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划分段落的方法练习题
- 格式:docx
- 大小:20.13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分段一般是在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搞清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找出自然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阅读分段的方法(1)按时间的变化分段。
按时间的变化分段,就是按时间变化的先后顺序给文章分段。
首先要认真地阅读全文,找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和句子。
不过要注意,不能每见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句就把文章分出一段,而应该以比较大的时间变化为标准。
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常常可按时间的变化来分段。
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很明确,如“早上”“中午”“傍晚”等。
有的文章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句不十分明显,但只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看出时间的变化,如“暮色苍茫”就是指傍晚,“月亮渐渐地移到了当空”就是指深夜。
(2)按地点的变化分段。
按地点的变化分段,就是以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分段。
先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找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和句子;然后把同一地点的内容归并为一段,地点变了就必须另换一段。
记事、写景、游记、参观记,各种写活动的文章常常可按地点的变化来分段。
(3)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必须先要了解文章中所写事情的发展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或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几个基本部分。
每个部分可分作一段。
在这种方法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倒叙的方法。
先写事情的结果,再写发生、发展。
这种倒叙的方法也可以成为分段的依据。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先要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仔细分析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个事物的,每个方面就是一段;分段后再看看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否并列。
(5)按文章的总—分结构分段。
总—分结构的文章就是指总起分述的文章。
实际上也是写事物的几个方面的,所不同的是它在开头有个总起段,有的结尾还有个总结段。
这类文章分段时应把总起段、总结段各分成一段,把中间的部分合成一段。
(6)抓住文章的主要事例分段。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于是, 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 我先在盆里放好水, 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 然后用力搓, 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 “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 “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 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 ,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 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专项练习一、分段的依据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
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
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
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
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
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
"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
关于过渡段的处理:过渡段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启下,因而分段时一般从下不从上。
二、怎样归纳段意分段以后,用简明扼要的话说明每段的主要意思,就是归纳段意。
这实际上就是把整篇课文概括成一个简单的提纲。
这样,我们不仅能掌握每段的主要意思,还能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安排材料的,了解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归纳段意的方法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三、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1、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贯。
2、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自然段之间的构段形式:总分关系:它的颜色非常鲜艳。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徐悲鸿的生活十分清苦。
︳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分总关系: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种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有石桥,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互相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互相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总分总关系: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全部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并列关系: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缓缓地流着。
溪水涨满了春水。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时间关系:有些天还暖和得如同阳春三月。
昨天清早,天气骤然变冷,空中布满了铅色的阴云。
︳中午,凛冽的寒风刮起来了,呼呼地刮了整整一个下午。
︳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雪来。
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在小学生的学习中,段落的概括是一个重要的技能。
掌握这个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几个小学段落概括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练习一:阅读以下段落,然后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段落1: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去海边游泳和玩沙子堆城堡。
夏天非常热,所以水里游泳会感觉很舒服。
而且沙子堆城堡也非常有趣,可以和朋友一起玩。
段落2: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和滑冰。
虽然冬天很冷,但是玩雪非常好玩。
堆雪人需要用到很多雪,打雪仗需要和朋友一起,滑冰可以滑得又快又远。
段落3: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花朵开始绽放,树木变得绿油油的。
春天的天气很温暖适宜,人们可以外出踏青,欣赏五彩缤纷的花朵和闻到花香。
春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
段落4: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欣赏到金黄色的稻谷和红彤彤的苹果。
秋天的天气比较凉爽,正好适合户外活动。
而且还有很多有趣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国庆节。
练习二:阅读以下段落,然后写一个标题概括全文的主题。
段落1:我的宠物狗我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宠物狗,它的名字叫小黑。
小黑是一只拉布拉多犬,它非常聪明和忠诚。
我喜欢和它一起玩耍和散步,它总是能给我带来快乐。
段落2:我的梦想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
我喜欢帮助别人和照顾他们的健康。
虽然成为一名医生需要很多努力和学习,但我相信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实现我的梦想。
段落3:我的假期计划放假期间,我计划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我们打算去海边玩水和沙子,还要参观一些有趣的景点。
我期待着和家人在假期中度过美好的时光。
段落4:一次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我非常兴奋和自豪,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获得这样的荣誉。
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多自信和动力,让我更加努力学习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段落5:我的兴趣爱好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读书、画画和打篮球。
读书可以让我开阔视野和增加知识,画画可以培养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打篮球可以锻炼我的身体和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模板1.要找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中心句是能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找中心句的方法有:从题目、总起句、结尾、反复句、过渡句上找。
3.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4.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途径有:借助题目、要素归纳法、摘录主要句子、合并段意。
5.划分段落的方法有: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总分总。
6.为文章拟标题可以从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或中心几个方面考虑。
7.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突出主题。
答题模式:1.位于文章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引起下文;点题。
2.位于文章中间某一句: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
3.文章结尾的要点包括:点明中心、升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感情、深化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8.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9.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事物描写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给人一气呵成之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比: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小学语文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及标点符号误用实例解析小学语文文章分段分层小技巧及标点符号误用实例解析按事物发展先后顺序划分一、适用于什么种类的文章在写人记事的文章里,你为了写得清楚、明白,总要交代起因、经过和结果。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分段,就是从文章中找出哪儿是起因,哪儿是经过,哪儿是结果,并把每一部分划分一个意义段。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写事的记叙文,能清楚地看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二、分段方法一般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如果事情的经过特别长,要把“经过”分成“发展”和“高潮”两段,那么比较长的记叙文就可以分四段。
总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
按时间顺序划分一、适用于哪种文章有的文章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的。
在叙述内容时,往往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或句子,找出这些语句,就可以划分段落。
这种分段方法适用于时间顺序十分清楚的记叙文,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写时间的词语很多,时间变化很清楚。
二、分段方法首先,把表示时间的词语全部找出来,然后进行归类,这样就可以分了。
比如,把表示“早上”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中午”的时间归为一段,表示“晚上”的时间归为一段。
“春、夏、秋、冬”更是典型的时间顺序。
凡此种种都要按时间顺序来分段。
按方位顺序划分一、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文章有的文章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故事的地点发生了变化。
这时,我们就按地点变换给文章分段。
访问记、参观记和游记,多用这种分段方法。
写景的文章,尤其是写参观或游览的文章,地点变化也十分清楚。
二、如何分段先把表示地点的词语都找出来,再进行归类,一个大的地点就是一段,地点变化了几次就分成几段。
按事物不同方面划分一、适用于什么文章有的文章为了介绍清楚事物,往往用了好些材料,从几个方面表现它的中心。
这样就可以按照所述的几方面来分段。
在分段以后,可以把内容相同的方面划分为一段。
适用于说明文,要说明某一种东西的文章。
二、如何分段一般来说这种文章会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东西,不同的方面就一定要分开,有几个方面就分成几段。
橙子树: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独果我家后院栽了一棵橙子树,橙子树话题:橙子树妈妈说读文章现代文阅读事物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独果我家后院栽了一棵橙子树,每年果实累累。
可今年不知怎么的,竟一个橙子也没看见。
奶奶说:“这么多年,它也要歇口气了。
” 转眼秋天过去了。
有一天,我爬上橙树玩,突热发现一个熟透了的大橙子,宛如一只灯笼,深深地藏在茂密的树叶里。
我马上想起奶奶曾经说过,这叫“独果”,百年难遇。
它是果树几十年的精气炼成的,吃了便能延年益寿,聪慧过人,但只能独吃,不能分吃。
‖我一溜烟下了树,就往屋里跑,边跑边喊:“奶奶,我发现了一个橙子,可是独果呀!” 奶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独果?在哪里?这怎幺可能呢?前人说过,独果不容易得到呀,可别骗我!” 我小心地摘下独果,放在奶奶手中。
奶奶抚摩着,嘴里不住地念叼着:“独果,这是独果,这可是一个宝物啊!”猛地,她好像想起了什幺似的,把橙子往我手里一塞:“小荣,快吃了,快吃了,会有大造化的!” “奶奶,您吃吧,您要是能长生不老多好!”我执意不肯,尽管心里很想尝尝这种神物到底是个什么味儿。
“你吃吧,我怕酸。
奶奶活到七十多岁,心满意足啦,反正老了没用了。
” 我咽了咽口水,跑开了。
玩了一会儿回到家里,只见那神物还端端正正地摆在桌子上。
奶奶又在劝妈妈:“这东西能治百病,你吃了吧。
你身体不结实,家里里里外外都靠你一个人,身子不硬朗不行啊!”妈妈说:“您老别信那些。
来,我们三个分着吃,这东西味道一定不错。
”“反正我不吃!”奶奶真的生气了。
‖ “好吧,既是稀物,留着更好。
”妈妈找来尼龙线,编了一个网兜,把这稀物挂在奶奶的蚊帐上。
从此,屋里飘溢着一股沁人的香气。
‖1.“橙”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部,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
“登”字与别的部首搭配还能组成“”。
2.文中“造化”的正确解释应是()A.大自然;B.福气,运气。
3.按照已分好的段落绐各段加上小标题。
(1)独果(2)独果(3)独果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了独果的,表现了奶奶之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9.层次段落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读《巨人的花园》选段,完成练习。
(20分)这是一个很可爱的大花园。
园里长满了柔嫩的青草,草丛中到处露出星星似的美丽花朵。
还有十二棵桃树,春天开出淡红色和珍珠色的鲜花,秋天结出丰硕的果子。
小鸟们在树上唱着悦耳的歌,歌声是那么动听,孩子们都停止了游戏来听他们唱歌。
“我们在这儿多么快乐!”孩子们欢叫着。
1.用“”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6分)2.用“∥”为选段分层。
(8分)3.片段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6分)A.总—分—总B.分—总C.总—分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44分)①我家的西南边有一个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和花草树木。
②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块绿毯子。
小园里绿油油的,一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唱着婉转的歌,静静的小园渐渐变得生机勃勃了。
③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迎着朝阳,绽开了金黄色的笑脸。
一排排玉米像士兵一样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
菜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南瓜圆了。
④秋天,喇叭花开了,绿叶丛中伸出了一个个粉红色或紫色的小喇叭,正吹奏着动听的歌。
石榴熟了,果皮裂开了,露出里面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在朝我咧嘴微笑。
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⑤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小园里的石榴树上落满了白雪,地上也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
⑥小园如此美丽,真像一幅生动的四季画。
(有删改)1.短文的写作顺序是;结构方式是。
(10分)2.请你用“∥”为短文划分层次,并写出每层的大意。
(18分)3.这篇短文最合适的标题是( )(6分)A.我的小园B.四季之美C.美丽的小园4.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小园?为什么?(10分)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36分)①蚕乡小镇,四周小河环绕,镇上遍布河道,交通工具只有小船。
②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河水净得透明。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条挨着一条。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及答案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色首都——莫斯科(节选)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
玉带似的莫斯科河,自西向东,蜿蜒地经过列宁山下,向北绕过克里姆林宫南侧,然后折向南方流去。
莫斯科也因河流而得名。
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莫斯科,是一座有800多年历史的名城。
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莫斯科的街道呈环形和放射形,一条条林荫大道,一环环自市中心向外延伸。
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克里姆林宫和红场是全市中心。
这所举世闻名的宫殿始建于1156年,它是历代沙皇的皇宫。
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光洁的白墙,协调的比例,俨如古代骑士头盔的圆顶,使这些建筑物显得雄浑大方。
红场在克里姆林宫的东面。
在俄语中,红场是“美丽的广场”的意思。
它辟于15世纪末,本是个贸易市场。
后来,沙皇政府经常在此发布政令,召集群众。
莫斯科气温较低,以前树木很少,曾被称为“沙漠城市”。
自192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建立了从市中心向郊外辐射的8条绿色林带。
市内有很多大小公园和街心花园,还在市郊建立了11个自然森林区,过去曾一度绝迹的野鹿已繁殖到几万头。
如今市区绿地面积已占总面积的40%,平均每个莫斯科人拥有绿地44平方米。
生态环境的改善,美化了市容,调节了气候,使莫斯科摘掉了“沙漠城市”的帽子,成为绿色首都。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建立林立矗立①它________在7个高低起伏的山丘上,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蜘蛛网。
②繁华的大街两旁和新建的住宅区内,________着式样各异、装饰多样的建筑。
③宫殿中央,________着三座有名的天主教堂。
(2)“举世闻名”的意思是__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附答案)一、划分段落层次1.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答案:春天,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鲜花争相开放,各种昆虫也开始出没。
蜻蜓是春天经常能看到的昆虫之一。
蜻蜓长得很漂亮,身体长长的,是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常常在空中飞舞,在阳光下十分美丽。
据说蜻蜓还有驱邪和生育的作用。
春天里去看看蜻蜓,也是一件有趣的节目。
2.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答案:父亲教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传统的汉字写作。
我学会的第一笔就是勾。
那是因为在我学写汉字的时候,除了“一”这个画法比较简单之外,最简单的就是“〇”了。
3. 阅读下面短文,将其划分成合理的段落。
(5分)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答案:每年的端午节,我国各地都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
赛龙舟是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为背景,同时也有预祝丰收的寓意。
二、概括段意1.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蔬菜汤蔬菜汤是一道营养丰富又好喝的汤,制作它的原料就是各种新鲜的蔬菜。
首先,我们要把蔬菜清洗干净,然后切成小块。
接着,放入适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盐,再煮20分钟左右,直到汤变得浓稠一些为止。
这时,蔬菜汤的香味会弥漫开来,让人食欲大开。
小学语文段落划分方法小学语文段落划分方法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段落划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正确的段落划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小学语文段落划分方法。
一、段落的定义段落是指一组话题相关的句子,它们在结构和意义上是彼此联系的。
同一个段落内的句子通常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传达作者的一个观点或思路。
二、段落的主题句段落的主题句是段落中最主要的句子,在整个段落中起着“引领”作用。
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始部分,它直接表达段落的主题或中心思想。
主题句的目的在于保持段落内容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例如,下面是一篇短文的开头,其中第一句话就是主题句:“猫头鹰是一种很神秘的动物,它们又叫‘夜鹰’,因为它们通常在晚上捕食猎物。
”在这个例子中,“猫头鹰是一种很神秘的动物”是段落的主题句,其余句子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三、段落划分的标准1. 主题划分:主题相似的句子将放在同一段中。
例如,描述一本书的外观、简介、内容用不同的段落来分类处理。
2. 时间段划分:描述事件的发生过程通常时间先后放在不同段中。
例如,“早上我起床后,刷了牙、洗了脸,睡觉前我又读了一会儿书。
”3. 空间段划分:句子之间所描述的空间位置不同时,通常需要划分不同段落。
例如,“我家里有一间客房,里面有一张双人床和一个书桌。
我每天都在这里读书。
”4. 逻辑段划分:包括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比较关系等。
例如,“我想去爬山,但是下雨了,只能留在家里。
”四、段落的过渡为了使文章的连贯性更好,段落间的过渡和联系非常重要。
段落之间的过渡应该尽量自然、顺畅,使读者感到整篇文章像一篇有机的结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罗列。
例如,下面的句子巧妙地将前一段和后一段联系起来,使整篇文章更加连贯:“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克服了害怕英语的心理,乐于学习这门美丽的语言。
下一步,我计划前往英国深造,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悠久历史的国家。
”五、总结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段落划分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作文习作1.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________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①段的横线填完整。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3)文段中“追根求源”的意思相近的俗语是________。
(4)文段中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
(5)文中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例子,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试举一例:________。
(6)第③段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A. 陈景润B. 郭沫若C. 钱学森D. 华罗庚(7)“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________的科学精神。
【答案】(1)钅;Q(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3)打破砂锅问到底(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6)D(7)锲而不舍【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技巧——阅读的基本方法1.怎样给文章分段?给文章分段一般有五种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分(起因、经过、结果),按时间的变化分(找时间词),按地点的转移分(找地点变化的词),按事物的类别分,按文章的结构分(总分总、空行、小标题)。
2.怎样概括段落大意?先要读懂文章,然后按照这几种方法概括:层意归纳法(将段落中各层意思连成句子),摘句归纳法(找中心句、过渡句),提问归纳法(对内容提问)。
3.怎样给段落划分层次?按连贯关系分层,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按事情发展顺序,一种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按因果关系分层,有先因后果或先果后因两种形式。
按并列关系分层,各内容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按总分关系分层,有“总分”、“分总”和“总分总”三种形式。
4.怎样归纳主要内容?有四种方法可供参考:段意归纳法,将各段意思连起来组成完整的句子。
重点归纳法,只要抓住重点段落的意思,再加上必要的补充交代就可以了。
审题归纳法,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地组成一句话。
摘句归纳法,找出重点语句或中心句,补充一些词句连成一句完整的话。
5.怎样概括中心思想?可以学习这四种方法:分析题目法,弄清题目的意思,找出中心词。
分析中心句法,理解中心句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情节法,理解主要情节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分析主要人物法,理解主要人物有什么思想品质和精神,作者是歌颂还是批评。
6.怎样给文章加标题?加标题前要读懂想清楚,标题要体现文章的什么内容。
文章标题有这几种类型:以时间为题,以地点为题,以事件为题,以中心为题,以景物为题,以文章中人物的语言为题。
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选材是否突出了中心,详略是否得当。
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看看文章为表达中心是否选择了合适的记叙顺序。
有顺叙(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如《飞夺泸定桥》)、倒叙(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如《月光曲》)、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段有关的事情,如《凡卡》)、补叙(对所叙述的人物、事件、情节等做简短的补充说明,如《小英雄雨来》)、分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事物的发展过程,如《课间十分钟》)。
专题06 段落概括及划分一、知识点回顾划分段落的一般步骤有:一读,就是通读课文;二想,就是想一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三归,就是把一些内容相同或关系密切的自然段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段落;四查,就是再把各段段意连起来,看是否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
(一)、时间顺序法有的课文按时间转移的先后顺序安排。
显而易见,表示时间性的词可以用来作为分段的依据。
如《十万里长街送总理》就可按“灵车到来前→灵车通过时→灵车开过后”的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也可按“天还未亮→中午的时候→黄昏的时候”的时间顺序分段(二)、地点或空间顺序法参观、访问和游览所记叙的事物、空间位置不同或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不同,可以按空间位置的先后顺序分段。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等游览地点的先后转移来分段。
如《回韶山》可按毛主席回韶山在旧居参观的路线,“上尾场→父母卧室→自己的住房→大弟的房间→晒谷坪”以此作为分段的依据。
还有的课文既可以按地点的先后变化,也可以按事件发展的顺序分。
(三)、事件顺序法完整地记叙一件事或者以客观事物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课文,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如《草船借箭》可以按为什么借箭(发生的原因),怎样借箭(发展经过),借箭结果(事件结果)来划分段落。
此外,《跳水》、《飞夺沪定桥》也可按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来划分段落。
(四)、事情分类法有的课文通过写几件事来表达主题,分段时可考虑按不同事情来分段。
如《将相和》可以按“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分段。
有的课文是以作者的思路为线索去组织材料的,往往采取“总起——分述——总结”的形式来表述,那么分段时就应按“总——分——总”的思路分段。
如《桂林山水》先总起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写了桂林的水(静、清、绿)和桂林的山(奇、秀、险),最后总的概括再写桂林的山水美。
(五)、按人物的活动分段概括方法概括段意,先要读懂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内容要点,再准确地进行概括。
美丽的秋天
秋,是四季最凉爽的季节,也是个如诗如画、多彩多姿的季节。
秋天里,盛开的菊花,衬托着红红的枫叶,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走进田野,金黄色的稻穗弯了腰,轻吻着。
农民们手挥镰刀,将一株株稻穗割下来,虽然忙得汗流浃背,却仍面带笑容。
走过了田野,踏进晒谷场,放眼望去,堆积如山的谷子呈现在眼前,这都是农民辛劳的成果。
可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走到郊外,悦耳的鸟鸣,正此起彼落地传来,抬头一看,天空中,飘着三三两两的白云,深吸一口,淡淡的花香,已隐隐传来。
夜晚来临了,树木下,草丛里,虫儿的音乐会开始了。
青蛙大声高唱着,仿佛它是一位歌王,飞舞的萤火虫,提着一盏盏小灯笼,在野草间穿梭着。
秋天,是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它带给人们收获的喜悦,以及一段美好的时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辛劳()喜悦()
2.解释下列词语。
(1)悦耳:
(2)此起彼落:
(3)诗情画意:
3.用“____”和“~~~~~”分别画上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之情。
我爱牵牛花
有人喜爱娇艳的牡丹,有人喜爱芬芳的茉莉;我,则喜爱那平凡的牵牛花。
乐于向高处攀登,这是牵牛花的本色。
开始,她那纤细的茎蔓围着篱笆杆向上缠。
慢慢地,篱笆被牵牛花占满了。
只要从屋檐下拴几根绳子连在篱笆上,牵牛花又会沿着绳子向上爬去。
那翠绿的叶片,红的、白的、紫的花,组成了条条花索,像是在屋前挂上了条条彩带。
牵牛花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向上登攀的。
她把自己的身体全部缠绕在篱笆上,一点也不游离。
正因为她缠得牢,攀得紧,风吹雨打也不会掉下来。
偶尔被大风吹下来,她也不灰心,一有机会,就借助风的力量再次攀上去。
牵牛花一生一直在攀登。
一天、两天,一月、两月,直到霜打叶落,生命到了最后一息才罢休。
到了深秋,她虽然枯萎了,却留下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明年,篱笆上、屋顶上,又将爬满奋力向上攀登的牵牛花。
我爱牵牛花。
1.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词的意思:
乐于--
本色--
坚忍不拔—
游离--
2.写出文章中的一个比喻句。
这句话中把()比作()。
3.写出文章中的一句拟人句。
4.把短文分成三段,写出段落大意。
5.三段之间的关系是()。
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颂牵牛花()的精神,抒发()的感情,所以作者把()作为主要容来写。
社会上(流、留)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一个好爸爸。
”我的爸爸是人事局长,按不少人的说法,我算有一个好爸爸了。
可有谁知道,无休止的铃声给我们全家带来的苦(脑、恼)啊!
平日里,特别是晚上写作业的时候,我最怕门铃响,满屋烟雾腾腾搅得全家不能正常生活。
有时爸爸还派我追下楼去退礼品。
唉!真是烦人。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刚起床,门铃就响了。
我不(志,自)愿地开门一看,又是那个朱财——我最讨厌的人。
朱财把礼品往桌上一放,“嘿嘿”地干笑了几声说:“局长,这是我托人从南方(带、代)来的一点土特产,请您一定收下!”爸爸摇了摇头,严肃地说:“老朱啊,你说的那件事,不能办,中央(已、己)经三令五申,咱们不能令行不止去犯错(误、悟)呀!因此,你儿子调动的问题不能解决。
”朱财听了,脸上的肌肉不自然地抽动着。
朱财刚走,门铃又响了,来了一个有名的“路子野”。
这个人今天把大儿子调进国营厂,明天又把小儿子变成了司机。
今天他找爸爸(准、淮)是有什么事,可奇怪的是这次他手里什么也没拿。
“路子野”大腹便便,往沙发上一倒,给爸爸递上一支“三五”烟:“局长,听说又要调工资了,这回是不是考虑我的……”说着,从兜里(掏、淘)出一件什么东西硬往我的口袋里塞。
爸爸不禁皱起眉头:“老啊,这次调资,上面有文件规定,主要是解决知识分子工资偏(低、底)的问题,你可不在这个围啊!”“路子野”又哼哼叽叽说了半天,然后失望地走了。
我从口袋里拿出那东西看,原来是一块儿童电子表。
爸爸夺过表立(即、及)向楼下追去。
去年冬天,爸爸因病住院,医生怀疑爸爸得了胃癌,这可急坏了妈妈。
不过这一下不少人真是“自觉”了,门铃不响了,昔日门庭若市的家确实清静多了。
过个几个月,爸爸的病确诊了,不是胃癌,而且很快出院了。
这个消息像长了腿,不胫而走,于是,讨厌的门铃又响起来……
1.划掉文中括号里的别字,然后按顺序分别用这些字组成正确的词语。
2.在文章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开心()和蔼()强迫()喜欢()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用加粗的词语造句。
干笑——
失望——
门庭若市——
(造句)失望——
4.按下列容要点提示,用A.B.C.D把文章分为四段,然后指出哪一段是详写。
(容提示:A.门铃带来烦恼。
B.门铃响了。
C.门铃不响了。
D.门铃又响了。
)
5.“爸爸”在全文中只说了两句话,请你在这两句话下面打上“~~~~”。
这两句话表现了“爸爸”什么品质。
6.对“无休止的门铃声”,“我”的感受是什么?
“无休止的门铃声”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上少数人的什么不良风气?
7.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8.给文章加一标题。
这个标题既要包含文章的主要线索,又要表现“我”的厌烦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