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概论(2)
- 格式:ppt
- 大小:997.00 KB
- 文档页数:127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套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是()A、气象、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B、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C、教育、卫生、医疗、体育D、动植物检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2、下面属于公共组织的是()A、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B、团体组织、集体组织、社区组织C、私人集团、集体组织、社区组织D、政府组织、国际组织、专业性组织3、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B、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公平原则、法治原则C、以人为本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服务原则、法治原则D、以人为本原则、降低成本原则、服务原则、法治原则4、国际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层次。
A、高B、低C、中级D、任何5、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的特点是()。
A、间接迂回B、复杂直接C、巨大D、没有影响6、社会发展程度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
A、生态环境B、文化环境C、政治环境D、经济环境7、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竞争性的公共事业产品的配置效率,哪种最好()A、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混合提供D、企业提供8、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原则中,()是非政府组织宗旨的一个最基本的表现。
A、非营利原则B、安全原则C、稳定原则D、效益原则9、所谓具有非竞争性和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指的是:()A、指在某一区间内,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B、在某一区间内,边际效用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C、在某一区间内,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D、在某一区间内,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10、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 )两大类别A、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B、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C、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D、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11、()主要是指涉及到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1. 引言公共事业是指满足公众需求,由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设施。
这些公共事业包括但不限于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以及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监管。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这些公共事业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2.1 公共事业管理的定义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通过组织、协调、监管等手段,对公共事业的建设、运营和提供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需求。
2.2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公共事业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公益性:公共事业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为导向。
•公共性:公共事业管理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综合性:公共事业管理需要协调各种资源和部门,实现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
•长期性:公共事业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续投入和管理。
3. 公共事业管理的原则3.1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应当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各个群体,提供公正的服务资源分配。
3.2 效率原则效率原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应当以提高服务效率为目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公共事业管理应当考虑长远发展,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确保公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4.1 规划管理规划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进行全面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资源配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4.2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是指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职责权限等方式,确保公共事业的组织运行高效有序。
4.3 实施管理实施管理是指将规划和组织阶段确定的目标和措施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实现公共事业的建设、运营和服务。
4.4 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是指对公共事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公共事业的质量和效果。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第二套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下列事业产品都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是()A、气象、基础设施、基础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B、气象、基础科学研究、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C、教育、卫生、医疗、体育D、动植物检疫、广播、影视、基础设施2、下面属于公共组织的是()A、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B、团体组织、集体组织、社区组织C、私人集团、集体组织、社区组织D、政府组织、国际组织、专业性组织3、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有()A、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法治原则B、以公众为本原则、服务原则、效率公平原则、法治原则C、以人为本原则、兼顾公平原则、服务原则、法治原则D、以人为本原则、降低成本原则、服务原则、法治原则4、国际环境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层次。
A、高B、低C、中级D、任何5、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对中低层公共事业管理的影响的特点是()。
A、间接迂回B、复杂直接C、巨大D、没有影响6、社会发展程度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
A、生态环境B、文化环境C、政治环境D、经济环境7、具有非排他性和一定竞争性的公共事业产品的配置效率,哪种最好()A、公共提供B、市场提供C、混合提供D、企业提供8、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原则中,()是非政府组织宗旨的一个最基本的表现。
A、非营利原则B、安全原则C、稳定原则D、效益原则9、所谓具有非竞争性和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指的是:()A、指在某一区间内,边际生产成本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B、在某一区间内,边际效用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C、在某一区间内,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D、在某一区间内,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消费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的事业产品;10、整个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资金,可以分为( )两大类别A、公共支出和非公共支出B、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C、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D、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11、()主要是指涉及到公众利益和社会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技术,如农业方面的种子改良技术等,这类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基础性需要。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理论总体上属于公共产品理论范畴,而所谓准公共产品,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2、行政问责制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3、社会公共事业社会公共事业或称公共事业,是向居民、厂商、政府等不同社会主体,提供具有社会公共需要性质的产品与服务,它不是通常从单个社会成员的角度考察的人人都需要的产品与服务,也不是社会各个成员所需产品与服务的简单的数学加总,而是维持社会整体正常运行,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简言之,社会公共事业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活动领域,或曰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的行业。
4、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组织的管理同其他组织的管理一样,它的正常运作和发展,需要管理者在一定时间、空间内,在法律、政策、资源、组织机构、人际关系等客观条件制约下,对现有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进行计划、决策与协调、领导与指导、激励与控制等,以实现管理目标,争取组织的效能和社会效益。
5、混合提供所谓混合提供即在支撑和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所需要的资源中,既有政府掌握的公共财政投入,又有公共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其产品与服务,从社会组织和个人获得的资源投入。
6、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指的是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而导致的劣质产品泛滥的一种市场机制。
所谓公益性,是指兼顾社会整体即期和长远的需要表现出来的社会公共利益,这种利益不是社会个体利益的简单数学加总,也不单独指向某一社会群体利益,或以一个社会中特定多数人的利益为表现,并且通常是非经济利益。
第二章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2.1复习笔记一、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1.市场管理公共事业的局限(1)市场无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在消费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大部分公共物品只能整体消费,生产者一般无法制止消费者不付费“搭便车”。
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生产与销售公共物品,因此,市场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必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市场自己无法纠正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对社会其他成员造成损害,但却不为此给予他人补偿,或给予的补偿并不能抵偿所造成的损害。
由于这些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是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存在的,所以它们也就不能通过市场机制自动削弱或消除。
(3)市场无法消除垄断垄断的出现破坏了公平竞争,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而市场机制自身无法消除垄断,需要政府动用强制力才能限制垄断。
(4)市场自身无法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经济总是以高涨一低潮一恢复一再高涨的周而复始形式走向繁荣发达的。
经济的周期性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从而给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带来不利影响。
这些是市场机制自身无法解决的。
所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5)市场机制会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市场在收入公平分配领域的失灵,是指市场不能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阶层和各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政府管理的优势(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一些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公共物品的供给,一直是政府发挥优势作用的领域。
在这些方面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手段,动用公共权力的强制力,直接提供或引导、鼓励私人企业提供,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2)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行宏观经济政策,运用财政、货币和产业等各种政策手段,调控经济运行,既保持适当的经济增长速度,又有效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
力求同时达到经济增长、发展高效和社会稳定等基本目标,使国民经济稳定、健康、高速发展。
第一章什么是公共管理(一)目的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概念、作用、对象。
了解公共部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比较。
熟悉公共利益的内涵,了解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间的关系,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
了解公共管理范式转型。
熟悉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内涵,推动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
本章的重点是公共管理的概念、作用、对象。
本章的难点是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内涵,推动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公共管理,公共利益,公共行政。
2.主要教学内容:(1)作为公共事务处理的公共管理日益丰富复杂的公共事务,现代公共管理的主要对象,公共部门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比较。
(2)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公共事务所体现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的内涵解析,正确协调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公共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实现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有公共权威。
(3)公共管理范式转型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概念解析,具有悠久历史的行政管理,走向现代公共管理——范式转型,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内涵,推动现代公共管理变革的背景。
第二章卫生公共利益(一)目的要求:掌握卫生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公共利益的理论渊源;熟悉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并能够进行判断;掌握公共利益的保护原则及考量维度。
本章的重点是卫生公共利益的概念和分类。
本章的难点是公共利益的保护原则及考量维度。
(二)学时安排:理论课:3学时(三)教学内容:1.基本概念:公共利益。
2.主要教学内容:(1)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公共利益的定义和界定,与相近概念的界分,公共利益的分类。
(2)公共利益的理论渊源古希腊时期理论,古罗马时期理论,中世纪时期理论,自然法学派形成时期理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时期理论。
(3)公共利益的价值基础公共利益的道德价值,公共利益的理性价值,公共利益的正义价值。
公共利益的保护:公共利益的保护原则,公共利益保护的考量维度。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主要职能(一)目的要求:掌握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管制职能、宏观调控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