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2.97 KB
- 文档页数:3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煤化工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
由于煤化工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和危害。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VOCs是指在常温下具有较高蒸气压的有机物质,例如苯、甲醇、乙酸乙酯等。
这些物质具有毒性,易挥发,对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煤化工企业必须加强VOCs 的治理和处理,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损害。
目前,煤化工企业处理VOCs的常用技术包括吸附、燃烧、催化氧化等方法。
吸附是一种将VOCs吸附到吸附剂表面的方法,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和分子筛。
吸附技术简单高效,但对吸附剂的再生和废弃物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燃烧是将VOCs燃烧成无害物质的方法,常见的燃烧设备有焚烧炉和热氧化装置。
燃烧技术处理VOCs具有高效彻底的优势,但对能源消耗较大。
催化氧化是将VOCs在催化剂存在下通过氧化反应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方法。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但催化剂仍然面临寿命、毒性等方面的问题。
针对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的研究,目前有以下几个方向需要进一步探索。
需要研发更高效的VOCs治理技术,以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能源消耗。
需要寻找更优质的催化剂,提高催化氧化技术的稳定性和降低毒性风险。
还需要探索VOCs处理技术与其他环保技术的结合,例如与废气脱硫、脱硝等方法的协同处理,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除了技术研究的重要性,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还需要健全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法规。
政府应加大对VOCs排放的监管力度,出台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
煤化工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管理,提高环保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减少VOCs的排放。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对于提高煤化工行业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探索创新,加强技术研究和政策管理,才能实现环境友好型煤化工企业的目标。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煤化工企业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行业之一,但其生产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
这些VOCs在大气环境中排放会对大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和探讨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控制源头排放、尾气净化和废气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
控制源头排放是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设备设施来减少VOCs的产生。
在生产加氢裂化等过程中,使用触媒剂、改变操作条件可以降低VOCs的生成。
加强运行管理,防止泄漏和蒸发也是控制源头排放的重要手段。
尾气净化是指对产生的VOCs含量高的废气进行处理,以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常见的尾气净化方法包括吸附、燃烧、吸湿洗涤等。
吸附是指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吸附VOCs,以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燃烧是将废气中的VOCs高温燃烧,使其转化成CO2和H2O。
吸湿洗涤是将废气中的VOCs与溶液接触,利用化学吸收或物理吸附的方法去除VOCs。
废气资源化利用是指将废气中含有的有用组分或能量进行回收利用。
通过沉降和分离工艺将废气中的有机颗粒物进行分离,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后可用作化工原料或燃料。
废气中的热能也可以通过热交换、余热发电等技术进行利用。
在研究和探讨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时,还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效益。
通过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VOCs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保护环境、提高煤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在技术的支持下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为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vocs治理标准
VOCs废气治理验收标准是指对VOCs废气治理工程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废气治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否满足工艺需求和安全要求。
2. 废气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是否正常,是否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是否能够稳定地处理VOCs废气。
3. 废气治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情况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VOCs废气治理验收标准还可能包括排放浓度控制和效率要求。
排放浓度控制是指VOCs废气收集处理系统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或相关行业排放标准的规定。
效率要求则是指对于收集的废气中NMHC初始排放速率≥3 kg/h 时,应配置VOCs处理设施,处理效率不应低于80%;对于重点地区,收集的废气中NMHC初始排放速率≥2 kg/h时,应配置VOCs处理设施,处理效率不应低于80%。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标准文件或咨询专业人士。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
随着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煤化工企业的VOCs排放量也逐年增加。
VOCs是指挥发性有机物,其在大气中会与氮氧化物、硫化物等形成光化学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煤化工企业的VOCs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实际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目前,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物理法主要是通过吸附、分离等方式将VOCs与废气分离,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化学法主要是使用化学试剂与VOCs发生反应,将其转化成易于处理的化合物,如CO2、水等。
生物法则利用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降解VOCs。
物理法中最常见的是吸附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等,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吸附剂的寿命短、设备体积大、处理后的二次污染处理难以减少等。
化学法中最常见的是催化氧化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高效、稳定,但也存在着成本高、设备复杂等问题。
生物法则是近年来新兴的 Vocs处理技术,并且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然而,生物法的问题是操作复杂、生物反应器稳定性差等。
总体而言,VOCs处理技术的选择需要根据煤化工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投入产出比综合衡量,针对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处理技术,才能真正达到高效、环保和经济的目的。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来评价空气质量的好坏程度,它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既要综合考虑国际上的经验和技术要求,也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同时具备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1.大气污染物的指标:大气污染物是导致空气质量变差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评价空气质量时需要考虑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
常用的大气污染物指标包括PM2.5、PM10、SO2、NO2、O3等。
2.酸雨污染指标:酸雨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衡量空气质量时也需要考虑酸雨情况。
常用的酸雨污染指标包括pH值、SO2浓度等。
3.VOCs指标:VOCs是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它们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
衡量空气质量需要考虑VOCs的浓度水平。
常用的VOCs指标包括苯、甲醛、二甲苯等。
4.其他污染物指标:此外,还可以考虑其他污染物的指标,如CO、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TSP)等。
1.定点监测法:通过在重要区域定点设置监测站,采集空气样品进行化学分析,从而获得空气质量的具体情况。
2.遥感监测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空气质量信息。
通过遥感卫星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可以得到较大范围内的空气质量情况。
3.模型预测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于预测和规划阶段。
4.污染物排放监测法:通过对各种污染源的排放进行监测和分析,推测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5.移动监测法:通过移动监测车等移动监测设备,对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获得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法是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工具。
它们需要基于科学原理和经验实践,既要反映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又要具备操作性和可行性。
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合理应用这些指标和方法,有助于科学评价空气质量,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促进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煤化工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点问题之一。
VOCs是指在大气中以气态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挥发性和易溶于水的特点。
煤化工企业作为重要的工业领域之一,其生产过程必然会产生大量的VOCs排放。
对煤化工企业的VOCs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对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煤化工企业VOCs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技术、催化氧化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物理吸附技术等。
吸附技术是将VOCs通过吸附剂吸附到固体表面上,从而实现VOCs的去除。
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分子筛、有机废弃物等。
吸附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设备投资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但是吸附剂的再生和处理后废弃物的处理成为该技术的瓶颈。
催化氧化技术是通过催化剂将VOCs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催化剂有钛酸铅、铂、钼酸铵等。
催化氧化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但是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催化剂的再生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生物体代谢能力将VOCs降解为无害物质。
常用的处理方式有生物滤床、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低能耗、无二次污染等优势,但是该技术对VOCs的适应性较差,生物膜法对VOCs的降解效果较好。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各种处理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性,需要根据煤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当是提高处理技术的去除效率、降低能耗、减少二次污染以及推动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实现煤化工企业VOCs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为环境保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43卷㊀第2期2021年3月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Vol.43,No.2Mar.,2021收稿日期:2021-01-25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212800);国家 十四五 空气质量改善规划专题课题 十四五 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和总量控制研究 (2020A087)作者简介:钟美芳(1998 ),女,江西赣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与控制对策研究,E -mail:zhong_meifang@通讯作者:叶代启(1965 ),男,湖北麻城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与控制对策研究,E -mail:cedqye@十四五 我国VOCs 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研究与建议钟美芳1,田俊泰1,叶代启1,21.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㊀510006;2.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州㊀510006摘要: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从以细颗粒物(PM 2.5)控制为主转变为PM 2.5与臭氧(O 3)协同控制新阶段,O 3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㊂挥发性有机物(VOCs )是生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之一,大幅削减VOCs 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 3污染防治的关键㊂本文基于 十四五 我国VOCs 排放的预测结果,提出了VOCs 总量控制的总体思路㊁范围和技术路线,设计了VOCs 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确定了总量分配指标和指标权重,进一步得出各省(区㊁市)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 排放的削减率㊁削减量以及排放总量,并以此为基础对 十四五 时期VOCs 总量控制提出了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㊁重点企业集群实施总量控制;强化重点行业㊁重点企业㊁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建立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VOCs 排放量核查核算及减排绩效评估的考核体系;同时提出了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和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等建议㊂关键词:十四五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总量控制DOI :10.14068/j.ceia.2021.02.001中图分类号:X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2095-6444(2021)02-0001-06Chinaᶄs Total VOCs Control Program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during the 14th Five -Year PeriodZHONG Meifang 1,TIAN Juntai 1,YE Daiqi 1,21.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2.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VOCs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Guangzhou 510006,ChinaAbstract :At present,Chinaᶄs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has changed from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 2.5)control to thenew stage of coordinated control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 2.5)and ozone (O 3),O 3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straint to meet airquality standards and sustained improvement.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ecursors of ozone generation,so a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VOCs emissions is the key to O 3pollution control at the present stage.Based on the prediction results of VOCsemissions in China during the 14th Five -Year period,this paper proposed the overall idea,control range and technical route of total VOCscontrol,designed the total VOCs control program,determined the total allocation index and index weight.Furthermore,obtaining the reduction rate,reduction amount and total VOCs emissions for province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under the control scenario in 2025,and accordingly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total VOCs control during the 14th Five -Year period,such as focus on regional totalcontrol,combined with key industries and key enterprise clusters to implement total control;strengthe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key industries,key enterprises,clusters or parks;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system with environmental quality as the core,comprehensive VOCs emissions ver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andemission reduc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s;establish market -oriented emission reduction mechanisms and public opinion supervision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and other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suggestions.Key words :14th Five -Year period;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total control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㊀㊀近年来,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相较于2015年,2019年PM2.5㊁PM10和SO2浓度明显下降,CO 和NO2浓度基本持平,但O3浓度上升了22%,且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不断提高,已成为空气质量达标和持续改善的重要制约因素㊂O3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域性污染特征,须采取分区分类的科学管控策略㊂闫慧等[1]基于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O3超标状况与光化学反应活跃状况将我国京津冀㊁长三角㊁珠三角㊁成渝地区划分为重度控制区,内蒙古自治区㊁湖南省㊁辽宁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中度控制区,其他地区为一般控制区㊂其中,一般控制区为达标区;重度及中度控制区为超标区,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求较大㊂O3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 x)通过光化学反应生成,大幅削减VOCs的排放量是现阶段O3污染防治的关键㊂然而我国VOCs治理工作依然为大气环境管理的短板,排放控制形势十分严峻㊂研究表明[2],2011 2019年,我国人为源VOCs产生量呈现上升的趋势,2019年相较于2011年增长21.75%;而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018年首次出现下降趋势,2019年VOCs排放量约为2342.41万t,仍处于高位㊂若维持现有控制水平不变,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预计我国2025年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相较于2019年将增长22.91%;若继续实行VOCs排放控制,参考已出台的政策中提到的控制要求,2025年较2019年排放总量将下降12.62%㊂因此, 十四五 时期应深入推进VOCs治理攻坚工作,实施区域差别化总量控制,落实减排主体责任,有效改善空气质量㊂本文基于 十四五 时期VOCs排放的预测结果,探讨了我国 十四五 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的思路,设计了我国 十四五 时期VOCs总量控制方案,研究并提出了总量分配方法,确定了总量分配因子,将总量指标分配至各省(区㊁市),明确地方总量控制预期目标,并对 十四五 时期VOCs排放总量控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㊂1㊀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思路1.1㊀总体思路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㊁重点企业集群实行总量控制㊂关注石化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群,实行 计划单列式 管理,落实减排责任㊂对于石化㊁汽车制造等核算基础较好的行业采用全口径核算,以基准年和目标年VOCs排放量之差作为考核依据,量化减排效果㊂核算基础较差的行业可采取宏观核算和全口径核算相结合的方法㊂1.2㊀控制范围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范围包含工业源㊁交通源和生活源㊂其中,工业源包含石化㊁化工㊁工业涂装㊁包装印刷等行业,约占全国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的56.8%;交通源包含油品储运销㊁道路机动车等,约占22.3%;生活源包含干洗㊁建筑装饰㊁生物质露天焚烧㊁生物质燃料燃烧㊁农药使用等,约占20.9%㊂1.3㊀技术路线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技术路线包括以下步骤(见图1):首先,国家层面要求各省(区㊁市)组织开展辖区 十四五 减排形势分析工作,依据排放量㊁治理现状等因素确定总量控制规划的对象㊁范围,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掌握基础数据,确定基准年(2019年)污染物排放基数㊂同时,结合国民经济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预测 十四五 VOCs 排放新增量,并基于减排途径分析,量化减排潜力,提出国家层面总量控制目标及初步分配方案㊂其次,各省(区㊁市)需综合考虑当地污染物排放强度㊁环境容量㊁产业结构㊁经济水平及中长期发展要求等因素,科学测算污染物新增量;分析VOCs排放全过程治理适用技术和理论削减率,结合排放标准及相关政策要求,考虑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定量评估减排潜力;结合空气质量改善需求,确定各省(区㊁市)总量控制初步目标,制定初步的VOCs减排方案,明确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工程项目,确保总量控制目标的可行性㊂最后,国家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质量改善要求,与各省(区㊁市)协调确定地方最终减排目标,签订责任书㊂各省(区㊁市)基于减排目标,确定重点任务和各地重点减排工作,制定减排方案和排放计划,落实到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工程项目,明确企业责任㊂与此同时,每年开展地方VOCs2第2期钟美芳等: 十四五 我国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研究与建议㊀㊀㊀排放量核查核算,对总量控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动态调整总量控制目标和实施方案㊂对于石化行业和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集群实行 计划单列式 管理,与相关负责单位签订责任书,落实减排任务㊂图1㊀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技术路线Fig.1㊀The VOCs total control technology route 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eriod2㊀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设计2.1㊀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本文以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为对象,运用情景分析法[3],综合考虑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经济㊁人口和能源等指标,确定 十四五 新增排放量,结合对各行业减排途径和减排潜力的分析,确定总量控制目标㊂选取合适的分配指标构建指标集,并运用信息学方法,确定所选取指标之间的权重,将总量分配至各省(区㊁市),见图2㊂本研究拟使用信息学中的信息熵理论确定各指标的分配权重,再用改进的等比例分配方法对VOCs 排放总量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㊂2.2㊀VOCs排放总量分配(1)总量分配指标的确定在全面掌握人为源VOCs排放特征后,选定大气环境现状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㊁移动源主要影响因素㊁生活源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工业源主要影响因素作为全国VOCs排放总量的分配指标,各指标的含义如下:大气环境现状:以各省(区㊁市)空气质量达标图2㊀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设计路线图Fig.2㊀The VOCs total control plan design roadmapduring the14th Five-Year period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和VOCs环境容量利用率(VOCs 排放量/国土面积)2个指标表征大气环境现状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因素是正向驱动要素,经济的增长会导致污染物产生量的增加,本研究用人均GDP㊁单位GDP污染物排放强度来表征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㊂3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移动源主要影响因素:由于飞机㊁船舶㊁火车基本是跨区域运输,难以衡量其在某个地区的具体影响,且机动车VOCs排放量在移动源中占比最大,因此选择以各省(区㊁市)的汽车保有量体现移动源VOCs排放量对排放总量的贡献㊂生活源主要影响因素:生活源的VOCs排放主要来自居民烹饪以及日常使用含VOCs的溶剂2个方面,与居民生活方式与人口数量相关,而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居民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表现[4],因此本研究选择用各省(区㊁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口数量表征生活源对VOCs排放总量的影响㊂工业源主要影响因素:工业源VOCs的排放主要来自含VOCs原料的生产过程㊁含VOCs原料的加工过程以及含VOCs溶剂的使用㊂从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科学性出发,本研究选用工业总产值表征工业源VOCs排放对总量的影响㊂(2)总量分配指标权重确定根据熵值法[5-6]可得各分配指标的权重,见表1㊂其中8个指标权重大小排序关系为:VOCs环境容量利用率>工业总产值>人均GDP>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汽车拥有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人口数量>单位GDP排放强度,权重越大,意味着该指标对总量分配的影响越大㊂权重排在前四的指标依次是VOCs环境容量利用率㊁工业总产值㊁人均GDP及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这说明各地区大气环境现状㊁工业总产值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VOCs排放总量分配首要考虑的因素,大气环境现状越差㊁工业总产值越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越大,需承担更多的VOCs排放削减责任㊂汽车拥有量指标也有一定的权重,说明移动源排放量对VOCs的排放量有一定的影响㊂权重排在后3位的指标依次是居民人均消费支出㊁人口数量以及单位GDP排放强度,这意味着这3个指标在总量分配中是次要因素㊂其中,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口数量是生活源VOCs排放对总量贡献的表征,这两个指标权重数据小,与实际上生活源VOCs排放对总量贡献小的情况保持一致,也间接说明了熵值法计算得出的权重科学合理㊂(3)削减率和削减量分配根据刘锐源等的研究[2]可知,在考虑 十四五 新增排放量的情况下,全国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削减率为12.62%㊂基于公平性的原则,本研究采用改进等比例分配方法[7],以2019年VOCs排放量数据为基准年数据,使用已建立的总量分配指标,将2025年控制情景下的削减量分配到各省(区㊁市),见图3㊂由图3可以看出,各省(区㊁市)VOCs排放削减量和削减率都存在明显差异㊂表1 总量分配指标权重熵值法计算结果Table1㊀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the weight entropymethod of the total distribution index分配指标信息效用值权重VOCs环境容量利用率0.21340.2678工业总产值0.11170.1401人均GDP0.09870.1239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0.08920.1120汽车拥有量0.08700.109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0.08460.1062人口数量0.07250.0909单位GDP排放强度0.04000.0501在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削减率排名前9位的省(市)分别为:上海㊁江苏㊁山东㊁广东㊁北京㊁浙江㊁河南㊁天津㊁河北㊂分析其原因如下:①上海㊁北京和天津3个直辖市虽然面积较小,VOCs排放总量较低,但其单位国土面积VOCs排放量大,且其处于O3重度控制区,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大,减排潜力较大;②江苏㊁广东和浙江3省国土面积大,其VOCs排放总量也大,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处于O3重度及中度控制区,相对基准年也需较大的减排力度;③山东㊁河南和河北3省社会经济水平中等,但其VOCs排放量巨大,且处于O3重度控制区,应承担更大的削减责任,故其削减率比较大㊂而宁夏回族自治区虽然处于O3中度控制区,但受传输影响大,本地生成少;广西㊁黑龙江㊁云南㊁海南㊁甘肃㊁贵州㊁青海以及西藏等省(区)均处于O3达标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较高,且单位VOCs 排放量小㊁排放强度低,承担VOCs排放削减的责任小,削减力度和削减空间小,削减率均低于5.5%㊂全国2025年控制情景下削减量为296.7万t,其中,削减量排名前五位的省份,其削减量之和超过了削减总量的一半,为56.06%㊂这5个省份分别为山东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以及河南,这些省份均4第2期钟美芳等: 十四五 我国VOCs排放总量控制方案研究与建议㊀㊀㊀处于O3重度及中度控制区,且2019年VOCs排放量和GDP总量均排在全国前5位,需承担更多的削减责任㊂而贵州㊁海南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和西藏5个省(区)控制情景下削减量之和为4.49万t,削减责任小㊂总体上,VOCs重点减排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其次是东北㊁华北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是VOCs削减率最低的地区,该分布也与经济发展方式相关联㊂工业越发达的地区,人均GDP越高,VOCs排放强度就越高;空气质量改善需求越大,减排责任就越大㊂图3㊀各省(区㊁市)2025年控制情景下VOCs排放削减率和削减量Fig.3㊀VOCs reduction rate and reduction amount of each province(autonomous region,municipality)under the control scenario in20252.3㊀排放总量分配结果在控制情景下, 十四五 时期各省(区㊁市)总量控制目标见图4,可以看出,VOCs允许排放量较大的11个省分别为山东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㊁河南㊁河北㊁福建㊁辽宁㊁四川㊁湖北㊁安徽,分别均超过了80万t,总和占全国排放总量的61.87%㊂这是由于这些省份2019年的VOCs排放量均较大,落实‘ 十三五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及其他已出台政策中提到的控制要求后削减量较少,削减之后VOCs排放总量仍然较大㊂黑龙江㊁湖南㊁陕西㊁山西㊁广西㊁内蒙古㊁江西㊁吉林㊁上海㊁云南㊁新疆㊁重庆㊁贵州13个省(区㊁市)各自的允许排放量均为30万~80万t,总和占全国允许排放量的32%㊂虽然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单位面积VOCs排放量高,但其削减率较大,允许排放量分别约为30万t㊂其他省(区)如海南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以及西藏的削减程度并不明显,允许排放量与现阶段相当㊂因此,国家应制定差别化的总量控制方案,适当提高对允许排放量较大的省(区㊁市)的要求,以期尽快使这类污染严重区域的空气质量得到改善㊂对于允许排放量较低的省(区),如海南㊁甘肃㊁青海㊁宁夏以及西藏,应适当考虑放宽要求,以刺激其经济发展㊂图4㊀各省(区㊁市)2019年和2025年VOCs排放量Fig.4㊀VOCs emissions by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in2019and20255㊀㊀㊀环㊀境㊀影㊀响㊀评㊀价第43卷3㊀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对策建议随着VOCs排放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化,近十年来,我国VOCs排放总量增速放缓,并于2017年出现拐点,2018年和2019年开始下降㊂预计未来VOCs排放量将逐年下降,2025年控制情景下, VOCs排放总量较2019年下降12.62%㊂为了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建议在 十四五 期间实施VOCs排放总量控制,深化VOCs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削减VOCs排放㊂同时为了更有效地实施VOCs 排放总量控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以区域总量控制为主,结合重点行业㊁重点企业集群实行总量控制㊂关注石化等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集群,实行 计划单列式 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减排目标主体责任㊂建立减排目标逐级分配方法,综合空气质量㊁VOCs环境容量㊁VOCs排放强度㊁人口规模㊁产业结构㊁经济水平等多因素,科学㊁合理㊁公平㊁公开地将区域减排目标逐级分配至各省(区㊁市)㊁集群㊁园区及企业㊂二是强化重点行业㊁重点企业㊁集群或园区综合治理㊂石化行业应加强密封点的泄漏修复,将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密封点的检测台账作为后续现场检测和泄漏点修复的依据,并及时修复泄漏超标的密封点㊂化工行业须对使用含VOCs物料的设备和废弃包装容器进行加盖密闭㊂对于储运㊁废水集输过程和非正常工况,石化㊁化工行业应强化储运过程的有效管理,加强中间产品罐的油气回收等治污设施的安装和有效运行;应加强废水集输过程中的密封处理,配置废气的收集与处理设施,并确保其正常运行㊂工业涂装㊁印刷行业夏季应禁止使用高VOCs含量㊁活性物种多的有机溶剂产品;对于涉及涂料㊁油墨等含VOCs原辅材料的操作应在密闭装置或者密闭空间中进行,若无法密闭的,则应在装有收集装置的环境中进行操作㊂废气收集效率应严格按相关标准及规范的要求执行,收集率应达到80%以上;治理工艺㊁技术和设施应升级改造提升至达到标准要求,严格要求处理效率;须加强对废水㊁危废中VOCs逸散排放的管控㊂油品储运销行业须对已安装油气回收设施的储油库㊁油罐车㊁加油站进行设施检修㊁改造升级,使回收效率达到设计规范及标准要求;加强油气回收系统密封性检测,确保油气回收系统正常运行;强化储存设施的降温措施,调整作业计划,减少高温时段作业㊂三是以排污许可制度为依托,建立VOCs排放量核查核算方法㊁总量削减核查核算与减排绩效评估方法和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综合评估与考核体系[8-9],石化行业采用全口径核算的方式核算基准年和目标年排放量,其他行业采用全口径核算与宏观方法核算相结合的方式㊂同时通过建立自动监测网络㊁区域VOCs排放污染源数据库㊁大气环境模拟软件库㊁重点污染控制源定期和非定期监测制度,做到对总量控制的有效考核㊂四是 十四五 VOCs排放总量控制应体现多措并举㊁多元共治的现代环境治理理念㊂统筹协调排污交易㊁排污收费㊁合同减排㊁生态环境补偿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关系,逐步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机制,通过采取一系列经济㊁技术等导向型政策,调动企业的减排积极性㊂在各级政府都要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前提下,建立企业承担主体责任㊁社会组织依法参与㊁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实施机制㊂参考文献(References):[1]㊀闫慧,张维,侯墨,等.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污染来源及控制区划分[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二十四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ʒ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 [2]㊀叶代启,刘锐源,田俊泰.我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政策研究[J].环境保护,2020,48(15)ʒ23-26. [3]㊀肖景方.工业源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控制方案的研究[D].广州ʒ华南理工大学,2015.[4]㊀赵坤荣,林奎,许振成,等.中国城镇生活源污染与社会经济发展重心演变对比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S1)ʒ226-232.[5]㊀刘年磊,蒋洪强,卢亚灵,等.水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考虑主体功能区环境约束[J].中国人口㊃资源与环境, 2014,24(5)ʒ80-87.[6]㊀代双.总量控制目标下省级区域碳排放配额分配研究[D].北京ʒ中国矿业大学,2017.[7]㊀蒋洪强,张静,卢亚灵,等.基于主体功能区约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分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ʒ137-142.[8]㊀王金南,蒋春来,张文静.关于 十三五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改革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43(21)ʒ21-24. [9]㊀刘磊,韩力强,李继文,等. 十四五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改革形势分析和展望[J].环境影响评价,2021,43(1)ʒ1-6.6。
vocs质量标准一、监测方法。
制定VOCs质量标准的第一步是确定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需要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出空气中的VOCs浓度,并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C-FID)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可以确保对VOCs的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二、排放标准。
针对不同行业和生产过程中的VOCs排放,需要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
排放标准应该根据VOCs的种类和浓度来制定,以确保排放的VOCs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在制定排放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行业的特点和生产工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除了对生产过程中的VOCs排放进行控制,还需要制定室内空气中VOCs的质量标准。
室内空气中的VOCs来自于建筑材料、家具、装饰材料等,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VOCs环境中对人体健康有害。
因此,制定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是保障居民健康的重要举措。
标准应该包括VOCs的种类、允许的浓度范围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四、产品质量标准。
许多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释放VOCs,如涂料、胶水、清洁剂等。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需要制定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限制产品中VOCs的含量。
制定产品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到产品的种类和用途,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五、监测和检测设备标准。
为了保证VOCs监测和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监测和检测设备的质量标准。
这些标准应该包括设备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指标,以及设备的维护和校准要求。
通过制定设备标准,可以确保监测和检测设备的质量达到要求,提高监测结果的可信度。
六、标准执行和监管。
制定VOCs质量标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确保标准的执行和监管。
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VOCs排放和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标准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VOCs监测和检测设备的监管,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研究与探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煤化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煤化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如臭气扩散、空气污染和健康风险等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煤化工企业VOCs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以寻找更加环保和高效的处理方法。
一、煤化工企业VOCs的来源和危害煤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VOCs,主要来源于煤炭气化、合成氨、甲醇、合成塑料和合成橡胶等工艺。
这些VOCs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和有机废气等,它们具有毒性、挥发性和易燃性等特点。
这些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它们可以通过空气扩散引起空气污染,进而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某些VOCs还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在长期暴露下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如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白血病等。
目前,煤化工企业对VOCs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学吸附法、催化氧化法和生物除臭法等。
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VOCs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1. 物理吸附法:物理吸附法是将VOCs通过吸附材料表面物理作用而吸附在材料上,然后通过再生或吸附材料更换来实现处理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
缺点是吸附剂成本高、吸附效果不稳定。
2. 化学吸附法:化学吸附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将VOCs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吸附剂包括活性炭和分子筛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吸附剂可循环利用。
缺点是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技术难度较高。
3. 催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利用氧气将VOCs氧化为CO2和H2O。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效果好、VOCs可充分转化为无害物质。
缺点是催化剂易中毒、高温高压下操作。
4. 生物除臭法:生物除臭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催化作用将VOCs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vocs检测标准VOCs检测标准。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是一类在常温下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对VOCs的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VOCs检测标准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VOCs的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不同类型VOCs的具体成分进行分析。
VOCs的种类繁多,不同的化合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因此,检测标准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VOCs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检测要求,以确保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其次,检测标准应当包括对VOCs的采样和检测方法的规范。
VOCs的挥发特性决定了其在环境中的分布不均匀,因此采样方法的选择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此外,检测方法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VOCs的特性,以确保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另外,VOCs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
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对于检测设备和仪器的性能要求需要明确规定,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VOCs的检测标准还应当包括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和解读方法的规范。
检测结果的评价和解读需要考虑到VOCs的毒性和对环境的影响,以确保对检测结果的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总的来说,VOCs的检测标准应当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VOCs的种类、采样和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仪器的要求,以及对检测结果的评价和解读方法的规范。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VOCs的检测结果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VOCs的检测标准对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VOCs检测标准,才能确保对VOCs的检测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希望本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能够共同努力,建立科学、合理、严格的VOCs检测标准,为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