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床栽培绿叶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 格式:pdf
- 大小:316.75 KB
- 文档页数:3
解说词:生物浮床鱼菜共养模式近年在我国南北方的一些地区我们会看到一些这样的养鱼场和鱼塘。
水面上是绿油油的新鲜蔬菜,水下是游来游去的鱼。
池塘养鱼对养鱼户来说并不陌生,水上植物也不新鲜,国家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早已经有了水上浮床技术。
但是把菜种到“鱼头上”,来解决鱼塘环境问题,这对养鱼户来说还是有些好奇的。
养鱼是为了带来经济效益,那么在“鱼头上”种上菜对养殖户有哪些好处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种共养模式。
好处和优势养鱼户在巡塘时避免不了的会碰到漂浮的因病而死亡的鱼体,还有一些鱼塘会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在养鱼时我们可以做到避免周围环境对鱼塘的污染,以及一些人为的污染和破坏。
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以施肥来培养天然饵料、和直接投喂饵料是很常见的,投放到鱼池中多余的饵料和肥料,往往不能被鱼儿消化殆尽,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这些对鱼类生长不利的物质,恰恰就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因此水上种植了蔬菜可以去除水中部分的悬浮物质以及有机物质,同时还抑制了有害藻类的过度繁殖,减少水生物耗氧量,净化、改善鱼塘水质,从而可以延长鱼塘的换水间隔。
另外鱼类在生长过程中排放的粪便,会分解成就对鱼类生长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长时间积累会对水中的ph值和亚硝酸盐等含量造成影响。
PH值(酸碱度)是鱼塘水质的重要指标,鱼类最适宜在PH值为7.5~8.5的中性或微碱性水体中生长,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10,就会对鱼类生长造成危害。
水上种菜后对养鱼户到底会带来一些什么好处呢?为了让我们看到一个比较直观的现象。
技术人员用ph值快速分解盒为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
分别在相同的管理制度、同一时期建立的两个鱼塘,一个鱼塘里没有种菜,一个里面种了菜、,取来水体样本,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种了菜的池塘ph值为8左右,在鱼类适宜生长的数值范围内。
没种菜的池塘ph值为6左右,略微有点偏酸性。
水上种植蔬菜除了可以解决水体问题,长成的蔬菜还可以给养鱼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富营养化水体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进而引发水体缺氧、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质量。
因此,寻找有效的水体修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水体修复技术,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生态友好等优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概述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是一种利用水生经济植物(如凤眼莲、水葫芦等)通过浮床种植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通过植物的吸收、吸附和生物降解等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能够直接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二是能够提供生物栖息地,促进水体生态系统的恢复;三是能够利用植物资源进行生态农业和经济开发。
三、实验设计与方法为了研究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本文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
选择不同类型的水生经济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如凤眼莲、水葫芦等。
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设置浮床,将实验植物种植在浮床上,并设置对照组(无浮床)。
定期监测水体的各项指标(如总氮、总磷、叶绿素a等),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对浮床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质指标变化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设置浮床)的水质指标明显改善。
总氮、总磷等营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叶绿素a 含量也呈下降趋势。
这表明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能够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2. 浮床植物生长情况实验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了浮床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生物量较大。
这表明水生经济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潜力。
3. 数据分析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
《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难题。
富营养化水体会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而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各种治理技术应运而生。
其中,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其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方面的效果进行详细研究。
二、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原理及应用水生经济植物浮床技术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通过在富营养化水体上设置浮床,种植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吸附和微生物的分解等作用,实现对水体的净化。
浮床技术中选用的水生植物需具备生长迅速、根系发达、对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强等特点。
常见的经济型水生植物包括凤眼莲、水芹菜、菹草等。
这些植物通过其根系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同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三、浮床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1. 降低藻类密度:通过水生经济植物的生长和吸收作用,有效降低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从而抑制藻类的生长和繁殖。
同时,植物的根系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促进了微生物对藻类的分解作用。
2. 改善水质指标:浮床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氨氮、总磷等富营养化指标,提高水体的透明度。
同时,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质。
3.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浮床技术通过种植水生植物,增加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了由植物、微生物、浮游生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发挥对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4. 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选用的经济型水生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通过收获植物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
同时,通过改善水质,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
浮床植物对水环境净化的作用植物浮床技术是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相兼顾的实用技术,是指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和基质,将植物移植到水面上种植,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消减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有机物质,从而达到水质净化和水面美化的效果[1-3].利用生态浮床栽培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具有原位修复、成本低、维护简便、植物资源可作为食品和饲料回收再利用、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4].不同植物类型的浮床氮、磷去除效果会有较大差异.然而关于不同浮床植物在自然开放水体中的生长特性和栽种配置方面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对自然开放水体中浮床植物生长特性以及对不同氮磷吸收能力的浮床植物进行优化配置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选取珠海地区常见的5种浮床植物美人蕉(Cannaindica)、芦苇(PhragmitescommunisTrirn)、水葱(ScirpusvalidusVahl)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水芹菜(Oenanthejavanica),通过研究5种植物的生长特性,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质量浓度等指标间的差异,为珠海及周边地区水质的净化,植物浮床生态系统的构建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区概况珠海市南屏镇珠武涌位于珠海南屏镇珠海大道旁,起源于南屏镇的广昌小学后面环山段,沿途经过广昌小区、生活区、广昌市场,最后经珠武涌水闸汇入前山河,全长1200km.珠武涌渠道流域内上游为山体,植被良好,覆盖率较高,下游较平坦,为广生小学和居民住宅区等.由于广昌市场和珠武涌水闸段污染严重,现取这两段污水进行试验.1.2供试植物要结合珠海气候条件选用适应当地生长的植物,并综合考虑植物的净化效果,特别要注意减少植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选取水生植物时需考虑以下几方面[6-7]:1)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2)移值成活率高,长势良好;3)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危害;4)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5)价格适中,打理容易,综合利用价值高.基于以上原则,对比常用浮床植物资料,确定选取美人蕉、芦苇、水葱、凤眼莲、水芹菜5种珠海地区常见的浮床植物作为研究对象.1.3试验浮床的构建1.3.1试验小箱塑料长方体小箱6个,箱口长55cm,宽43cm,高40cm.编号:0.空白无植物;1.美人蕉;2.芦苇;3.水葱;4.凤眼莲;5.水芹菜.1.3.2浮床构建本研究选用50cm×40cm×4cm平整泡沫板,按间距6cm开定植空,孔径按植物体的大小打孔,一般为4cm,每个定植孔插入1棵植株.将栽培好植物的泡沫板放入试验水体箱中,用竹片和绳子把浮床连接起来.浮床整体组装完成后即构建完毕.1.3.3试验前植物准备先将采集来的不同种类的植物放在装有新鲜污染河水的塑料箱中,放在室外在自然条件下驯化10d作为试验材料备用.1.4试验方法试验于2010-12-01至2011-01-31间进行.试验共设6组水箱,用清水清洗后晾干并从0到5编号.2011-12-01把在规定取样点取来的新鲜河涌污水倒入塑料箱子中.挑选经驯化生长状态良好的植物,清洗根系、去除枯叶,每种植物平行插入泡沫板中,把泡沫板放入1到5编号的箱子里.0号无植物,为空白对照组,第1~5组浮床上分别定植水葱、芦苇、美人蕉、水芹菜、凤眼莲.每隔10d随机抽取2棵植物测量1次株高,取其平均值记录数据,每隔6d测定1次水质指标并做好数据记录,重复此步骤.试验结束时随机抽取2棵植物称量其质量,取其平均值记录.1.5测定方法参照地表水质量标准[8],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作为基准.COD、NH3-N、TN、TP等用水质分析仪(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GDYS-201M)进行检测.2结果2.1植物生长情况在试验期间,植物均能正常生长,每株植物都有新叶长出、叶片增大变鲜艳、根系生长良好、植株普遍长高,有的植株花开得很漂亮.但在实验后期5种植物部分叶片变黄,但仍保持生存状态.2.1.1植物株高变化实验前测量株高记为0d数据,由2010-12-01开始每10d测1次测到2011-01-31.5种植物具体变化见表1.可知试验期间,5种植物随着时间延长,其株高都有增加.水葱、芦苇、美人蕉、水芹菜平均增高趋势基本相同,开始生长较慢,20d后生长迅速加快.凤眼莲0~40d增长缓慢,故株高变化最小.株高增长依次是水葱(38.4cm)、芦苇(35cm)、美人蕉(34.3cm)、水芹菜(30cm)、凤眼莲(13cm).2.1.2植物质量变化把挑选好的植物从驯化水体中拿出,吸干水滴后称量.生长2个月后,相同方法处理后,称量.2次数据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植物质量都比试验前增加了,其中芦苇水平最高,是移栽时的3倍,但凤眼莲繁殖比其他植物要快.质量增加顺序是:芦苇(32.1g)、美人蕉(29.2g)、凤眼莲(13.2g)、水芹菜(9.8g)、水葱(4.9g).2.1.3植物根毛变化。
一种通过在水面种植蔬菜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方法1、背景技术水体富营养化是在人为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矿质营养盐大量进入湖泊、河口等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是全球性的水环境问题。
据报道,中国目前已趋富营养化的湖泊达90%以上,以城市周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
近年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富营养化湖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生物治理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治理是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
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
利用生物浮床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正在逐步成为受损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技术,浮床系统在中国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增多,植物类型也由水稻、黑麦草和水芹发展到香根草、美人蕉、空心菜等多种水生植物或喜水植物,这些植物虽然有一定的净化水的能力,有些也可用作饲料、燃料等,但总的经济效益不高,且有些植物,如凤眼莲,有很强的扩张能力,若控制不好极易泛滥成灾且多在秋冬季枯萎。
植物因所处环境不同分别进化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长期在水中生存,可以直接从水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水上种植蔬菜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原理是在水体种植蔬菜,通过蔬菜的生长对滇池主要污染物氮、磷、钾进行吸收和消耗,使氮磷钾物质得到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减少污染物的目的。
2、具体步骤1)水体选择选择满足以下条件的淡水:氮≥0.5mg/L,磷≥0.05mg/L,钾≥0.5m g/L,P H值=6~8,砷(以As计)≤0.01mg/L,镉(以C d计)≤0.005m g/L,铅(以P b计)≤0.01m g/L,铬(以C r计)≤0.05mg/L,汞(以Hg计)≤0.001mg/L。
浮床栽培绿叶蔬菜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增长,我国许多水体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污染。
富营养化现象会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进而造成水体绿化、水生态的失衡,甚至对人类造成危害。
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水体净化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浮床栽培是一种水产养殖和水体净化的新型技术。
其利用水中营养物质,采用材料轻便、工艺简单的方式,种植绿叶蔬菜,能够将水体中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转化为植物体内有机物,并且能够生物吸附水中有害物质,起到一定的水体净化作用。
因此,浮床栽培逐渐成为近年来开展水体净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基于浮床栽培技术,研究绿叶蔬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态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
探究浮床栽培对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质的转化效果,分析浮床栽培技术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为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某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浮床栽培的方式种植绿叶蔬菜。
在试验开始前,需要测定该水体中氮、磷等关键营养成分的含量。
接着,选择适合在浮床上生长的绿叶蔬菜品种,开展试验,定时测定水体中氮、磷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分析浮床栽培的净化效果。
具体而言,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开展实验:1. 选取合适的绿叶蔬菜品种作为浮床栽培对象,例如菠菜、油菜、芹菜等。
2. 准备浮床和生长介质,选取适合种植绿叶蔬菜的浮床结构和生长介质。
3. 在浮床上种植绿叶蔬菜,维护浮床的生长环境,如定期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4. 测定水体中关键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分析浮床栽培的净化效果。
四、研究意义和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浮床栽培技术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并鉴定其适用性和可行性。
该研究成果将为环境污染治理和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生态价值。
预计本研究将取得的成果包括:1. 探究浮床栽培技术改善水体环境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水污染治理的相关问题;2. 分析绿叶蔬菜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状态,有助于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模式;3. 分析浮床栽培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新的技术和思路。
水生蔬菜浮床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机制及应用摘要:我国水生蔬菜种类繁多,利用蔬菜浮床对水环境进行原位修复的机制主要是激发水生蔬菜体内相关酶活性,促进其对水体营养物质的吸收;为根际微生物创造适宜条件,促进其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利用浮床自身对污染物的拦截、过滤、沉淀等。
蔬菜浮床净水效果受蔬菜种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浮床覆盖面积,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
今后应着力从蔬菜组合、浮床改进等方面探索生态浮床的构建和管理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功能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水生蔬菜;浮床;水体修复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7)10-0062-03Abstract:The main mechanism of utilization of vegetable floating bed fo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is to stimulate enzyme activities of aquatic vegetables to promote the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in the water,to create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microorganisms in the rhizosphere of vegetables to promote the decomposition of nutrients,using the floating bed on the pollutant interception,filter precipitation,etc. The effect of vegetable floating bed was affected by the typesof vegetables,the degree of eutrophication,the coverage area of floating bed and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echnology of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from vegetable combination and floating bed improvement,to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 and ecological function.Key words:Aquatic vegetables;Floating bed;Water restoration我??水生蔬菜品种繁多,大量研究表明水生蔬菜具有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降低其富营养化程度的特性。
第21卷 第3期2001年9月湛江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o f Z hanjiang Ocean U niversityV o l.21No.3Sep2001浮床无土栽培植物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邴旭文 陈家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 无锡 214081)摘 要:采用浮床无土栽培技术,在池塘水面种植景观植物——陆生植物美人蕉(Cana generalis Bailey)以控制池塘富营养化水质。
结果显示,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覆盖率与水体中氮、磷等的去除率呈显著正相关,即提高景观植物的覆盖率可以提高水质的净化能力,使电导率和浮游植物叶绿素-a也明显下降,表明了富营养化池塘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富营养化池塘中,景观植物的较佳覆盖率最好是20%。
关键词:浮床无土栽培技术 富营养化水质 去除率 覆盖率中图分类号:S9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995(2001)03-0029-05The Control of Eutrophic Water in Pondsby Floating-bed Soilless Culture of PlantsB ing Xuw en Chen J iachang(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W ux i J iangsu 214081)Abstract:The control of eutro phic wa ter in po nds were tested by culturing landsca pe plant-canna(Cana generalis Bailey)o n soilless floating beds.The results indica ted that the cov erage o f the landscape plant co rrelated positiv ely with the removal rat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po nd wa ter,and increase of the cov erage rate o f the la ndscape plant co uld increase remov al ra te,conductiv ity a nd chlo rophyll-a also sig nificantly decreased.Results show ed tha t w ater quality of eutro phic ponds w as im prov ed sig nificantly.In eutrophic ponds,the20%cov erag e of the la ndscape plant w ould be the best.Key words:Techno logy of culturing plant on soilless floating beds Eutrophic w ater quality Removal rates Cov er ra tes景观生态学是一门强调空间关联与外部生态效应的新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