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不可怕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1
身体出现“三多两痛” 十有八九是肠癌小伙伴们常提到的肠癌,往往指大肠癌(包括直肠癌和结肠癌),是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五种恶性肿瘤之一,而且近几年来其还呈现出患病人群年轻化的趋势。
看到这里小伙伴们是不是觉得肠癌太可怕了!但医生却说:不要恐惧肠癌!肠癌是可防治之癌,只要防治及时其早期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
出现“三多两痛”应重点筛查肠癌打开网络,我们只要随便一搜,有关年轻人便罹患肠癌的报道并不少见。
顺德27岁的小林长期便秘,起初并未在意,直到出现腹部隐隐作痛,大便带血才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直肠癌而且已经到了中晚期。
高明31岁的冯先生便血、黏液便数月,起初诊断为结肠炎,经输液治疗后未见好转,转院就诊被确诊为直肠癌且癌细胞已扩散。
看到上面活生生的病例,我们无不感到心痛,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共同点。
这些患者都忽视了肠癌早期的症状,错失了肠癌早筛、早诊、早治的机会。
而当症状严重时就诊,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对身体健康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因此医生提醒,出现“三多两痛”症状时务必及时筛查肠癌。
何为“三多两痛”?三多1、排便次数增多,正常人一天排便次数在1~2次,早期肠癌患者最明显的症状是排便次数增多,若有腹泻和便秘交替的情况,务必警惕。
2、放屁次数太多,肠癌患者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肠道菌群平衡被打乱后,会出现放屁增多的情况,若屁多且臭,很可能是肠道出现癌变。
3、便血情况增多,肠癌便血最易与痔疮便血所混淆,让人误认为是痔疮便血而疏忽大意,患者需注意区分。
早期肠癌易出现便血,与痔疮的鲜红色便血不同,肠癌的便血多呈暗红色。
两痛1、腹痛,腹痛的部位发生在中下腹部,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按压疼痛。
2、肛门疼痛,肿瘤生长在肛门附近时,容易出现肛门疼痛。
医生建议,一旦出现了“三多两痛”症状,患者应及时筛查肠癌。
只要在癌前病变阶段查出,就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及生存率也可大大提高,目前肠癌早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
肠镜检查对大肠癌的预防价值王邦茂;曹海龙【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年(卷),期】2011(000)010【总页数】1页(P14)【作者】王邦茂;曹海龙【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比国外发病年龄提早约10岁,30岁以下者占10%以上,但以40~5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大肠癌的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93%~97%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
早期大肠癌除了排便习惯改变、血便、便秘、腹泻等症状外,基本没有其他特殊症状,不容易及时发现。
大肠癌普查的任务不仅要检出早期癌,更重要的是要筛查出大肠腺瘤,并进行必要的干预治疗,达到预防大肠癌的目的。
大肠癌筛查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如果以癌的检出为目的,采取每年粪隐血筛查,阳性者行大肠镜检查;如果以癌预防为目的,则推荐进行大肠镜检查。
电子肠镜检查,是通过一条柔软的管状仪器,从肛门途经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最后进入大肠最深部位回盲部以及回肠末段的一种大肠疾病专门检查仪器,具有清晰、直观、检查中发现病变可采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并可摄片、镜下切除早期癌变组织等诸多优点,是大肠疾病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被视为诊断大肠疾病的“金标准”。
所以,例行肠镜检查,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进行大肠镜检查,其疼痛的轻重与检查方法、检查者的熟悉程度、病者个体情况等多种因素有关,大多数患者还是可以耐受的。
对于精神特别紧张、有腹部手术史、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可以在专业的麻醉师操作下从静脉中注入少量镇静镇痛药物,患者可于10多分钟内在完全无痛中完成大肠检查。
大肠腺瘤患者,绝大多数无须开腹治疗,只需行肠镜下切除;中晚期大肠癌患者需要开腹手术治疗并加以化疗。
目前很多患者,对医生根据病情劝告进行大肠镜检查总是心惊胆战,担心疼痛而不及时接受肠镜检查。
早期结肠癌术后能活多久,还能治吗?这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早期结肠癌是指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未扩散到其他部位的结肠癌。
如果早期结肠癌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的生存期会更长。
早期结肠癌术后的生存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数量、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
如果早期结肠癌被确诊为早期,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术后的生存期通常较长。
早期结肠癌的治疗可以采用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治疗方法。
手术是早期结肠癌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切除肿瘤来防止癌细胞扩散。
化疗和放疗也可以用于早期结肠癌的治疗,可以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除了治疗方法外,患者的年龄也是影响早期结肠癌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通常免疫系统较弱,更容易受到癌细胞的攻击,因此他们的生存期通常较短。
然而,如果患者的年龄较轻,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术后生存期可能会更长。
袁希福老中医认为癌症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概括为“虚、瘀、毒”,如果不从根本上彻底调理紊乱的内环境,就不可能长期稳定,更不可能提高治愈率。
因此,他认为在治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最终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
袁希福老中医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治癌经验,更从多年的从医经验重,总结出“三联平衡”理论,提出抓住癌症关键病机——“虚”、“瘀”、“毒”并统筹兼顾,采取扶元气、消痰瘀、攻癌毒三大对策,辨证施治,重点用药,调节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使紊乱的内环境重新归于平衡,疾病亦趋康复。
早期结肠癌术后的生存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变部位、病变大小、病变数量、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
如果早期结肠癌被确诊为早期,并且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其术后生存期可能会更长。
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吗文章目录*一、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吗1. 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吗2. 结肠癌晚期会出现的症状3. 结肠癌病人腹泻怎么治*二、结肠癌患者的食谱推荐*三、结肠癌复发常见因素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吗1、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可以手术治疗吗高龄患者常伴有全身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降低,导致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缓慢,吻合口及切口愈合延迟,容易出现吻合口瘘、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年纪较大的结肠癌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2、结肠癌晚期会出现的症状腹痛,常为定位不明确的持续性隐痛或不适或腹胀,晚期出现阵发性绞痛,腹部可扣及肿块地质坚硬呈结节状。
有明显压痛。
晚期可发生慢性不全性肠梗阻,由于癌肿溃烂、慢性失血、感染、毒素吸收等原因,病人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出现肝肿大、黄疸、水肿、腹水等。
3、结肠癌病人腹泻怎么治对于结肠癌,病人腹泻最好采用中医中药进行保守治疗,中医中药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身体病痛,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预防和缓解结肠癌患者的病情,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患有结肠癌的疾病,引发结肠癌的原因有很多种,结肠癌是一种比较可怕的恶性肿瘤,结肠癌想要彻底的治好是非常困难的,对于结肠癌的患者出现腹泻,最好可以配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来治疗。
结肠癌患者的食谱推荐1、菱粥:带壳菱角20个,蜂蜜1匙,糯米适量。
将菱角洗净捣碎,放瓦罐内加水先煮成半糊状。
再放入适量糯米煮粥,粥熟时加蜂蜜调味服食。
经常服食,具有益胃润肠作用。
2、藕汁郁李仁蛋:郁李仁8克,鸡蛋1只,藕汁适量。
将郁李仁与藕汁调匀,装入鸡蛋内,湿纸封口,蒸熟即可。
每日2次,每次1剂,具有活血止血,凉血,大便有出血者可选用。
3、瞿麦根汤:鲜瞿麦根60克或干根30克。
先用米泔水洗净,加水适量煎成汤。
每日1剂,具有清热利湿作用。
4、桑椹猪肉汤:桑椹50克,大枣10枚,猪瘦肉适量。
年过38岁就要每年做肠镜防肠癌大肠癌虽然可怕,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其治愈率还是相当高的,可以达到90%以上。
然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
大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大约93%-97%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
大肠癌普查的任务不仅要检出早期癌,更重要的是要筛查出大肠腺瘤,并进行必要的切除,达到预防大肠癌的目的。
所以,例行肠镜检查,从某种角度上说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肠息肉是长在肠粘膜上的突起,很少有临床症状,因此常被人忽视,但其却存在着恶变为结肠癌的危险。
“很多病人会问,医生,我没有任何感觉,为什么要让我做肠镜?”肠道里有500克的粪便,一两克的腺瘤,你怎么可能有感觉?如果出现了“感觉”再来看,那时肿瘤已经侵犯到血管或者神经,多数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
高危人群:专家指出,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特别注意: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年龄大于38岁的人。
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
专家建议,38岁以上,便血或大便潜血检查提示阳性的患者,要进行肠镜检查。
对于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群,应当定期做肠镜检查,如发现结肠息肉等病变应当积极治疗,防止癌变。
另外,要重视“肛门指检”。
有60%的直肠癌是可以通过它检查出来的。
超过七成的中国患者的直肠癌都很低位距离肛门很近,所以无论是肿瘤还是息肉专科医生是可以摸出来。
但是现实当中,很多人在体检中常常忽视或放弃这一项,这就错过了发现肿瘤的机会,这是非常可惜的。
更多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115此外,当中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时,也应当重视大便潜血试验、结肠镜等检查,因为一些老人长期贫血,脸色苍白,以为是身体虚,气血不足,走了很多医院,绕了很多弯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家庭医药 2019.0365身边的医学·健康生活直肠是连接肛门的最后一段肠道组织,长约12~15厘米,是所有肠道中出现癌症的高发区。
癌症前期(早期或中期)一般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大肠癌大部分就为体检发现,但临床中发现,有少部分直肠癌前期有如下4个症状,可能是直肠癌透露的信号:1.排便困难、大便变细排便困难是便秘常见的临床变现,但同时也是大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
若出现排便困难,我们应该辨别性看待。
首先,便秘一般与年龄(常见于老年人)、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肠道病变、全身性病变(如糖尿病、尿毒症、脑血管意外等)、滥用泻药等有关。
便秘所表现的排便困难,其原因可能是肠道病变(如肿瘤),也可能是其他全身疾病、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其他原因所致,应该结合患者具体的情况进行考虑。
另外,除了排便困直肠癌前期,身体透露这4个信号□方 健觉可能是肿瘤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引起。
4.腹痛腹痛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腹痛的出现往往是肿瘤堵塞肠腔,大便不畅,肠道蠕动加剧而导致的,一般在排便后可以缓解。
直肠癌主要临床表现就是排便困难、大便变细、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等。
当然,出现以上临床症状并不一定就是直肠癌,应该结合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但是,如果出现以上临床表现,那肯定是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去医院检查明确病因也是应该的,一定不能疏忽大意!一般来说,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我们推荐其体检项目应该包括直肠指诊和肠镜,它们是筛查肠癌的首选方式。
特别是指诊,这是值得大力推广的无创性检查方式,这种检查方式是指医生戴手套中指进入肛门,如果直肠癌位置足够低,能够手指接触到。
可以说,这一个动作就能检查出很多直肠癌。
而如果直肠癌早期能发现,早治疗,那么生存超过 5 年的可能性大于 90%。
由此可见,大肠癌其实并非那么可怕,关键是能够早期发现!再次强调一句,千万不要认为有了上述这些症状,就对号入座认为一定就是直肠癌,还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长、劳动强度大等工作岗位时,更应合理调节自身情绪。
龙源期刊网
早期发现大肠癌
作者:张梅珍庄海红
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07期
何先生正值不惑之年,精力充沛,事业有成,每天忙碌于工作之中。
近几日忽感腹部坠胀疼痛,便中带血。
连续吃了三个月的止血药,未见好转,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肿瘤,形似烂菜花状,病理报告证实为大肠癌。
何先生惊异:大肠上的肿瘤是如何生长出来的?大肠癌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自己毫无症状,肿瘤已长到这么大?带着何先生的问题,我们采访了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李世荣教授。
大肠癌的发病趋势逐年上升
李教授早在“七五”期间就开始致力于大肠癌早期诊断方法学的研究。
1986年开始研制免疫粪隐血试剂盒,1989年创立了序贯粪隐血筛检方法,并率领课题组对华北地区10万余人进行了大肠癌普查。
“八五”、“九五”期间,李教授确立了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科研方向,一步一个台阶地把科研推向深入。
提到大肠癌的发病趋势,李教授介绍说,世界各地区及不同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可以相差10倍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如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大肠癌发病率均超过30/10万,相反印度的发病率仅为2/10万,某些非洲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甚至低于1/10万。
我国近30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大肠癌的患病率已从60年代的10/10万上升至90年代23.4/10万。
发病特点为: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高于中青年人;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值得警惕的是,大肠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便血等现象,疾病多已到中晚期。
病人的手术效果,与患病阶段有着密切关系:。
肠癌治愈的成功案例
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但是在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肠癌是可以被治愈的。
以下是一位患者的成功治愈案例。
患者小王在做体检时,被发现结肠镜上有一个病变肿块,经过病理学检查后被确诊为肠癌。
小王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选择了手术治疗。
手术过程中,医生将肠癌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一并切除,保留了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手术后,小王进行了六个疗程的化疗和放疗,以确保剩余的癌细胞被全部消灭。
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小王恢复了身体健康,肠癌得到了成功治愈。
小王的成功治愈案例,表明早期发现肠癌并进行手术治疗是肠癌治愈的关键。
同时,放疗和化疗也可以有效地消灭剩余的癌细胞,减少肠癌的复发率。
因此,肠癌患者在发现肠癌后,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并尽早开始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 1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大肠癌已成为发病率第二位的恶性肿瘤,这对任何人和家庭来说都是可怕的消息。
那么是不是得了大肠癌就等于被判死刑呢?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总的5年生存率仍不低,说明大肠癌并不是不治之症。
大肠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涉及到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早期的诊断与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
Dukes分期:Dukes理论揭示了结直肠癌主要是绕肠壁环形浸润生长及期淋巴转移途径,反映了癌肿的生物学行为,是精确地反映疾病的程度、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标准癌细胞的分化级别:分化程度低者,预后不良;病年龄:年轻患者比老年患者预后差;他:就诊时已发生肠梗阻者,5年存活率一般只有无肠梗阻者的一半。
出现肠出血、穿孔、化脓性腹膜炎等并发症者,预后不良。
由此可见,大肠癌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并非“不治之症”,只要能够较早期的发现并予以适当的治疗,是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
(四)识破大肠癌只要3招识破大肠癌第一招之:年龄上的区别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中年人的身上,由于是40-60岁的人群,都是是易发人群。
如果您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内,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的检查,要排除大肠癌。
有人把大肠癌比喻成为“隐形老虎”这是因为大肠最可怕是在于早期是没有任何症状的,而患者出现了脓血便、肠梗阻进行性贫血而去就诊时,病变多已进展至中晚期,这只隐形的老虎便肆意发威,吞噬人们的健康。
识破大肠癌第二招之:观察大便及出血颜色大肠癌患者与痔疮患者都会出现大便便血的情况,虽然都是会出现便血,但是便血的颜色是不一样的。
痔疮患者便血颜色为血色鲜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多数随大便排出后滴下。
而大肠癌患者出现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在肠癌的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以前的排便习惯是一天一次,现在可能是一天或者一天十几次的大便。
大肠癌不可怕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
柳营奇美医院胃肠肝胆科医师高旭儒表示,依据卫福部国健署资料显示,大肠癌已是台湾地区发生人数最多的癌症,近年不但人数增加更有年轻化趋势,呼吁年满五十至六十九岁民众,记得每两年到辖区卫生医疗院所接受免费的粪便潜血检查,以免错失治疗先机。
高旭儒表示,大肠为消化系统最末端器官,主要功能为把粪便中多馀的水分吸收後再将其排出。
大肠全长约为一点五公尺,分四部分,近年随著西方饮食与生活型态改变等因素,罹患者有年轻化趋势。
高旭儒指出,大肠癌诱发因子有遗传基因、家族性肉症、结肠、直肠肉、本身有溃疡性结肠炎。
曾有过身体其他部位癌症患者。
饮食喜好摄取高脂肪、高胆固醇、精致、低纤维的食物,导致粪便在肠内停滞时间较长。
另外,大肠癌症状会因人及部位而异,常见症状有排便习惯与粪便形状改变、大便带血、腹胀、腹痛、恶心及呕吐感。
不明原因体重减轻、贫血、全身无力或疲倦。
特别注意的是大肠癌初期毫无症状,因此有以上危险因子,尤其是有抽菸、酗酒,年龄五十岁以上的民众应提高警觉,如发现有排便不正常最好尽早就医。
高旭儒强调,大肠癌并不可怕,做好定期筛检就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存活率相当高,台湾采用的免疫法粪便潜血检查,是目前世界公认敏感度最高、效果最佳的检查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肠肉转变成癌症前予以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