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参考1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614.04 KB
- 文档页数:41
开巫路云阳农坝至江口段二级公路改建工程付家滴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 设计依据及总体原则1.1 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07-2004)★《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公路线路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D 7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1.2总体原则隧道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批复意见、测设合同要求,对隧道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核实落实,基于详细的勘测,调查资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交通量及其构成、营运及施工条件进行设计,使隧道设计符合安全实用,质量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要求,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隧道施工图设计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
注意节约用地,保护农田及水利设施,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妥善处理弃渣和污水。
(2)隧道总体布置贴近自然,充分与环境协调;隧道内外平、纵线形协调,满足行车的安全、舒适要求。
(3)根据规范,按设计车速40km/h二级公路标准和招标文件行车道宽度2x3.5m的要求确定隧道建筑限界,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条件下,拟定经济合理的断面内轮廓。
(4)隧道结构设计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不渗不漏,经济合理的要求,具有规范规定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建成的隧道能适应长期运营的需要,方便维修作业。
(5)本着“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以人为本”的原则,隧道内设置与交通量、重要性相适应的运营管理监控设施,各系统具可扩充性和可升级性,使人、车、路、环境和管理运运营设施组成有机统一的交通系统,为隧道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的行车环境。
目录摘要1设计总体说明2 平面线形设计3路线纵断面设计4 横断面设计5 路基设计6 路面设计7 结构物设计8. 施工图预算小结谢辞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把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各地区联系起来,在社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运输已经显示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具有的巨大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偏远山区人们的深切感受。
本篇设计为某地区二级公路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该地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
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资料整理纸上定线,平曲线要素确定;纵断面设计包括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深度和竖曲线要素;确定标准横断面,绘出每桩横断面图(500米);最后根据交通量资料及路面设计规范,确定设计方案。
关键字:竖曲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ABSTRACTTransporting is the fundamental industry for national economics, and serves as artery to connect all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 It also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 and in everyone’s life. Road transporting has many 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to other transporting ways. It will bring out huge economical advance when it was paved to certain area, especially those mountainous regions which always are poor and roadless.This thesis intends to design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a second-class road .T here is a warm, subtropical climate, four distinct seasons and warm in winter, and hot in summer.This design includes plane linear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roadbed design and so on. The plane linear design includes information compiling, lines drawing on paper, fix on requisites of curves;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is comprised of road elevation, design elevation, depth of dig and fill and requisites for vertical curve; Contents of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are fixing standard horizontal section, mapping every horizontal section; At last make a blueprint according to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road design rules;Keywords: Upright curve Vertical section Transect RoadbedRoad surface structure1设计总体说明1.1 设计任务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按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进行设计。
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工程概况本方案设计起点桩号K0+000,坐标为:X=2789366.23058,Y=532803.32505;设计终点桩号为K5+334.790,坐标为:X=2792400,Y=529400。
路线全长5334.790m,全线设有两座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2X10,K0+200~K0+300,K5+120~K5+160)、8道涵洞。
2.主要设计技术指标根据本项目在总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结合公路设计规范,确定本道路的主要技术标准为:本次设计一律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60km/h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25m圆曲线一般最小径:200m圆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1500m圆曲线不设加宽值最小半径:250m最大纵坡:6%路基宽度:10m路面宽度:7m小桥和涵洞:与路基同宽设计荷载:公路Ⅱ级3、道路工程设计3.1道路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原则:平面线形应流畅顺适,利于安全行车,与地形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设计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城镇、居民的关系,要努力做到“近村不进村,利民不扰民”。
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注意与农田水利设施、当地土地规划良好结合;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
不良地质地貌对路基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将增加工程费用,应尽量绕避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等不良地质,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
本路线起于206省道,止于店上村,总长5241.692米。
线形设计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为依据,按60km/h二级公路的标准来进行设计。
二级公路设计图纸说明书敦化市太平岭至中石桩子公路施工图设计(K0+000—K2+319.810段)姓名:王晓东学号:B09060619指导老师:王丽专业:土木工程洛阳理工学院2013年06月总目录序号图表名称图表编号1 总说明书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3 平面设计图2-1~44 纵断面设计图3-1~45 直线、曲线及转角表4-16 公路用地表5-1~37 公路用地图6-1~48 路基设计表7-1~29 标准横断面8-1~310 路基横断面9-1~10 序号图表名称图表编号11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10-1~212 路基每公里土石方数量表11-113 路面工程数量表12-114 路面结构图13-115 涵洞布置图14-1~216 涵洞工程数量表14-2总说明书一、设计依据(一)设计依据1.洛阳理工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2.地形、地质、水文气候资料(二)主要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1.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为二级,设计速度为60km/h,路基宽度为10m,行车道宽度为7.0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该公路设计年限为12年。
2.本次设计所依据的规范如下:《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6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三)路线起始点、全长路线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2+319.810,全长2319.810米。
三、沿线气候、地形及建筑材料等(一)沿线气候、地形本路段所经区域主要是微丘区,属于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沿线还有发育中的沟谷、河谷及水田、旱田,从附图纵断面地面线可以看出地势起伏不平。
路线通过地区的雨季是每年的7月份到8月份,一年四季气候变化较为显著,有干燥多风的春季也有炎热多雨的夏季,显然,夏季的多雨对土方的施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将施工季节选在凉爽、昼夜温差较大的秋季。
路线设计说明一、施工图评审意见执行情况1、补充论证大竹河场镇绕避与《初步设计》批复不同的路线方案和取消庙坡场镇的绕避方案。
执行情况:对大竹场镇绕避路线与初设批复不同及取消庙坡场镇绕避方案论证进行补充说明。
详见本说明相关章节。
2、路线设计说明应补充路线采用的平面和高程系统说明,补充平纵面线形设计技术指标情况执行情况。
执行情况:在说明中路线设计篇章补充本项目设计平面和高程系统均为独立坐标及高程系统;列表说明设计技术指标执行情况。
3、建议对半径小于60m的圆曲线,应进行视距验算,设置视距台,消除安全隐患。
执行情况:对急弯及小半径圆曲线,进行视距验算并于曲线弯内靠山侧开挖视距平台。
4、平面线形组合设计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夹直线长度较短的地段,反向调整为S形,同向调整为卵形。
执行情况:进一步优化平面线型组合,平曲线间夹直线长度,按反向1V、同向2V最小长度优化。
5、路线绕避大竹河场镇段,虽然设计提出了设计水位,路线标高也满足设计水位要求,但有部分段落路线侵占河床,应充分重视水流对路基的冲刷计算和影响,特别对结构物的冲刷。
加大JD82圆曲线半径,JD82—83设成S形曲线;JD83—84段路线靠河近,可适当向山边内移;建议取消JD97转角。
执行情况:在路基设计中加强大竹河场镇绕避路线临河段结构物基础设计。
JD82圆曲线半径加大至100,为绕避民房与JD83夹直线长度按1V控制;JD83—84段向山边内移;JD97处为绕避民房,仅对线形进行优化加大转角半径。
6、K****—K*****利用隧道进口线形做了一定改善,进口平面线形任然位于两个小半径S形曲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建议适当调整K****—K*****段平面线形,减小JD237偏角。
执行情况:对土垭子隧道口K****—K*****处S形曲线进行调整,JD227向山外侧退移减小隧道口前JD228转角半径。
7、K****—K*****段路线平面为利用旧路,为了改善纵断面指标,致使旧路上下挖1m,填2m,建议调整此段纵面设计。
摘要本设计是从济源到郑州某段二级公路的设计,该段路线总长为3810m。
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80km/h,双向两车道, 不设置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 3.75m,设置 1.5m 的加固部分,0.75m的土路肩。
对交通量进行了分析,查找相应技术规范,确定公路的等级以及设计需要的各种参数。
在平面图中进行选线,然后又对道路路线进行了平面线形设计,本路线有三段曲线设置缓和曲线,并设置超高。
纵断面的设计中有四个竖曲线,并且也满足了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中的各种要求。
在横断面的设计中,确定了横断面组成及各种要素后,绘制横断面图。
路基设计的基本内容,就是确定路基边坡的形状和坡度。
路面设计内容中包括路面类型与结构设计。
在挡土墙设计中满足了各种稳定性的验算。
最后的概算设计为计算机辅助计算,同时也给出了各部分内容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通过这次设计不但了解建设公路的各个步骤,而且也能熟练的运用纬地进行辅助设计及运用AUTOCAD进行制图。
关键词:二级公路;纵断面;横断面;沥青路面;挡土墙IAbstractThis design is a secondary road design from Jiyuan to Zhengzhou and the total length of the section is 3810m. The design speed is 80km/h and the road has two lanes.The parameters which are needed in the design are defined by analyzing the traffic and searching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inally the secondary road’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surrounding terrain, the alignment of the highway is designed, which has three corners. There are three vertical curves in the design of vertical alignment, which all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 of the linear combination. In the cross section design, the cross section diagrams are drawn after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and cross section elements. The design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mainly contains the selection of the structure layer and the calculation of the layer thickness. The intension of the structure is checked after the selection of the dimensions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culvert design. The design is combined with the terrain and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n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wo line programs, the best solution is ultimately determined.Keywords:The secondary roads; Profile; Cross section; Asphalt pavement; Retaining wallII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选题意义 (1)1.3 设计概况 (1)第二章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3)2.1 公路技术等级 (3)2.2 公路等级的确定 (4)2.3 二级公路技术指标 (5)第三章公路平面设计 (6)3.1 选线的一般原则 (6)3.2 平原微丘地区选线原则 (6)3.3 选线方法及步骤 (9)3.4 方案的拟定与初步比选 (9)3.5 平面线形设计 (11)3.5.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1)3.5.2平面线形的设计步骤: (12)3.5.3平面线形的计算 (13)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16)4.1 纵断面设计原则 (16)4.2 纵坡设计要求 (17)4.3 竖曲线设计 (19)4.3.1 竖曲线设计 (19)4.3.2 竖曲线的计算 (19)4.4 平、纵线形组合 (22)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24)III5.2 横断面的组成 (25)5.3 平曲线加宽设计 (26)5.4 超高设计 (27)第六章路基设计 (31)6.1 路基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31)6.1.1 路基断面设计 (31)6.1.2 路基设计要求 (31)6.2 填料的选择及压实标准 (32)6.3 土石方调配 (33)6.3.1 调配原则 (33)6.3.2 土石方调配方法 (34)第七章路面工程 (36)7.1 路面基层设计 (36)7.2 沥青路面设计 (36)7.2.1 面层材料要求 (37)7.2.2透层与封层 (37)7.2.3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38)7.2.4接缝的设计处理 (38)7.3 新建沥青路面的结构厚度计算 (39)7.3.1原始设计资料 (39)7.3.2新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39)7.3.3计算过程中的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 (40)7.3.4路面设计计算过程 (43)7.4 路基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47)7.4.1路基施注意事项 (47)7.4.2路面施工方法及注意事项 (47)第八章公路排水设计 (50)IV8.2 路基排水 (52)第九章专题:挡土墙设计 (55)9.1设计资料 (55)9.2断面尺寸 (55)9.3墙顶以上填土压力的计算 (56)9.3.1车辆荷载 (56)9.3.2墙背土压力计算 (57)9.4墙身截面性质计算 (60)9.4.1截面面积 (60)9.4.2作用于基底以上的重力 (60)9.5墙身稳定性验算 (61)9.5.1抗滑稳定性验算 (61)9.5.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62)9.6基底应力验算 (62)9.7截面应力验算 (63)9.7.1对于1/2墙高处 (64)9.7.2对于墙身底部 (66)9.8 挡土墙的排水设施和沉降缝、伸缩缝的设置 (69)第十章工程预算 (71)10.1 预算定义和作用 (71)10.2 预算费用的组成 (71)10.3 预算定额编制的原则及程序 (71)10.4 预算编制的依据 (71)10.4 预算的编制 (72)10.5 预算成果及方案比选 (72)参考文献 (74)V致谢 (75)VI第一章绪论1.1 概述交通运输事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广州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系别道路与桥梁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教务处制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公路全长1836.286米。
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Keywords: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目录1.前言 (1)1.1设计条件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过程 (1)1.4公路修建的意义 (2)1.5主要参考文献 (2)2.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3)2.1设计资料 (3)2.1.1交通量(辆/日)资料 (3)2.1.2汽车折算系数 (3)2.2交通量计算 (3)2.2.1设计初年年平均日交通量计算 (3)2.2.2远景规划交通量计算 (3)2.3道路等级的确定 (4)3.路线技术指标的论证 (5)3.1直线 (5)3.1.1直线的最小长度 (5)3.1.2直线的最大长度 (5)3.2圆曲线半径及圆曲线长度 (5)3.2.1公式与影响因素 (6)3.2.2最小半径计算 (7)3.2.3圆曲线的最大半径 (8)3.3缓和曲线 (8)3.3.1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 (8)3.4行车视距 (9)3.4.1停车视距 (9)3.4.2超车视距 (9)3.4.3会车视距 (10)3.5平面视距的保证 (10)3.6纵断面技术论证 (10)3.6.1最大纵坡 (10)3.6.2最小纵坡 (10)3.6.3最小坡长 (10)3.6.4最大坡长 (11)3.6.5缓和坡段 (11)3.6.6竖曲线的最小半径 (11)3.7.1路基宽度 (12)3.7.2道路路拱 (12)3.7.3道路边沟 (12)3.7.4道路边坡坡度 (13)3.8路基技术论证 (13)3.8.1路基设计的基本要求 (13)3.8.2路基宽度 (14)3.8.3路基高度 (14)3.8.4路基压实 (15)3.8.5边坡坡度 (15)3.9路面技术论证 (16)3.9.1路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6)3.9.2路面等级 (16)3.9.3路拱坡度 (16)3.9.4路面排水 (17)3.9.5桥涵 (17)3.10技术指标汇总 (17)4.初步选线与定线设计 (19)4.1路线初步选线 (19)4.1.1选线的主要依据来源 (19)4.1.2选定路线 (19)4.2路线初步定线 (19)4.2.1纸上定线 (19)4.3平曲线初步设计 (21)4.3.1缓和曲线设计 (21)4.3.2路线的转点和转角的确定 (21)4.4纵断面的初步设计 (22)4.4.1平纵线形组合的基本要求 (22)4.4.2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23)4.4.3纵断面的竖曲线设计 (23)4.4.4方案比选 (24)4.4.5平面曲线要素的确定 (25)4.4.6缓和曲线的设计 (25)4.4.7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25)5.纵断面的详细设计 (26)5.1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26)5.1.1平纵线形组合的设计原则 (26)5.2纵断面详细设计 (27)5.2.1纵断面线形设计的一般要求 (27)5.2.2纵断面设计的步骤 (28)5.2.3纵断面的竖曲线设计 (28)6.1横断面的组成 (30)6.2路拱的确定 (30)6.2.1弯道的超高 (31)6.2.2弯道的加宽 (31)6.2.3陡坡路堤的稳定性检验 (30)6.2.4土石方量计算和调动 (32)6.3路基边坡设计 (32)6.3.1路堤边坡 (32)6.3.2路堑边坡 (32)6.4沟渠设计 (33)6.4.1边沟设计 (33)6.4.2边沟的断面形式 (33)6.4.3边沟断面尺寸 (33)6.4.4沟渠加固 (33)7.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34)7.1交通资料分析 (34)7.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35)7.3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N E 及混泥土路面交通等级的划分 (36)7.3.1其他相关参数的确定 (37)7.4路面结构的初步拟定 (38)7.4.1路面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38)7.4.2荷载应力分析 (41)7.4.3温度应力分析 (42)7.4.4综合疲劳应力分析 (43)7.4.5水泥混凝土纵缝设计 (44)7.4.6水泥混凝土路面横缝设计 (45)8.沥青路面设计 (46)8.1路面设计计算 (46)8.1.1路面设计年限 (48)8.1.2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49)8.2选用原材料 (49)8.3预估路基回弹模量 (51)8.4路面结构的初步拟定 (52)8.4.1路面结构初步拟定 (52)8.4.2路面设计弯沉值计算 (52)8.4.3容许层底拉应力计算 (53)8.4.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 (53)8.4.5柔性基层沥青路面 (55)8.4.6最少防冻层验算 (56)8.7.2确定最佳沥青路面结构方案 (57)致谢 (59)参考文献 (60)附录 (61).................1.前言1.1设计条件设计为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常规设计,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本省的二级集散公路之一,其设计车速为60km/h,车辆增长率γ为3.7% 。
一、工程概况幕燕滨江风貌区位于南京市城北的长江之滨,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
规划面积742.27ha,风貌区面积669.47公顷。
本次设计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览道路一标段位于幕燕滨江风貌区内,是园内主要的交通通道。
道路起于佛灵门路,沿幕府山至山顶西南侧的防火通道,道路成L型布臵,全线长793.653m,设计道路宽度为8m,一标段实施范围K0+010~K0+518。
道路为公园主路,参照城市Ⅲ级支路标准,设计车速参照5km/h。
本次施工图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给排水管道工程;给水泵站工程;路灯、电力管线、通信管线工程;景观绿化工程以及预算。
本册为道路工程。
本次施工图设计修改说明:1、根据2011年4月23日施工现场工程例会要求,在K0+010~K0+080段道路左侧设臵路堤挡土墙; K0+070~K0+260道路两侧设臵靠背式挡墙。
2、根据2011年5月20日及2011年6月2日施工现场工程例会要求,为增加坡顶平台用地面积,缩短工期,减少石方开挖量,对道路平纵进行变更。
3、根据2011年10月江苏今迈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最新勘探成果及2011年11月4日下午由业主在工程项目部组织召开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览道路护坡方案》评审会专家意见,对原施工图中的锚杆框架梁护坡设计变更。
二、编制依据1、南京幕燕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建设部建质[2004]16号文颁发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3、我公司《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览道路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及专家评审意见4、江苏今迈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道路纵横断面测量及带状地形图修测报告》5、江苏今迈工程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览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11005)三、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游览道路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1)、路面结构1.1)路面上面层设计为5cmAC-16C,建议改用4cmAC-13C,下面层7cmAC-25C。
第一部分:设计说明书内容摘要: 根据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及其使用任务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
在此基础上,结合沿线自然条件与主要技术指标的应用,进行路线方案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并推荐一个最佳方案进行详细技术设计,内容包括:路线的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设计和排水设计,给出环境评价, 并完成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完成的各种图、表及设计说明书。
关键字:交通量,公路等级,自然条件,技术标准,平、纵、横设计,路基路面,排水, 环境评价AbstractThe subject of the design is a new highway on plain in Si chuan district.According to the given traffic volume,service level and attribute of the proposed highway, the highway is d efined as the second–grade road.With the local natural cond ition and main technical standard,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 ision of several feasibleplans,the most proper one of these i s recommended and subsequently carried out in detail, includi ng the design of alignment,surgrade,pave-ment,drainage,culver t and bridge.Keywords:Traffic volume, natural conditions, technical standard, second-grade,subgrade, pavement, plan curves, vertical curves, drainage, culture, bridge.目录第一章设计技术标准的确定 (2)第一节该公路的设计意义 (2)第二节沿线地貌,地形,地质,及自然地理特征 (2)第三节道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论证和确定 (2)第二章路线设计 (4)第一节路线方案确定 (4)第二节路线平面设计 (4)第三节路线纵断面设计 (5)第三章路基设计 (6)第一节路基横断面设计 (6)第二节路基排水设计 (6)第三节路基防护设计 (7)第四章路面设计 (8)第一节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8)第二节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8)第五章桥涵布置 (10)第六章其他沿线设施及环境保护 (10)第七章小结 (11)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11)第一章概述第一节该公路的设计意义南宁市地处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座落在四周环山的小盆地中心,地形南北高、中间低,东部略高于西部。
目录摘要 (6)Abstract (7)第一章绪论 (8)1.1 设计背景 (8)1.1 .1 公路运输的功能,特点,地位及作用 (8)1.1.2 我国公路现状 (9)1.1.3 我国公路发展规划 (10)1.2 设计意义 (10)第二章道路设计的可行性研究 (11)2.1 项目建设背景 (11)2.2 工程实施可行性论证 (12)第三章自然情况对道路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分析 (13)3.1 自然情况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13)3.2 自然情况对道路路基路面设计的影响 (13)3.3 自然情况对道路施工的影响 (14)第四章道路技术等级的确定 (14)第五章平曲线设计 (16)5.1 概述 (16)5.2平面设计 (16)5.2.1 选线 (16)5.2.2 选线步骤 (17)5.3 平面线形设计 (18)5.3.1 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18)5.4 平面设计各技术指标的确定 (18)5.4.1 直线的最大长度 (18)5.4.2 直线的最小长度 (18)5.4.3 圆曲线最小半径 (19)5.4.4 圆曲线最大半径 (19)5.4.5 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19)5.4.6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 (20)5.4.7 小偏角的曲线长 (20)5.4.8 缓和曲线长 (20)5.4.9 线形计算 (21)第六章纵断面设计 (22)6.1纵断面设计原则 (22)6.2 纵断面设计技术指标的确定 (23)6.2.1 纵坡 (23)6.2.2最大纵坡 (24)6.2.3 最小纵坡 (24)6.2.4 最大坡长 (24)6.2.5 最小坡长 (24)6.2.6 平均纵坡 (25)6.3 竖曲线 (25)6.3.1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25)6.4平纵结合设计 (26)6.4.1平面直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6)6.4.2平面直线与纵断面凹形曲线组合 (26)6.4.3平面曲线与纵断面直线组合 (26)6.4.4平面曲线与纵面曲线组合 (27)第七章横断面设计及土石方 (28)7.1 横断面设计 (28)7.1.1横断面组成 (28)7.1.2路拱和路肩的确定 (28)7.1.3超高和加宽的确定 (29)7.2土石方量计算与调配 (29)第八章排水设计 (32)8.1 路基边坡设计 (33)8.1.1 路堤边坡 (33)8.1.2 路堑边坡 (34)8.2 边沟和排水沟 (34)8.3 涵洞布设 (35)第九章路面设计 (35)9.1 设计方案 (36)9.2 确定土基的回弹模量 (36)9.3 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36)9.4 方案的计算情况 (37)第十章 挡土墙设计 (40)10.1 设计资料 (40)10.2确定计算参数 (40)10.3车辆荷载换算 (41)10.3.1 试算不计车辆荷载作用时破裂棱体宽度B (41)10.3.2 布载、换算土层厚度 (42)10.4考虑车辆荷载时作用时的土压力计算 (43)10.4.1 计入0h 求算破裂棱体的宽度 (43)10.5挡土墙截面的设计 (44)10.5.1检验b 1是否满足要求 (44)10.5.2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45)10.5.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45)10.5.4 地基承载力验算 (46)10.5.5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46)第十一章 交通沿线设施设置设计 (48)11.1 概述 (48)11.2 交通安全设施设计 (48)致谢 (49)参考文献.................................................................... 50 附录………………………………………………………………………………………………………......................................摘要本设计为青海省共和县境内某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初步设计,该路线全长3.57km,设计时速60km/h,双向双车道,不设中央分隔带,行车道宽3.5m,两侧分别设置0.75m的硬路肩和0.75m的土路肩。
二级公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参考目录摘要1设计总体说明2 平面线形设计3路线纵断面设计4 横断面设计5 路基设计6 路面设计7 结构物设计8. 施工图预算小结谢辞摘要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把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各地区联系起来,在社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而公路运输已经显示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具有的巨大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偏远山区人们的深切感受。
本篇设计为某地区二级公路的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该地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
主要设计内容有平面线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等。
平面线形设计包括资料整理纸上定线,平曲线要素确定;纵断面设计包括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填挖深度和竖曲线要素;确定标准横断面,绘出每桩横断面图(500米);最后根据交通量资料及路面设计规范,确定设计方案。
关键字:竖曲线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结构ABSTRACTTransporting is the fundamental industry for national economics, and serves as artery to connect all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and different geographical region. It also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goods, and in everyone’s life. Road transporting has many 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to other transporting ways. It will bring out huge economical advance when it was paved to certain area, especially those mountainous regions which always are poor and roadless.This thesis intends to design a construction plan for a second-class road .T here is a warm, subtropical climate, four distinct seasons and warm in winter, and hot in summer.This design includes plane linear design,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roadbed design and so on. The plane linear design includes information compiling, lines drawing on paper, fix on requisites of curves; Vertical section design is comprised of road elevation, design elevation, depth of dig and fill and requisites for vertical curve; Contents of horizontal section design are fixing standard horizontal section, mapping every horizontal section; At last make a blueprint according to traffic information and road design rules;Keywords: Upright curve Vertical section Transect RoadbedRoad surface structure1设计总体说明1.1 设计任务完成在指定的起、终点之间的新建公路设计,设计阶段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要求按二级公路、设计车速60km/h进行设计。
设计文件必须符合现行有关设计标准与规范。
1.2任务要求通过本设计要求能够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的知识,根据有关的设计规范掌握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内容,掌握设计过程中设计原始资料的采集方法与内容,掌握路面设计参数的确定、选用及计算方法;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及方法,以达到熟练从事公路专业的工作能力。
1.3 建设意义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它把国民经济各领域和各地区联系起来,在社物质财富生产和分配过程中,在广大人民的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兴起,尤其是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加之现在的中部沦陷地区的崛起政策。
公路运输已经显示出了其它交通方式所不能具有的巨大优势。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业兴”反映了人们尤其是偏远山区人们的深切感受。
1.4 交通资料设计交通资料如表1-1所示:(2)道路等级的确定参照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年限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此公路的使用任务、性质等综合确定,此公路设计为二级公路。
1.5 道路技术规范标准本项设计方案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的要求。
公路等级:山区二级公路;计算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 10.00m;路面宽度:2×3.5m;硬路肩宽度: 0.75m;土路肩宽度: 0.75m;车道数:2;设计年限:12年。
1.6 沿线自然地理、气候、地质、水文气象等状况1本地形、地质、地貌资料拟建公路的地方为山区。
路线平、纵线形和横断面要受到地形限制较多。
自然区划属V2地区,山坡地段覆2-3米的粘土表层,水田段淤泥0.5米,其下4-5米粘土,较适宜修建公路。
考虑到经济发展的需要,设计准备从较平坦的地方通过。
2自然地理条件:该区属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17~18.8°C,极端最高气温43°C,极端最低气温-3.8°C。
年平均降雨量1032毫米,年平均雾日50天,平均风速1.75米/秒。
地震烈度为IV度。
山坡地段上覆2~3米粘土表层,以下为粉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呈互层状产出,水田段淤泥0.5米,其下4~5米粘土。
1.7 设计原则设计在满足工程经济的前提下符合二级公路标准的要求,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还要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技术条件,地质气候,材料来源等其它影响因素。
1、数目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的采用低指标和极限指标,同时不要不顾及工程量的增加采用高指标。
在路线部设时尽量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的前提下做到工程数量小,造价低,使用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目的;2、处理好道路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系,注意与农业基本建设的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尽量不要占高产田地和经济作物田地,避免穿越经济林园,并注意与修路造田,农田水利设施,土地规划相结合;3、充分重视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不良地质地貌对道路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同时对特殊地质的处理的工程费用非常大,这将极大的增加工程成本和造价。
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沼泽等严重的工程地质水文问题应慎重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应尽量绕避,必须穿越时应选择合理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4、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加强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8 施工注意事项1、坡度大于1:5时,填筑前应将原地面开挖纵、横向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向内倾4%;2、填挖交界处必须开挖多个台阶,并分层填筑,充分压实;3、农田段表层的种植土,在填筑路基前应先清除表层种植土,清出的种植土建议集中堆放,以用作弃土场的地面复耕覆盖用土;4、为确保路基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压实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施工前应进行击实试验,以确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5、边坡防护工程应在路基形成一段,修整后即进行防护物的施工,以利于边坡的稳定,防止水土流失;6、各种路用材料需进行各项技术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场。
使用堆料场应加遮盖,以防雨水淋湿。
2 平面线形设计对路段平面线形设计,是道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设计阶段,此阶段的设计将影响后面的道路构造物设计,排水设计,土石方数量,路面工程及其他结构物,对汽车行驶的安全、舒适、经济以及公路的通行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路线线形必须满足汽车动力学,司机视觉和心理的要求,必须与地形,地物环境相协调,与沿线的土地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等相适应。
合理利用地形,正确选用标准,确保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处理好远期和近期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充分考虑农业等方面的要求,既要使工程量小,投资少,又要考虑施工养护管理、经济效益、交通运营等方面的利弊得失。
选用较好的技术指标,以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充分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由于给定的地形图(1:2000),在选线时采用纸上定线,在已知的地行图上,进行路线布局方案比选。
纸上确定路线,其优点是能在室内纵观全局,结合地形、地物、地质等自然条件,综合平、纵、横三方面的因素。
2.1基本线形要求(以山岭重丘区二级,V=60km/h为例)1、直线直线是公路线形中最常采用的的基本形式,它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两目的地,具有路线短捷,缩短里程,行车方向明确等优点。
但从行车的安全和线形美观来看,直线过长线形呆板,会使司机行车单调引起疲劳,容易使司机超速行驶,难以准确目测车间间距,以及夜间对向行车产生眩光等原因,直接影响行车安全。
另外,在山区、丘陵区,过长的直线难以与地形及周围环境相协调,会严重破坏自然景观,容易造成大挖大填,经济性差。
因此必须对直线长度加以限制。
本路段设计车速为60km/h,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GB01-2003对直线长度作了如下限制:1.同向曲线间最小长度:6V=6×60=360m2.反向曲线间最小长度:2V=2×60=120m3.直线的最大长度为70秒行程,即778米。
在定直线过程中,直线的最大、最小值限制以不超出上值为宜。
2、圆曲线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形,较大的长缓圆曲线具有线形美观、顺适、行车舒适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