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38.12 KB
- 文档页数:4
《文献检索》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6111209006姓名:藏新婷任课教师:黄琪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一、检索策略:(8分)1、课题分析:通过对近年来城镇住户调查数据的深入研究,来了解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通过家用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收入弹性较高,交通通讯和居住的边际预算份额呈现上升的趋势.的现象分析我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结构的趋势。
2、中图分类号:F2243、【关键词】:消费结构;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消费结构变动度;城镇居民structure of consumption;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structure of consumption;patterns of urban二、检索步骤和结果:(72分)(一)运用工具书{字词典、百科全书、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书(/)、CNKI工具书、爱问搜索(/)等}检索所选课题的主题,并写出其主题意思:(2分)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利用消费结构变动度指标, 从动态和静态的角度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正从追求数量型转变为追求质量型的结论,并预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多层次格局将日益明显。
(二)根据所选课题选择以下中文数据库检出其相关文献,并写出检索过程和检索结果(70分)1、《馆藏书目公共检索系统》或《超星电子图书》或《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或《中国国家图书馆》或《中国高等教育馆图书》(要求3-5条) (5分)检索式:消费结构(实证+消费)图书: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①《中国消费结构研究》马洪孙尚清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09月第1版②《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研究》吴萍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③《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叶少琴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06月2、《读秀学术搜索》(15分)(1)图书:(要求3-5条)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检索式:城市(变化+趋势)①《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消费结构研究》郭守亭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②《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邓永成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③《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范建平人民出版社2001(2)期刊论文:(要求3-5条) 题名作者刊名发表时间检索式:消费(ELES+结构优化)①《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王学真;吴石磊;高峰东疆学刊2011②《基于ELES模型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孙不克北方经贸2011③《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研究》沈素素中文核心期刊2011(3)学位论文:(要求1-3条) 题名作者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名称学位年度检索式:消费(趋势+合理化)①《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王志刚河北师范大学2003②《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势实证分析》龙游洋湘潭大学20093、《中国知网》:(20分)(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要求5-10条/库)检索式:结构(差异+类型)①《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迁及其成因分析》袁志刚; 夏林锋; 樊潇彦世界经济文汇2009-04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陈怡; 欧阳朝旭技术经济2009-01③《对我国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的分析》詹锋统计与预测2002-04④《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类型差异分析》俞海莲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01⑤《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研究》沈素素求索2011-04(2)《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要求1-2条)检索式:消费行为(消费需求+影响因素)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演变》黄宇山东大学2009②《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动及影响因素研究》徐索菲吉林大学2011(4)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要求1-2条) 题名作者文献来源发表时间检索式:消费研究(消费+住房)①《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住房消费》北京市城建研究中心2002(5)在《中国知网》检出的相关文献中选2-5条运用追溯法检出其相关文献:(要求:在追溯的【参考文献】、【共引文献】或【相似文献】或【同被引文献】中选2-3条相关文献)A、根据“有限灌溉对荒漠绿洲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杨国虎;罗湘宁中国沙漠2010/04”a、追溯其参考文献(共18篇)的相关文献:①马忠明.有限灌溉条件下作物——水分关系的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②姚锦秋.不同节水技术对玉米水分利用效果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34-35.③张恒嘉赵文智.有限灌溉对荒漠绿洲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沙漠,2010,30(4):892-895.b、追溯其【共引文献】(共337篇)的相关文献:①冯瑞云崔福柱赵明拴等.玉米不同局部灌溉技术的节水机理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8):62-64.②张定一党建友王姣爱等.水地小麦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栽培技术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7):35-43.③樊修琥池宝亮黄学芳等.不同水分梯度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8,36(11):60-63.B、根据“有限灌溉对荒漠绿洲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张恒嘉;赵文智中国沙漠2010-07-15”a、追溯其参考文献(共18篇)的相关文献:①刘恩民,于强,谢贤群;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冠层温度影响的研究[J];生态农业研究;2000年01期②齐广平;张恩和;张步翀;李玲玲;秦舒浩;;不同含盐基质对膜下滴灌玉米根系生长及根区水盐含量的影响[J];中国沙漠;2007年06期③刘祖贵,吴海卿,王广兴;沙土地夏玉米灌溉方式的试验研究[J];中国沙漠;1999年02期b、追溯其【共引文献】(共337篇)的相关文献:①杜林渊;祁远虎;段熔;;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J];丝绸之路;2009年04期②朱桂林,山仑,刘国彬;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途径[J];中国水利;2004年08期③王启明,马原松;不同抗旱品种大豆苗中脯氨酸累积的差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C、根据“花粒期干旱对春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刘海燕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01-10”a、追溯其参考文献(共18篇)的相关文献:①刘永红;何文铸;杨勤;柯国华;高强;;花期干旱对玉米籽粒发育的影响[J];核农学报;2007年02期②崔震海,马兴林,张立军,陈杰,凌碧莹;苗期干旱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5年02期③王春春;黄山;邓艾兴;陈长青;张卫建;;东北雨养农区气候变暖趋势与春玉米产量变化的关系分析[J];玉米科学;2010年06期b、追溯其【共引文献】(共337篇)的相关文献:①邵红雨;梁晓玲;阿布来提·阿布拉;韩登旭;李铭东;;新疆干旱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耐旱性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09年01期②梁素明;苏书文;王爱萍;白琪林;高合明;郭新林;冯瑞云;;长根茎玉米品种旱玉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J];山西农业科学;2008年04期③吴凌波;高聚林;木兰;任有志;;不同覆膜方式对玉米表层土壤含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年03期4、《万方数据库》:(15分)(1)《期刊论文数据库》(要求5-10条)检索式:消费研究(时间+研究)①《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周建军王韬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2003, 16(2)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樊茂清任若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院2006, (12)(2)《学位论文数据库》硕士/ 博士(要求2-10条)检索式:消费结构(数量+实证)①《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石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②《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研究》林松厦门大学2006③《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合理化研究》王志刚河北师范大学2003(3)《科技成果数据库》(要求2-10条)检索式:城镇居民(北京)①《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和住房消费》2005②《北京市人民消费结构现状及优化选择》5、在以上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中选择最相关的两篇文献写出其中文摘要项:(5分)①【题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作者】熊杨【作者单位】经济研究所【文献出处】现代经济信息【关键词】消费结构;城镇居民【摘要】消费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消费的具体内容-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反映人们消费需要的满足状况。
上海地区消费者划分及比较近年来,我国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越来越复杂,如何做好消费市场的细分显得益发重要。
下面是我对上海地区消费者的划分及各群体在衣、食、住、行、休闲方面的比较。
一.分类分析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是VALS2系统。
根据VALS2系统,所有人可以归类为八种:实现者、满足者、相信者、成就者、奋斗者、经验者、制造者和挣扎者。
但是,VALS2模型毕竟是根据美国背景建立起来的,中国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结构都与美国有极大差别,因而把VALS2照搬于复杂经济环境态势下的中国是很困难的。
在VALS2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我把上海市的消费者的生活形态分为以下12类。
1.经济头脑类。
这一类人属经济IQ型,消费经济意识强,货比三家,对金融投机具有冒险性。
男性占6成以上,年龄分布较均衡。
有企业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大专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中高级收入倾向。
2.求实稳健族。
这群人生活态度追求实际,更喜欢自主行事。
注重平面媒体信息,对广告不注意,特别对名人广告不感冒。
购物比较看重外包装及说明,喜欢现金消费,多余的存入银行。
饮食比较讲究,注重工作稳定。
男女比例基本平衡,中等收入倾向性高。
3.传统生活族。
此类人重视家庭生活,觉得有房子才可靠。
消费态度较为积极,行为趋向集体性。
女性占6成,工作倾向性不明显。
4.个性表现族。
个性表现族通常家庭观念一般,行为倾向于随心所欲,生活享乐,注重饮食。
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轻人为多数。
5.工作成就族。
他们追求工作成绩比金钱更看重,常有冲动行为,情感积极,有娱乐活动。
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的产品,注意广告、健身。
成就欲强。
文化程度较高,收入也较高,年轻人居多。
6.理智事业族。
此类人事业成就欲望极强,饮食生活超脱社会水平。
男性占7成,文化程度高,倾向于高收入者。
7.随社会流族。
顾名思义,随社会潮流,个性主观性较弱,易受他人影响。
男女比例,年龄分布都较均衡。
8.消费节省族。
这类人对消费十分谨慎,购物“货比三家”。
上海市居民消费的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上海市居民消费的间接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 ., , .中或服务被使用之前发生的能源消费都与居民间接能源消费有代表了生产技术的变化 ,最新的投入~产出表的产品产业关,这部分间接能源消费不容忽视?。
已有研究表明居民的划分也最为详细。
例如,上海市年和年表延间接能源消费占居民能源消费的绝大部分。
例如,整个欧洲长表划分了个产品产业部门, 年表划分了直接家庭能源消费占家庭能源需求的%~ %,其间接能源个产品产业部门, 年表延长表划分了个产品消耗占 %以上。
魏一鸣等的研究表明, 、和产业部门, 年表划分了个部门, 年表年我国居民消费所引致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占一次能源延长表划分了个产品产业部门。
消费碳排放的 . %、 . %和 . %,其中间接碳排放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用投入一产出分别是直接碳排放的. 、. 和 . 倍。
因此,居民消能源分析方法进行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核算。
投人一费间接碳排放在消费碳排放总量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产出模型表达为:居民消费碳排放的来源主要分为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 ? 。
, ,碳排放和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
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式中, 用来区分城乡结构, 代表农村居民,测算可以根据居民生活用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直接计算得代表城镇居民; 为各类居民间接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列向到;而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算由于涉及消费品在其原量; 为与维投入产出表中各产业所对应的产业能源碳料、生产、运输、销售中所承载的间接能源消耗,种类繁排放强度矩阵,即产业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和该产业多、计算过程复杂,目前尚未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测算方法。
总产出的比,是一个横向量,各产业直接能源消耗产生的碳等认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利用不同的排放的测算方法与居民生活直接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和不同的综合水平测算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基本投相同; 为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社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不足,基本温饱走向了小康型、富裕型。
城市居民消费逐渐阶层化,模式多元化,消费识别功能增强。
在此期间,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变迁起到了决定性左右。
伴随着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社会结构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水平社会财富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大大加快了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消费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消费结构与社会结构具有内在联系性。
按照马xx理论的解释,消费分为生存性、发展性和享受性三种层次。
最低层次的消费是纯粹的物质消费,只看重物品的使用价值,以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第二个层次是交换价值的消费,即商品的含金量,以证明自己的购买能力,炫耀自己的金钱和富有;最高层次的消费则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即在消费中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消费的这种层次性与社会成员的分层结构是高度相关的。
对于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来说,他们的消费可能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看重的是消费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对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阶层来说,他们的消费则更多地用来满足发展和享受性需要,更看重的可能是消费的符号价值,如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就认为,消费者的阶级定义与三类商品的消费有关:第一产业相应的主类消费(如食物);第二产业相应的技术类消费(如旅游与消费者的资本装备);第三产业相应的信息类消费(如信息商品、教育、艺术、文化和闲暇消遣)。
在社会结构底层,局限于主类消费,在社会上层成员的消费则更多转向第二、第三类消费,所以,消费的分化与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分析与启示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3-045-02摘要中国长期以来秉承着以储蓄为主的传统观念,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引起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和消费体制的变化。
反过来,影响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的因素也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
本文对城乡市场进行了收入弹性等实证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开发中国农村市场以及国内企业产品转型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收入支出弹性服务贸易一、居民消费结构动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预期稳定,消费行为渐趋合理化,城镇居民消费比例稳步增加,其消费倾向却由于货币幻觉、贫富差距等原因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
我国的恩格尔系数比较大,但是从动态来看,其比重是逐年下降的,2007年比2003年下降了2.21%。
最明显的是交通通讯支出的变化, 2007年的比重比2001年上升了22.57%,说明我国消费增长潜力在交通通讯这一领域。
同时,文教娱乐的消费增长也成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家用设备及服务这一领域,消费支出增长速度由2004年的-0.72%提高到2007年的20.72%,四年间增长速度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可以看出,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消费需求在交通、教育、文化和娱乐、服务等领域有了新的增长空间,而在吃穿等传统的消费需求上有所下降。
二、城乡市场比较分析城镇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占的比例最大,最近几年都呈现下降趋势,但农村的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远高于城镇的比重。
农村的居住支出比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的居住支出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说明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消费比重远远大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比重。
最近两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通讯支出在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分别由02年的10.38%、7.01%升至07年的13.58%、10.19%,衣着、文化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农村消费也远低于城镇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
一、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以下几个变化趋势。
1.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之前主要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为主,逐渐转向消费升级,即更加注重品质、品牌、服务等高品质消费。
例如,过去居民买车只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代步需求,现在则更倾向于购买豪车、电动车等高端品牌产品。
2.消费结构多元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从过去的简单单一向多元化转变,消费品种增多,涵盖面也更广。
例如,居民消费品类逐渐从基本的食品、衣物、住宿、出行等扩展到健康养生、旅游度假、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领域。
3.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消费文化的不断普及,居民消费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从以前的“节衣缩食”,逐渐转向追求个性化、品牌化的消费方式。
例如,居民不再简单追求低廉的价格,而是更加注重品牌、质量、环保等方面。
4.消费科技化城镇居民消费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如出现了无现金支付、二维码支付等新兴消费方式,电商平台也因此发展迅猛。
此外,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也逐渐进入居民生活,促进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渐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能力,满足了更高水平、多样化的个性需求。
2.城镇化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各种服务设施的建设满足了居民诸多需求,城市上的文化环境和娱乐设施也让城镇居民有了更多的体验式消费。
3.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直接促进了居民购买力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也与人们的收入水平密切相关。
消费文化的普及和人们的生活品位升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变化。
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动分析摘要: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消费结构亦逐步升级。
本文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和其他商品八个部分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同时运用回归分析预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未来6年内的变化。
以期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与规律,准确把握消费需求的热点及发展方向,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他们合理增加消费。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回归分析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hange analysis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reforms, China's economy develop rapidly,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s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gradually upgraded. In this paper, with food, clothing, housing, household equipment and services, health care,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culture and other commodities eight aspect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to forecast our country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in the next six years. In the hope to understand the trends and laws of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accurately grasp the hot spot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sumer demand, to provide consumers with a good policyenvironment, guides them to reasonable consumption.Key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current situation; regression analysis一、引言(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实证分析摘要:本文选取了上海市1995年—2010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等数据,运用eles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考虑到物价变动对实际购买力的影响,本文使用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995=100)对所选取数据进行了平减处理,得到实际值,进而对各需求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上海;消费结构;eles模型一、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描述性分析近15年以来,上海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获得持续增长,收入的消费效应明显,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343.93%,年均增长率为22.93%,实际增长率223.18%,实际年均增长率14.88%,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名义增长率295.36%,年均增长率为19.69%,实际增长率187.83%,年均增长率为12.52%。
受边际收入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及收入支出预期的影响,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稳定。
二、eles模型介绍eles模型,由于对数据依赖程度小,易于进行参数估计,可以对需求的各种特性进行全面分析,因而在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被广泛采用。
该模型可表达为:(1)其中,v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消费支出,pi、q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需求量,xi为消费者对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基本需求量,pixi为基本需求支出,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βi为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了分析的方便,用。
由(1)可得:vi =αi +βi ( y-∑αi ) (2)令γi = αi -βi∑αi (3),则vi = γi +βiy (4) 将(3)式带入(1)式得:pi xi = γi +βi【∑γi /(1-∑βi )】(5)由(1)可得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为:= (6)由(1)可得第i类商品或服务的需求价格弹性自价格弹性: (7)三、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分析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表1 上海市城镇居民消费支出eles模型β估计结果数据显示,边际消费倾向明显高于其他各项的依次是食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
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趋势分析,通过“spss数据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比较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方差分析;残差分析;因子分析一、主要运用方法:1.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就是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原因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其中,扣除了各种试验原因所引起的变异后的剩余变异提供了试验误差的无偏估计,作为假设测验的依据。
2.回归模型——残差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的统计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
多元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
3.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可观测得变量中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较少的因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页脚内容11.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
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分别为47.43%和28.02%,相差将近20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引言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
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消费结构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称为恩格尔系数。
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
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
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
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1所示。
表1-1,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
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
就居民消费对象而言,既表现为居民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一定数量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包括产品和服务)结构,又表现为消费主体在市场上各项消费的货币支出的结构。
消费结构十分复杂,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可以形成不同的消费结构类型。
主要的消费结构类型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
消费主体结构研究的是不同消费者之间消费状况。
消费的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消费支出结构分析研究居民生活消费情况。
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八大类。
每一类消费支出可以进一步细分。
消费形态结构指由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组成的消费结构。
实物消费是指物质产品或有形产品的消费。
劳务消费则是指对他人提供的服务的享用。
劳务消费是居民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人们的生活向高层次发展时更离不开劳务消费。
消费层次结构是指由居民对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等的上海居民消费结构发展分析消费所构成的纵向结构。
对消费结构的研究分析是上海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对宏观经济决策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分析上海居民消费结构的几个典型特征。
"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支出差距却不断扩大"就消费主体结构而言,1985-2003年间,随着人均GDP的持续上升,上海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人均消费支出持续增加。
18年间,上海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以年均14.32%的速度持续攀升。
不过,就不同的收入群体而言,虽然消费支出水平都迅速增长,但由于收入的绝对量以及收入的增长速度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不同收入群体间在消费支出上的差距持续扩大。
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分析
一、引言
二、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的现状
三、阶段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四、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五、结论
一、引言
上海市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先进的城市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与经济市场化的推进,上海市的经济不断发展,消费结构也出现了阶段性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并探讨变化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二、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阶段性变化的现状
过去几年间,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已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多元化发展。
从饮食、服装、住房、教育、医疗、旅游等多个领域都可以看到这种现象。
在饮食领域,近年来各种高端餐厅、全球连锁餐饮品牌、特色小吃等不断涌现,成为了居民们食用的方式之一;在服装领域,消费者的购物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原来以实用为主的消费目的,逐渐向时尚潮流与品牌质量倾斜。
更值得一提的是,居民的住房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除了拥有自己的住房外,还有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旅游消费中,这些现象均说明了上海市居民的消费结构已经出现了阶段性变化。
三、阶段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关于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其根源在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上海市已
经成为全球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环境和消费风气也随之改变。
同时,随着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更好的满足,消费需求自然也在不断地转变。
四、阶段性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的阶段性变化,其最重要的影响是其他地区的模仿,这也加快了全国范围内消费结构的阶段性变化。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他们需要理解这种新型消费趋势,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企业应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在产品品质和品牌差异上进行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政府对此也应加强相关政策及法规的制定,引导社会的消费潮流发展。
五、结论
可见,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们需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并及时调整和创新,才能够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将越来越多元化,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动能。
案例分析:
1. 居民餐饮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餐饮消费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
相比于以往受消费者喜爱的传统食品,如汉堡、炸鸡等高脂肪、高热量快餐食品,各种精致的美食档次,需要一定
的技术和创造力,其成功或不成功更取决于品质与品牌。
很多居民会选择选择品质更好的食材和更有价值的美食,以满足饮食上的多元化需求。
2. 购物消费结构的变化
居民购物需求随之发生了变化。
普通百货超市因价格适中心理上一直被民众所吸引。
但现在人们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了,更注重商家的服务、产品的品质、型号等方面。
所以,购物需求变多样化。
市内新的购物中心、新的商场不断出现,提供了大量的各类产品,以适应人们对于的快餐式消费的需求。
3. 走出国门的旅游消费结构的变化
随着国人的经济能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到出国旅游的消费中,并且在以前的自助游模式变得更加细化和多样化。
同时,城市内的旅游业也在快速发展,为了吸引人气,很多旅游景点向更加精致化、更加专业化方向发展。
并创造性的提供了新的旅游线路,增加了居民对于旅游产业的需求。
4. 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消费结构上的消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大量的商品和服务供应,使居民的消费选择变得更加广泛。
在生活所需方面的购物,如日用品、家具、小家电等,自然增长的消费结构也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更注重品质与体验。
5. 居民对于医疗的消费结构变化
由于健康意识的强烈,很多人体验过即便在预防方面的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也是让人费解的高昂。
除了正常的健康消费支出,很多人甚至选择在出现症状之前就进行健康检查,对身体进行全方位的照顾。
这些多样且个性化的消费特征,促使上海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更加细致化及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