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电场强度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37
1.3 电场强度【学习目标】1.通过类比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通过分析和推理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3.通过预习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4.通过阅读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知识预习】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一种特殊____________ .它的特征之一是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_ 有力的作用.甲电荷对乙电荷的作用力,就是甲电荷的 ________ 对乙电荷的作用力.2.静电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电荷产生的电场.3.试探电荷是用来检验电场____________ 及其_________ 分布情况的电荷,是研究电场的工具.激发或产生我们正在研究的电场的电荷是电场的 _____________ .4.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的___________ 跟它的_______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其定义式为E= __________ ,单位是________ ,符号是 _________ •电场强度是______ 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与__________ 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5. 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E= .Q为正电荷时,在电场中的P点场强E的方向________ ;Q为负电荷时,E的方向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的都相同的电场. 7.电场强度的叠加:如果场源电荷不只是一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__________ .8.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___________________ ,曲线上每点的 _________ 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电场线的特点有:(1)起始于无限远或________ ,终止于 _____ 或______ .(2)任意两条电场线________ .(3)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 _______ .【课堂探究与小组合作】一、电场电场强度【活动一】1. 在空间中有一电场,把一带电荷量为q的试探电荷放在电场中的A点,该电荷受到的静电力为F•若把带电荷量为2q的点电荷放在A点,则它受到的静电力为多少?若把带电荷量为nq 的点电荷放在该点,它受到的静电力为多少?2. 结合问题设计1思考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受到的静电力F与电荷所带电荷量q有何关系?【总结归纳】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是 E = F/q,它是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1电场强度的唯一性:决定于电场本身,与是否放入试探电荷、放入电荷的电性、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2. 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电场强度的方向与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与负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所以比较电场强度是否相同时,一定要考虑大小和方向两个因素.二、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活动二】如图1所示,在正点电荷Q的电场中有一试探电荷q,已知q到Q的距离为r, Q对q的作用力是多大?Q在q所在位置产生的电场的电场强度是多大?方向如何?图12.如果再有一正点电荷Q' = Q,放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q所在位置的电场的电场强度多大?Q7... 尹…〈◎图2【总结归纳】1.点电荷电场的场强:(1)公式E= kQ,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⑵方向:沿某点和Q的连线,Q为正电荷时,沿连线向外,Q为负电荷时,沿连线向里.如果以Q为中心,r为半径作一球面,则球面上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当Q为正电荷时,E的方向沿半径向外;当Q为负电荷时,E的方向沿半径向里.2.场强是矢量亠当空间存在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时,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三、电场线匀强电场[问题设计]1. 电场线是如何表示电场方向和强弱的?2. 电场线是真实存在的吗?能不能相交?[要点提炼]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场线的特点有:(1)起始于无限远或正电荷,终止于负电荷或无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一⑶在同一幅图中,电场线的疏密表示场强的大小,电场线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2•匀强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电场线是间距相_________【活动三】观察思考特殊电场的电场线,并熟记1点电荷、等量同号点电荷、等量异号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有何特点?答案点电荷的电场:正电荷的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延伸到无限远处,负电荷的电场线由无(1)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不存在场强相同的点.(2)若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一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场强大小处处相等, 方向各不相同.等量同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以等量正点电荷为例),其特点有:(1)两点电荷连线上,中点0处场强为零,向两侧场强逐渐增大,方向指向中点.(2)两点电荷连线中点0沿中垂面(中垂线)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即场强先变大后变小,方向背离中点.等量异号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分布如图所示,其特点有:(1)两点电荷连线上的各点场强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场强先变小再变大,中点处场强最小.⑵两点电荷连线的中垂面(中垂线)上,电场线的方向均相同,即电场强度方向都相同,总与中垂面(或中垂线)垂直且指向负点电荷一侧•沿中垂面(中垂线)从中点到无限远处,场强大小一直减小,中点处场强最大.2. 电场线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相同吗?答案不一定相同.电场线是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规定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也是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与负电荷受力方向相反).运动轨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实际通过的径迹,径迹上每点的切线方向为粒子在该点的速度方向.在力学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知道,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和它的加速度的方向是两回事,不一定相同,因此,电场线与运动轨迹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认为电场线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只有当电场线是直线,且带电粒子只受静电力作用(或受其他力,但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同时带电粒子的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方向沿电场线所在直线时,运动轨迹才和电场线重合,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课堂练习】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A. 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产生的电场B. F是检验电荷所受到的力,q是产生电场的电荷的电荷量C. 场强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D. 由该定义式可知,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2. A为已知电场中的一固定点,在A点放一电荷量为q的电荷,所受电场力为F, A点的场强为E,则()A. 若在A点换上一q, A点场强方向发生变化B. 若在A点换上电荷量为2q的电荷,A点的场强将变为2EC. 若在A点移去电荷q, A点的场强变为零D. A点场强的大小、方向与q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3. 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B. 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C.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D. 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4. 如图6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线上有A、B两点,用E A、E B表示A、B两处的场强,则()图6A. A、B两处的场强方向相同B. 因为A B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E BC. 电场线从A指向B,所以E A>E BD. 不知A B附近电场线的分布情况,E A、E B的大小不能确定【课后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21.3电场强度第一课时课后作业31、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q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定义式只适用于点电荷形成的电场B F 是试探电荷所受到的力,q 是产生电场电荷的电荷量C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 F 的方向相同D 由该定义式可知,场中某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大小与该点场强的大小成正比kQ2、 下列关于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2A 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大小与 Q 成正比,与r 成反比B Q 是产生电场的电荷,r 是场强为E 的点到Q 的距离C 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各点的场强方向一定都指向点电荷 QD 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中,各点的场强方向一定都背向点电荷Q3、 A 为已知电场中的一固定点,在 A 点放一个电荷量为 q 的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为 F,A点的场强为E ,则:()A 若在A 点换上点电荷一q , A 点的场强方向将发生变化B 若在A 点换上电荷量为2q 的点电荷,A 点的场强变为2EC 若将A 点的电荷移去,A 点的场强变为零D A 点的场强的大小、方向与放在该处的q 的大小、正负、有无均无关4、 真空中有一个点电荷+ Q ,在距其r 处的P 点放一电荷量为+ Q 的试探电荷,试探电荷 受到的电场力为 F ,则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A P 点的场强大小为 —Q iD 若在P 点不放试探电荷,则无法确定该点的场强方向5、如图所示,在a 、b 两点固定着两个带等量异种性质电的点电荷, c 、d 两点将a 、b 两点的连线三等分,贝U :()A c 、d 两点处的场强大小相等B c 、d 两点处的场强大小不相等C 从c 点到d 点场强先变大后变小D 从c 点到d 点场强先变小后变大B P 点的场强大小等于F Q 2也等于 kQ 2 2rC 试探电荷的电荷量变为2Q 时,Q 受到的电场力将变为2F ,而P 处的场强为+Q -Q6、将一电荷量为2x 10-5的试探电荷放在点电荷Q的电场中的P点处,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2为2X 10 N,则P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_________ N/CQ的电荷量为 C 。
1.3电场强度【学习内容】1、掌握用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的方法;2、知道常见的几种电场线形状3、知道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特征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会应用该原理【学习重点】“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场的叠加原理。
【学习难点】电场线的意义和特点,场强强弱判断。
【学习过程】1、电场(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
(2)电场的本质:和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
电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3)电场的性质:对场中电荷有力的作用。
(4)静电场: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
2、电场强度(1)试探电荷(检验电荷):检验电场有无及其强弱分布情况的电荷,是研究电场的工具。
(2)场源电荷(源电荷):激发或产生我们正在研究的电场的电荷,是电场的来源。
注意:检验电荷是理想化模型,是电量很小的点电荷,将其放入电场后对原电场强度无影响。
(3)电场强度(1)场强定义式: ,单位: ,物理意义:反应电场本身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方向性: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 方向相同,跟 方向相反。
唯一性:电场中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E 是唯一的。
固定性:电场中每一点对应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与是否放入其它电荷 ,与放入该点的电荷q 也无关,它仅决定于电场的源电荷及空间位置。
(2)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场强公式: 。
均匀带电球体外部电场与点电荷的一样。
(3)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某点的场强等于该点周围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
电场强度是矢量,叠加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公式E =F与E =kQ 2的对比理解 3、电场线①电场线是画在电场中的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②电场线的疏密反映电场强度的大小(疏弱密强).③静电场中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止于无穷远或负电荷,不封闭,也不在无电荷处中断.④任意两条电场线不会在无电荷处相交(包括相切)⑤电场线是为了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电场线不是实际存在的线。
- 13 -(1)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2)性质: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也是检验空间是否存在电场的依据之一(3)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与客观上的物质不同.特别提醒:电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电场也跟由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一样确实存在,而且具有能量等物质属性,故电场也是一种物质,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物质.(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跟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2)公式:qF E =(3)单位:牛/库,符号N/C.(4)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的电场力的方向,所以电场强度是矢量.(5)某点的场强为1N/C ,它表示1C 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 的电场力作用.(6)物理意义:电场强度是反映电场本身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表示电场的强弱.注意:公式qF E =是电场强度的比值定义式,适用于一切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仅与电场及具体位置有关,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电性及所受电场力F 大小无关.所以不能说E ∝F ,特别提醒: 由qF E =变形为F =qE 表明:如果已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E ,便可计算在电场中该点放任何电荷量的带电体所受的静电力的大小以上定义电场强度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想一想:你还学过哪些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1)公式:2rkQ E =,Q 为真空中点电荷的带电量,r 为该点到点电荷Q 的距离.(2)方向:若Q 为正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该点;若Q 为负电荷,场强方向沿Q 和该点的连线指向Q .(3)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 特别提醒:2rkQ E =可以由E =F /q 及221rq q kF ⋅=来推导,而E 仅由电场本身因素决定,与F 、q 无关,又可以以点电荷的电场为例,用公式221rq q kF ⋅=来说明电场本身因素的含义.为了研究电场对电荷的作用力的性质,需要在电场中引入一个电荷,结合教材图1.2-1的实验,说一说:什么是试探电荷?什么是场源电荷?(1)如果场源电荷不只是一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叠加.(2)电场强度是矢量,场强的叠加本质是矢量叠加,所以应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3)电场的叠加原理对任何电场都适用,注意只有同时共同形成电场时才能叠加.特别提醒:①电场的可叠加性也是电场与普通物质的重要区别之一.②因为场强是矢量,所以求场强时应该既求出大小,也求出方向.请你利用电场强度的叠加定性分析:(1)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上,各点的场强分布有何特点?两电荷的连线上呢?(2)等量同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上,各点的场强分布有何特点?两电荷的连线上呢?(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2)特点:①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②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14 -③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④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3)几种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如图所示.电场线是不是电荷的运动轨迹?在具备什么条件时,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可以和电场线重合?(1)各点场强大小和方向都一样的电场,叫做匀强电场. (2)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疏密均匀的平行直线 特别提醒:相距很近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可以看做匀强电场.误区1:由公式E =F /q 可知,电场中某确定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放在该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成反比.误区2:电场中某确定点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关于电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以点电荷为圆心,r 为半径的球面上,各点的场强都相同B .正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一定比负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大C .电场中某点放入试探电荷q ,该点的场强qF E =,取走q 后,该点场强不变 D .电荷所受电场力很大,该点电场强度一定很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力的性质,因此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试探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B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F /q ,与试探电荷的受力大小及电荷量有关C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即带正电的试探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D .公式qF E =和2rkQ E =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把质量为m 的正点电荷q ,在电场中从静止释放,在它运动过程中如果不计重力,下述正确的是A .点电荷运动轨迹必与电场线重合B .点电荷的速度方向,必定和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C .点电荷的加速度方向,必与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D .点电荷的受力方向,必与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如图所示,直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曲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两点.若带电粒子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A .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B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受力方向C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加速度何处大D .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加速度方向如图所示,一电子沿等量异种电荷的中垂线由A →O →B 移动,则电子所受的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情况是 A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左 B .先变大后变小,方向水平向右 C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左 D .先变小后变大,方向水平向右在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一个带正电Q 1,一个带负电-Q 2,且Q 1=2Q 2.用E 1和E 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所产生的场强的大小,则在x 轴上- 15 -A .E 1=E 2之点只有一处,该处合场强度为0B .E 1=E 2之点共有两处:一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C .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D .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一处合场强为0,另两处合场强为2E 2竖直放置的两块足够长的平行金属板间有匀强电场.其电场强度为E ,在该匀强电场中,用丝线悬挂质量为m 的带电小球,丝线跟竖直方向成θ角时小球恰好平衡,如图所示,请问:(1)小球带电荷量是多少?(2)若剪断丝线,小球碰到金属板需多长时间?如图所示,在固定的水平绝缘平板上有A 、B 、C 三点,B 左侧的空间存在着场强大小为E ,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在A 点放置一个质量为m ,带正电的小物块,物块与平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 0之后,该物块能够到达C 点并立即折回,最后又回到A 点静止下来,求: ⑴此过程中物块所走的总路程x 有多大?⑵若1l AB =那么物块第一次到达B 点时的速度vB 是多大? ⑶若2l BC =那么物块所带的电荷量q 是多大?如图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 =1×10-2kg ,带电量为q =1×10-6C ,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 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 点时,测得其速度v B =1.5m/s ,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 =0.15m.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 的取值范围.(g =10m/s 2)一带电云层经过某一村庄上空时,村中一气象观测者把一质量为6g ,体积为5L ,带有9×10-5C 正电荷的氢气球释放后,气球匀速上升,则云层和地面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多少?方向是什么(ρ空气=1.29kg/m 3,g =10m/s 2,气球体积不变,不计空气阻力)1.真空中距点电荷(电量为Q )为r 的A 点处,放一个带电量为q (q ≪Q )的点电荷,q 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F ,则A 点的场强为A .F /QB .F /qC .k q r 2D .k Qr22.关于电场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场线的方向,就是电荷受力的方向 B .正电荷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一定沿电场线运动 C .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同一电荷所受电场力越大 D .静电场的电场线不可能是闭合的3.在如图所示的4种电场中,A 、B 两点电场强度相同的是4.把质量为M 的正点电荷放在电场中无初速度释放,不计重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点电荷的轨迹一定和电场线重合B .点电荷的速度方向总是与它所在处的电场线方向一致C .点电荷的加速度方向总是与所在处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重合D .点电荷将沿电场线切线方向抛出,做抛物线运动 5.以下关于电场和电场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电场、电场线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因此电场线不仅在空间相交,也能相切B .在电场中,凡是电场线通过的点场强不为零,不画电场线的区域内的点场强为零- 16 -C .同一检验电荷在电场线密集的地方所受电场力大D .电场线是人们假想的,用以形象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客观上并不存在6.在电场中P 点放一个电荷量为4×10-9C 的点电荷,它受到的电场力为2×10-4N ,则P 点的场强为________N/C.把放在P 点的点电荷的电荷量减为2×10-9C ,则P 点的场强为________N/C.把该点的点电荷移走,P 点的场强又为______N/C.7.如图所示,用绝缘细线拴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在竖直向下的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的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小球带________电荷,所带电荷量为________.8.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尘埃,在地面附近处于悬浮状态,不计空气浮力,求该处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9.一粒子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以初速度v 与水平方向成45°角射向空间一匀强电场区域,粒子恰做直线运动,求这个匀强电场的最小场强的大小,并说明方向.1.如图所示是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E 与放在该点处的检验电荷q 及所受电场力F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其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质量为m ,带正电的滑块,沿绝缘斜面匀速下滑,当滑至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区时,滑块的运动状态为A .继续匀速下滑B .将加速下滑C .减速下滑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3.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固定的等量的同种正电荷,在它们连线的中点处有一个可以自由运动的正电荷C ,现给电荷C 一个垂直于连线的初速度v 0,若不计电荷C 所受的重力,则关于电荷C 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始终增大B .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 .速度始终增大,最后趋于无穷大D .速度始终增大,最后趋于某有限值4.如下图(a )中AB 是一个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场线,图(b )则是放在电场线上a 、b 处的检验电荷的电量与所受电场力间的函数图线,由此可以判定A .场源是正电荷,位于A 点B .场源是正电荷,位于B 点C .场源是负电荷,位于A 点D .场源是负电荷,位于B 点 5.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从A 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这一电场可能是6.如图所示,A 、B 、C 三点为一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顶点,∠B =30°,现在A 、B 两点放置两点电荷q A 、q B ,测得C 点场强的方向与AB 平行(见下图),则q A 带________电,q A q B________.7.如图所示,已知A 、B 两带电小球相距3cm ,Q A =1.0×10-10C 均用细绝缘线悬挂,在水平方向匀强电场中保持静止,悬线呈竖直方向,则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________,方向________.8.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有三个小球A、B、C,用不伸长的绝缘丝线相连挂于O点,质量分别为5m、3m和2m,其中只有B球带电-Q,电场强度为E.现将AO线烧断,在烧断瞬间,A球的加速度为______,A、B间线的张力为________,B、C间线的张力为________.9.电荷量为q=1×10-4C的带正电小物块置于绝缘水平面上,所在空间存在沿水平方向且方向始终不变的电场,电场强度E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若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物块的质量m;(2)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