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1
静脉药物配置室操作规程
以下是静脉药物配置室的操作规程:
1. 环境准备:
a. 配置室应保持清洁、整洁,无灰尘、异物等污染物。
b. 配置室应定期进行消毒,并保持室温适宜。
2. 人员准备:
a. 进入配置室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工作服。
b. 所有入口进出的人员都需要经过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资质证书。
3. 药品准备:
a. 药品应从安全可靠的渠道采购,保证其质量和纯度。
b. 药品应按照规定的条件储存,避免受潮、遭受高温等影响。
4. 配置操作:
a. 配置前应根据医嘱查看药物配伍信息,确保药物的相容性。
b. 根据药物配伍信息,选择合适的溶媒,按照正确的比例将药物溶解。
c. 配置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容器和工具的无菌性。
d. 配置完成后,应进行密闭包装,标识好药品名称、剂量、配制时间等信息。
5. 药物保存:
a. 配置完成的药物应立即妥善保存,避免暴露在光线、高温等不良环境中。
b. 药物储存的区域应标有药品名称、剂量、保存期限等信息。
6. 记录和追溯:
a. 配置室应有健全的药物配制记录系统,所有操作都需要详尽记录。
b. 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及时记录并向上级报告,进行追溯和处理。
7. 废弃物处理:
a. 配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进行分类处理,并严禁随意丢弃。
b. 废弃物应安全存放,等待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份基础的操作规程,具体的操作规程可能因不同单位和法规要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操作,并在有需要时咨询专业人士。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心内科用药的质量控制一、常见疾病心内科常见疾病包括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
二、常用药物(一)抗休克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作用)1.盐酸多巴胺注射液(1)用法用量:①成人常用量,静脉注射,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1~5μg/kg给药,IOmin内以每分钟l~4kg∕mg速度递增,以达到最大疗效。
②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静脉滴注开始时,每分钟按体重0.5~2μg/kg给药,逐渐递增。
多数患者按1~3μg∕(kg∙min)给予即可生效。
③闭塞性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滴注开始时按IUg/(kg∙min)给药,逐渐增至5~10ug∕(kg∙min),直到20pg∕(kg∙min),以达到最满意效应。
如危重病例,先按5μg∕(kg∙min)滴注,然后以5~10μg∕(kg∙min)递增至20~50μg/(kg∙min),以达到满意效应。
或本品20μ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300πιl中静脉滴注,开始时按75~100ug/min滴入,以后根据血压情况,可加快速度和加大浓度,但最大剂量不超过每分钟500μgo(2)药物相互作用:①与硝普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合用,注意心输出量的改变,与单用本品时反应不同。
②大剂量多巴胺与a受体阻滞剂,如酚羊明、酚妥拉明、妥拉哇林(tolazoline)等同用,后者的扩血管效应可被本品的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拮抗。
③与全麻药(尤其是环丙烷或卤代碳氢化合物)合用,后者可使心肌对多巴胺异常敏感,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④与B受体阻滞剂同用,可拮抗多巴胺对心脏的B受体作用。
⑤与硝酸酯类同用,可减弱硝酸酯的抗心绞痛及多巴胺的升压效应。
⑥与利尿药同用,一方面由于本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扩张肾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可增加利尿作用;另一方面本品自身还有直接的利尿作用。
⑦与服乙唳同用时,可加强多巴胺的加压效应,使胭乙唉的降压作用减弱,导致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⑧与三环类抗抑郁药同时应用,可能增加多巴胺的心血管作用,引起心律失常、心动过速、高血压。
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操作规程一、目的为确保静脉用药混合调配工作的安全准确进行,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医院内各临床科室对静脉用药进行混合调配的操作。
三、操作人员1. 混合调配操作由具有相关资质的临床药师或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
2. 操作人员应具备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保持操作时的专注和稳定心态。
3. 操作人员应熟悉各种药物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合理选择进行混合调配的药物。
四、设备准备1. 准备干净整洁的工作台面及周围环境。
2. 配备所需的静脉用药、静脉输液器具、输液管、针头等。
3. 准备相应的药液添加器具。
五、操作流程1. 核对医嘱,确认混合调配的药物种类和用量。
2. 检查药物标签,确保药物名称、规格及有效期等信息无误。
3. 依据医嘱将所需的药物取出,并按比例准确称量或抽取。
4. 注意药物的相容性,避免不同药物之间发生不良反应或沉混。
5. 按照规定的步骤将各种药物混合,摇匀使药物充分混合。
6. 将混合好的药液转移至干净的容器中,并标明药物名称、浓度及制备人员等信息。
7. 提交混合调配完成的药物给相关医务人员使用。
六、注意事项1. 混合调配过程中应保持洁净,避免杂质和细菌的污染。
2. 注意药物的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受热或直接阳光照射。
3. 定期清洁和消毒药物添加器具及操作台面,避免细菌滋生。
4. 混合调配过程中如出现药物溅溢,应及时清理消毒。
5. 药物添加后应注意标明时间,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药物失效。
七、验收和记录1. 药物混合调配完成后,由临床药师或医师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2. 操作过程中应做好详细记录,包括药物名称、用量、混合方式及操作人员等信息。
八、不良反应处理1. 如在混合调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师报告。
2.对于不良反应发生后,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九、附则1. 本规程为制度文件,应严格执行,不得私自修改。
2.操作人员发现问题或存在疑问应及时与主管医师或临床药师联系。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了保证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安全、准确和高效,确保患者用药的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医院内进行静脉用药的集中调配的相关工作。
三、基本要求1. 所有从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2. 所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定期检验,保证工作正常。
3. 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变动或省略步骤。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保持操作环境清洁整洁。
四、操作流程1. 接受医嘱:临床医生开具药品使用医嘱并传输至药学科。
2. 药品审核:药学科工作人员接收医嘱后,核对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确保准确无误。
3. 药品取药:根据医嘱要求,到药房领取所需药品。
4. 药品准备:将取得的药品按照药品调配方案进行准备,精确称量。
5. 药品混合:如需要混合使用的药品,按照相应比例进行混合。
6. 药品过滤:对混合好的药品进行无菌过滤处理。
7. 药品包装:将混合好的药品装入无菌容器中准备集中入库。
8. 药品贴标:贴上标签,标明患者信息、药品信息和使用方法等。
9. 药品入库:按照规定将药品入库,交付相关部门。
五、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必须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药品调配要求精确,严禁出错。
3. 药品调配过程中,注意药品的稳定性和兼容性,避免不良反应。
4. 调配好的药品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使用,避免药物失效。
5. 操作结束后,要对操作台面和设备进行消毒清洁,保持无菌环境。
六、附则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对违反规定的,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以上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希望全体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共同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操作规范一、总则为了保证在水平层流台配置全静脉营养液的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供能满足医疗及药学要求的全静脉营养液所需的全部敷料,如全静脉营养液无菌输液袋、常用规格的注射器、无菌纱布、无菌手套、无菌棉球、无菌棉球罐、75%乙醇或复合碘棉签、砂轮、笔、无菌治疗巾、无菌盘等。
(2)提供无菌及无热原污染的全静脉营养液溶媒及药品。
(3)提供正确的混合液及准确的剂量。
(4)提供符合优良药品检验原则的、具有标签的、可储藏和使用的配置全静脉营养液所需的药剂。
由于在全静脉营养液袋中的混合液不能最终灭菌,所以全静脉营养液袋中无菌、无热原的注射液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混合配制。
无菌操作是指在配置过程中不会产生溶液微生物污染。
二、机构与人员(1)医疗机构要根据临床需要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全静脉营养应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配置。
(2)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在医院直接领导下工作。
(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负责人应具有本科以上药学或相关专业学历,副主任以上或相应的医、药、护技术职称,并具有相应管理实践经验,有对工作中出现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4)从事静脉药物配置的技术人员应具药学或护理大专或本科以上学历。
并经过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5)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所有人员均应熟悉本规范,并通过本规范的培训与考核。
(6)人员健康要求:1)配置人员每年需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传染病、肝功能、肝炎病毒、胸部X线摄片、皮肤病,不合格者不能上岗。
2)洁净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工作人员在所有的时间里均要保持卫生的高标准,任何疾病均应报告上级,以便决定其适合做哪种工作。
3)开放性伤口和溃疡必须适当包扎,应经常更换敷料及辅助性绷带。
4)操作人员患有呼吸道疾病时须向上级报告病情,有上述情况的工作人员不能在洁净室工作而应戴上口罩后在其他区域工作,如核对,不进行与无菌配置直接接触的工作。
心血管内科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静脉用药)治疗常规
1.胺碘酮:负荷量,15mg/min静推10分钟(加入5%Glucose中缓慢推注),必要时10分钟后重复。
维持量:1mg/min3-6h,0.5mg/min18h。
2.利多卡因:50-100mg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5-10min后重复。
或1-3mg/kg,20-50mg/min,i.v.。
维持量:1-4mg/min。
3.普罗帕酮:1-15mg/kg稀释后5分钟内缓慢静注,必要时10-20分钟后重复。
0.5-1mg/min,ivdrip维持。
4.美托洛尔:5mg稀释后缓慢静注(五分钟),必要时5分钟后重复。
5.艾司洛尔:200ug/kg/min。
6.地尔硫卓:0.25mg/kg,稀释后静注,静注时间大于2分钟,必要时15分钟后重复。
7.维拉帕米:5-10mg或0.075-0.15mg/kg稀释后缓慢静注。
至少2分钟以上,3-5分钟发挥作用,必要时30分钟后重复。
8.腺苷:6-18mg稀释后快速静注。
9.地高辛:0.25-0.5mg,稀释后静注。
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工作流程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药师审核→打印标签→贴签摆药→核对→混合调配→输液成品核对→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医师依据对患者得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得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其信息应当完整、清晰。
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得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
临时静脉用药医嘱调配模式由各医疗机构按实际情况自行规定。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负责处方或用药医嘱审核得药师逐一审核患者静脉输液处方或医嘱,确认其正确性、合理性与完整性。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得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得相符性。
(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得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得适宜性,分析药物得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得适宜性.(六)确认静脉用药与包装材料得适宜性。
(七)确认药物皮试结果与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八)需与医师进一步核实得任何疑点或未确定得内容。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得,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得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对用药错误或者不能保证成品输液质量得处方或医嘱应当拒绝调配.四、打印标签与标签管理操作规程(一)经药师适宜性审核得处方或用药医嘱,汇总数据后以病区为单位,将医师用药医嘱打印成输液处方标签(简称:输液标签).核对输液标签上患者姓名、病区、床号、病历号、日期,调配日期、时间、有效期,将输液标签按处方性质与用药时间顺序排列后,放置于不同颜色(区分批次)得容器内,以方便调配操作。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和物料领用与维护操作规程I目的规范医用耗材、物料请领、保管与养护。
II范围适用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和物料领用与维护。
III规程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所用医用耗材和物料的请领、保管与养护应当有专人负责。
二、医用耗材和物料的请领(一)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和物料应当根据每日消耗量,填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和物料申领记录表》,报至医院供应室。
(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所用医用耗材和物料必须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采购,不得自行购入和使用。
三、医用耗材和物料的验收(一)负责医用耗材和物料的人员应当根据申领记录、医院供应室出库记录、医院后勤保障科出库记录与实物逐项核对,内容包括:产品的内外包装密封性、无潮湿、完好无损,产品规格、型号相符,且在有效期内。
填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和物料入库登记表》。
(二)无菌物品入库时,应严格抽检,检查包装是否潮湿、密封性、完整性、有效期、失效期、批号、产品合格证等,做好抽检记录,填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无菌物料抽检登记表》。
(三)凡验收过程中发现有规格数量不符、过期或有破损等,应当及时与供应室及后勤保障科沟通,退库或更换,并做好记录,填写《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医用耗材退库登记表》。
(四)领用危化品(酒精),应专柜、专锁、专账,做好领用及使用记录,填写《化学危险品使用登记表》。
四、医用耗材和物料的储存管理与养护(一)存放医用耗材和物料的储存室应当干净、整齐、干燥;存放按其性质与储存条件要求分类定位存放,不得堆放在过道或洁净区内。
(二)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货架上,距地面220-25cπκ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25cm。
(三)常温区域温度为10-30℃,阴凉区域为不高于20℃,相对湿度为40%-65%o(四)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别放置,标示清晰醒目,不得与其他物品混放。
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摆放,近效期的先用,并做好出入库登记。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药物集中调配核对工作流程及操作实施细则核对,顾名思义,即审核、查对,并不是将处方标签粘贴到相应液体上这么简单。
核对也是审核的过程,核对工作是整个工作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核对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并要求有严谨认真的态度,才能确保配置质量和用药安全。
一、人员及用物准备1人员准备核对人员必须取得专业执业证书,具有丰富的药理知识,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及严谨认真的态度。
核对人员数量根据工作任务及工作量而定。
2.用物准备液体筐、核对车、核对桌、纸屑桶、漏液桶。
为了方便核对后的装筐及配置工作,所用的液体筐根据不同的用药批次,有不同的颜色:①第一批用药一一篮筐;②第二批用药一一粉筐(主要为二联抗生素、二联化疗药);③第三批用药一一黄筐;④第四批用药一一红筐;⑤第五批用药一一绿筐(主要为现用现配药品)。
二、班次及任务可根据临床科室下达医嘱的特点,分时段进行人员分配和工作安排。
例如,可分为16:30〜17:30与18:00-20:00两个时间段。
116:30〜17:30安排2〜3名核对人员,先核对16:00后修改医嘱相对较少的病区(约10个病区)所有单品种和可配伍的药品,再核对所有科室的抗肿瘤药、TPN和果糖二磷酸钠等特殊药品。
2.18:00-20:00核对人员核对所有病区的成品药及剩余科室的单品种、可配伍营养药品。
三、实施细则流程为: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品种一核对一入配置间一清场。
(一)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的品种核对人员首先分配处方标签单品种药品的品种,即“粗分细核”,如将质子泵抑制剂十祛痰剂处方标签放在一起;保肝剂+冷藏类药品处方标签放在一起;免疫增强剂+中成药处方标签放在一起;用量相对较少药品标签放在一起。
(二)核对根据分配的品种,核对人员分别站于相应核对区域,包括抗生素类、质子泵抑制剂+祛痰剂、保肝剂十冷藏类药品、免疫增强剂+中成药、用量相对较少药品、可配伍营养药(按科室)、成品药7个核对区域。
内科静脉用药调配使用操作规程
一、我院静脉药物配置输液工作流程
临床医师开具静脉输液治疗处方或用药医嘱→用药医嘱信息传递→由静脉配置中心按规定配置→输液成品包装→分病区放置于密闭容器中、加锁或封条→由工人送至病区→病区药疗护士开锁(或开封)核对签收→给患者用药前护士应当再次与病历用药医嘱核对→给患者静脉输注用药。
二、临床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
医师依据对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需要,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其信息应当完整、清晰。
病区按规定时间将患者次日需要静脉输液的长期医嘱传送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临时静脉用药有病区护士自行配制。
三、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操作规程
(一)形式审查:处方或用药医嘱内容应当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病例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书写正确、完整、清晰,无遗漏信息。
(二)分析鉴别临床诊断与所选用药品的相符性。
(三)确认遴选药品品种、规格、给药途径、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与适宜性,防止重复给药。
(四)确认静脉药物配伍的适宜性,分析药物的相容性与稳定性。
(五)确认选用溶媒的适宜性。
(六)确认药物皮试结果和药物严重或者特殊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
对处方或用药医嘱存在错误的,应当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请其调整并签名。
因病情需要的超剂量等特殊用药,医师应当再次签名确认。
四、配制流程
(一)长期医嘱无特殊更改,有静脉配制中心按相关规定配制,部分医嘱静脉配制中心无法配制时由病区护士配制,配制过程中要注意,摆药前应当仔细阅读、核查输液标签是否准确、完整,如有错误或不全,应当告知医师校对纠正。
(二)按输液标签所列药品顺序摆药,按其性质、不同用药时间,分批次将药品放置。
(三)操作规程:
1.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拆除外包装,旋转针头连接注射器,确保针尖斜面与注射器刻度处于同一方向;
2.用75%乙醇消毒安瓿瓶颈或西林瓶胶塞;
3.抽取药液时,注射器针尖斜面应当朝上,紧靠安瓿瓶颈口抽取药液,然后注入输液袋(瓶)中,轻轻摇匀;
4.溶解粉针剂,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静脉注射用溶媒,注入于粉针剂的西林瓶内,必要时可轻轻摇动(或置震荡器上)助溶,全部溶解混匀后,用同一注射器抽出药液,注入输液袋(瓶)内,轻轻摇匀;
5.调配结束后,再次核对输液标签与所用药品名称、规格、用量,准确无误后,调配操作人员在输液标签上签名或者盖签章,标注配制时间;
(四)静脉用药混合调配注意事项:
1.不得采用交叉调配流程;
2.静脉用药调配所用的药物,如果不是整瓶(支)用量,则必须将实际所用剂量在输液标签上明显标识,以便校对;
3.若有两种以上粉针剂或注射液需加入同一输液时,应当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要求和药品性质顺序加入;对肠外营养液、高危药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调配,应当制定相关的加药顺序调配操作规程;
4.调配过程中,输液出现异常或对药品配伍、操作程序有疑点时应当停止调配,报告当班负责药师查明原因,或与处方医师协商调整用药医嘱;发生调配错误应当及时纠正,重新调配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