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级秋法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一)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导语:法理学是一门研究法律原理和法律理论的学科,它对于法律学的学习和理解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一份关于法理学的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法律的本质特征是()。
A. 普遍性B. 强制性C. 统一性D. 公正性答:B2. 法律的形式特征指的是()。
A. 颁布的形式B. 效力的形式C. 运用的形式D. 颁布、效力、运用的形式答:D3. 法律体系的根本规范通常是()。
A. 宪法B. 一般法律C. 行政法规D. 习惯法答:A4. 梅文斯(M. von Mehren)与嘉诺(J. Gordley)的“合同体制”理论属于()。
A. 法理学B. 法学C. 法律制度理论D. 法制史学答:C5. 法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哲学家B. 法理学家C. 法官D. 法律思想答:D6.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是()。
A. 功利主义B. 机械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马克思主义答:C7. 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制度属于()。
A. 一般理论B. 具体规定C. 法律制度D. 法律逻辑答:B8. 法的适用有两个基本问题,即()。
A. 案件认定和法律选择B. 法源和法律适用C. 法律规定和法律解释D. 法理和实践答:A9. 法律的解释可以参考()。
A. 榜样判决B. 典型法律意见C. 法学原理D. 其他司法机关的决策答:C10. 制定法律的机关是()。
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调解机关答: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法律意义上的合同?答:法律意义上的合同是指合同各方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下所做出的、对于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
合同的形成要素包括合意、形式、内容和法定程序。
2. 简述法律的效力特征。
答:法律的效力特征包括普遍性、相对性和稳定性。
普遍性指法律对社会的成员普遍适用,没有个别除外;相对性指法律只对法律主体产生约束力;稳定性指法律具有持久性和长期的效力。
法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法律条文B. 法律制度C. 法律思想D. 法律实践2.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效力B. 法律适用C. 法律目的D. 法律主体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社会习俗B. 国家权力C. 个人信仰D. 道德规范4. 法律解释的方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文义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历史解释5.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主体C. 法律内容D. 所有以上选项6. 法律义务的类型包括以下哪项?A. 积极义务B. 消极义务C. 法定义务D. 所有以上选项7. 法律行为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合法行为B. 非法行为C. 行政行为D. 民事行为8. 法律制裁的类型包括以下哪项?A. 刑事制裁B. 民事制裁C. 行政制裁D. 所有以上选项9. 法律适用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平等原则B. 法律优先原则C. 法律适用原则D. 法律连续性原则10. 法律效力的终止原因不包括以下哪项?A. 法律废止B. 法律修改D. 法律失效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包括以下哪些因素?A. 国家立法机关的制定B. 国家行政机关的批准C. 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可D. 国际条约的约定12.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解释必须以法律条文为基础B. 法律解释应遵循法律的基本原则C. 法律解释应考虑法律的社会效果D. 法律解释应避免主观臆断13. 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A. 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平等性B. 法律关系的内容具有强制性C. 法律关系的客体具有多样性D. 法律关系的形成具有随意性14. 法律义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以下哪些?A. 自愿履行B. 强制履行C. 委托履行D. 替代履行15. 法律制裁的目的包括以下哪些?A. 维护法律的尊严B. 保护合法权益C. 预防违法行为D. 惩罚违法行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
《法理学》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该题后的括号内)1.古汉语中“法”一词不包含的含义有(D)。
A、公平B、正义C、惩罚D、权利E、平等2.法律与法律规范是(C)。
A、形势与内容的关系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部分与整体的关系E、特殊与一般的关系3.法律规范与法律条文是(B)。
A.形式与内容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的关系C.部分与整体的关系D.整体与部分的关系E.毫无关系4.根据法律规范的(C)不同,法律规范可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A.表现形式B.强制性程度C.调整方式D.内容的确定性程度E.地位和作用5.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属于(A)。
A.宪法性法律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地方性法规E.单行条例6.调整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关系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A.宪法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行政法规E.行政规章7.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划分是以()作为标准的。
A.法律的表现形式B.法律的创制方式C.法律的效力范围D.法律的地位,作用E.法律的历史渊源8.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A.政治体制改革B.社会变革C.生产力的发展D.阶级冲突E.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9.公开确认和维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是()的特征。
A.原始禁忌B.奴隶制法C.封建制法D.资本主义法E.原始社会规范10.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
A.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诞生B.共产党的成立C.无产阶级取得政权D.摧毁旧的法律体系E.批判继承旧法11.摧毁旧法体系是指对旧法的()。
A.全盘抛弃B.内容否定C.形式否定D.部分否定E.本质上的否定12.社会主义法是()。
A.工人阶级意志的体现B.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C.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意志的体现D.工人阶级和全国共同意志的体现E.工人阶级领导的全国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13.法系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I. 选择题1.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制度化表达,其基本特征包括()。
A. 普遍性B. 可强制性C. 反映社会上层利益D. 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答案:A、B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主要有()。
A. 同一性B. 相互依存C. 相对独立D. 相互排斥答案:C3. 法的生命力来源于()。
A. 立法者的权威B. 社会公众的接受C. 法官的判决D. 律师的辩护答案:B4.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法的起源B. 法的性质C. 法的效力D. 法的制定答案:B5. 法律适用过程中,由于法律的一般性表述和具体案件的差异性,因此需要()。
A. 法律解释B. 法律裁判C. 法律补充D. 法律条文修改答案:AII. 简答题1. 请解释法的正当性原则,并举例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的正当性原则指法律应当符合公正、理性的要求,它是法的一个重要价值特征。
法的正当性原则要求法律不仅要符合道德观念,也要符合理性的实践需要。
例如,在刑法中,法律对于某一犯罪行为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具体数额,这些法律的规定应当是公平合理、公正合理的,才能符合法的正当性原则。
2. 解释法律责任的要件,并简要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
主体是指犯罪行为的实施者或者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即行为的对象;法律关系是指主体通过违法行为与客体产生的相互法律联系。
在实际运用中,法律责任的要件需要综合考虑主体的故意或过失、客体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关系的要求,来确定具体的法律责任。
III. 论述题请根据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以下观点进行论述:题目:法治与人治的关系答案: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理方式,前者强调以法律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来治理社会,后者则强调依靠个别领导者或者某一特定集团的统治来实现社会治理。
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首先,法治和人治之间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而是在现实社会中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关系。
喜欢就下载吧法理学历年试卷及答案1试卷代号:209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法学专业法理学试题20XX年1月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法律是有———————作保障的规范。
2.大陆法系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以19世纪初——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3.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
4.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遵循着——的公式。
5. 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10分)1.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C. 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2.法的第三层本质是( )。
A. 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的和整体的B.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C. 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3.动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叫做( )。
A. 法的调整性职能 B.法的保护性职能C. 法的阶级统治职能D. 法的社会公共职能4.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A. 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取得政权5. 保证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方法是( )。
A. 单纯的说服教育 B.必要的强制C. 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D.单纯的强制惩罚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法与政治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
A. 反映的内容不同 B.在上层建筑中的地位不同C. 形式不同 D.调控的功能不同2.法律调整的基本要素是( )。
A. 法律规范 B.法律关系C. 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法的适用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法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法律的哪一方面?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实施过程C. 法律的本质和规律D. 法律的解释方法答案:C2.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人群B.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地区C. 法律对所有人具有普遍约束力D.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时间答案:C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法律的制定者B. 法律的实施者C. 法律的内容D. 法律的解释者答案:A4. 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包括:A. 国家机关B. 公民个人C. 法人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概念B. 法律原则C. 法律规则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A. 文义解释B. 系统解释C. 目的解释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8. 法律适用的原则包括:A. 法律优先B. 法律平等C. 法律公正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法律效力的终止情形包括: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被宣布无效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法律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A. 法律规范B. 法律制度C. 法律机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A. 法律性B. 社会性C. 规范性D. 强制性答案:ABCD2. 法律规范的类型包括: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任意性规范答案:ABCD3.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解释的合法性原则B. 法律解释的客观性原则C. 法律解释的系统性原则D. 法律解释的稳定性原则答案:ABCD4. 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则包括:A. 逻辑性原则B. 合法性原则C. 公正性原则D. 合理性原则答案:ABCD5. 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包括:A. 法律适用的合法性原则B. 法律适用的公正性原则C. 法律适用的平等性原则D. 法律适用的及时性原则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法律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的基本法律。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表明法律具有哪种属性?()A 国家强制性B 国家意志性C 规范性D 普遍性2、下列不属于司法的属性是哪一项?()A 中立性B 裁判性C 主动性D 程序性3、国务院根据自己的职权制定的,是哪种规范性法律文件?()A 行政法B 行政法规C 法律D 行政规章4、下列关于法理学的表述,错误的是哪项?()A 法理学是理论法学,不是应用法学B 法理学围绕实践理性展开讨论C 法理学具有理论意义,不具有应用意义D 法理学是法学的理论基础5、《合同法》第175条规定:“当事人约定易货交易,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参照买卖合同的有关规定。
”这一规则属于哪种类型?()A 确定性规则B 准用性规则C 委任性规则D 义务性规则6、对法的词源考察,汉字古体“法”字有诸多意蕴,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神明裁判B 公平C 制裁D 一般调整先于个别调整7、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哪一个?()A 实体法和程序法B 普通法和衡平法C 公法和私法D 根本法和普通法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不是国际法体系B 法律体系包含国际私法内容C 法律体系以法律部门为基本单位D 英美法系没有法律体系9、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基本法》,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在全国范围内生效B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C 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D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适用10、关于非正式法源,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A 它没有法律效力B 它没有法律意义C 它有一定的说服力D 它会影响司法裁判11.关于法学,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B法学研究的是价值性事实C法学具有务实性D法学是价值无涉的12.关于法学思维的性质,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实践思维B以实在法为起点的思维C坚持理由优于结论D坚持实体优于程序13.关于法的可诉性,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可争讼性B可裁判性C可诉性是法的生命力的体现D我国的法律都具有可诉性14.下列哪项不是法的形式?()A.制定法B习惯法C自然法D判例法15.关于从旧兼从轻原则,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原则上案件按旧法处理B原则上案件按新法处理C从旧的精神在于维护法的安定性D从新的精神在于保护公民的利益16.国务院根据自己的法定职权制定的,是哪种类型的规范性文件?()A.法律B行政法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17.无过错责任的作用主要是哪一个?()A惩罚B教育C预防D救济权利18.关于法律体系,下列哪项表述是不正确的?()A法律体系是国内法体系B法律体系是部门法体系C法律体系是静态体系D法律体系是规范体系19大陆法系对法的基本分类是()A公法和私法B普通法和衡平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实体法和程序法20.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是为了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人”,针对王海知假、买假、打假的行为,法院认为王海是“消费者”,这一解释是属于?()A字面解释B限制解释C扩大解释D体系解释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每题2.5分,共25分)21、下列有关法的表述,正确的有哪些?()A “恶法亦法”是自然法理论的主张B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圣经》是法C 国法中也包含有习惯法22、法学方法论所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法条的理论B 法律的解释C 法的续造方法23、法律权利的特点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 应然性B 自主性C 利益性24、英国法系与美国法系的主要区别是哪些?()A 是否实行成文宪法B 法院是否拥有违宪审查的权力C 是否有联邦法与州法的区别25、以下哪些是解决同一位阶法律渊源之间冲突的规则?()A 特别法优先适用于普通法B 后法优先适用于前法C 实体法优于程序法26、以下哪些法律属于经济法这个法律部门?()A 《公司法》B 《土地管理法》C 《反不正当竞争法》27、以下有关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的表述,错误的是?()A 有行为能力必有权利能力B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权利能力一定同时终结C 自然人的权利能力一律平等28、司法平等原则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 公民必须平等地遵守我国的法律B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他人不得侵犯C 任何人在案件审判中,都理应受到平等的、公平的对待29、类比推理所应当遵循的必要步骤包括哪些?()A 寻找判例B 寻找案件事实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C 判断相同点于不同点的重要程度30、以下不属于正式解释是哪些?()A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对《物权法》的解释B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对《刑法》的解释C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对《合同法》的解释三、论述题(共35分)31. 请运用法理学相关知识解释以下格言:“法律永远比立法者更聪明”。
法理的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法理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条文的解释B. 法律的制定过程C. 法律的哲学基础和理论D. 法律的实践应用2. 法律的规范性特征是指什么?A. 法律具有强制性B. 法律具有普遍性C. 法律具有指导性D. 法律具有稳定性3. 法律效力的来源是什么?A. 社会公众的认可B. 法律的公正性C. 法律的制定机关D. 法律的实施效果4.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律的功能?A. 规范功能B. 指导功能C. 保护功能D. 娱乐功能5. 法律关系的主体通常包括哪些?A. 国家机关B. 公民C. 法人D. 所有以上选项6. 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哪些?A. 文义解释B. 目的解释C. 历史解释D. 所有以上选项7. 法律的适用原则包括哪些?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法不溯及既往C. 法律适用的连续性D. 所有以上选项8. 法律的效力等级是如何划分的?A. 宪法最高B. 法律次之C. 行政法规再次之D. 所有以上选项9. 法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法律的普遍性B. 法律的平等性C. 法律的公正性D. 所有以上选项10. 法律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哪些步骤?A. 起草B. 审议C. 表决D. 所有以上选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法律的正义性原则。
2. 解释法律的效力等级及其意义。
3. 阐述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2. 分析法律的规范性特征对法律实践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案例:某市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司机甲因超速驾驶导致行人乙受伤。
根据当地法律,超速驾驶属于违法行为,司机甲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请分析:1. 本案例中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2. 司机甲违反了哪些法律规范?3. 司机甲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答案:一、选择题1-5: C, B, C, D, D6-10: D, D, A, A, D二、简答题1. 法律的正义性原则是指法律应当体现公平、公正和合理性,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法律条文的具体应用B. 法律的哲学基础C. 法律的实践操作D. 法律的历史发展2. 下列哪一项不是法理学的基本问题?A. 法律的本质B. 法律的功能C. 法律的效力D. 法律的执行技巧3. 法律规范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命令性规范B. 禁止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D. 描述性规范4. 法律的普遍性是指:A.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人群B. 法律对所有人都具有约束力C.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地域D. 法律只适用于特定时间5. 法律的正义性主要体现在:A. 法律的制定过程B. 法律的执行效率C. 法律的普遍适用D. 法律的强制力...(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关系。
2. 解释“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区别。
3. 论述法律的稳定性与适应性的关系。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法律的权威性是如何形成的,并分析其对法治国家的重要性。
2. 以一个具体案例为例,分析法律解释的重要性及其在司法实践中的作用。
### 法理学期末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 B2. D3. D4. B5. C...(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 二、简答题答案1. 法理学与法律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法理学提供了法律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而法律实践则是法理学理论的检验场和应用领域。
法理学通过研究法律的哲学基础、法律的本质和功能等,为法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同时,法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又可以促进法理学的发展和完善。
2. “自然法”是指那些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不依赖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原则和价值观念,如公平、正义等。
而“实证法”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它依赖于国家的强制力来实施。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来源和实施方式的不同。
法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法律的本质?A. 社会规范的具体表现形式。
B. 国家对公民行为的约束。
C. 调节社会关系的工具。
D. 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手段。
答案:D2. 法律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A. 强制性、形式性、一般性。
B. 强制性、设立性、一般性。
C. 设立性、一般性、平等性。
D. 形式性、平等性、设立性。
答案:A3.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法律和道德的区别?A.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而道德是社会自发形成的。
B. 法律具有强制性,而道德仅有道德约束。
C. 法律具有补偿机制,而道德仅有道德谴责。
D. 法律只是社会的一部分,而道德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
答案:A4.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行政法的范畴?A. 国际公法。
B. 民法。
C. 宪法。
D. 商法。
答案:A5. 法治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依法治国。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党的领导。
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案:A二、判断题1. 刑法的目标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答案:正确2. 民事法律关系只涉及个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答案:错误3. 行政法是研究政府与市民之间关系的法律学科。
答案:正确4. 刑法是国家指导公民行为的法律学科。
答案:错误5. 公民的权利是无限制的,可以随意行使。
答案:错误三、问答题1. 请简要阐述法治的基本原则。
答案:法治的基本原则包括依法治国、平等保护、人民当家作主、公正司法等。
其中,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核心原则,意味着国家行使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保证公平正义;平等保护要求法律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不分贵贱;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法律制定和执行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公正司法强调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机关的独立性。
2. 请简要介绍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法定关系。
主体是指民事权益的拥有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是指民事权益的客体对象,可以是财产、人身等;法定关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定产生和变更的。
04级秋《法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法的原则指体现法的本质和内容的法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3、法律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4、习惯是指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
二、填空题1、法律规范一般由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因素构成。
2、社会调整分为:个别性调整、规范性调整。
3、社会主义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4、法律规范的特征有:国家意志性、规范性、同一性、逻辑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范围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
6、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受法律所保护的行为。
三、单项选择1、法的内容集中体现为法的(D)。
A、法条B、技术C、结构D、原则2、技术规范调整(B )之间的关系。
A、人与社会B、人与自然C、人与科学D、人与人3、法的形成过程,法律意识起着( C )的作用。
A、无关紧要B、决定性C、认识社会发展客观需要D、基础工程4、法的确立阶段,是法的创制的( A )阶段。
A、实质性B、阶段性C、必要性D、关键性5、法的政治渊源,是指统治阶级的(B )。
A、政治措施B、政策C、统治方式D、统治手段6、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A )。
A、法律文件B、口头宣判C、会议形式D、开证审理四、多项选择题1、专门化规范主要包括(A B C D)。
A、一般性规范B、定义性规范C、原则性规范D、业务性规范2、法的价值范围包含(A B D )。
A、法的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针对性价值D、法本身的价值和法律价值3、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C D)有重要影响。
A、法的创制与修改B、法的确认C、认定事实D、适用法律4、法学的职能包括(C D)。
A、社会公共职能B、统治职能C、理论认识职能D、意识形态职能5、法的价值范围包含(A B D )。
A、法的中介的价值B、法的工具性价值C、针对性价值D、法本身的价值和法律价值6、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C D)有重要影响。
A、法的创制与修改B、法的确认C、认定事实D、适用法律五、简答题1、简述法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的关系一般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
(2)法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最终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法是通过保护它的经济基础而促进或压抑生产力的发展。
2、如何理解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范在逻辑联系上是由哪些因素或部分构成的。
一般认为,它包括三个因素,即假定、处理和制裁。
法律规范是一种发达的社会规范,在逻辑上遵循着“如果——则——否则”的公式。
3、简述法律责任的种类。
(1)根据违法的性质,可以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2)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3)根据责任承担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六、论述题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答:(1)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包括:首先,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次,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的干涉;再次,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然遵循法律的规定,准确地使用法律。
(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时,应正确理解和处理几个方面的关系:首先,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关系;其次,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关系;再次,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关系;第四,在司法机关内部,处理好上下级的领导和监督关系。
04级秋《法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二)一、名词解释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2、法的保护性职能是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已经建立的法律关系、法律秩序,使之不受侵犯或恢复、弥补被侵害的法定权利的职能。
3、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4、法的历史类型就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二、填空题1、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狭义)的程序一般可以分为四个程序,即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通过和法律的公布。
2、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
3、法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有二个方面,即法与生产力的关系和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法律规范的制定,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5、法的价值特性包括:(1) 客观性(2) 主体性。
6、在刑法的适用上,现代各国通常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三、单项选择1、法的最基本的构成因素是(D )。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技术规定D、法律规范2、法的最终决定因素(C )。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3、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D )。
A、阶级出现B、价值提高C、成文法出现D、法的形成4、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C )。
A、法律B、规章C、习惯D、刑罚5、坚持按照“一国两制”这个原则来推进(D )。
A、外交政策B、和平外交C、对外开放D、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6、法治是主张严格依照(D )的原则。
A、罪行法定B、民主C、禁止性D、法律治理国家四、多项选择题1、法的本质具有(A B C D)。
A、必然性B、规律性C、一般性D、共同性2、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特征是(A B D )。
A、反对封建特权B、主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反对自由贸易D、主张契约自由,主张法治原则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区别是(B D)。
A、制定程序不同B、实施的方式不同C、具体内容不同D、相对稳定性不同4、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A B D)。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不严D、违法必纠5、法律制裁可分为(B C D)。
A、一般制裁B、民事制裁C、刑事制裁D、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6、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有(B C)。
A、群众监督B、一般行政监督C、监察监督D、审计监督五、简答题1、什么是法学中的“法的渊源”?答:法学中“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外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和不同形式的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法的渊源。
2、简述违法的种类。
答:违法行为根据其性质、危害程度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刑事违法、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违宪行为。
(1)刑事违法,也称犯罪,是指触犯刑事法律依法应受惩罚处罚的行为。
(2)民事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并应追究民事责任的行为。
(3)行政违法,是指违反行政法规并应追究行政责任的行为。
(4)违宪行为,简称违宪,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
3、简述法律程序的两个重要特点。
答:法律程序的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协调各种矛盾,使之服从于总体目的,如使阶级斗争得到一定的缓和,以实现经济的发展;二是它能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实现改革,有预见地、自觉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六、论述题:如何理解法律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答:(1)法律意识是社会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它直接为维护某种生产关系或改变某种生产关系而服务;而其他社会意识形式则与经济基础的关系较为间接,往往需要通过一些中间环节才能与经济基础联系起来。
(2)法律意识涉及的对象是法律现象,这是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区别的主要特点。
虽然政治意识、道德意识以及其他社会意识有时也涉及到法律现象,但它们都不是以法律现象作为专门的对象。
(3)法律意识与其他社会意识相比,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指令性,它对社会生活的法律要求或法律调整的反映比较及时、敏感;而其他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影响,常常是通过思想指导、情感熏陶、心理感召、习俗的维护等方式潜移默化的起作用,对社会生活的法律要求作用缓慢而持久。
04级秋《法理学》期末综合练习及答案(三)一、名词解释1、法的继承性法的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律制度之间的延续和继授,一般表现为旧法对新法的影响和新法对旧法的承接和继授。
2、法律调整机制法律调整机制是用来保证对社会关系实现有效法律影响的各种法律手段的整个系统。
3、法律部门法律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
4、字面解释字面解释是指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作的解释。
二、填空题1、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理学所使用的方法通常有:(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2) 一般科学方法(3) 具体的科学方法(4) 法学特有的专门的研究方法。
2、社会调整分为:个别性调整、规范性调整。
3、法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有二个方面,即法与生产力的关系和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4、法律规范的制定,是指国家或国家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5、以法律为准绳的具体要求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单项选择1、法学产生的前提是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以及(D)。
A、阶级的出现B、习惯法产生C、国家的出现D、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出现2、法与生产力的一般关系是(C )。
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以生产力为中介的D、以政权为中介的3、( C )是违法的最本质特征。
A、主观过错B、违法行为C、社会危害性D、损害结果4、民事责任主要是( B )。
A、赔偿责任B、财产责任C、人身责任D、救济责任5、故意或过失是(D )。
A、违法的客体B、违法的客观方面C、违法的主体D、违法的主观方面四、多项选择题1、法产生的各种根源包括(A B C)。
A、社会经济根源B、社会政治根源C、社会文化根源D、社会效益根源2、法律事件包括(A C D )。
A、人的出生B、签订合同C、发生地震D、人的死亡3、合同关系是(B C )。
A、一般的法律关系B、具体的法律关系C、相对的法律关系D、绝对的法律关系4、法律事实包括(A B C D )。
A、合法行为B、不合法行为C、人为事件D、自然事件5、违法的种类有(A B C D )。
A、犯罪B、民事违法C、行政违法D、违宪五、简答题1、简述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有何联系与区别?答:法的体系与立法体系的联系表现为,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法的体系是内容,立法体系是法的体系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形式,立法体系一般需以法的体系为基础,并反映法的体系。
二者的区别表现为,法的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部门和法律规范,而立法体系的组成因素是法律文件和法律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