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侧丘脑(qiūnǎo扣) 带沟
前连合
钩 直回
侧脑室三角区
红核
黑质
扣带沟已不连续,依其中 央旁沟和扣带沟缘支可确认;两 沟之间为中央旁小叶,中央沟位 于扣带沟缘支的前方。顶枕沟深 而易见。尾状核、壳与背侧丘脑 之间的白质是内囊膝,向前突入 尾状核头与壳之间的白质为内囊 前肢(qiánzhī),丘脑下方的白质为 内囊后肢。
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方为延髓(yán suǐ),后方为小脑扁桃 体。
第二十九页,共56页。
钩
侧脑室下脚
脑桥
大脑(dànǎo)纵裂池 鞍上平面 CT 像:前方
为大脑额叶 ,双侧为颞 叶 , 中央部为鞍上池 , 外侧(wài cè)窝侧池为颞叶海马(hǎi mǎ),小
脑位于后颅凹 ,第四脑 室居脑桥与小脑之间五
CT
第十二页,共56页。
第十三页,共56页。
MRI
第十四页,共56页。
1.3 胼胝(piánzhī)体压部层面
胼胝(piánzhī)体膝
禽距
侧脑室的前角位于胼胝体膝、尾
尾状核
透明隔
状核头和透明隔之间。侧脑室的三角 区出现,其前内方可见海马伞。屏状 核为一薄层灰质,在岛叶与壳之间,
分开外囊与最外囊。内囊呈“><”形,
第四脑室
第三十二页,共56页。
由于骨质伪影太重,CT对脑干、小脑和颅底结构的观察 受到很大限制,颅底附近(fùjìn)的小肿瘤,CT常不能发现。
第三十三页,共56页。
第三十四页,共56页。
颅底平面 CT像 即蝶鞍层面 , 多因颅骨复杂而引起伪影 , 中央为蝶鞍 , 左右 侧为锥体(zhuī tǐ)前部及双侧颞叶下部 , 后方为桥脑及小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