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法律知识专题之法理学真题练习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4
公务员法理学常识题及答案考生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平时的时间中要多加练习行测常识法理学题,争取取得好成绩,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法理学常识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法理学常识题(一)1、关于法律援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经济困难者、残疾人、弱者或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人群为对象B、法律援助的形式为诉讼法律服务,不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C、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D、需要援助者应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书面申请2、某超市因食品安全事故被当地工商局作出以下处理:(1)查封假烟假酒共计200箱; (2)暂扣超市的营业执照;(3)罚款5000元。
上述决定中属于行政强制措施的是( )。
A、查封假烟假酒共计200箱B、罚款5000元C、暂扣超市的营业执照D、都不是3、在行政复议中可作为复议依据,在行政诉讼中则只能作为审判参照的是( )。
A、行政规章B、地方性法规C、行政法规D、单行条例、自治条例4、民事诉讼与和解、调解、仲裁的主要区别在于( )。
A、民事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最好方式B、民事诉讼的裁判结果具有强制力C、民事诉讼有国家的介入D、民事诉讼的结果当事人容易接受5、如果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作出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该具体行政行为如何提起行政诉讼?( )A、必须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B、可以以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任何一个行政机关为被告C、必须以共同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共同被告D、可以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共同上级行政机关为被告公务员法理学常识题答案1、答案: B解析:我国的法律援助有以下特征:(1)法律援助是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实施;(2)法律援助是法律化、制度化的行为,是国家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受援对象为经济困难者、残疾者、弱者,或者经人民法院指定的特殊对象;(4)法律援助机构对受援对象减免法律服务费,法院对受援对象减免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用;(5)法律援助的形式既包括诉讼法律服务,也包括非诉讼法律服务。
公务员法理常识练习题及答案常识判断题目复习内容涉及学科多、知识范围广,其中一部分是法理常识,考生可以通过试题练习提高做题技巧,以下就由本人为你提供公务员法理常识练习题帮助你练习提分。
公务员法理常识练习题(一)1、在犯罪客体的分类中,把某一类犯罪行为所共同侵犯的客体称为( )。
A、一般客体B、同类客体C、直接客体D、间接客体2、小学生王某今年8岁,他所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在法律上属于无效行为的是( )A、接受某基金会的助学捐赠共计50000余元。
B、参加某电影的拍摄工作获得报酬500元。
C、花费400元自行购买了老师推荐的某套学习教材。
D、将英语竞赛的50元获奖奖金捐赠给红十字会。
3、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
A、合肥市蜀山区人民代表大会B、安徽省人民政府C、中共合肥D、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4、( )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A、基层人民法院B、中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5、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
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
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
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
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乙砍掉一些树枝来避免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B、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C、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部分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担民事责任D、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
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免其部分责任公务员法理常识练习题答案1、答案: B解析:在刑法学中,通常把犯罪客体分为三种,即一般客体、同类客体、直接客体。
最新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法律事实,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小敏的奶奶寿终正寝是法律事件B、小红前往商店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是法律行为C、某地发生海啸是法律事件D、张三因打架被公安机关治安处罚属于法律事件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参考答案】:D【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事实。
D选项错误,此为法律行为,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2.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A、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B、未经国家明示认可的社会规范不属于法律C、依靠人的良知、内心确信及其社会舆论等来保证实施的道德规范也属于法律D、法的普遍性意味着所有的法律规范效力是相同的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1节>法的特征【参考答案】:A【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考查法的特征。
A选项正确,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
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明示认可与默示认可,B选项错误。
国家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法实施的力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
其他的社会规范也具有强制性,但是它们都不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它们实施的力量,不具有国家的强制性,C选项错误。
就一个国家的具体法的效力而言,则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
有些法律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有些则在部分地区或仅对特定主体生效。
而那些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其适用范围则可能更为有限。
因此,不能将法的普遍性作片面的理解,认为一切具体的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解释》中规定:“刑法第一百五十八条、第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只适用于依法实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的公司。
”关于该解释,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3题,单选)A、效力低于《刑法》B、全国人大常委会只能就《刑法》作法律解释C、对法律条文进行了限制解释D、是学理解释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4节>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参考答案】:C【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根据《立法法》第50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2〕1[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ABD)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判例法D.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多项选择题]以下机构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有(B)A.省级政府B.较大市的人大C.自治区人大D.经济特区3[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公法范畴的是(AC)A.行政法B.婚姻法C.刑法D.公司法4[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 A.合同法C.继承法D.反不正值竞争法5[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法律部门划分原那么的是(ACD)A.整体性原那么B.比例原那么C.均衡原那么D.兼顾新法原那么6[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民商法的调整特点的有(ABCD)A.同等B.自愿C.等价有偿D.合意7[多项选择题]以下法律部门中没有以一部法典作为轴心法律标准的是(AC)A.行政法法律部门B.刑法法律部门C.经济法法律部门D.诉讼法法律部门8[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权利要素的有(ABCD)A.资格B.主见D.可能9[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权利和义务的特征的是(ABD)A.法律性B.明确性C.肯定性D.工具性10[多项选择题]以下权利属于根本权利的的是(AB)A.言论自由B.选举权C.名誉权D.学问产权11[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公法责任的有(ACD)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诉讼责任12[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制裁的是(ABD)A.罚款B.行政拘留C.国家赔偿D.有期徒刑13[多项选择题]我国对环境污染责任所采纳的过错原那么是(B)A.过错责任B.无过错责任C.公允责任D.过错推定责任14[多项选择题]法制现代化的静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现代化(ABCD)A.法律制度B.法律标准C.法律组织机构D.法律设施15[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法制现代化的动态目标的有(ABD)A.贯彻法治原那么B.确立现代法律价值观C.完善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D.法律心理、观念和思想的现代化16[多项选择题]我国法制建立方针和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多项选择题]以下属于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是(ACD)A.法律至上B.三权分立C.法律统一D.法律独立18[多项选择题]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包括(BCD)A.党的领导B.市场经济C.民主政治D.民众的法治需求18[多项选择题]村民于晓玲想到山上砍一棵树,父亲劝阻她说,砍树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否那么违反《森林法》,于晓玲听从父亲的劝导没有砍树。
最新国家法考《法理学》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张三驾驶小轿车在非机动车道行驶且速度过快,不慎将孕妇李四蹭倒在地,所幸并未受伤。
但由于受到惊吓,腹中婴儿早产并取名王五,交管部门对张三进行了罚款。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引起张三和交管部门的法律关系的是法律行为B、张三和交管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C、李四和王五之间的法律关系是隶属性法律关系D、交管部门的罚款决定是一种法律事实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7节>法律关系的内容【参考答案】:C【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关系。
李四和王五是母子关系,属于平权,并无隶属。
2.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3章>第3节>法适用的目标【参考答案】:B【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
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3.关于法的价值,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法的价值既包括对于实然的法的认识,更包括对于应然的法的追求B、法的基本价值有自由、秩序、正义,其中秩序是法的最高价值C、秩序是法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律的根本而首要的任务是确保统治秩序的建立D、法律是保障而非限制人们的自由的,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自由,法律必须对人们的一部分行为作出限制本题答案与相关知识点解析【知识点】:第1章>第2节>法的价值的种类【参考答案】:B【本题答案与知识点解析】:①法的价值既包括对于实然的法的认识,更包括对于应然的法的追求,所谓实然的法,又叫实证的法,指实际存在的法律,如我国现行的《97刑法》;而所谓应然的法,又叫应当的法,指人们所追求的符合道德的、更优良的法律。
第六章法理学一、单项选择(xuǎnzé)1、(08安徽)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yǒuguān)宪法法律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A.在不成文宪法国家,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qítā)法律B.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bu de)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C.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zhǔyào)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D.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2、(09北京)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A.确保国家各项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B.维护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C.依法打击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维护社会稳定D.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07北京)宪政的基本精神是( )。
A.建立有限政府 B.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C.宪法是宪政的前提D.宪法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4、(12河北)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度程序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各类法规的总称。
我国行政法的名称中,“规定”是指:A.用于针对待定事件而采取的特定处置方法B.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C.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进行部分的规定D.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进行部分的规定5、(10湖北)国务院发布的《耕地占用税条例》规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的规定,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报财政部备案。
”据此,各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实施办法的行为属于:A.特别授权立法B.中央行政立法C.补充性立法D.一般授权立法6、(09湖南)法对社会及其公众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是( )A、法的规范作用B、法的社会作用C、法的示范作用D、法的管理作用7、(08江西)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行政法法律渊源的是:A.国际条约 B.司法判例 C.行政法规 D.部门规章8、(07江西)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法理学的测试题目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最终本质体现为()。
A.法的正式性B.法的国家性C、法的阶级性D、法的社会性2.法的指引作用的对象是()。
A.每个人自己的行为B.他人的行为C.人的相互行为D.人的思想动机3.下列哪个属于立法体系中居于基础和主导地位的最高立法权?A.国家立法权B.地方立法权C、行政立法权D、授权立法权4.下列哪个属于狭义上法律监督?()A.社会组织的监督B.新闻舆论的监督C.行政复议D、行政监督5.下列哪个属于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A.礼法结合B.恭行天命C、无讼是求D.强调宗法等级名分6.下列哪个属于法律文化最内在的深层次因素?()A.法律设施B.法律制度C.法律意识D、法律实践7.下列哪个属于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A.违法必究B.有法可依C、执法必严D、依法办事8.我国最早宣传并明确提出法治概念的是人是谁?()A.魏源B.梁启超C、孙中山D、康有为9.法与执政党政策在下列哪个方面是相同的?()A.意志属性B.规范形式C、调整范围D、社会目标10.下列哪个属于人权的内容要素?()A.自由B.平等C、生存D、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属于法的官方性的体现?()A.法是公共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B、法是依靠正式的权力机制保证实施C、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D、法是借助于正式的表现形式予以公布2、下列哪些属于法的最基本的价值?( )A、自由B.正义C、秩序D、效率3、正义在下列哪些方面推动了法律的进化?A、正义是法律精神进化的观念源头B、正义促进了法律地位的提高C、正义推动了法律内部结构的完善D、正义提高了法律的实效4、下列关于法典编撰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法典编撰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一种方式B、法典编撰有助于法制统一C、法典编撰可以由官方进行,也可以由民间进行D.法典编撰不改变所编撰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内容5.公法、社会法与私法在下列哪些方面存在不同?() A.调整对象B.调整方式C、法的本位D、价值目标6.下列哪些属于法律责任的免除条件?()A.自首立功B.时效经过C、正当防卫D、履行不能7.下列哪些属于法产生的标志?()A.国家舶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法律诉讼和司法的出现D.习惯的形成8.下列哪些属于封建社会末期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的出现?() A.商法的兴起?B.罗马法的复兴C、资本原始积累的法律出现D.宪法性法律开始制定9.下列哪些属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条件?()A.权力制约B。
2018年司法考试《法理学》试题及答案二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动力包括(BCD)A.党的领导B.市场经济C.民主政治D.民众的法治需求3、下列属于公法范畴的是(AC)A.行政法B.婚姻法C.刑法D.公司法4、下列属于民商法法律部门的子部门的是(ABC)A.合同法B.商标法C.继承法D.反不正当竞争法5、下列属于法律部门划分原则的是(ACD)A.整体性原则B.比例原则C.均衡原则D.兼顾新法原则6、下列属于民商法的调整特点的有(ABCD)A.平等B.自愿C.等价有偿D.合意7、下列法律部门中没有以一部法典作为轴心法律规范的是(AC)A.行政法法律部门B.刑法法律部门C.经济法法律部门D.诉讼法法律部门8、下列属于权利要素的有(ABCD)A.资格B.主张C.利益D.可能9、下列属于权利和义务的特征的是(ABD)A.法律性B.明确性C.绝对性D.工具性10、下列权利属于基本权利的的是(AB)A.言论自由B.选举权C.名誉权D.知识产权11、下列属于公法责任的有(ACD)A.行政责任B.民事责任C.刑事责任D.诉讼责任12、下列属于制裁的是(ABD)A.罚款B.行政拘留C.国家赔偿D.有期徒刑13、下列属于现代法律价值观的是(ACD)A.法律至上B.三权分立C.法律统一D.法律独立14、法制现代化的静态目标包括以下哪些方面的现代化(ABCD)A.法律制度B.法律规范C.法律组织机构D.法律设施15、以下属于法制现代化的动态目标的有(ABD)A.贯彻法治原则B.确立现代法律价值观C.完善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D.法律心理、观念和思想的现代化16、我国法制建设方针和要求是(ABCD)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村民于晓玲想到山上砍一棵树,父亲劝阻她说,砍树要经有关部门批准,否则违反《森林法》,于晓玲听从父亲的劝告没有砍树。
此案例中反映出法具有哪些(AC)功能。
A.指引功能B.评价功能C.教育功能D.强制功能18、学者们认为,法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
公务员法理学常识习题及答案1、下列做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某区人大会接受区长辞职B、某县人民法院受理起诉县教育局的案件C、某省人民政府制定《行政程序暂行规定》D、某市人大会听取的述职报告并进行评议2、有下列表现的公务员,应当被辞退的是。
A、甲某,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B、乙某,连续旷工超过10日C、丙某,因公致残且丧失工作能力D、丁某,不胜任现职工作,经培训后依旧不能胜任的3、李某系某建设银行某储蓄所的记账员,2002年3月20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的出纳员陈某将2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抽屉内未锁。
于是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2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在自己办公桌下的垃圾袋内,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
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
对上述内容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B、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C、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D、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4、李某属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私自动用了一笔数额较大的公款去炒股,一个月后被领导发现,其行为属于。
A、贪污B、挪用公款C、滥用职权D、职务侵占罪5、下列哪一条不属于我国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A、以事实为依据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D、群众与领导相结合1、答案: C解析:根据《立法法》第73条第1款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因此,某省人民政府只能制定《某省行政程序暂行规定》,全国性的有关行政程序的行政法规只能由国务院制定,C项不符合法律规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27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员和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辞职,由大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辞职,由常务委员会决定是否接受辞职。
《法理学》专项特训题库:法的概念(1)[多选题]下列关于法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二者调整范围不同,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B.法律具有权利和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重义务的一面性C.法律具有确定的表现形式,而道德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D.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而道德仅存在于社会舆论、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中【参考答案】BCD。
法与道德调整范围不同,道德调整的范围更为广泛。
一般地说,凡法律调整的关系,大多也由道德调整。
A项表述有误,B、C、D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选BCD。
(2)[单选题]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或角度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般法和特别法B.国内法和国际法C.根本法和普通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参考答案】D。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国际法和国内法;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可以把法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按照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按照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故本题答案选D。
(3)[多选题]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思想教育等多种手段来保证【参考答案】BD。
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
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故本题答案选BD。
(4)[多选题]法的基本特征包括()。
A.调整人们思想和行为关系的规范B.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C.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D.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参考答案】BCD。
A项说法错误,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不包括对思想的调整。
BCD三项都体现的是法的基本特征。
故本题答案选BCD。
(5)[单选题]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统治阶级所承认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