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21《莫泊桑拜师》二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
21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懂得仔细观察、勤奋练习、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学习过程】一、温故预习。
1・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滔滔不绝(1)水流不断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话时一句接一句,不停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照提示写成语。
(1)形容学习认真、刻苦的:(2)形容心里着急的: (3)形容很会说话的:【课堂助学】1・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2到9节写莫泊桑三次拜师,这节课我们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福楼拜和莫泊桑。
2.预习反馈3.合作探究:莫泊桑前后三次拜师,他都得到了老师的哪些指点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呢?(-)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感受颇深的一次来学习。
1 .学生自学,要求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抓重点词语品析。
2.小组组交流:他都得到了老师的哪些指点呢?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和收获呢?选择第二次拜师的小组来谈谈你们的收获和体会?▲第二次过渡:那么莫泊桑有没有按老师说的去下功夫了呢?这次他的功夫下到家了吗?引读:莫泊桑按照老师的指点一丝不苟照做了,第二天,莫泊桑真的(站在家门口),看了一天(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是(一无所获)。
接着,他又连续看了两天,还是(没有什么发现。
)在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再次来到老师家。
)他明明已经按老师说的话做了,为什么你们还认为他的功夫还没下到家呢? 让我们再来读读老师说的话,看看这功夫还没有更深的意思。
①“不,不不!怎么能说没有什么好写的呢?”从一个感叹号和一个问号,你又读懂了什么?(三个不中可以看出福楼拜首先以三个“不”字毫不留情地否定了莫泊桑的错误看法,特别是后两个“不”字连用并辅之以感叹号,加重了否定语气。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莫泊桑拜师2文章主要写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让莫泊桑懂得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需仔细观察,不断累,勤奋练习。
文中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关心后辈的名师风范。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内容,领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赏读《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片断,体会莫泊桑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
教学重点: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联系是提高习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教学准备1.课前让学生写一段班级同学或自己的肖像2.《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片断课前游戏:学生读肖像描写,让同学猜一猜。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1、听写词语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一、导入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莫泊桑拜师》莫泊桑的老师是谁?(福楼拜)师述:(出示)福楼拜,这位当时法国文坛赫赫有名的作家,他的文字被看作法语的典范。
经福楼拜老师的倾囊相授,莫泊桑成为了世界短篇小说之王,在10年中创作了300余部中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3本旅行游记,大量杂文评论。
这段经历正应了那句老话:名师出高徒。
究竟这位福楼拜老师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教出这样一位大作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和莫泊桑一起去聆听大师的教诲!二、精读出示学习要求:仔细品味福楼拜老师的三次教导,思考三次拜师,莫泊桑各有什么收获,对你有什么启发。
对于感触深的部分,作上批注。
2、学生自学3、讨论交流第一次(1)学生谈莫泊桑的收获兼谈自己的启示、体会。
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不生动,是由于自己的功夫还不到家。
要想使功夫到家,必须勤练习,肯吃苦。
(2)谁能把第一次拜师的情景展现给大家?指导朗读对话,抓住提示语莫泊桑:抓住坦白一词体会莫泊桑的坦诚。
抓住急切一词莫泊桑急于寻求提高自己写作功力的有效途径,心情迫切,说明他好学上进。
福楼拜:抓住直截了当一词体会福楼拜能一眼就看出莫泊桑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莫泊桑拜师》教案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莫泊桑拜师》教案精选2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莫泊桑这位作家及其作品《拜师》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本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结构。
3. 能够准确朗读本文,并理解主要内容。
4. 能够运用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写作活动。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2. 有效运用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词汇。
教学准备:1. 课本《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2. 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内容,复习《催香》的故事情节。
2.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上一课的理解情况。
二、新课呈现(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莫泊桑的照片,并简单介绍他的生平和成就。
2. 教师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大纲,并提问学生对于“拜师”这个词的理解。
3. 教师介绍本文的故事背景,并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主要人物的图片。
三、教材大解读(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全文,并注重语音语调以及情感表达。
2.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并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3. 教师解读文中的重要词句,并分段解读文中的情节发展。
4. 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的语音语调。
四、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文中的某一段落进行合作讨论。
2. 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并将各组的观点总结归纳。
五、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与拜师相关的作文。
2. 学生自行选择表达方式和写作内容,并在时间内完成作文。
3. 学生相互交流和欣赏各自的作文,并进行修改和补充。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本课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莫泊桑拜师》教案精选2篇(二)教材:《会走路的树》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了解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莫泊桑拜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相关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不断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莫泊桑三次拜师,福楼拜对他的指导所说的话。
难点:学习福楼拜是如何指导莫泊桑的,从三次不同层次的指导中,明白仔细观察、刻苦练笔、用心揣摩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21、莫泊桑拜师)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莫泊桑是向谁拜师求教的?(生:福楼拜)(相机板书:“莫泊桑”和“福楼拜”)3、师:莫泊桑一共向老师请教了几次?生:3次。
4、师:三次拜师,每次莫泊桑是如何请教的,有哪些收获?福楼拜都说了些什么?他每次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出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关键句,可以在书中空白处作简要的批注。
二、教学第一次“请教”,感悟“勤奋”1、师:让我们跟随莫泊桑来体验一下他的第一次拜师经历。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的2-5小节,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莫泊桑非常急切,他一见到老师就坦白地说… …(坦白: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生2:(我发现福楼拜很直截了当,福楼拜直截了当地说:“ … … ”)师:福楼拜回答的关键是: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出示句子。
)的确是“直截了当”。
师: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生:针对莫泊桑的问题“读了很多书可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师:这里的“功夫”指什么?(生:写作的本领、基本功)师:怎样来理解这句话?(生:其实他也做了一些努力,还是挺努力的,如… …但是一方面要方法得当,另一方面还要再下功夫)师: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还不行”?生:“不行”是否定,会打击莫泊桑的积极性。
第一篇:21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21莫泊桑拜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朗读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奋练习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整体回顾,复习导入1.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课——《莫泊桑拜师》,谁能借助课题简要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 是啊,一开始,莫泊桑的作品很平常,没有特色而言,你还记得福楼拜看了莫泊桑的作品后是怎么说的?3. 出示:“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1)这里的功夫指什么?(写作水平不高,花的时间、精力、心思等)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这句句子中的“还”?从这个“还”字你读出了什么?(2)那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莫泊桑已经花了哪些功夫?(孜孜不倦,大量阅读)(3)小结:是呀,莫泊桑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去,看了很多书,写了不少文章,可是文章依然不生动,福楼拜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引读:“这个问题很简单,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4. 过渡:那怎么才能使功夫到家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莫泊桑去拜师,看看福楼拜大师每一次都针对他的什么不足和困惑,给予了怎样的指导和忠告?二、研读课文,把握情节1. 学生根据小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小提示:用心研读2—9小节,走进莫泊桑三次拜师,看看福楼拜大师每一次都针对他的什么不足和困惑,给予了怎样的指导和忠告?画出关键词句,也可自己用词概括。
2. 交流,板书:第一次文章不生动勤学苦练第二次没什么好写仔细观察第三次文章没特色善于发现3. 小结:第一次,莫泊桑因为文章不生动,来到福楼拜家中求教,福楼拜告诉他,要勤学苦练;可莫泊桑观察了几天后,却发现没什么好写,于是,他再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指导他要仔细观察;第三次,莫泊桑的文章还是没有多大特色,于是,福楼拜告诉他,要善于发现。
涟水实小六年级语文练习
班级姓名
21 《莫泊桑拜师》(二)
一、认认真真读拼音,端端正正写词语。
kù ài lào yìn yāo he kā fēi jiǎn lòu zī zī bú
juàn
()()()()()()
lián xù ɡuān chá ɡōu huǒ zhuó mó chuāi mó tāo tāo bú jué
()()()()()()
二、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1、找近义词。
热爱()启示()直言不讳()骄阳似火()
琢磨()着急()聚精会神()无可奈何()
2、找反义词。
一般()丰富()心不在焉()拐弯抹角()
完美()厌恶()满载而归()三心二意()
三、补充词语,解释所填的字,再任选几个(两个以上)写一段连贯的话。
孜孜不()直()了当富丽堂()
()不绝全神()注持之以()
四、妙用标点符号。
从前有个秀才,满腹学问,心地善良。
他教穷人子弟不收学费;对有钱人家子弟求学收
取很高的报酬。
他出了一则告示,说明怎样收取报酬。
上面写道:无米面也可无鸡鸭也
可无鱼肉也可。
穷人子弟来,秀才这样读A;有钱人家子弟来,秀才这样读B。
A.
B.
五、成语是祖国语言的精华之一,下面这道关于成语积累和应用的题,会做
吗?
如,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就要离我们而去了,闭上眼
睛,美好的往事。
六年来,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全部的爱,
当我们犯了错误,他们总是,使我们,还常常教育我们学
习上要有的精神……不久,我们就要告别敬爱的老师,真是
啊!
六、按要求写句子。
1、他坦白地说:“老师,我已经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出来的文章总感到不生动呢?”
改成间接引语:
2、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改成不带“被”的句子:
3、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改成陈述句:
七、填空。
1、本文主要记叙
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和福楼拜。
2通过本文的学习,我认识了、的莫泊桑和、的福楼拜。
3、被人们称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以其他生物为食物叫做,分解植物残骸或废物,叫做。
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
如、。
八、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就是坚持写作的结果。
2、对你所要写的东西,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九、乱句排通顺。
()有时还生气地骂自己:“真笨,写出这样糟的东西,臭嘴巴。
”
()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的大作家,名气大,威望也高。
()因此他的作品无不获得成功。
()尽管这样,他对自己的创作要求还是十分严格的。
()法国不少有名气的作家都曾拜福楼拜为师。
()几乎,自己写的文章的每个词都要经过认真推敲。
十、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莫泊桑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
他为了寻找写小说的材料从1880年起到处旅行他去过非洲跋涉过荒凉的撒哈拉沙漠他去过意大利美国观看过海岸火山和城市
夜景他体察风土人情聆听田夫的情歌这些生活使他的创作丰富起来。
从1880年到1890年的10年间,他写出了300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很有名的作品。
1、在段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莫泊桑的老师是,他们都是19世纪国著名的作家。
前者的
主要作品有《》《》等;后者则著有《》《
》等。
3、“从1880年到1890年的10年间,莫泊桑写出了300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
部分都是很有名的作品。
”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另外的作品。
(不少于三篇)
《》《》《》《》
4、莫泊桑跋涉过荒凉的撒哈拉沙漠,那么你还知道哪位著名的女作家也“跋涉过
荒凉的撒哈拉沙漠”,并写出了著名的作品?
作家原名作品《》
5、通过《莫泊桑拜师》学习,我知道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是:、
、。
6、观察马路上来往的行人和车辆,抓住特点写一段话。
(1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