3+In
2、电压:文字: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电阻:文字: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理解:把n段导体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段导体的电阻都小,这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增大。
特例: n个相同的电阻R0并联,则总电阻R=R0/n 。
求两个并联电阻R1、R2的总电阻R
4、分流定律:文字:并联电路中,流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反比。
字母:I1/I2= R2/R1
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
导体中电流的大小跟加在这个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了。
2、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的电压
3、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即通电器能够正常工作的电路。
断路:由于电路故障造成电路没有接通的现象。
短路:在电路中,如果电流不经用电器,而是电源两极直接相连,叫电源短路。
电流过大,引起火灾
5、雷电的产生:雷电是大气中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高大建筑物的枯,顶端都有针状的金属物,通过很粗的金属线与大地相连,可以防雷,叫避雷针,高压输电铁塔最上面的两条导线也是用来防雷的。
4、防雷常识:
1、雷雨天气不在大树下避雨
2、雷雨天气不在户外走动
3、雷雨天气不打伞(尤其是金属伞柄的伞)
4、雷雨天气不打电话,尤其是手机
5、雷雨天气不能开家用电器
6、雷雨天气不要在浴室洗澡(尤其是用太阳能热水器)
7、雷雨天气要将家用电器的插头拔下来接地。
8、雷雨天气时,应远离高塔、广告牌、等孤立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