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6.2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我多想去看看》其次课时教学设计1一年级的孩子刚刚起先接触课文,识字不多,文中有一句长句子比较难读,几个词语比较难理解,再加上大部分的学生没有去过北京,因此教学的重点是恰当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赏北京的风光,观看升旗仪式的录象,理解“壮丽”等词的意思,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让部分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因此让学生观赏北京风光,观看升旗仪式和北京祥瑞物的动画片,在自读自悟、感情朗读中激起学生对北京的憧憬和酷爱。
1、通过观看升旗录象,读好一个长句子,并理解“壮丽”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感情朗读和多媒体协助教学,激发对北京的憧憬和酷爱。
北京的风景图、升旗仪式的录象、北京福祥瑞物的动画片。
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1、小挚友,上节课我们相识了许多生字宝宝,今日它们听说老师要来给你们上课,就赶忙跟过来了,你们还相识它们吗?谁还能给它们找个挚友呢?课件出示:想城安路广升旗走北告诉京能想:你知道这个生字宝宝的`伙伴是谁?“足”:这个字宝宝的第7画是什么呢?给你们猜个谜语,牛的尾巴被咬了一口,打一个字?“升”的第1画是什么?2、最终老师要送你们一个词“能干”,你们真能干,相识了这么多的生字宝宝,今日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我多想去看看还能再洪亮一点吗?3、是啊,有位小男孩很想很想到北京去看看,他究竟想去北京看什么?请小挚友放出声音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板块二:回环复踏,激发情感1、学习第一句①他想去看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句子: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天安门,广场上升旗仪式特别壮丽。
②理解“遥远” 、“壮丽”你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吗?那怎样读才能读出很远很远?你听老师读,(师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③小挚友,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早上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歌声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种庄重的场面多么激烈人心啊,想看升旗仪式吗?(播放升旗仪式录象)④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⑤是啊,刚才我们看到了威猛的解放军叔叔,听到了响亮的歌声,难怪妈妈说广场上的升旗仪式——特别壮丽,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⑥这么壮丽的升旗仪式你也想去看吗?回环一:(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教案标题: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正确运用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
2. 学生如何准确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各种不同的景点和事物。
2. 黑板或白板,用于写下词汇和句型。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短视频,展示一个有吸引力的景点或事物。
2. 教师问学生:"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video?"(你在图片/视频中看到了什么?)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使用"I want to go and see..."这个句型来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
步骤二:新知输入(10分钟)1. 教师写下句型"I want to go and see...",并解释其用法和结构。
2. 教师通过示范和操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个句型。
3. 教师提供一些例句,让学生模仿并造句。
步骤三:合作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或景点。
2. 学生利用所学句型和词汇,轮流描述他们的选择,并向其他小组展示图片或介绍视频。
3.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并给予反馈。
步骤四:个人练习(10分钟)1. 学生个别进行练习,描述他们想要去看的事物或景点。
2. 教师巡视并提供个别指导和反馈。
步骤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强调句型和词汇的正确使用。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课文《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爱护自然,增强对美的认识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的准确性。
2.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自然风光的联惯性想,帮助学生通过文字产生美的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相关课文图片和PPT。
3.教具:黑板、彩色笔、幻灯片。
四、教学过程1. 热身•通过老师和学生一起唱歌、做游戏等方式热身,为学生引入课堂氛围。
2. 导入•让学生展示一幅自然风景图,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谈论自然的美。
•学生作业检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3. 学习课文•听音跟读课文,纠正学生发音错误。
•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4.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课文描写的自然风景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验自然风光的美。
5. 课文解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表达,探讨课文背后的意义。
6. 练习与巩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五、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清晰的认识。
六、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保证准确性和流畅性。
2.让学生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自然风光画面,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我多想去看看》中描写的美丽自然景色。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写“足、走”两个生字。
3、感知课文内容,激发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并背诵读课文。
【学习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课前准备】课件、词语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句子(爬山)1、导语:师:小朋友们,今天丁老师带大家去玩好吗?(好)大家可不要怕困难哦,因为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并且在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阻碍,怕不怕?(不怕)那好,我们出发吧!(课件出现一个小孩在走山路,边走路边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排,学生需读对上头的词语才能通过)告诉、广场、升旗、北京城、天安门、小路、弯弯、多想。
2、开火车读词语师:小朋友真棒,这么快就扫除了障碍,让我们把这些障碍再读一读,好吗?(生读)3、读句子:师:真好!丁老师这里还有更难的,你们敢不敢挑战?(敢)出发!(分小组读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五星红旗是我国的国旗。
我们爱北京。
我们爱五星红旗。
二、学习课文1、过渡:走了这么远的路,大家累吗?(累)可你们知道吗?文中的小朋友可不怕累呢!只要能走出大山,走再远的路他都不怕。
走出大山,小男孩最想去哪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句话,知道妈妈先告诉我什么?(妈妈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后来,妈妈又告诉我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
请大家把第二句话读一读,边读的时候边想一想,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2、生自由读3、生交流⑴ 理解“遥远”。
解释“遥远”的含义(很远很远的意思)──造句──读句子。
⑵ 理解“壮观”观看升旗仪式。
──说说从图上或录像上哪里可以看出“壮观”?──读句子。
⑶ 展示资料,练习说话。
⑷ 老师利用课件展示美丽的北京城。
2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弯弯"遥远”“壮观"等词语的意思。
2.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祖国首都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巩固生字新词,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朗读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并引导他们将这种感情融入到朗读中。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北京的风景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开火车、去拼音认读等方式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并认识了一些生字新词。
现在,我们来通过一个小游戏复习一下。
请大家准备好,我们开始“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快速而准确地读出老师出示的生字新词卡片。
)老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不错。
那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进行朗读练习。
现在,请大家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告诉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学生A: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孩子非常想去北京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老师:正确!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孩子为何如此向往北京,以及他是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二)新课学习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交流,共同探讨。
(1)认识“告诉”,积累短语。
出示: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①学习“告诉”:自读、带读,读好轻声。
②字谜认识“告":一口咬掉牛尾巴。
③说话训练:请学生试着用“告诉”说一句话。
④齐读句子。
⑤理解“弯弯的小路",拓展积累短语。
3.理解重点词句:通过课件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遥远”“壮观"等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含义。
2.《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1)班3. 授课时间:2023年4月11日,星期二,上午第二节4. 教学时数:45分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用“多想”和“好想”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我国边疆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学会用“多想”和“好想”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边疆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 精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4.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如拼读、组词、造句等,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
5. 造句练习(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多想”和“好想”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造句作业,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边疆地区的美丽风光和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我多想去看看》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看图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读好并理解诗中的长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自主探究式学习教学手段:课件(含升旗仪式实况录像、北京风光图片等)使用教材构想:北京,祖国的首都,一个人人都向往的地方。
本文以一个山村孩子的口吻,用诗歌的形式,讲述自己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而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习中主动展示自己的本领。
少讲解多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从课题“我多想去看看”导入情感基线,再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这种“我多想去看看”的急切强烈的感情,最后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这种感受,从面突破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1课《我多想去看看》,齐读课题。
2.“多想”什么意思?(心里非常非常想,很想等)那你能有感情地再读读课题吗?3.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1)“我”是谁?2)“我”多想去哪儿看看?3)为什么想到那个地方去看看?仔细读读课文,试试自己行不行,好吗?[善于提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善于提问的孩子也是最有创造力的。
让学生抓住“多想”质疑,引入课文内容的教学。
想去看看的迫切与渴望。
即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拓展了孩子们的思维]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1.自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你认为难读准的字或难读通的句子用“--”标出。
《我多想去看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升旗录象,读好一个长句子,并理解“壮观”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3、通过感情朗读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对北京、新疆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感情朗读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对北京、新疆的向往和热爱。
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明认读。
2、过度: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第2句话。
他想去北京看什么?
①出示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
有一座天客门,
广场上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②理解“遥远”、“壮观”。
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吗?那怎样读才能读出很远很远?你听老师读,(师范读)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③天安门广场上的五星红旗是和太阳一起升起来的,早上一边是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边是在歌声中飘扬的五星红旗,那种庄严的场面多么激动人心啊,想看升旗仪式吗?(播放升旗仪式录象)
④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⑤是啊,刚才我们看到了威武的解放军叔叔,听到了嘹亮的歌声,难怪妈妈说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
表现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⑥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也想去看吗?
(生读)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2、学习第1句话。
①小男孩那么渴望能亲眼看看天安门广场
上壮观的升旗仪式啊!可是他为什么还不去
呢?出示句子:
沿着弯弯的小路,
就能走出大山。
(指名读齐读手势理解“弯弯”)
②小路那么弯那么长,小男孩没办法走出去,可是小男孩又是多么想去啊。
你听,早上起床,我对妈妈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到了学校,我对老师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下课了,我对小朋友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晚上睡觉了,我又对爸爸说——(生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
③如果你到了北京,除了看广场上壮观的升旗仪式,你还想看什么?
④北京好玩的地方可多了,下面让我们带上小男孩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北京的风景图,师配乐解说)
⑤小朋友是不是想亲自去北京看看呢?把我们的心愿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我多想去看看,
我多想去看看。
(指名读想去的小朋友读—让我们一起将自己的心愿表达出来)
(分组读两组读一句,看哪组的小朋友更想去)
3、齐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他去新疆看什么?
生答,相机出示图片,理解“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
师范读这句话,通过朗读表达天山的美丽和洁白的雪莲。
3、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4、出示句子有感情的朗读“我多想去看看”
三、拓展练习,渲染情感。
(1)师过渡:介绍其他地点的景色。
(2)练习说话:以“我多想——”为开头,写出自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