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10.96 KB
- 文档页数:6
( 管理体系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2020新版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general term for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ame enterprise must have different management systems.2020新版OHSAS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简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以下简称OSHMS)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安全管理模式,是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同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
1.产生背景l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不得不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安全生产管理。
l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的关注。
2.产生过程l1996年英国颁布了BS88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l1996年美国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性文件l1997年澳/新提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通用指南》草案l1997年日本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l1999年英国标准协会、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制定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即OHSAS18001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HSAS18001实施指南》即OHSAS18002。
l1999年10月中国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l2001年国际劳工组织(ILO)发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l2001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国家标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规范》l2001年12月中国原国家经贸委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l截止目前,尚无ISO18000标准。
最新标准解读!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展开全文GB/T 45001-2020GB/T 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于2020年3月6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等同采用同名国际标准ISO 45001:2018,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24家单位参与共同起草完成。
01GB/T 45001的由来及演化说起GB/T 45001,就必然要谈及ISO 45001和OHSAS 18001以及GB/T 28001。
ISO 45001的成功面世,其经历可谓既曲折又漫长。
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并取得巨大成功的鼓舞,早在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就收到了关于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提案。
但在经历特别工作组两年多的专题研究及随后1997年的ISO成员大会的表决之后,该提案未获得通过,最终胎死腹中。
尽管如此,但以英国标准化协会(BSI)为首的部分ISO成员国仍坚持继续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进程。
它们另开炉灶,成立了以BSI为秘书处、由13个组织组成的OHSAS(职业健康安全评价系列)技术联盟,于1999年和2000年先后制定完成并发布了OHSAS 18001:199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OHSAS 18002:2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即OHSAS 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2007年和2008年,OHSAS 18001和OHSAS 18002先后又进一步修订并再版。
OHSAS 18000系列标准的发布开启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化的先河,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采用。
我国也不例外,在OHSAS 18001和OHSAS 18002第1版发布之后,随即等同采用并制定和发布了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和GB/T 28002—2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
德国安全生产管理特点及启示德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之所以能够走在世界前列,与其完善的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严格执法和严厉处罚、独具特色的职业培训、双元化管理、双轨制监督机制紧密相关。
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于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启示。
德国在“二战”之后,短短几十年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也走在世界前列,每千人死亡人数从1949年的0.38下降到2005年的0.03,已经基本消除了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实现了真正的“预防为主”,实行隐患管理而非事故管理。
在培训和参观中,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德国法律体系和行业标准的完善,工作态度的严谨,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安全文化氛围的浓厚。
完善的法律体系与行业标准人类最早的劳动安全立法,可追溯到13世纪德国政府颁布的《矿工保护法》,德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十分完整,包括欧盟的法律规定、德国基本法的相关条文、国家劳动法体系、社会法体系等四个方面共约十部法律。
德国的行业标准可谓“相当庞杂”,条款规定相当细致,操作步骤不厌其烦。
翻译刘仲骅先生有深刻的体会,留学期间他曾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三天,所从事的工作就是马不停蹄地更换新颁布行业标准的文件分页。
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依法开展劳动保护工作创造了前提条件,同时也培养了劳动者强烈的安全意识,遵章守纪的良好习惯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在全社会已形成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照章办事的良好氛围。
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安全生产管理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人的生命最为宝贵”这一理念深入人心。
国家基本法规定,“不得侵犯个人尊严、生存权和不得对身体造成伤害、男女平等权、不得歧视残疾人、组织社团权利”等条款并得以坚决执行。
《劳动时间法》规定了职工休假的低限,《商店关门法》规定各个商店平时关门停业不得超过晚上八点钟,周日则全部休息,这一点与国内晚上和周末商店人满为患形成了鲜明对照。
德国较早提出了劳动人道化的理念,其核心内容是在预防控制事故和职业病工作的基础上,还应努力保护员工精神和心理的身心健康。
德国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工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
然而,在这种高度竞争的环境中,职业安全和健康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议题。
德国政府、企业界、工会和职业安全和健康组织都积极地推动和实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OHS)计划,旨在保护德国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福利。
首先,德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严格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规,并实施了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2009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法》(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ct)是德国的核心职业安全和健康法规,规定了雇主和雇员应该如何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同时,基于欧盟指导方针,德国也制定了许多相关法规,确保工人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得到可靠保障。
其次,德国的企业界和工会也十分重视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
企业们不仅合法地执行相关法规,还在实践中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其中,德国自动化和机器工程协会(VDMA)特别注重相关技术的创新,开发出适用于各种工业场合的安全智能系统。
工会则注重员工利益的维护,并鼓励和支持员工参与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
第三,职业安全和健康组织在德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组织为企业、工人和立法者提供有关职业安全和健康的咨询、研究和培训服务。
例如,德国联邦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BAuA)研究和分析各种职业风险,并提供一系列预防措施,以确保员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
总的来说,德国政府、企业界、工会和职业安全和健康组织的联合努力使得德国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从注意职业卫生和安全的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阶段,到职业卫生和安全的学习、重组能力的培养等特定培训,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规划,以确保德国的工人身体健康和福利。
此外,在众多职业中,德国航空、汽车和医疗行业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也作了极佳的示范。
展望未来,尽管德国在职业安全和健康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欧洲新型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即工作压力经济损失分析报告一、综述2014年欧盟《工作压力和心理风险管理》和2014年欧洲基金会《提高生活和工作环境》指出,雇员的工作社会心理风险和工作压力,不但导致健康损伤,而且造成了巨额的经济损失。
2007年欧共体《新职业安全与健康有关心理风险的专家预测》指出,近几十年期间,全球化日趋增强、自由市场逐步确立、信息和通信技术发展、新式合同和工作时间出现、以及人口变化等全球化社会政治发展给职业安全和健康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2013年学者罗莎等著的《工作加速:我们将如何工作》指出,在一个更广义的社会学概念里,雇员的职业生命受到了生活节奏加快、工作任务多重化、工作量激增、长时间承压、为了维持现状必须持续学习等多方面的影响。
除此之外,2010年欧盟《职业安全和健康报告》指出,在长期的变革中,特别是当前的经济危机给雇员和雇主双方都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一些变革为发展提供了机会,然而,如果管理缺失,将带来更大的工作社会心理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安全和健康损伤。
研究发现,作业环境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工人的心理压力等级,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
1999-2007年期间欧盟劳动执法调查队的数据表明,在1999-2007年,大约有28%的受访雇员(大约5560万名欧盟工人)报告他们的精神健康受到了工作社会心理风险的威胁,导致工作社会心理风险最多的因素为“时间紧任务重”,占比约23%;在所有工作心理风险中最严重的因素是“压力、抑郁或焦虑”,大约占比约14%。
2012年欧洲第五届作业环境普查的数据表明,大约45%的工人报告,他们在过去的3年内,曾经因某种劳动组织方式的变化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大约62%的工人报告,他们工作任务需要在截止期限前一刻才能完成。
用人单位也意识到了这类问题,2010年欧洲企业新风险普查报告显示,79%的欧洲经理人开始重视工作压力;至少30%的欧洲用人单位正在有计划的采取措施防范工作压力、骚扰和第三方暴力等问题。
德国职业安全管理、工伤保险及职业安全健康统计一、德国职业安全管理的双轨制德国是全球第一个实施工伤保险的国家,早在1884年就颁布了工伤保险法。
目前在欧盟法律框架下建立了完善的工伤保险法律法规体系。
其法定工伤保险机构分为三大部分:工商业、农业和公共系统,其中工商业工伤保险管理体系规模最大,有9家同行公会,覆盖280万家企业,受保人约4200万人;农林牧渔业同行公会1家,覆盖180万家企业,受保人约450万人;有27家公共系统工伤保险机构(也称“公权力”工伤保险机构),主要覆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学校等。
同时,由于其完善的工伤保险体系,以及其“不究责任直接赔付”和“不计成本、不计代价救治”的理念,保证了事故统计的真实性、完整性,事故统计用于事故预防的目的性很强。
(一)德国职业安全管理的“双轨制”的含义德国的工伤保险体系包括政府和同行公会等法定工伤保险机构两大组成部分,政府依法监管,同行公会等作为非营利组织按照市场化、规范化运作。
德国称此体制为“双轨制”。
具体来说,政府对职业安全健康行使监管职能,依据法规和对企业的安全风险评估来行使分级监管职能;企业依法承担其职业安全健康的主体责任,向同业公会缴纳保费。
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从“事故发生-医疗救治-康复理赔-统计反馈”,由同业公会负责全面处理。
同业公会依据企业上一年度事故率来确定工伤保险费率,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具体组织实施工伤保险。
雇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免责,避免了劳资双方的直接冲突。
“双轨制”体制使政府、同业公会(保险公司)和企业劳资双方成为相互依存、互利共赢的统一体。
(二)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德国联邦各州有自己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律、法规,由相关劳动保护部门监督实施。
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规定范本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是一个关乎员工的身心健康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议题。
为了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安全与健康,同时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下面是一个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规定的范本,以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及其所属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所有员工。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保障员工的身体、心理健康,同时减少工作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第四条:本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明确相关职责和组织架构。
第五条:本公司应当制定详细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制度和程序,定期进行培训和审核,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制度。
第二章:职业安全与健康第六条:本公司应当根据工作特点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详细的职业安全与健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的安全设施、作业规程、防护措施等。
第七条:本公司应当定期组织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工作环境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第八条:本公司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和身体状况,制定适宜的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并确保员工按时参加检查。
第九条:本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安全与健康事故应急救援机制,保证及时有效地处理职业安全与健康事故,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环境保护第十条:本公司应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符合相关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第十一条:本公司应当进行环境风险评估,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清洁生产、废物排放控制等工作。
第十二条:本公司应当建立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应急响应流程,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
第四章:监督与惩罚第十三条:本公司应当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保护监督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相关工作的贯彻执行情况。
第十四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本公司将按照公司内部规定进行相关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降职甚至终止劳动合同。
赴德国考察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心得体会----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2010年10月27日至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培训考察团赴德国进行培训和考察。
在此期间,我们考察团一行23人访问和考察了德国的BASF集团、勃兰登堡州劳动局、联邦劳动局社会部、柏林消防局、大众公司、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健康与劳动保护所、工商业监管联盟、联邦劳动保护及职业病管理所、德国法定意外事故保险联盟、联邦工作场所安全与健康劳动联盟等十个单位。
通过实地参观、课堂培训、积极交流、深入探讨,我们对德国的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到了不少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理念,开拓了视野、启迪了思维、丰富了知识、取得较大的收获。
一、德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及主要做法1.工作起步很早德国颁布实施的有关职业安全和健康的法规,可以追溯到1947年7月11日在日内瓦签订,自1950年开始实施的《手工业和流通业劳动监督第81号国际协议》。
从那时开始,德国就全面、系统的开展起了职业安全和健康监督管理工作,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联邦立法、各州执法的工作运转模式,历时已经60年了。
有的企业自身开展此项工作的历史更早,我们考察过的BASE集团,自1866年开始,该厂就配备了一位专职职业健康医生负责全厂职工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工作,按此算来已经有140余年的历史了。
2.监管体系健全德国依照欧盟的相关规定,建立“双元制”劳动保护监管体系,即国家法律和工伤保险的自主法律“双元”对职业安全和健康工作进行约束和调整。
一个体系是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建立各州的法律,由各劳保保护部门进行监督。
联邦设有专门的劳动社会部、各州设有劳动局,有州级执法专员3500人,专门负责包括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在内的相关工作。
另一个体系是由工伤保险部门自主立法,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条例,并监督法规的实施情况。
全德国有9个农业系统、27个公共系统、13个工商业系统的法定工伤保险机构共约6000名工伤保险监管专员、2000-2500名心理专家和众多的人体工程学专家负责向雇主提供劳动保护方面的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