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4
4.1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1.掌握并能够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3.学会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及对策。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2.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发展及区位选择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重点掌握。
关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明确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其中,影响区位选择的这些区位因素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
同时了解到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工业发展中,不仅要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要服从社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总之,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我们应多方面、全方位考虑,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
板书设计4.1 工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工业区位:一、工业区位因素1、土地:地价6、动力:丰富程度2、水源:数量和质量7、运输:便利程度3、劳动力:工资与素质8、市场:规模与运费4、政府:优惠或压力9、环境:污染或对环境要求高5、原料:数量与质量、运费10、技术:高低二、工业区位选择不同类型的工业受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不同的作业布置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必修二第4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分析,这也是我们本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应重点掌握。
关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要明确不同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应因地制宜,具体分析。
总之,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我们应多方面、全方位考虑,因地、因时制宜,合理选择。
同学们课上大多数表现积极,学习热情高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希望以后继续保持下去。
4-1工业的区位选择【设计意图】我们的学校是一所农村校,学生对农业也许会比较熟悉,对工业的情况熟悉程度比较差,比较常见的企业主要是服装厂和鞋厂,在本节的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因此制作了多个微课,寻找了很多的工业相关的图片,增加了很多的案例,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学得本节知识的同时,对工业的了解程度可以更深一些,对本章的学习兴趣加深一点,学习难度降低一点,因为学习熟悉的知识和学习陌生的知识的难度是不一样的。
【教学目标】1.掌握并分析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结合实例,能够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3.结合实例,理解区位因素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4.学会判断工业区位合理性的标准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在学习中建立科学的发展观、环境观,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运用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对工厂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章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及五种农业地域类型,我们知道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生产我们都比较熟悉,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也更也复杂,换句话说,你要选择把工厂设在什么地方比选择一个地区适合什么农业地域类型要困难得多。
我们今天就来具体学学“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通过提及农业区位让学生在学习工业区位时自觉地将两者对比,并通过本节内容的应用——工厂的选址,来提高学生兴趣。
本章导学:齐声朗读什么是工业。
[问题1]什么是工业?与农业相比,有何不同?更灵活与复杂[问题2]罗溪镇的工厂比较多的是什么厂?鞋厂(3张图片)和服装厂[问题3]如果你也想要建一家鞋厂,要怎么做?找块平坦的地;有电、有水、有路;盖好工厂;买机器设备;雇佣员工;进原料,出产品;还有三废的排放;到市场卖掉,然后…;赚钱了!赚钱了!![问题4]工业生产怎么怎样进行呢?(读图4.1,明确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箭头指向工厂的投入要素,箭头向外的产出要素[问题5]工业区位因素都有哪一些?(读图4.2)区分自然和社会经济(板书)[活动]尝试将工业区位因素中的有利的属性写出来。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本章规划本章是在学习了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说和农业是姐妹篇。
通过本章的学习,首先认识到农业和工业都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物质生产部门,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产业部门。
与农业相比,工业生产除了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不大,这就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地域上的灵活性和季节上的连续性,因此工业生产在区位选择上也更为复杂。
工农业的发展,实际上也是人地关系的发展,是不同地域之间人类联系的发展。
可以说,本章内容是第三章内容的延续,又是后面学习人类活动地域联系及人地关系的基础,本章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章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即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因素、区位选择一主要地域类型一案例分析,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这一主题。
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因此,在学习中我们应理论联系实际,培养问题探究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工业地域的形成: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
工业集聚有许多明显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对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的区域分析要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工业区域的分布、形成、特点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评价,从中找出规律,以对我国的工业生产有所借鉴。
课时安排共5课时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从容说课本节内容涉及大量时代性很强的素材。
预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工业发展的实例。
上课时让学生谈谈某个城市或地区的工业布局,为什么要这样布局,该考虑哪些因素?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在当今时代,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工业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时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把各个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
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二、教材分析人类的生产活动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它们都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本节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确立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教材强调了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对工业布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强调了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对工业布局的要求。
三、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高一下学期的地理教学内容,面向的是高一的学生。
学生的地理基础基本较差。
学生对工业的区位选择还是一片茫然,没有接触过,因为这些基本上还是一个全新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比较忽视,往往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区位因素的变化,了解工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2.结合“案例”和“阅读”内容,说明科技水平的提高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3.了解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以理论为指导,多联系实际,根据工业的主导因素差异,能够对工业进行分类。
2.通过案例分析、归纳总结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我国工业取得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学习,建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2.科学技术因素的变化对其他因素的影响。
3.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难点:判断影响某个工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其合理布局。
六、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假设给同学们一笔资金,要求同学们投资兴建自己的工厂,同学们在选择布局工厂时会考虑哪些条件呢?一、工业区位因素(板书)根据预习的结果,学生结合课本资料,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及主要区位因素分类进行展示。
(板书:1.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2.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过渡:工业不同于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小,区位选择比农业更灵活,但更复杂。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教案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二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设计思想本节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新课标要求,借助课件营造一个双向互动的教与学信息平台,通过生生、师生的信息交流,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确定: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联系实际讨论某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
重点是“分析”。
要帮助学生分析某个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以及该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变化后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由于本节教材中的五种导向型工业主导因素的表述十分明白,学生易从表面上掌握,而对为什么是这种主导因素、主导因素为何会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结果阐述的不是很明白,因此,这就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老师通过教学设计,必须帮助学生把握上述问题系列,才能达到课标的要求。
因此,本教学设定的策略是,将学生自己能学懂的“工业生产过程”、“主要的五种导向型工业”放在课外让学生自学,而课堂教学则紧扣上述问题链来展开。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下:1.自主学习掌握工业生产过程及不同工业的导向类型;2. 在教师帮助下建构工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框架;3.在教师帮助下学会分析如何判断某一工业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课堂学习的重点1.建立工业区位因素的认知结构;2.对于具体工业分析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3.分析主导因素的变化对工业布局的影响预期学习的难点学会从宏观和微观的不同层面分析处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指导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学生浏览教材P58-59“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框题,思考两个问题:⑴“图4.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存在哪些不足和疏漏?⑵假如你是企业家,要在厦门投资兴建一个化工厂,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课件显示)学生课堂讨论,老师点评。
强调: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可初步划分为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
如果学生对第一问题能说出①图中缺少科技因素、资金因素,②工人应改为劳动力,则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若回答不完整,老师则需要铺设“台阶”加以启发。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
2.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分析不同类型工业的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业的区位。
教学重点:1.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
2.工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业的区位及合理的进行工业布局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生产主要在工厂里进行。
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利用动力(燃料、电力)和机械设备,将原材料制成产品。
图4.1展现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
阅读此图思考工业的投入----产出分别有哪些?
1.工业的投入产出
投入有:土地、劳动力、资金、能源、水源等
原料、零部件等
生产过程中有三废(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其中部分循环再利用。
产出是:各种工业产品。
工厂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建设工业区和工业城市,需要企业和政府进行思考和决策。
在决策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图4.2)。
假设你是政府决策者或厂商决策者,你会选择在什么样的地方设厂呢?也就是说应重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呢?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
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
(2)从政府或厂商决策的角度看,厂址应当选在花费生产成本最低而获得利润最高的地方。
理想的厂址应是:原料和燃料(动力)充足、劳动力质优价廉、交通方便、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
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的理想场所供选择,但我们知道不同的工业部门,其生产过程和生产特点不同,生产投入的要素不同,生产成本的构成也就不—样。
因此决策者常把工厂建在有明显的优势区位条件的地方。
我们根据不同工业部门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主导因素的不同,将工业分为不同的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
一个区位因素及其作用的变化,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及其作用发生变化,进而直接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近年来,科学技术进步很快,工业的区位选择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因素。
例如,由于交通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原料导向型工业的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即科技因素在逐渐加强,劳动力素质在逐渐增强,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在减弱。
1.鞍钢和宝钢在区位选择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大型钢铁企业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科学技术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
方便地利用国外廉价的原料,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3.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哪些工业区位因素发生变化?补充完成图
1.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经历了三次变化 2.现代钢铁工业起源:19世纪 3.三个阶段
4.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的变化发展与世界钢铁工业区位选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①政策——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
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纺织原料产区或消费密集区、经济欠发达地区,陆续建设了一批纺织工业中心;
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国家为谋求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加大了在西部地区发展工业的力度。
②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也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之—,有时甚至会成为主导因素。
近年来,广大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人华侨纷纷回国、回乡投资建厂,除了政策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乡土情感方面的因素。
【典型例题】 读下面炼铝厂、制糖厂、电子装配厂和啤酒厂四种工业布局模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
A .①是炼铝厂,②是制糖厂,③是电子装配厂,④是啤酒厂
B .①是啤酒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炼铝厂
C.①是制糖厂,②是电子装配厂,③是炼铝厂,④是啤酒厂
D.①是啤酒厂,②是炼铝厂,③是制糖厂,④是电子装配厂
〖分析〗啤酒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属于市场指向型,应接近消费市场;炼铝厂属于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要降低成本,应接近能源基地;制糖厂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原料与制成品比较重量大大减轻,应接近原料产地;电子装配厂属于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重点要考虑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
因此正确答案为D。
板书设计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的投入产出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环境、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1)环境因素
(2)社会因素①政策②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
作业:
参观访问当地某个工厂的方式,收集有关的生产地、原料地、劳动力、市场、运输等信息,分析该工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和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