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9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1. 简介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疾病,最初在2013年出现于中国的禽类中,随后传播给人类。
H7N9禽流感具有高度致命性,很容易传播给其他人,因此采取及时的诊疗方案十分重要。
2. 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禽类,特别是家禽,是最主要的传播源;- 直接接触感染禽类,如活禽、禽类粪便等;- 吃未经煮熟的鸡肉、鸭肉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制品;- 呼吸空气中的病毒颗粒,如在市场、家禽养殖场等。
3. 症状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高热(超过38°C);- 寒战;- 咽喉痛;- 咳嗽;- 呼吸急促;- 胸痛;- 肌肉和关节疼痛;- 头痛;- 乏力;- 鼻塞;- 眼结膜发炎。
4. 诊断方法H7N9禽流感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临床症状判断: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判断,如高热、呼吸急促等;- 实验室检测:通过采集患者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或血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如核酸检测(RT-PCR)等;- 影像学检查:通过X线、CT等影像学方法观察肺部病变情况。
5. 治疗方案针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生通常会采取以下治疗方案:- 抗病毒药物治疗:目前,治疗H7N9禽流感的主要药物包括奥司他韦(Oseltamivir)和珠单抗(Peramivir),这些药物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药、止咳药等;- 支持性治疗: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休息和均衡的饮食,加强体力锻炼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注意休息和隔离: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疲劳,同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6. 预防措施预防是最重要的控制H7N9禽流感传播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及时接种相关疫苗,如流感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禽类:避免接触活禽、家禽粪便等可能传播病毒的禽类;- 食品安全:避免食用未煮熟的禽类制品,确保食品熟透;-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手接触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掩嘴;- 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避免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保持室内通风。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病因简述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新型人禽共患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在人群中发生的病例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而引起。
这种疾病比较容易发生在家禽养殖场、市场和家庭动物中。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后,病毒会迅速繁殖并攻击人体的上呼吸道,导致鼻塞、喉咙痛、胸闷、咳嗽、发热等症状。
诊疗方案一、早期治疗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如果能够尽早发现和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和降低死亡率。
针对该病的早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使用退热药、止咳药等缓解症状;2.抗病毒治疗:使用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该病毒目前临床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3.免疫治疗:在患者的身体内注射抗体,帮助其更快地恢复身体免疫力,增强抵抗病毒的能力。
二、晚期治疗如果人感染H7N9禽流感后,病情不断恶化,需要进行晚期治疗。
晚期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机械通气:对于呼吸困难较严重的患者,采用人工通气进行治疗,以维持呼吸功能;2.血液净化:对于血液中的病毒采用血液净化技术,以保持血液的正常运作;3.抗生素治疗:对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的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预防和控制除了治疗方案,预防和控制也非常重要。
主要措施如下:1.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2.保持室内外通风良好;3.避免到禽类养殖场、市场等场所;4.吃熟透的禽肉和禽蛋,不要食用生鸡蛋或未经处理的禽肉。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毒的传播与禽类密切相关。
因此,加强对禽类的监控和管理也是关键。
当我们面临这种疾病时,及时的检查和治疗,以及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同样是必要的。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H7N9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播给人类的病毒所引起的疾病。
自2013年首次发现以来,该病毒已经导致了多次疫情,并造成了许多患者的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控制病情并提供适当的医疗救治,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疗方案。
一、早期病例诊断与流行病学调查1. 临床表现与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感染病例与及时诊断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需注意与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进行鉴别。
2. 流行病学调查:对于疫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包括追踪患者接触史、寻找病例间的关联以及判断感染源头。
二、诊断标准与实验室检测1. 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H7N9禽流感需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诊断标准。
关键包括有H7N9禽流感疫区接触史,发热等临床表现,并通过实验室检测证实。
2. 实验室检测:包括病毒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鉴定等,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于早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患者需进行综合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等。
2. 抗病毒治疗:根据临床指南,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可用于治疗感染病例,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病毒药敏结果进行选择和调整。
3. 支持疗法:患者需接受充分的支持性治疗,包括提供氧疗、液体支持、营养支持等,以维持其生命体征的稳定和康复。
4.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咳、改善呼吸困难等。
四、隔离与防护措施1. 隔离措施:感染疑似病例需立即进行隔离,并尽早送至指定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2. 防护措施: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关防护规范,包括佩戴医用口罩、穿戴防护服、勤洗手等,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五、预防与控制策略1. 关键环境卫生控制:对饲养场、活禽市场等关键环境进行消毒和卫生控制,减少病毒在禽类中的传播。
⼈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案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①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成⼈剂量每次75mg,每⽇2次,疗程5~7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适当延长。
1岁及以上年龄的⼉童患者应根据体重给药(宜选择⼉童剂型)。
②帕拉⽶韦(Peramivir):重症病例或⽆法⼝服者可⽤帕拉⽶韦氯化钠注射液,成⼈⽤量为300~600mg,静脉滴注,每⽇1次,常规疗程5~7天,可根据临床需要调整。
③扎那⽶韦(Zanamivir):适⽤于7岁以上⼈群。
每⽇2次,间隔12⼩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
不建议⽤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2)离⼦通道M2阻滞剂:⽬前监测资料显⽰所有H7N9禽流感病毒对⾦刚烷胺(Amantadine)和⾦刚⼄胺(Rimantadine)耐药,不建议使⽤。
(四)中医药辨证论治。
1.热毒犯肺,肺失宣降证(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病情轻者)。
症状:发热,咳嗽,甚者喘促,少痰,或头痛,或肌⾁关节疼痛。
⾆红苔薄,脉数滑。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咳。
参考处⽅和剂量:银翘散、⽩虎汤、宣⽩承⽓汤。
⾦银花value="3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30g、连翘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5g、炒杏仁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5g、⽣⽯膏value="3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30g 知母value="1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0g、桑⽩⽪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5g、全⽠蒌value="3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30g、青蒿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5g 黄芩value="15"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5g、⿇黄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6g、⽣⽢草value="6"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6g ⽔煎服,每⽇1~2剂,每4~6⼩时⼝服⼀次。
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人感染禽流感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禽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与感染禽类的接触传播。
禽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变异性和传染性,可引发人畜共患病的流行。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因此,对于感染禽流感的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一、早期诊断1.症状分析:禽流感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呕吐、腹泻等。
由于禽流感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因此需要经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来确诊。
2.实验室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采集患者咽拭子或鼻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和PCR检测。
病毒分离是通过将患者的拭子接种在鸡胚或鸭胚中,观察并鉴定病毒的繁殖情况。
PCR检测则是通过提取患者的RNA或DNA,利用特异性引物进行病毒基因的扩增和检测。
二、治疗方案禽流感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1.对症治疗:对于发热、咳嗽等症状,可以使用退烧药和咳嗽药进行缓解。
此外,患者应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抗病毒治疗:禽流感病毒对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达菲和扎那米韦等有一定的敏感性,可以部分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在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基础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采用抗病毒治疗。
3.支持治疗:禽流感病毒感染严重者可引发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
对于这些患者,应进行积极的支持治疗,包括给予氧疗、机械通气支持和液体复苏等。
三、预防措施1.加强个人防护:患者应佩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并注意咳嗽和打喷嚏时的礼仪性措施,如用纸巾遮掩口鼻。
2.加强环境卫生:禽流感病毒能在禽类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较长时间,因此需要加强禽舍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并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3.疫苗接种:目前已研制出一些禽流感疫苗,但对于人感染禽流感的疫苗尚在研究阶段。
在疫苗研发完成之前,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预防仍主要依靠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的措施。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设计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
病毒主要通过家禽传播给人类,感染后可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并有一定的致死率。
为了应对H7N9禽流感疫情的爆发和传播,制定一套全面的诊疗方案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病毒检测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可以采用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血清学检测等方法。
在发现疑似病例时,应采集病人的呼吸道、血液样本以及患者接触过的家禽等动物的样本,通过实验室检测来确认是否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二、早期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1.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定期对禽类、家禽市场、农贸市场等进行病毒监测,及时发现病例。
2.加强禽类防控措施,提高家禽养殖场的卫生水平,加强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3.加强公众教育,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家禽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或物品。
三、病例诊断与治疗1.病例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病例诊断。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以及肺炎的影像学改变等。
-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如肺炎球菌感染等进行鉴别,同时排查病人是否有禽类接触史。
2.治疗方案-进行隔离治疗,将患者隔离在单独的房间,限制病情轻微者的外出。
- 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奥司他韦(Oseltamivir),对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配合支持性治疗,包括对症处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针对病情进展,如出现重度肺炎和呼吸衰竭等情况,可酌情给予呼吸机支持、吸氧治疗等。
四、公共卫生措施1.疫苗预防-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建立禽流感疫苗库。
-高危人群如养殖人员、鸟市场从业者和医务人员等进行疫苗接种。
2.社区防控-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组织对家禽市场及养殖场的定期检查,确保环境卫生。
-针对禽流感病例进行追踪和隔离,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和检测。
3.公众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宣传,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和防范意识,提醒人们避免接触禽类、家禽及其粪便。
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一、病原学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8个H亚型(H1~H18)和11个N亚型(N1~N11)。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二、流行病学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呈散发分布,散发病例之间没有流行病学关联。
感染源主要为接触感染禽类,尤其是活禽市场、家禽养殖场、屠宰场等。
此外,密切接触患者也是感染途径之一。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尚不明确。
三、临床表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肌肉痛、头痛、乏力等,部分病例可出现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病例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重症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甚至导致死亡。
四、诊断1. 疑似病例:有发热、咳嗽、喉咙痛、流涕、肌肉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伴有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2.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上以下任一项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1)呼吸道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2)呼吸道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3)血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4)血标本: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五、治疗1. 一般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2. 抗病毒治疗: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3. 抗感染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2013年第1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例,2例死亡。
3例均为散发病例,目前尚未发现3例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
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
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
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
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
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
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
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
现有确诊病例均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
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
根据流感的潜伏期及现有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
(一)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
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
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
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
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
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
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四)预后。
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
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
在流行病学史不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以诊断。
1.流行病学史。
发病前1周内与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接触史。
2.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上述临床症状及血常规、生化及胸部影像学特征,甲型流感病毒通用引物阳性并排除了季节性流感,可以有流行病学接触史。
(2)确诊病例:符合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并且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重症病例:肺炎合并呼吸功能衰竭或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重症病例。
(二)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人感染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季节性流感(含甲型H1N1流感)、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
五、治疗
(一)对临床诊断和确诊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二)对症治疗。
可吸氧、应用解热药、止咳祛痰药等。
(三)抗病毒治疗。
应尽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
1.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选用奥司他韦(Oseltamivir)或扎那米韦(Zanamivir),临床应用表明对禽流感病毒H5N1和H1N1感染等有效,推测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应有效。
奥司他韦成人剂量75mg每日两次,重症者剂量可加倍,疗程5-7天。
扎那米韦成人剂量10mg,每日两次吸入。
2.离子通道M2阻滞剂:目前实验室资料提示金刚烷胺(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耐药,不建议单独使用。
(四)中医药治疗。
1.疫毒犯肺,肺失宣降
症状:发热,咳嗽,少痰,头痛,肌肉关节疼痛。
治法:清热宣肺
参考处方:
桑叶金银花连翘炒杏仁生石膏知母
芦根青蒿黄芩生甘草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一次。
加减:咳嗽甚者加枇杷叶、浙贝母。
中成药:可选择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
注射液。
2.疫毒壅肺,内闭外脱
症状:高热,咳嗽,痰少难咯,憋气,喘促,咯血,四末不温,冷汗淋漓,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语。
治法:清肺解毒,扶正固脱
参考处方:
炙麻黄炒杏仁生石膏知母鱼腥草黄芩
炒栀子虎杖山萸肉太子参
水煎服,每日1—2剂,每4—6小时口服或鼻饲一次。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至神昏谵语者,上方送服安宫牛黄丸;肢冷、汗出淋漓者加人参、炮附子、煅龙骨、煅牡蛎;咯血者加赤芍、仙鹤草、侧柏叶;口唇紫绀者加三七、益母草、黄芪、当归尾。
中成药:可选择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
(五)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休息、多饮水、增加营养,给易于消化的饮食。
密切观察,监测并预防并发症。
抗菌药物应在明确继发细菌感染时或有充分证据提示继发细菌感染时使用。
(六)重症患者的治疗。
重症患者应入院治疗,对出现呼吸功能障碍者给予吸氧及其他相应呼吸支持,发生其它并发症的患者应积极采取相应治疗。
1.呼吸功能支持:
(1)机械通气: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可较快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在需要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例,可参照ARDS机械通气的原则进行。
①无创正压通气:出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患者,早期可尝试使用无创通气。
但重症病例无创通气疗效欠佳,需及早考虑实施有创通气。
②有创正压通气:鉴于部分患者较易发生气压伤,应当采用ARDS保护性通气策略。
(2)体外膜氧合(ECMO):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和(或)通气时,有条件时,推荐使用ECMO。
(3)其他:传统机械通气无法维持满意氧合时,可以考虑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HFOV)。
2.其他治疗:在呼吸功能支持治疗的同时,应当重视其
他器官功能状态的监测及治疗;预防并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医院获得性感染。
六、其它
严格规范收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防控措施。
具体措施依据《人感染H7N9禽流感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3年版)》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