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
- 格式:doc
- 大小:155.00 KB
- 文档页数: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1.1L稀硝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2mol/L和0.5mol/L。
若向该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粉,则最多能溶解铜粉的质量为( )A.4.8g B.19.2g C.32.0g D.36.8g2.下列关于离子或物质的鉴别,判断正确的是A.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后沉淀不溶解,可确定有SO42-存在B.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Cl-C.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有CO32-存在D.在某固体试样加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没有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该固体试样中不含NH4+3.在1L浓度为0.2mol·L-1 Fe(NO3)3和1.5 mol·L-1 H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39.2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氢气11.2 L B.反应后的溶液中c(Fe2+)∶c(Fe3+)=2∶1 C.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溶解19.2g铜D.反应后的溶液还可以溶解16.8 g铁粉4.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的图形相符的是( )5.一定条件下,将等体积的NO和O2一同置于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原气体总体积的( )A.1/4 B.3/4 C.1/8 D.3/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Cl2均能使品红溶液永久性褪色B.NH4HCO3晶体、固体碘受热均能变成气体都是因为升华C .铁分别与氯气、硫反应都生成含三价铁的化合物D .OH -与Mg 2+、Cu 2+均因为生成难溶物而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7.溶液A 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Na 、+4NH 、2+Ba 、2+Mg 、2-4SO 、2-3SO 、-Cl 、-OH 。
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A 中一定存在+4NH 、2-4SO 、2-3SO ,可能存在+Na B .溶液A 中一定存在+4NH 、2+Mg 、2-4SO 、2-3SO ,可能存在-Cl C .溶液A 中可能存在-Cl ,且()1c Na0.20mol L+-≥⋅D .如果气体F 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4NH8.2019年3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有关酸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SO2溶于水,最终形成酸雨B.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氮氧化物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脱硫处理解析:选C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引起江河湖泊污染,而酸雨是由SO2和NO2引起的。
2.下列关于SO2和NO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SO2可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B.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4C.可用排水法收集NO2D.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SO2废气解析:选D 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A错误;SO2与水作用生成H2SO3,B错误;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C错误。
3.下列关于Cl、N、S等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成分是次氯酸钙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C.将浓氨水滴到氢氧化钠固体中可以制取氨气D.单质氯气及单质硫与铁反应生成的产物中,铁的化合价相同解析:选C A项,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主要成分有次氯酸钙和氯化钙,错误;B项,硫化氢有还原性,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C项,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可以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取氨气,正确;D项,氯气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硫和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铁的化合价不同。
4.下列关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下都可用铝制容器贮存B.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质量都减轻C.常温下都能与铜较快反应D.露置在空气中,容器内酸液的浓度都增大解析:选A浓H2SO4吸水增重,B错误;浓H2SO4常温下与Cu不反应,C错误;浓H2SO4吸水、浓HNO3挥发都会使酸液的浓度减小,D错误。
5.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
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的尾气吸收装置的是()解析:选C NH 3易溶于水,C 装置易发生倒吸现象,NH 3难溶于CCl 4,B 装置可以防止倒吸。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常温下,Fe、Al在浓硫酸中钝化,浓硫酸表现了()A.难挥发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燃料的脱硫脱氮、SO2的回收利用和NO x的催化转化都是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B.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C.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一种重要因素D.用聚乙烯塑料代替聚乳酸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3.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铁和稀硝酸反应:Fe + 2H+ = H 2↑+ Fe 2+B.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反应:Al3++ 3NH3·H2O = Al(OH)3↓+3NH4+C.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SO42-=BaSO4↓D.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2H++ CO32- = CO2↑+ H2O4.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①通入大量CO2的溶液中:Na+、ClO-、CH3COO-、HCO3-②pH=1的溶液Mg2+、Na+、AlO2-、NO3-③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中Cl-、HCO3-、SO42-、NH4+④由水电离的C(OH-)= 10-13 mol/L的溶液中,Na+、Ba2+、Cl-、Br-⑤有较多的Fe3+的溶液中,Na+、NH4+、SCN-、HCO3-⑥酸性溶液中Fe3+、Al3+、NO3-、I-、Cl-⑦K w/c(H+) =10-13 mol·L-1溶液中:Fe3+、NH4+、Mg2+、SO42-⑧NaHS溶液中:SO42-、K+、Cl-、Cu2+A.④⑦ B.①③④ C.①②⑦ D.③⑤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②Mg、Al、Fe、Cu 都属于有色金属③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④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奖牌玉的化学成分多为含水钙镁硅酸盐,如:Ca2Mg5Si8O22(OH)2可用氧化物表示为:2CaO•5MgO•8SiO2•H2O⑤某胶体遇盐卤(MgCl2)或石膏水易发生聚沉,而与食盐水或Na2SO4溶液不易发生聚沉,1 / 14则该胶体遇BaCl2或Fe(OH)3胶体可发生聚沉,且说明Na+使此胶体聚沉的效果不如Ca2+、Mg2+⑥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它具有漂白性⑦Fe(OH)3、FeCl2、SiH4都不能直接用化合反应制备.A.①②④⑥ B.①②④⑤⑦ C.①③④⑤ D.全部6.心脏起搏器一般是给心跳缓慢的病人使用。
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总分为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答题所需相对原子质量:O:16 Na:23 S:32 Cu:64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B.汽车排出大量尾气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2.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物是一种强酸的是A.SO2B.SO3C.CO2D.Cl2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A.SO2B.NO2C.CO2D.可吸入颗粒物5.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 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BaSO3和BaSO4B.BaSC.BaSO3D.BaSO46.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A.O2B.FeC.H2D.Zn9.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10.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
专题 4 硫、氮和可连续发展( 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 ( 此题包含14 小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 )1.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pH= 6 的降雨是酸雨B.氯气泄露后应顺风向低处跑C. SO2和 HClO 都拥有漂白性,二者的漂白原理同样D.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SO2、 NO2、 CO、可吸入颗粒物等分析:选 D。
酸雨 pH<5.6, A 错误;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氯气泄露后应顶风向高处跑,B错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固的无色物质,次氯酸拥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二者漂白原理不一样, C 错误; D 正确。
2. 实验室制备以下气体时,只好用排水法采集的是()A. H2B.SO2C. NO2D.NO分析:选 D。
氢气可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采集;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不可以用排水法采集,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采集;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响,只好用向上排空气法采集;一氧化氮遇氧气生成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只好用排水法采集。
3(). 以下实验过程,一直无明展现象的是2 4 溶液中A. NO 通入 FeSOB. CO2通入 CaCl 2溶液中3通入 AlCl 3溶液中C. NHD. SO 通入已酸化的 Ba(NO) 溶液中2 3 2分析:选 B。
A 项, NO与水反响生成2+3+,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HNO,能将 Fe 氧化为 Fe2 3为黄色; C 项,生成 Al(OH) 3白色积淀; D 项, SO2被 HNO3氧化为 H2SO4,生成 BaSO4白色积淀; B 项, SO2与 CaCl2不反响,无明展现象。
4. 以下对于SO2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能与 NaOH溶液反响B.能使品红溶液退色C.能与水反响生成硫酸D.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分析:选 C。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二氧化硫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退色;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响生成亚硫酸;二氧化硫有复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保护环境,就是关爱自己。
下列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 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目的是树立人们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人们知道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是大气主要污染物B . 酸雨是指pH 小于7的雨水C . 为了减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工业废气排放到大气之前必须回收处理D . 居室污染是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材料散发出的甲醛等有害气体2.用硫及其化合物制硫酸有下列三种反应途径,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途径①:SH 2SO 4 途径①:SSO 2SO 3H 2SO 4 途径①:FeS 2SO 2SO 3H 2SO 4A . 途径①的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B . 途径①、①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氧气的浓度来降低成本C . 由途径①、①、①分别制取1 mol 硫酸,理论上各消耗1 mol 硫,各转移6 mol 电子D . 途径①、①比途径①污染相对小且原子利用率高3.如图所示,利用培养皿探究NH 3的性质。
实验时向NaOH 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所做的解释正确的是( )A . 答案AB . 答案BC . 答案CD . 答案D4.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AB . BC . CD . 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故NH 3是电解质 ①向含有BaCl 2和Na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硫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①101 kPa 、150 ①时,a g CO 和H 2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O 2中完全燃烧,将燃烧后的产物通入足量的Na 2O 2固体后,Na 2O 2增重a g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①22.4 L 的CO 气体和28 g N 2所含的电子数相等①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①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①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A . ①①①B . ①①①①C . ①①①①D . ①①①①6.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各种污染数不胜数。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专题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100 mL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4 mol·L-1和0.1 mol·L-1。
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 g铜粉,加热使反应发生完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A.所得溶液中c(Cu2+)=0.225 mol·L-1 B.所得溶液中c(Cu2+)=0.03 mol·L-1C.所得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448 L D.反应中转移0.06 mol的电子2.实验室常用下图装置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或试剂的选用错误的是()A.甲试管内溶液变为蓝色B.乙试管中品红溶液红色褪去C.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氢氧化钠溶液D.棉花上喷入的溶液可能为饱和碳酸钠溶液3.在碳、氮、硫的氧化物中,许多是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但是当它们分散到空气中时,会带来很多环境问题。
下列有关这些元素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氢能等新能源将有利于减少这些氧化物的产生B.这些氧化物使雨水的pH<7,我们把pH<7的雨水称之为酸雨C.氮与硫的氧化物还能直接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呼吸道疾病D.“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关系4.下列实验最终能看到白色沉淀的是()A.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通入氯化钙溶液中B.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氢氧化钡溶液中D.过量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5.某食品袋内充有某种气体,其成分可能是()A.氧气B.氮气C.氯气D.氢气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B.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吸纯氧保持健康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卫星变轨发动机的燃料7.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氨B.氨水C.漂白粉D.氯水8.将SO2通入一定量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该溶液溶质组成不可能为()A.Na2SO3和NaOH B.NaHSO3C.NaHSO3和Na2SO3 D.NaOH和NaHSO39.下列物质久置在敞口容器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同时溶液质量增加的是()A.澄清石灰水B.浓硫酸C.浓盐酸D.氯化铁溶液10.将24 mL的二氧化氮、一氧化氮混合气体和12 mL的氧气通入倒立在水槽中盛有水的量筒内,充分反应后,量筒里液面上升,最终剩余3 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一氧化氮的体积为()①16 ml②16.5 ml③7.5 ml④6 ml⑤18 ml⑥12 mlA.①②B.⑤⑥C.③④D.②④11.下列关于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时都能与铁发生反应,放出气体B.加热时都能与铜发生反应C.硫元素的化合价都是+6价D.都能作为气体的干燥剂12.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的浓硫酸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结论相符的是()A.若②为浓盐酸;产生大量气体产生;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盐酸强B.若②为铜片;有气泡产生,底部生成灰白色固体;说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C.若②为蓝色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变为白色;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发生物理变化D.若②为蔗糖;白色固体变为黑色海绵状,有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氧化性13.将体积为V的试管充满NO气体,如图进行实验。
专题检测试卷(四)(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旨在引导社会各界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共建漂亮中国。
下列现象与污染源对应不正确的是( )A.酸雨—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B.光化学烟雾—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C.臭氧空洞—氟氯烃(如氟利昂)D.温室效应—SO2答案 D解析酸雨与人们排放的SO2、NO x等有关;光化学烟雾与碳氢化合物和氮的氧化物有关;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如氟利昂)有关;温室效应与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有关。
2.(2024·天津耀华中学高一期末)有关下列物质的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氨简单液化,常用作制冷剂B.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可干燥SO2、Cl2、HI等气体C.铁粉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D.Cl2、ClO2、O3均可作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剂,而明矾可作净水剂答案 B解析B项,浓硫酸可作干燥剂,由于还具有强氧化性,不能干燥HI,错误。
3.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Cl2能与金属活动依次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B.N2是大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雷雨时,可干脆转化为NO2C.硫是一种淡黄色的能溶于水的晶体,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氯水具有漂白性,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 A解析Cl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与金属活动依次表中大多数金属反应,A正确;雷雨时N2与O2反应可生成NO,而不是NO2,B错;硫不溶于水,C错;氯水不能漂白酸性KMnO4溶液,D错。
4.对下列事实的说明错误的是( )A.氨气溶于水的喷泉试验,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常温下,将铜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改变,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C.浓硝酸久置显黄色,说明浓硝酸不稳定D.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白色的现象,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答案 B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做氨溶于水的喷泉试验,A项正确;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反应,而钝化是指反应产生的氧化膜阻挡了反应的进行,B项错误;浓硝酸久置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气体溶于硝酸中使硝酸显黄色,C项正确;向胆矾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白色的现象,是胆矾失去结晶水后变为白色固体,说明浓H2SO4具有吸水性,D项正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四《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包含答案)1 / 7《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检测题一、单选题 1.有一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其中H 2SO 4和HNO 3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5 mol·L -1和3mol·L -1,取10 mL 此混合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待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的体积为(假设反应中HNO 3的还原产物全部为NO) A .0.448 LB .0.784 LC .0.896LD .0.672 L2.将二氧化硫气体缓缓通入下列溶液,溶液pH 随2SO 体积变化如图所示,该溶液是( )A .氨水B .氯水C .氢硫酸D .氯化钡3.将SO 2气体通入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
若再通入气体X ,有沉淀生成,则气体X 可能是下列四种气体中的 ①NO 2 ②CO 2 ③NH 3 ④Cl 2 ⑤H 2S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 4.根据已学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雷雨发庄稼”是自然固氮 B .Na 2O 2可用作潜水艇供氧剂C .明矾是净水剂,可用于饮用水的杀菌消毒D .工业上生产玻璃和水泥使用到的共同原料有CaCO 3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 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一定量的Fe 粉与适量稀HNO 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 溶液 溶液呈红色稀HNO 3具有强氧化性,溶液中只生成Fe 3+ B 向Na 2SiO 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变浑浊酸性:H 2SiO 3>HClC 将SO 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 2的水溶液具有酸性,且具有漂白性A .AB .BC .CD .D6.已知向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时,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随所加入NaOH 的体积变化如图所示,则该溶液中大量含有的离子可能是( )A .H +、NH 4+、Mg 2+、NO 3-B .H +、Al 3+、AlO 2-、NH 4+C .H +、NH 4+、Al 3+、Cl -D .NH 4+、Al 3+、Cl -、SO 42- 7.下列生活生产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相对应的是( )A .FeSO 4·7H 2O —绿矾B .Na 2O 2—火碱C .BaCO 3 —重晶石D .C 6H 12O 6 —蔗糖 8.Na 2S m O n 对应的多种盐,均为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物质。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1 / 10 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随着科技的进步,化学品的使用日益增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使用含丙烷、二甲醚等辅助成分的“空气清新剂”,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B .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为石英砂(SiO 2)、石灰石(CaCO 3)和黏土C .不法商贩用连二硫酸钠(Na 2S 2O 4)对食品漂白,Na 2S 2O 4只有氧化性无还原性D .某些桶装水使用的劣质塑料桶常含有乙二醇(HOCH 2-CH 2OH),乙二醇不溶于水2.如图,利用培养皿探究SO 2的性质。
实验时向Na 2SO 3固体上滴几滴浓硫酸,立即用另一表面皿扣在上面。
下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所做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微量的二氧化硫可用作葡萄酒的食品添加剂B .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使用“乙醇汽油”C .漂白粉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变质D .某雨水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 由4.98变为4.68,是因为水中溶解的CO 2增多了4.下列属于自然固氮的是( )A .N 2和O 2在雷电作用下生成NOB .某金属化合物将氮气转化为化合态氮C .在一定条件下使N 2、H 2合成NH 3D .NO 生成NO 25.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含有2-4SO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 .加入HNO 3酸化的Ba(NO 3)2溶液B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 2溶液C.先用盐酸酸化,若有沉淀产生,过滤,在滤液中再加BaCl2溶液D.先加BaCl2溶液,若有沉淀产生,再加盐酸6.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B.将5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25ml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液体变红褐色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D.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7.下列反应生成物不受反应物的用量或浓度影响的是( )A.硝酸银溶液中滴加稀氨水B.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C.铁在氯气中燃烧D.铁粉加入硝酸中8.检验 SO2气体中是否混有 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B.通过澄清石灰水C.先通过足量酸性 KMnO4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D.先通过 NaOH 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发生的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A B.B C.C D.D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①氯气与烧碱溶液或石灰乳反应都能得到含氯消毒剂;②光照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③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量;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4《硫、氮和可持续发展》测试试题(含答案)④pH在5.6~7.0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⑤室温下浓硫酸与铜片不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原因是铜被钝化。
高一化学硫氮和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森林遭到乱砍乱伐,破坏生态平衡B.汽车排出大量尾气C.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D.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的燃料2.下列气体中,溶于水后,生成物是一种强酸的是A.SO2B.SO3C.CO2D.Cl23.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和地区定期公布空气质量报告,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A.SO2B.NO2C.CO2D.可吸入颗粒物5.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如下反应:2FeSO4Fe2O3+SO2↑+SO3↑,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物是A.BaSO3和BaSO4B.BaSC.BaSO3D.BaSO46.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其推进剂引燃后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高温气体从火箭尾部喷出。
引燃后产生的高温气体主要是CO2、H2O、N2、NO,这些气体均为无色,但在卫星发射场看到火箭喷出大量红烟,产生红烟的原因是A.高温下N2遇空气生成NO2B.NO遇空气生成NO2C.CO2与NO反应生成CO和NO2D.NO与H2O反应生成H2和NO27.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A.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试剂瓶中B.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具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D.新制的氯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8.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与硫发生反应,且硫作还原剂的是A.O2B.FeC.H2D.Zn9.在常温常压下,下列各组气体不能共存的是A.SO2与O2B.NO2与NOC.O2与N2D.NO与O210.有Na2S、Na2SO3和Na2SO4的混合物,经测定此混合物中硫的质量分数为32%。
则此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36.8%B.37.6%C.22.0%D.无法计算二、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1.通过实验观察,某气体有下列性质:①有刺激性气味;②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③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使石蕊试液变红;④通入浓硝酸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⑤可使溴水褪色。
据此推测该气体可能是A.HClB.NH3C.Cl2D.SO21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将铜片投入到稀硝酸中,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B.将铁片投入到冷的稀硝酸中,铁片不溶解C.充满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试管内气体的颜色变浅直至无色D.打开盛浓硝酸的瓶盖,有白雾出现13.在检验SO42-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SO42-存在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SO42-存在14.把含硫酸铵和硝酸铵的混合液a L分成两等份。
一份加入bmol NaOH并加热,恰好把NH3全部赶出;另一份需消耗cmol BaCl2沉淀反应恰好完全,则原溶液中NO3- 的浓度为Aa 2c -b B a 4c -2b C a c -2b D a4c-b 15.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在于它是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
绿色化学主张在通过化学转换获取新物质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子,具有“原子经济性”,因此它既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又能够防止污染。
下列化学反应,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A.消除硫酸厂尾气排放 SO 2+NH 3+H 2O=(NH 4)2SO 3B.消除制硝酸工业尾气的氮氧化物污染 NO 2+NO +NaOH=2NaNO 2+H 2OC.制CuSO 4 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D.制CuSO 4 2Cu +O 2=2CuO, CuO +H 2SO 4(稀)=CuSO 4+H 2O16.某溶液中有NH 4+、Mg 2+、Fe 2+和Al 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NH 4+B.Mg 2+C.Fe 2+D.Al 3+17.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 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B.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D.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8.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 B C D19.(11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上述装置中,在反应前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答:(2)写出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如果用图中的装置检验上述反应的全部产物,写出下面标号所表示的仪器中应加入的试剂的名称及其作用:A 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B 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C 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除尽 气体。
D 中加入的试剂是 ,作用是 。
(4)实验时,C 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
20.(7分)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前化学方程式: 。
图1 图2(2)收集氨气应使用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 _____做干燥剂。
(3)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5分)21.(5分)⑴下列事实反映了硫酸的什么性质:①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②干燥氢气________________;③浓硫酸溶解金属铜______________;④浓硫酸可用钢瓶贮运_____;⑤硫酸使蔗糖变黑_______________;⑵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①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②实验室制H2或SO2都不能使用硝酸;③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④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22.(7分)(1)在硫酸工业生产中,我国采用黄铁矿为原料生产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在中进行。
(2)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为SO3,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多层催化剂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左图)。
按此密闭体系中气体的流向,则C处流出的气体为,A、B、C三处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
(3)在吸收塔中用吸收SO3,从吸收塔上部导出的气体再次通入,进行第二次氧化,再进行一次吸收后将尾气中很少的SO2净化回收,以防污染大气。
23.(6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NH4+、K+、Na +、Mg2+、Ba2+、 Al3+、 Fe3+、SO42-、CO32-、NO3-、Cl-、I-,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⑴用pH试纸检验,表明溶液呈强酸性;⑵取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后静置CCl4层呈紫红色;⑶取部分溶液,逐滴加入稀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转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溶液中均无沉淀生成;⑷取部分上述呈碱性的溶液,加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⑸将⑶得到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确定并回答:在溶液中肯定存在的上述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上述离子有,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上述离子有。
24. (7分)下图是某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生成物中不含该元素的物质均已略去)。
其中A是单质,D在常温下呈气态,F可用作氮肥。
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 ,D ,F 。
(2)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B→C 。
E→C 。
五、计算题(13分)2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⑴NO的体积为L,NO2的体积为L。
⑵将产生的气体全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为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mol·L-1。
-119.(1)反应前点燃酒精灯,加热烧瓶一小会儿。
在瓶B、C、D中出现气泡,熄灭酒精灯,瓶B、C、D中导管液面上升,证明该装置不漏气。
(2)2H2SO4(浓)+C CO2↑+2SO2↑+2H2O(3)无水硫酸铜检验 H2O品红溶液检验 SO2足量酸性 KMnO4溶液 SO2澄清石灰水检验 CO2(4)导管有气泡冒出;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瓶底有少量黑色固体生成。
20. (1)2NH4Cl+Ca(OH)22NH3↑+CaCl2+2H2O(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3)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氢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
(4)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氢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
21.⑴.①酸性②吸水性③强氧化性和酸性④强氧化性⑤脱水性⑵①不稳定性②强氧化性③强氧化性和酸性④酸性22.⑴;沸腾炉(2)SO3、SO2、O2;C、B、A(3)98%浓硫酸,氧化炉23. I-、NH4+、Ba2+;SO42-、CO32-、NO3-、Mg2+、Al3+、Fe3+;K+、Na +、Cl-[说明]由(2)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I-,又由于溶液呈酸性,所以溶液中无NO3-;由(3)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无Mg2+、Al3+、Fe3+;由(4)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Ba2+,则同时推知溶液中无SO42-、CO32-;由(5)中实验现象可推知溶液中有NH4+。
K+、Na +、Cl-无法断定。
24.(1)N2 NO2 NH4NO3五、计算题:25.⑴5.8;5.4。
⑵(aV·10-3+0.5)/0.14 ⑶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