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象与眼睛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4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具体章节为《图像与眼睛》。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一、教材章节:《图像与眼睛》二、详细内容:1. 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了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图像的形成过程:学习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了解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学目标:1. 了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知道图像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睛的构造和功能,图像的形成过程。
难点:理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以及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图像形成动画演示、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如放大镜、色卡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眼睛的了解,以及在生活中遇到的与眼睛有关的问题。
2. 展示一些模糊的图像,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模糊现象。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使用眼球模型,详细讲解眼睛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2. 讲解光线如何进入眼睛,形成清晰的图像,并介绍视觉神经如何将图像传递到大脑。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例题,如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
2.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图像形成的原理。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与图像形成有关的练习题。
2.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实验操作(1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色卡等器材,观察和分析图像的形成过程。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板书,突出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图像的形成过程。
图像与眼睛-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案名称:图像与眼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4、教学方法5、教学过程导入新授练习总结作业布置6、教学资源7、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图像形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掌握眼睛的结构和视觉成像的过程。
学会区分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立体图像等。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法,理解图像与眼睛的关系。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共同解决问题。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
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爱护眼睛。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图像形成的原理和眼睛的结构及视觉成像过程。
不同类型图像的特点和区别。
122 难点理解光的传播特性对图像形成的影响。
如何让学生将抽象的视觉成像原理与实际的图像观察联系起来。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地讲解图像与眼睛的相关知识。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光学实验,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图像形成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演示,增强教学效果。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图像或有趣的视觉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图像与眼睛。
142 新授讲解图像形成的原理,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介绍眼睛的结构,如眼球的组成部分、视网膜的功能等。
详细阐述视觉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物体是如何通过眼睛在大脑中形成图像的。
对比不同类型的图像,如平面图像和立体图像,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形成机制。
143 练习安排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如判断图像的类型、解释视觉现象等。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些与图像和眼睛相关的实验或任务。
图像与眼睛教案主题: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像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2.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了解光在眼睛中的传播和成像原理;4.理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敏感度;5.理解眼睛的调节能力和视觉疲劳。
二、教学内容:1.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包括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2.眼睛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眼睛的主要部分,包括角膜、晶状体、视网膜和虹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3.眼睛对光的敏感度:介绍不同颜色的光对眼睛的刺激和识别;4.眼睛的调节能力:介绍眼睛的调焦能力和调节机制;5.视觉疲劳:了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方法。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2.实验法: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加深学生对眼睛辨识能力和视觉调节的理解;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感悟,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和启发。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图像,引起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兴趣,并让他们发表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2.讲解图像的构成和产生:介绍光线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图像的形成原理;3.介绍眼睛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图像和模型,展示眼睛的主要部分,解释它们的功能和作用;4.进行视觉实验:让学生进行一些视觉实验,如观察彩色光和黑白光对眼睛的影响,体验眼睛的调节能力;5.讲解眼睛对光的敏感度:讲解眼睛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敏感度,并引导学生思考彩色电视和电脑屏幕的工作原理;6.讲解视觉疲劳:通过讲解长时间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和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五、教学评价:1.课堂小测:出几道选择题,考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2.讨论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入程度;3.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发表自己对图像和眼睛的观察和思考。
六、教学资源:1.图像展示:准备一些美丽的图像,用于课堂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2.模型展示:准备一个眼睛的模型,用于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3.实验器材: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彩色光和黑白光等,用于进行视觉实验;4.多媒体工具:准备幻灯片或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用于辅助讲解和示范。
图像与眼睛-教案【教案】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图像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理解图像对人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内容1. 图像的定义和分类;2. 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 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学流程和方法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精美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发思考:“你对这幅图像有什么感觉?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想法?”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讲解图像的定义和分类图像是由视觉元素构成的平面表现形式,可以包含一幅画、一张照片、一个标志等。
根据图像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将图像分为自然图像、人工合成图像、数字图像等。
3. 探究人眼对图像的感知过程3.1 光线的传播讲解光线在空间中的传播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对于视觉的重要性。
3.2 光线通过眼镜和角膜进入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和部位,重点解释角膜的作用和眼睛的聚焦机制。
3.3 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讲解晶状体的结构和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光线在晶状体上的折射过程。
3.4 光线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解释光线通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引导学生理解光线的成像原理。
3.5 视觉信息传递至大脑讲解视觉神经传递信息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像信息是如何从眼睛传递至大脑进行处理的。
4. 探索图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4.1 图像在艺术领域的应用介绍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对图像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
4.2 图像在传媒领域的应用探讨图像在广告、媒体报道等领域中的应用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广告图像对人们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4.3 图像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介绍图像在医学影像诊断、地质勘探等领域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图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5. 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图像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图像?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对图像和眼睛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课堂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图像与眼睛读后感1. “图像可真神奇,眼睛看到的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疑惑地问爸爸。
就像上次看魔术表演,魔术师把一块手帕变成了一只白鸽,我眼睛都看直了,周围小伙伴们也都惊得张大了嘴巴。
那图像是不是就像魔术师的魔法,在骗我们的眼睛呢?这让我觉得,眼睛有时也会被表象迷惑,是不是得用心去分辨呢?2. “这书里说图像与眼睛关系好微妙!”妈妈感叹道。
我在商场看到那些大大的广告海报,模特穿着漂亮衣服,笑容灿烂。
我就拉着妈妈说想要像海报里一样漂亮的衣服。
可回家穿上后,感觉又不太一样。
这海报图像和实际情况就像隔着一层雾,难道我们不能只相信眼睛看到的图像吗?这使我明白,图像可能会美化或扭曲事实。
3. “哇,图像能让眼睛看到不一样的世界!”我兴奋地跟朋友说。
我去科技馆,戴上那特制的眼镜看3D 图像,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另一个星球,周围都是奇异的生物和绚丽的风景。
我当时又惊又喜,不停地跟朋友描述。
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大门,那眼睛是不是就是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呢?这让我懂得,图像可以拓展我们眼睛的视野。
4. “图像在眼睛里的呈现,有时真让人捉摸不透!”爷爷皱着眉头说。
我和爷爷看老照片,照片里的老房子看起来破旧又矮小。
可爷爷说以前在那房子里生活得可热闹了,感觉很大很温馨。
这照片图像和记忆中的感受差别这么大,就像白天和黑夜。
那我们该怎么看待眼睛看到的图像与内心感受的差异呢?这让我意识到,图像与情感的联系很复杂。
5. “这图像与眼睛的事儿,就像一场捉迷藏!”我笑着对同桌说。
我在美术课上画一幅画,我想画出我心中的花园,可画出来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看着画,眼睛看到的和我心里想的图像对不上。
这就像我在花园里找一朵隐藏的小花,怎么找也找不到。
那我们怎么才能让眼睛看到的图像符合内心的想象呢?这让我知道,眼睛看到的图像需要用想象去补充。
6. “图像通过眼睛能传递好多东西!”叔叔说道。
我在马路上看到交通标志,那大大的红叉和箭头,我一眼就知道不能走那里。
[课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教材]: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
[课型1]:新授课[课型2]: 作品鉴赏
[课时]:一课时[授课方法]:讲授、举例
[学具准备]:笔记本、笔
[教具准备]:PowerPoint美术鉴赏课
件、画册
[授课日期]: 9月15日至9月 19日
[授课班级]:高一(B1—B6)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着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教学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主备人]:黄娟
[教学时间安排]:(前30分钟)结合图片,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讲解
(后15分钟)请同学思考与交流
[板书设计]:
图象与眼睛
美术作品构成要素
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二.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2.意象作品
3.抽象作品
主备教案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第一环节导入教学:
师:我们一起玩个游戏。
(看对图像的观察力)
学生边观看图片边思考:柱子是圆的还是方的?狮子在哪里?有
几个黑点?是静的还是动的?等图片,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
对图象的兴趣。
教师小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每个人
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
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
引出本课课题:图象与眼睛
二、(讲授新课)
1、美术形象
比较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对同一事物的描绘(以月夜为例)
教师小结: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2、比较:人像照片与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引出本课重点:美术作品中的三大类
三、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
教师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
教师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
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2、意象作品
教师提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小结: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
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
《城市上空》雕塑作品蜡染鸡作品
教师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
(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比较
《生日》马克•夏加尔
《荷石水禽图》朱耷
《圣维克多山》塞商
《狐狸的游戏》摄影
提问: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
小结: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我们可以辨认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3、抽象作品
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作品《结构》蒙德里安(荷兰)
《红黄蓝》康定斯基(俄国)
《光之间五五九号》康定斯基
并介绍冷抽象与热抽象
提问:
(1)、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小结: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
练习:将一些图片进行三大类的区分。
四、思考与交流
教材第5页同是再现自然物象,摄影家、中国画家和西方画家传达的图象有何异同?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它们。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