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 Model (1)
- 格式:pdf
- 大小:251.55 KB
- 文档页数:1
空港大道 (黄石东路 -106 国道 )工程〔北段〕交通工程设计说明书1工程归纳空港大道南起黄石东路,连接现状云城西路,北至106 国道,全长约 6 公里。
本工程为空港大道〔黄石东路-109 国道〕工程北段,工程南起于规划七路地铁检修段下沉道路,北止于 106 国道。
主线长,城市骨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 60km/h ,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双向 8 车道;左辅道长,右辅道长,城市次干道标准,设计速度为 40km/h ,,道路标准红线宽度为,双向 4 车道。
5、?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21。
6、?道路预成形标线带?GB/T 24717-2021。
7、?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GB/T3190-2021。
8、?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1局部:一般要求?。
9、?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2局部:力学性能?。
10、?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第3局部:尺寸偏差?。
11、?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21。
1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21。
13、?道路交通讯号灯?GB 14887-2003。
14、?道路交通讯号灯设置与安装标准?GB14886-26。
工程地理地址图2本次设计采用的标准和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局部:总那么?。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局部:道路交通标志?。
4、?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局部:道路交通标线?。
15、?人行横道信号灯设置标准?GA/T851-2021。
16、?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17、?无阻挡设计标准?GB 50763-2021。
1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1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 23827-2021。
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标准?GB 50220-95。
21、?城市道路交织口规划标准?GB 50647-2021。
两江大道东侧(寨子路至五横线)片区道路(一期)-横六路(KO+270~K1+128∙062段)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两江大道东侧(寨子路至五横线)片区道路(一期)-横六路(K0+270-K1+128.062段)位于重庆市龙兴工业园区,起点起于横六路西段终点K0+270处,终点止于五横线南侧KI+128.062(北侧2号路预留上跨桥,上跨桥不属于本工程范围),全长858.062m,标准路幅宽度16m,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2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沿线以居住和绿化用地为主。
二、设计范围本次横六路东段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包含设计起点K0+270至终点K1+128.062段的交通标志标线、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抓拍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
其中,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抓拍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等监控系统详见本次施工图自控及仪表专业。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闯红灯抓拍系统、道路监控系统等安全设施最终应根据后期周边地块开发情况、相交道路建设情况,并结合交警部门和建设方意见决定是否实施。
三、道路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设计车速:20km∕h(3)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4.0KN∕m2(4)标准路幅宽度:标准路幅宽度确定为16m,具体路幅分配如下:B=4m(人行道)+0.25m(路缘带)+3.75m(车行道)+3.75m(车行道)+0.25m (路缘带)+4m(人行道)=16mo(5)地震设防标准:拟建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o(6)道路平纵线形标准:五、平、纵、横、交叉口设计5.1 平面设计本次道路施工图设计平面线形与初步设计保持一致。
两江大道东侧(寨子路至五横线)片区道路(一期)-横六路(K0+270~K1+128.062段)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道路起点起于横六路西段终点K0+270,路线呈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沿线经过阳光城10#、9#、8#和7#地块,上跨规划庙复路(三期),与规划纵二路北(规划支路)形成T形交叉后,终点止于五横线南侧(北侧2号路预留上跨桥,上跨桥不属于本工程范围),全长858.062m,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20KπVh,双向2车道,路幅宽度为16m,全线设置5处平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为50m,缓和曲线长度为20m(部分路段用22Om的直线代替)。
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初设评审意见的回复(1)补充对于挖方路段和达不到密实度要求应提出的加固与稳定措施,对于软基处理采用砂砾石换填的,厚度应根据地勘报告进行优化。
回复:已补充相关设计。
(2)北部商城总部基地源旺路、宏发路A段、踏水路A段车行道设计中相关技术参数应按照《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修改完善。
回复:路面结构已按《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2011年版)进行修改完善。
(3)实测道路纵横断面资料;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90复核道路最小纵坡。
回复:已对道路纵坡小于0.3%的路段采取加强路面排水措施。
第二章概述2.1设计依据(1)我院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道路红线图以及相关规划资料。
(3)业主提供的道路纵横断面实测资料;(4)相交道路竣工图纸;(5)我院相关设计人员现场踏勘调查资料;(6)成都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道路结构设计导则。
(7)成都市人行道建设技术导则。
(8)成都市城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9)其它相关资料。
2.2技术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1)《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 (1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14)《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1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第三章工程概况3.1设计地点、范围和内容、规模源旺路大致为南—北走向,起点接既有兴城大道,设计起点桩号K0+029.27,坐标X=36251.229,Y=21217.880,终点接宏发路B段、杨柳路交叉口,桩号K1+127.453,坐标X=35248.994,Y=20898.522,路线总长1127.453米,道路红线宽度为20米。
道路部分施工图纸设计说明(一)一、设计依据及主要资料1、2010年3月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发给我院的工作函;2、甲方提供的规划路图图及地形(电子图);3、本院编制的《安徽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宜黄东侧用地规划修改方案(讨论稿)(2010.3)》4、本院设计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八里路(三号路—滨口路〈工程施工图〉文本(2008年3月)。
5、甲方提供的宜黄线公路与规划七号路接顺处实测标高;6、本院编制的《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文本。
7、2010年5月19日关于《宁国经济开发区河沥溪园区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工程》、初步设计的评审会相关精神及会议纪要。
8、《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年1月)9、本院现场踏勘成果。
10、《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1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O40-2002);1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二、主要技术指标:1、设计道路等级:城市支路Ⅲ级。
2、设计计算荷载:汽车BZZ-100标准轴线。
3、设计车速:V=30Km/B。
4、设计年限:水泥混凝土路面,T=20年。
三、设计内容及变更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的七号路(宜黄线~十二号路)为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河沥溪园区内规划道路,全长约0.875KM,道路路段红线宽度18 m,定性为城市支路,设计道路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与宜黄线、八里路、十二号路相交,道路全线设一处平曲线,半径为R500,根据初设会审相关意见,其中与宜黄线采用近期与现状道路边线接顺的方式,与八里路和十二号路交叉口不属于本次设计范围,详见相关设计。
设计总说明微欢路配套改造工程分三段,其中微山北至欢城南段现路面宽度为21米、欢城西南环段现路面宽度为12米、欢城西至二级坝溢洪道东段路面宽度24米。
近几年来,该路城镇化严重,人车混流,车辆混杂,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阻碍了交通发展,形成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微山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为改善当地的交通环境,对该路进行加宽改造,把一块板形式改为三块板形式,在现有道路的外侧增加隔离带、慢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做到人车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使交通井然有序,打造一条优美的绿化长廊,形成当地良好的交通环境。
本册为欢城西至二级坝溢洪道东段,起点为欢城西南环交警队平交路口(K0+000),终点为溢洪过水路面东(K4+818.269),路线全长4.818公里。
一、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1、微欢路配套改造工程项目委托书(20120605)。
(二)测设经过及设计方案拟定接到设计任务后,我院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对该项目进行现场勘测,为确定合理的路面结构和路基处理方案,我院在沿线进行了土壤取样,分析确定土壤类型、含水量和地下水的分布。
并和相关部门进行了协商,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设计方案,并报微山县交通局等有关部门批准,在设计方案批准后,我院对项目进行了详测,进行了中桩放样、中平、横断面测量等外业测量工作,对沿线桥涵及排水设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对沿线大中桥进行了桥位地质勘察;考察了沿线筑路材料的供应和价格。
(三)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公路设计速度:80Km/h;3、路幅布置:欢城西南环交警队平交路口至房庄河桥东段(K0+000~K3+821.2段):一般路段路幅为:快车道为27.1米,两侧分隔带2×2.5米,慢车道2×4米,绿化带2×13米。
城镇街里段路幅为:快车道为27.1米,两侧分隔带2×2.5米,慢车道2×4米,人行道2×3米,绿化带2×10米。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l项目地理位置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位于简州新城养马街道,起于龙显路,止于配建道路4,全长351.523m.1.2 设计内容根据本项目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及前期与建设单位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雨污水管线、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照明及景观绿化工程等。
本册为道路工程施工图,慢行系统(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铺装)、人行道绿化详见景观绿化工程部分。
1.3 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次干路2)道路长度:351.523m3)道路宽度:30m4)设计车速:40km/h5)交通等级:中交通6)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7)路面结构设计基准期:15年8)交通量饱和状态设计年限:15年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10)净空要求:机动车道24.5m;人行道22.5m2、设计依据1)成都市东部新区简州新城石盘配建道路3用地范围示意图(项目编号:BXQ2023-jzxc-09)2)《简州新城相关编制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一土地利用规划图(2022.04)》3)道路沿线实测带状地形图4)《养马配德道路3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及管线探测资料5)《成都东部新区竖向专项规划2022.03》6)《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7)《成都市公园城市街道建设技术规定(2020年)》8)《成都东部新区电力专项规划》9)《东部新区排水规划》(2021.10)10)《成都东部新区供水专项规划(2020〜2035年)》11)前期方案设计及方案评审意见12)《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13)山水湖境、荷花苑三期等地块相关设计资料。
14)龙显路方案、皓月街、东西轴线、道路A、红岭东路等相关设计资料。
3、初设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022年12月26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规划建设处主管都趁上同志组织相关单位、有关专家对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的养马配建道路3项目、养马配建道路4项目2个打捆项目方案进行了初步设计方案评审,专家组同意通过初步设计审查。
校园东路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本项目位于重庆市荣昌区广顺街道辖区内,道路建成后将有效连接S108省道、园区大道及道路沿线的永荣中学、机关幼儿园、实验小学、广顺卫生院,全长400%标准路幅宽20%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30km∕h,为城市次干道。
图IT本项目区域位置图本次交通工程设计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合理优化的设置交通设施、地面标线、交通标志等。
根据路口形状、交通流量等综合条件考虑,暂不考虑信号控制。
本次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规定及依据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2019版);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1);5.《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2022);6.《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7.《道路交通反光膜》(GB/T18833-2012);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9.《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10.《碳素结构钢》(GB700-2006);11.《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2.《公路交通工程钢结构防腐技术条件》(GB/T18226-2015);13.主体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14.以及其他相关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和施工验收标准。
2.交通标志2.1标志设计原则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
本项目主要设置人行横道标志、停车让行标志、组合禁令标志及指路标志等,具体见平面布置图J404o本项目的交安设施设计,严格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2022)的规定。
施工图设计说明1初步设计批复及执行情况本项目为一阶段施工图设计。
针对本项目具体的特点,在规划的基础上对工程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取得业主组织召开的专家评审会通过。
针对方案设计阶段专家及业主方的意见,本项目在本次施工图设计中做出了如下修改:1、优化了路面结构设计、原路面病害处理设计及相关技术指标;2、补充了检测方案与原路面病害处理的对应关系;3、细化了加铺路面结构调平层的设置原则。
2采用的规范、规程和验收标准2.1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2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22);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22)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22)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7)《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22);10)《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22);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22);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13)《公路路基设计手册》。
2.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22);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5)《固化类路面基层和底基层技术规程》(CJJ/T80-98);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3设计概要3.1工程范围、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利民路位于宜宾市南岸东区,为该片区内一条主要交通干道。
交通工程施工图设计阐明1设计原则1.《都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23)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23)3.《道路交通标志板和支撑件》(GB/T23827-2023)4.《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8833-2023)5.《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23)6.《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24772-2023)7.《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2023)8.《道路交通信号灯》(GB14887-2023/XG1-2023)9.《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GA25280-2023)10.《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2023)11.《成都市道路指路标志系统》(DB510100/T 129-2023)12.《四川省旅游标志标牌设置原则》13.《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译法》14.《成都市道路交通设施设置指南》1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GBJ232082)1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17.《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行条例》18.现行有关材料原则2设计内容本次设计包括:1、广州路交通工程;2、海口路交通工程;3、海南路交通工程4、兴隆湖十四号路交通工程5、广西路交通工程;以和与本项目相交道路旳交叉口100m范围内旳标志牌。
道路等级:1、广州路都市主干路;2、海口路都市支路;3、海南路都市次干路4、兴隆湖十四号路都市主干路5、广西路都市次干路。
主干路安全设施等级按A级配置设计。
次干路、支路安全设施等级按B级配置设计。
设计车速:主干路主车道60Km/h,交错段集散车道30Km/h;次干路设计速度40Km/h;支路设计速度30Km/h。
车道宽度:主车道3.5m,集散车道3.25m,交叉口渠化段进口车道3.25m。
2.1交通标志2.1.1设计原则1.道路上旳标志具有法律效力,应根据交通管理法规和有关原则,对旳地设计与设置标志。
道路及交通施工设计说明书一、工程概况本设计项目为XX市XXXX道路改造工程。
现状XXXX路为12~14m宽水泥混凝土道路,两侧各有5~9m宽人行道。
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好坏不均匀。
道路两侧为建筑工地、商业街道、学校、机关单位、居民楼、医院。
道路起点与XX市主干路民主南路相交,终点至在建1#大桥及大潭映像小区。
XXXX路为XX市的城市次干路,它的建设为解决XXXX路线区域内部及连接1#等地方交通提供便利。
本项目的改(扩)建,能减少人民路的交通压力,与1#大桥的配套建设,构成新的一条通往1#居民区的交通要到。
二、设计工作范围及任务本项目工程设计范围包括道路路基路面、交通及沿线安全设施工程、雨水排水工程等。
施工图设计在方案阶段设计已确定的线路走向、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标准和重大设计原则的前提下,进一步细化;并在勘测的基础上,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确定设计技术标准及设计参数,统计主要工程数量等。
本项目改造要求:路面沥青化、市政管线下地。
三、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一)、设计标准XXXX路为改造工程,执行城市次干路标准,采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1、计算行车速度:30km/h2、停车视距:30m3、平曲线最小半径:R=45m4、竖曲线最小半径:凹R=1400 m,凸R=1500 m5、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506、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kN7、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8、标准路基宽度:道路红线宽度18.0~33.5 m,双向两车道9、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二)、采用相关的规范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6、《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201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四、工程设计(一)、道路平面XXXX路为改造工程,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新建沥青混凝土,部分路段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混凝土(白加黑)。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测量队提供的道路平纵横断面测量资料二设计、施工及验收主要技术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 5768-2009)《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 50688-20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30-20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JTG F80-200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三工程概况本次改造主要内容为:对现状路面状况良好的予以利用后加铺沥青,现状路面状况不良的予以处理或挖除新建,现状道路侧石更换为花岗岩侧石;现状道路两侧部分人行道拆除新建。
四设计标准及设计参数道路等级:支路道路建设性质:改造设计车速:20km/h路面类型:加铺沥青砼路面(“白+黑”)路面设计年限:15年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五道路工程设计◆平面设计本次道路改造平面轴线依据现状道路。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总体依据现状混凝土路面高程,道路设计高程位于道路中线处。
◆路面结构①车行道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面层3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0)粘层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粘层防水材料板缝处理原水泥混凝土面板(或修复后水泥砼面板)②车行道翻挖后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上面层3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10)粘层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粘层防水材料板缝处理20cm C30水泥混凝土20cm C15水泥混凝土20cm 级配碎石垫层③新建人行道结构:20x10x6cm 环保砖3cm (1:2)水泥砂浆座浆10cmC15混凝土(每5米切缝)15cm厚砂砾石素土压实达标计算加铺车行道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第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5.87 (0.01mm) [3cmAC-10C]第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LS= 28.75 (0.01mm) [6cmAC-20C]六现状水泥路面检测、设计及施工相关技术要求◆原混凝土路面状况及检测的主要结论(一)检测内容、方法、频率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的相关要求,对路面逐板进行病害检查,并用贝克曼梁测试路面弯沉,对路基路面进行钻孔取芯检测。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一、概述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位于滁州市城北,道路西起滁定路(现状省道311,桩号约K23+200),东至菱溪路(现状国道104,桩号约K1057+400),全长约6.1公里,红线宽50米,城市主干道。
本项目为滁州市道路规划中的骨架道路,道路两侧主要为工业用地、厂房以及部分居住商业用地等。
世纪大道为老路改造,现状道路路况差,通过现场踏勘、调查,结合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及地质勘查报告,设计将老路全部进行破除新建。
1.1任务依据(1)安徽省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在工程设计项目招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2)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道路平纵横测绘资料;(4)滁州市世纪大道路面弯沉检测报告(安徽省路通公路工程检测有限公司)2013.04;(5)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至菱溪路段)改造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山东省城乡建设勘察院)2013.04;(6)滁州市世纪大道(滁定路-菱溪路)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状况调查评定报告;(7)琅琊新区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图;1.2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及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4)《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2008);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7)《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9)《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1--2001)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1)《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3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50Km/h ;(3)标准横断面组成:2.5m沥青慢道++1.5m景观绿化带+5.0m非机动车道+2.5m机非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4m中央分隔带+0.25m路缘带+11.0m机动车道+0.25m 路缘带+2.5m机非分隔带+5.0m非机动车道+1.5m绿化景观带+2.5m沥青慢道=50m;(4)道路横坡: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采用1.5%,沥青慢道采用2.0%;(5)荷载标准:BZZ-100。
xx区xx路(xx路~xx路)建设工程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xx市总体规划及路网规划;2)xx、人民东路北片控规;3)xx路规划依据图;4)xx市规划管理局下达的xx路规划设计要点;5)枫林路道路施工图、咸嘉湖路施工图;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JJ193-2012);8)《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50-2004);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11)《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JJ169-2012);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14)《xx市绿色道路设计导则》(试行);15)xx市城市道路桥梁精细化设计指导意见16)xx市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量资料17)中国有色金属xx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xx路(xx路-xx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中间资料》二、基本概况:1、现状xx路是xx区xx村片范围内的一条南北向城市次干路,本次设计段北起xx路,南至xx路,全长0.6公里,规划路幅宽度为26m。
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拟建xx路道路现状为一条4—5m宽砂石路,局部为水泥硬化。
沿线地势比较平坦、地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达最大不超过2.5米。
本片区地势平坦。
道路沿线居民住建筑物主要为低层建筑,房屋结构简单。
道路经过区域多为仓库、棚屋、民房、货场以及施工地等。
片区内现有主要道路有:xx路、xx路、xx路等道路。
其中道路起点处xx路(现称做浏阳河大道)以及终点处xx路(现称做晚报大道)均已建成通车2、地质情况根据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有人工填土、植物层,第四系冲积粉质粘土、粉土、圆砾,第四系残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砾岩,其野外特征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2.1人工填土(Qml)①(①为地层编号,下同):属杂填土,褐灰、灰黑色,主要由粘性土混砖块、砼块等建筑垃圾及块石等组成,硬杂质含量20~45%,新近堆填而成,呈松散状态,密实度不均匀,未完成自重固结。
城市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书1、概述1.1 工程概况A、B道路位于南方,A道路东接现状C,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米;B道路相交于A 道路,规划为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RX米;C道路位于,规划为城市街道,道路硬化面积约为R m2。
1.2 设计依据●设计合同;●中标通知书;●初步设计批复;●我公司设计的初步设计文件;●《R分区规划(2007~2020)》;●《R总体规划(2006-2020)》;●工程勘察测量报告;●其他调查和收集的有关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地质等资料。
1.3 初步设计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进行设计。
1.4 采用的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193-20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1;●《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 194-201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 79-2012;●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技术规程及规范。
1.5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项目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2、建设条件2.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2.1.1 沿线地形地貌拟建A道路包含有素土路面、局部混凝土路面和局部沥青路面;地形地势,横向呈西高东低,纵向呈南高北低;道路两侧多为工厂围墙;道路沿线高程在R~RX米之间。
拟建B道路为素土路面;地形地势,呈西高东低;道路右侧为工厂围墙,左侧为山坡;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拟建C道路为残破水泥路面,周围居民房分布较为密集,整体地势比较平缓,道路沿线高程在R~R米之间。
2.1.2 水文场地位于R市RXX,河流水量R。
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建设范围本项目为镇镇隆十字路口南端道路工程,路线长度为573。
207米,道路红线宽度为50米。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路幅采用三幅路形式,主车道划分为双向六车道。
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排水工程、绿化工程。
二、设计及验收规范《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勘察设计施工技术规程》(DB45/T396-200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 E5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市政排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94)《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CJJ67-9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QJ/T91-200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94D101-5)《接地装置安装》(03D501—4)《城市道路照明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三、道路工程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