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事物的发展趋势呈现为
- 格式:docx
- 大小:10.43 KB
- 文档页数:1
马哲的三大规律原理马哲的三大规律原理如下:一、质量互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但这种统一不是凝固不变和单一形式的。
事物总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交替,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
因此,就有必要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基本形式和状态,即质变和量变。
“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方面的规定性。
物体的大小、运动的快慢、排列顺序、发展水平和速度等都是事物量的规定性及其表现。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直接规定性,是一个实物的内在规定性,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就是因为它们各有自己特殊的质的规定性;度是事物质和量辩证的“统一”,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界限、范围或幅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度的界限叫临界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事物发展的“度”,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不能主观随意地超越和破坏事物的度。
也就是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把握“界限”。
“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切勿“过犹不及”。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
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又会引起新的质变,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但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够引起质变的发生。
二者相互关系主要变现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引起新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质变过程中又有量的扩张。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中“否定”的含义,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辩证的继承、扬弃,其实质就是“发展”。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亦称“肯定否定规律”。
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揭示事物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螺旋式、波浪式前进上升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它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新事物对于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是变革和继承的统一,作为发展和联系的环节的否定。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否定,同时它又被后一个阶段所否定。
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充分展开,否定进而发展为否定之否定。
经过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往往重复出现旧的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
否定之否定是回复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有的事物的发展,回复性比较明显;有的事物的发展,前进性较为突出。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趋势,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被扬弃,不断地变化、更新。
由于各种复杂的情况和偶然事件的影响,这个过程也可能暂时发生逆转、倒退和偏差等现象,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出现曲折,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否定之否定规律指明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曲折性、前进性,以最一般的形式总括了事物自身矛盾运动过程的全貌。
就如同植物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表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麦子的生长过程:麦粒做为种子,在所需要的条件具备之后,如适宜的土壤、一定温度和水分,它就会发芽。
此时,麦粒本身被否定了。
代替它的是从它内部生长起来的麦苗。
麦苗是对麦粒的否定。
生长出来的麦苗,经过发芽、拔节、开花、结果,最后又产生出麦粒。
麦粒一旦成熟,麦棵渐渐枯死,本身又被麦粒否定了。
这是否定的否定。
作为否定的否定的结果,又回到了原来的麦粒。
这种发展“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
但实质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否定之否定的周期性发展,事物已经发生了变化。
联系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矛盾的两个侧面,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由质变到量变,进而由量变到质变。
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质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由量的积累逐渐引发质的飞跃。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相互推翻、相互替代的过程。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旧的形式和内容会被新的形式和内容所否定和取代,而新的事物又会为未来的否定和取代做准备。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规律强调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中,没有永恒不变的状态。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有:1.量变质变互相转化规律:事物的发展既有渐进的量变,也有深刻的质变。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转化的,量变的积累最终引发质变,而质变又为量变提供新的基础。
2.事物的发展有阶段性规律:事物的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由阶段性的发展组成的。
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律,它们相互衔接、相互制约。
3.事物的发展有周期性规律:事物的发展往往呈现周期性循环的趋势。
有些事物从出生、成长、衰老到死亡的过程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规律,这种周期性往往是事物发展不可避免的规律。
三、社会历史规律社会历史规律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有: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和约束因素。
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时,就会催生社会革命和制度变革。
2.阶级斗争规律:社会是由阶级矛盾构成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最终决定社会制度的兴衰。
3.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社会发展是不均衡的,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的发展程度存在差异。
这种不平衡往往导致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障碍。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
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
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
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
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斗争是统一体内部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
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具体表现在: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的过程,它体现着事物内部肯定方面与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③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所以,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④唯物辩证法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而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这一科学方法论最根本的内容,即矛盾分析的方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1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
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
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它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肯定和否定是对立的统一。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的方面、趋势,它们是对立的。
同时,肯定与否定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另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
2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肯定阶段。
当否定方面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处于否定阶段。
新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经过斗争,对否定阶段再一次否定,使事物进入否定之否定阶段。
这就是事物发展的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三个阶段。
因此,事物的发展都是通过否定实现的,辩证的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消极因素的克服和积极因素的保留,是一个新陈代谢的日臻完善的过程。
把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为基本特征、由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对证统一规律是核心和实质。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辩证法的根本内容、发展动力,并且贯穿在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之中。
(2)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向上学唯物辩证法揭示并科学地论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辩证性质,它是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
考研政治:马原第三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必然性怎样转化为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也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例如,生物的某些新的性状在开始时或在一个长时期内只是偶然的,但由于这些新的性状适合于新的环境并逐渐发展,以至于最后使生物有机体发生根本变化,这种性状也就成了新的物种的必然性状;相反,生物的一些必然性状由于越来越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越来越退化,以至于成了偶然的东西。
又如,人类的祖先猿人全身长毛是必然的现象,现在社会出现的“返祖”现象则具有偶然性。
2.如何理解偶然性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趋势。
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的任务正是要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
偶然性不仅表现着必然性而且对事物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要善于估计应对和利用各种偶然性去推进工作。
①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把各种机遇理解为偶然性因素,因此,要重视机遇的作用,敏锐的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所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就是这个道理。
②偶然性对科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活动,它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客观事物的必然规律。
但科学的任务是要从偶然性中去发现必然性。
事物发展的动向规律1. 发展的含义- 在哲学中,发展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前进上升运动。
例如,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更替,就是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体现。
这种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包含着质的飞跃。
2. 动向规律的普遍性- 自然界中,生物进化遵循着一定的动向规律。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种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从低等生物进化为高等生物。
这一过程是向着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的方向发展的。
- 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也需要不断变革以适应生产力,从而促使社会形态不断向更高级的方向发展,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发展初期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推动了工业革命等巨大的生产力变革,但随着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私有制本质逐渐暴露出对生产力发展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公有制为主体等特征更适应现代生产力高度社会化的要求,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动向规律。
- 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遵循着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规律。
例如,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从古代天圆地方的朴素观念,到哥白尼的日心说,再到现代宇宙学对宇宙起源和结构的深入探索,认识不断深化,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动向规律。
二、事物发展动向规律的表现形式1. 量变与质变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则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显著的变化。
- 例如,在加热水的过程中,水温从20°C升高到99°C的过程是量变过程,水仍然保持液态;当水温达到100°C时,水就会沸腾变为气态,这就是质变。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所有上述规律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A. 相互对立的B. 相互统一的C. 相互转化的D. A、B和C都正确3. 自然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是()A. 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B. 事物的质的变化引起数量的变化C. 事物的数量和质的变化相互影响D. A和B都正确4.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A. 上升性B. 循环性C. 曲折性D. 无限性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内部矛盾B. 外部矛盾C. 事物的联系D. 事物的运动答案:1.D 2.D 3.D 4.C 5.A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6.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具体事物的哲学方法。
()A. 正确B. 错误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A. 正确B. 错误8. 自然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是指事物的数量变化引起质的变化,而质的变化不会引起数量的变化。
()A. 正确B. 错误9.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外部矛盾。
()A. 正确B. 错误10. 自然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A. 正确B. 错误答案:6.B 7.B 8.B 9.B 10.A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它认为自然界的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对立统一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矛盾的普遍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矛盾的统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4)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事物发展的三大最基本规律摘要:一、引言二、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三、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四、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五、总结正文:一、引言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基本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事物发展的三大最基本规律进行探讨,以期为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二、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
对立统一规律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三、事物发展的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和状态。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四、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事物的发展经历两次否定,形成三个阶段:肯定阶段、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
否定之否定阶段不是简单的回到肯定阶段,而是在保留肯定阶段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克服其消极因素,实现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趋势,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事物发展的三大最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哲学笔记:否定之否定规律-揭⽰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否定的概念。
在事物内部,存在着既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两个⽅⾯。
肯定⽅⾯是保持事物存在的⽅⾯,否定⽅⾯是促使事物灭亡的⽅⾯。
双⽅既统⼀⼜⽃争,⽃争的结果,否定⽅⾯战胜肯定⽅⾯,取得了⽀配地位,事物就转化到⾃⼰的对⽴⾯(⾃⼰的他者),这就是事物的否定。
简⾔之,否定是事物的⾃我否定。
这种否定,⼀⽅⾯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质的根本变⾰;另⼀⽅⾯,⼜保留和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并加以改造,使之发展到新的阶段。
新旧事物之间这种既克服⼜保留,既变⾰⼜继承的关系,叫杨弃。
这是否定的实质。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总是由肯定阶段⾛向否定阶段的。
⼀般地说,在事物发展的总过程中,经过两次否定: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的运动就表现为⼀个周期。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两次向对⽴⾯转化的结果,它在外表上会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好像⼜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
但它在实质上是和旧的东西不同的、更⾼级的新东西。
这⾥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个确定的事物发展周期来说,其起点和终点是客观的,⽽不是任意的。
如⼩麦的⾃然⽣长周期是麦粒-麦株-麦粒,⽽⾮麦株-麦粒-麦株。
对这个规律更精炼的概括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或上升性和回复性的统⼀。
形象点说,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这是该规律的实质。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之所以是前进的、上升的是因为:否定是杨弃,⽽且是反复的杨弃。
否定⼀次,杨弃⼀次,否定之否定,是再杨弃。
事物发展的道路之所以是曲折的是因为:对⽴⾯存在着同⼀性。
对⽴双⽅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倾向使事物在经过两次否定之后,重复初始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是向旧阶段的回复。
当然,实质上是更⾼级的东西,只不过保留了原来的⼀些合理的特征或特性。
使它们看上去有相似之处。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说其普遍是说任何事物都要被否定。
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原理事物发展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规律性,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原理是:辩证法的统一规律、质量互变的规律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
这三大规律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辩证法的统一规律辩证法的统一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基本特点,即事物是由矛盾的统一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本动力。
这种矛盾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又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源泉。
对立统一是事物矛盾的本质属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的两个方面,并在对立中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制约。
例如,物质和意识、质量和运动、形式和内容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排斥、对抗,并在斗争中实现转化。
这种转化不是简单的相互替代,而是在矛盾斗争的推动下,事物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质的飞跃。
矛盾的发展是无限的。
事物内部的矛盾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逐渐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矛盾的发展。
矛盾的发展表现为事物的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演化和事物的历史进程。
二、质量互变的规律质量互变的规律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质态转化为另一种质态的规律。
质量互变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路径。
质量是事物固有的属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事物的质量是相对稳定的,但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会发生变化,即质量互变。
质量互变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质量互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质量的积累、酝酿和突破等阶段。
质量互变的过程通常表现为由量变引起质变。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路径。
质量互变推动事物朝着新的方向发展,推动事物从一种形态到另一种形态的转化。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根本原因。
三、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指事物发展的历史性和趋势性规律。
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