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新高三原创试卷(三)语 文
- 格式:doc
- 大小:163.50 KB
- 文档页数:14
南通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作文评分细则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节奏,无处不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节奏。
节奏体现理念,节奏反映时代,节奏蕴含规律。
一、审题与立意1.审题节奏:(1)音乐或诗歌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明快。
(2)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进程:生活~加快。
工作要有~地进行。
第一句话“节奏,无处不在”揭示“节奏”的特点,任何时间(时代)、空间(地域范围)都有其节奏。
第二句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节奏”强调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两个领域有其自身的节奏。
第三句话“节奏体现理念,节奏反映时代,节奏蕴含规律”阐述了节奏的内涵的相关要素,节奏表象的背后有其独特的理念,节奏与时代有密切关联,节奏有规律可循。
节奏是自然、社会和人的活动中一种与韵律结伴而行的有规律的突变。
山川湖泊、草木旷野、月光星辰、日出日落、天光云影,其形、其色,参差交错,看似瞬息万变,其实有其自身特点,这是大自然的节奏。
当今世界时空已大大压缩,科技带来新速度,火车飞驰,手机更新,信息“爆炸”……整个世界飞速发展,这是人类社会的节奏。
理解材料时,要明确“节奏”的内涵。
节奏有快有慢,但节奏不等于速度。
节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在规律的代名词,解读“节奏”时宜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应落实到具体的领域谈其内涵。
2.立意行文时可写风起、水流等自然界的节奏,可写基因、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的节奏,可写人类社会发展的节奏、当今时代的节奏,可写周围生活的节奏、农村进步的节奏,还可从国家和民族层面写中国发展的节奏等。
节奏是一个反映规律的词语,节奏本无好坏之分。
比如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想快一些、更快一些,似乎等不得,变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其实打破节奏的他们急迫的心、功利的心。
立意时应注意,应把节奏和人们的心理、理念区分开来。
材料第三句话揭示了“节奏”的内涵的相关要素,行文时可以依据这些要素立意,也可以有自己的解读。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9.5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和同行相比,郭开先生的________精神也是________的。
多年来,他不囿陈见,著述严谨,哪怕是一个脚注,一个标点,他都细加推敲,________,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A. 质疑当仁不让无微不至B. 置疑不遑多让无微不至C. 置疑当仁不让一丝不苟D. 质疑不遑多让一丝不苟2. 下列楹联与所吟咏的名胜古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②一楼萃三楚精神,云鹤俱空横笛在二水汇百川支流,古今无尽大江流③杰阁重开,依然万里群峰小斯楼更上,犹觉千秋此地高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A.①醉翁亭②岳阳楼③鹳雀楼④蓬莱阁B. ①兰亭②黄鹤楼③鹳雀楼④滕王阁C. ①醉翁亭②黄鹤楼③天一阁④滕王阁D. ①兰亭②岳阳楼③天一阁④蓬莱阁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月光洒满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脚下的绿茵和近旁的花草也披了月光,柔软无声地在她脚下延展。
①泛着皎洁的月光②承载着银色的光华③在那里荡漾④喷水池里的微波⑤远处枝叶扶疏的桂树⑥轻逸而静寂⑦烘出淡灰的影A. ④②⑥⑤⑦①③B. ⑤②⑦⑥⑦①③C. ⑤①⑦④②③⑥D. ④①③⑦⑤②⑥4. 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B. 送到江头惆怅尽,归时重上去时船。
C. 田翁烂醉身如舞,两个儿童策上船。
D. 蓑笠双童傍酒船,湖山相引到房前。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语文I 试题―、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而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c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 的观光胜地,悛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 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 .名闻遐迩 闻风1(1丨至 杂居B .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柄居C .名噪一时 纷至沓來 杂居D .名闻遐迩 纷至沓來 柄居2. 作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人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足(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 至于月映蕉影、當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 它逭盖面枳大,吸收热M 大,叶子湿度大2② 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疠,饶有诗意。
③ 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 祚旁边配卜_几竿竹,点h —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在夏日是清凉阯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靑翠照眼。
A .①③②④⑥⑤B ■①④②③⑥⑤C ②①④③⑤⑥D -②③④①⑤⑥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录,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笑歌卢里轻宙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A . ①织布 ②插秧 ③车水 ④打稻B . ①织布 ②车水 ③插秧 ④打稻C . ①打稻 ②描秧 ③车水 ④织布D . ①打稻 ②车水 ③柚秧 ④织布4.阋读右图,对V K (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乂 K 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B . 现有的V R 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 . V K 技术的米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 . 期许的V K 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绝密★启用前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绝密★启用前最新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成为文化世家的必要条件是家庭有着▲ 的文化底蕴。
北宋最著名的文化世家非苏氏一门莫属,父亲苏洵发奋苦读、勤于笔耕的美名▲ ,而苏轼和苏辙两兄弟在文坛的影响更是超过了父亲,真可谓▲ 。
A. 深厚家喻户晓长江后浪推前浪B. 深厚不言而喻这山望着那山高C. 深重不言而喻长江后浪推前浪D. 深重家喻户晓这山望着那山高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欢迎光临古都洛阳!(导游对游客)B. 下一阶段的工作我已经安排好,如有疑问,欢迎垂询!(上级对员工)C. 这次回母校叨扰老师,耽搁您宝贵的时间,真不好意思!(学生对老师)D. 请记得按时服药,及时复诊,祝您早日康复!(医生对患者)3.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泰山风景区大门两侧的一组是①摘星捧日雄踞五岳之首蔚霞蒸云广纳万有之灵②水木荣春晖柳外东风花外雨江山留胜迹秦时明月汉时关③山高则配天阳鲁阴齐资化育坤厚故载物西河东海仰生成④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总是埋怨这世界太喧闹,让我们静不下心来专注一个目标、一项事业。
怎样才能静下心来?▲ 。
▲ ,▲ 。
▲ ,▲ ,▲ 。
这世界的一切喧闹,原本都是心闹。
①世界再喧闹我们也要听得见自己内心的声响②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③静得听得见一根针掉落的声音时④关键看我们的内心⑤我们才能听得见内心的梦想和希望⑥只有当我们的心静了A. ①②⑥③⑤④B. ①⑥②③⑤④C. ④①②⑥③⑤D. ④⑥③⑤②①5. 下列对“中国老龄产业协会”会徽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会徽将篆体“老”字置于中心位置,点明协会工作与老年人有关。
2019届江苏省新高三原创试卷(二)语文★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诞生于西方的歌剧传入中国在其生根生长的过程中面临着“▲”的困境。
编剧在对作品进行本土化▲时,既尊重汉语四声规律,依字行腔,又追水抒情性和音乐性的和谐统一,从而使得作品▲地展现了中国歌剧的民族特色A.橘生淮北则为枳改造淋漓尽致B.东方不亮西方亮创造淋漓尽致C.东方不亮西方亮改造酣畅淋漓D.橘生淮北则为枳创造酣畅淋漓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们是多年的好朋友,你想毕业后自主创业,我定当鼎力相助B.小区停电了,只能走楼梯,让你在此恭候多时,实在过意不去。
C.刚才李老对顺风车的看法算是抛砖引玉,请大家继续发表意见。
D.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挂一漏万之处,期盼大家批评指正。
3.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人对年龄往往有特殊称谓,如幼年称“垂髫”,五十岁称“知命”,百岁称“期颐”。
B.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臣”“窃”“私”“鄙人”“在下”“竖子”等词语表示谦逊。
C.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称“乞身”,也可称“致仕”“乞骸骨”。
D.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如“九州”“神州”“赤县”“华夏”等。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那高大绵延的群山深处,不时会有一口口泉眼将自己饱含眷念的深情吐露, ▲,▲,▲,▲,▲,▲。
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南通、泰州、徐州等苏北七市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 (3分)B2. (3分)C3. (3分)B4. (3分)D5. (3分)C(属:连接)6. (3分)A7. (1) (5分)只有刻石记载这件事,(让它)在后代显扬,使(它)延续没有尽头,是我们这些人(应该做)的事。
(评分建议:“略”“俾”“徒”,各1分;状语后置句,1分;语意通顺,1分)(2) (5分)(现在)圣明的皇帝正求贤若渴,励精图治,有德行和才能的官员又精神振奋并且接受使命,兴办学校,修明教化,这也是(读书人)增进品德建立功业的根基。
(评分建议:“谒贤”“有司”“明”“修”,各1分;语意通顺,1分。
“谒贤”译为“拜见贤能的人”,“图治”译为“谋求天下太平”,“贤有司”译为“好的官员”,亦可)8. (4分)①要蓄德积学;②要为国建功立业。
(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 (5分)农耕;寻景;读书;吟咏。
(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四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10. (6分)①借用典故抒情运用“木瓜琼据”的典故表达了自已对选择隐居生活的满意;②直接抒情,“从今乐有馀”直接抒发了隐居生活的快乐,也暗含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评分建议:抒情方式,每点1分;情感,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11. (8分)(1) 入则无法家拂士(2) 朝菌不知晦朔(3) 梦啼妆泪红阑干(4) 弃掷逦迤(5) 寄蜉蝣于天地(6) 濯清涟而不妖(7) 敏于事而慎于言(8) 海纳百川12. (4分)①失去织布机引出后文六机匠务农做生意闯关东等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②“分了家”既与上文“弟兄们一起过日子”照应,又与下文六机匠寄居在三机匠家呼应(2分);③“分了一个白发的老母”,为下文母亲去世后六机匠的悲痛和孤苦等情节作铺垫(1分)。
13. (5分)①看到六机匠往我家扛粮食,表现他身份低微;②听六机匠讲故事,表现他随和、有耐心、有一定见闻;③问六机匠不用亲手织的布做棉衣,表现他贫穷、生活艰辛;④重遇六机匠时的交谈,表现他自尊心强、处境艰难。
江苏省部分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项是(3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
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可诵,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
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
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
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A.斐然字字珠玑文不加点B.斐然字字千钧一文不名C.蔚然字字珠玑一文不名D.蔚然字字千钧文不加点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深厚的情思来。
①它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②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③“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④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⑤空口念着是没用的⑥这源头很密迩、广大A.②⑥④①③⑤B.②⑥⑤③④①C.③⑤②⑥④①D.③⑤④②⑥①3. 下列诗句所描述的风俗,不属于古代年俗的—项是(3分)A.—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B.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C.当年恶梦惊唐王,秦琼敬德守门旁。
D.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4. 下列教室励志标语中,最贴切的一组是(3分)A.唯有埋头,方能昂首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B.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今天辛苦一阵子,明天幸福一辈子C.今日不努力,明天去搬砖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D.修身,治国,平天下天王盖地虎,全上985;宝塔镇河妖,至少211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3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都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
①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
②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
③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
④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
⑤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
⑥小雨乍至,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
A.①③②④⑥⑤B.①④②③⑥⑤C.②①④③⑤⑥D.②③④①⑤⑥3.(3分)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②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
③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④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
A.①织布②插秧③车水④打稻B.①织布②车水③插秧④打稻C.①打稻②插秧③车水④织布D.①打稻②车水③插秧④织布4.(3分)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二、文言文阅读(20分)5.(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2019届江苏省新高三原创试卷(三)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一律无效。
6、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挂甲寺地区民间文化_____________,群众文化底蕴丰厚,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②东巴文字与中原汉字源头之一的甲骨文可谓__________,尽管我们无法证明其同源,但却关系密切。
③翻阅这些资料,一位爱国华侨的情怀_________,记者眼前仿佛呈现出一幅跨越60年的历史画卷。
A.异彩纷呈异曲同工如在目前B.源远流长各有千秋如在目前C.源远流长异曲同工跃然纸上D.异彩纷呈各有千秋跃然纸上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既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干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和影响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A.⑤⑧③④①②B.⑤⑥③④②①C.③⑤⑥④①②D.③⑤⑥②①④4.下列对联所涉及的古代文人,与右图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A.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B.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C.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D.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云山故园,望中西北是长安5.下列各句中所引用的诗文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中年人或老年人见了青年,觉得不胜其健羡之至,而青年人却似乎不能充分了解青春之乐。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我向来过惯“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C.你对孩子一般儿爱,不问男的女的,大的小的,也不想到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只拼命地爱去。
D.人一离开乡土,就成了失根的兰花,但乡土的梦,却永远追随着他们。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根线的长度,足够绕地球三匝,随卫星上天。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余若水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有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
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匝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
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其旁僦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
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无脚,四角悉支败瓦。
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①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
”客皆班荆②,主人墙隅烋烋然③,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
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
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
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jù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
激愤而殉,以明节也。
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释:①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
②班荆:布草而坐。
③烋烋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强知县行属礼强:强迫B.日欲晡晡:升起C.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具:准备D.扼腕终身扼腕:惋惜7.下面选项中,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避讳”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专指对逝去的尊长不直呼或直书其名,如文中的“讳增远”“讳煌”。
B.文中“癸未”、“乙丑”、“丙戌”等时间名词,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也叫“农历纪年法”。
C.“廷试”即“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
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D.“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根据相关材料,来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可以纪实,也可虚构。
8.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4分)(2)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4分)9.余若水“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分)三、古诗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池鹤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①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销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
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注:①风标,风度节操。
10.诗歌里出现的乱鸡、鸬鹚、鹦鹉等形象,对塑造池鹤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
(5分)11.尾联“思何事”三字耐人寻味,你认为池鹤所思应为何事?本诗托物言志,据此理解,这一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诗经·卫风·氓》)(2)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逍遥游》)(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4)绝巘多生怪柏,____________________,飞激其间。
(郦道元《三峡》)(5)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6)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7)后生可畏,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子罕》(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_______。
(《礼记·大学》)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塞罕坝的“横平竖直王国平位于河北承德的塞罕坝,落叶松遍布,笔挺笔挺的。
这些松树经历的四季,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时序更迭。
冬天长期唱主角,春天、夏天被强行压缩了,高寒、沙化、干旱,带有负面色彩的词在这里集合,兴冲冲地向松树发起攻击。
松树们不加理会,顶天立地,铆足了劲,往上长,直直地往上长。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些句子,都是历代文人写给松树的,都是高声礼赞。
松树的品行,好像自古以来就是免检的。
塞罕坝是松树的天下。
这些松树,跟风对话,跟雪周旋,跟寂寞逗趣。
漫步塞罕坝,目力所及都是挺立着的灵魂。
你会感觉被一股正气萦绕着,内心不由得生发出敬畏的情感。
在这片140万亩的土地上,人工绿化面积达112万亩。
都说塞罕坝在大地上书写着绿色奇迹,那么松树负责的就是那一笔稳健的“竖”。
松树在地上投下的影子,就是路。
塞罕坝的路,那么的细,那么的长,就像孩子用纯白色的油画棒,在硕大的墨绿色纸张上画出的一道道平展的白线,径直地伸向远方。
塞罕坝原本没有路,是塞罕坝人用铁脚板踩出了一条条路。
森林深处的一条条小道,给塞罕坝添上了灵气,让塞罕坝的花草树木跟人亲近了,也让塞罕坝的壮美与幽深得以被人识、被人叹、被人爱。
如果你添加了塞罕坝人为微信好友,又关心微信运动的计步排名,你会发现,塞罕坝人多数时候是排在前列的,甚至不时占据封面。
这是因为塞罕坝人总是在路上,喜欢在“林子”里转悠,他们在工作,在生活,在守护绿色,在制造“氧气”,在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书写着大地上的那一笔舒展的“横”。
有了“横”与“竖”,坐标系的X轴、Y轴就确立了,而坐标系的原点,站着的是“人”。
一撇一捺,重重两笔,挥就的是人的浩浩威严,“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塞罕坝人,在茫茫荒漠上种树,历时五十五载,那么单调,那么漫长,他们顶住了风,挡住了雨,吞下了苦,咽下了痛,以强硬的姿态号令茫茫荒漠变身茫茫林海,让绿色常驻人心,并见证着生态保护跃居时代主潮。
一撇一捺,轻轻两笔,也状写着人的柔性智慧,“涸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塞罕坝人伺候着自己或前辈种下的这些树,担心它们受森林病虫害的困扰,有个“头疼脑热”,又忧心它们一着不慎“惹火上身”,后果难以想象。
只能是处处提防,时时小心,念想着这片浩瀚森林自由地长大,尽情地长高。
身为务林人,他们即便在言语上也对大自然以悉心的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