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全套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12.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5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案鲁科版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学习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以及相关概念。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
3、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重难点:1、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周期表的结构和它们的应用2、位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自主学习【知识梳理】考点一微粒结构及相互作用力【知识梳理】原子结构、离子结构是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
根据考纲,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掌握。
1、突破原子或离子微粒组成的“数量关系”中性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的电荷数2、正确把握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如过氧根离子3、辨析“四同”概念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概念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互为同位素同种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对象原子之间单质之间一般为有机化合物之间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相似,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可能相似也可能不同相似实例H、H、H金刚石、石墨、C60;红磷、白磷;O2与O3CH3COOH与HCOOCH3如甲烷、乙烷、丙烷;乙烯、丙烯;甲酸、乙酸4、注意易混淆的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专题0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点热度★★★★★【化学素养要求】【考纲导向】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依据原子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彼此关系和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5.通过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6.通过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理解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7.通过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化学键。
【命题分析】对原子结构、化学键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各微粒数量间的关系,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及化学键、化合物类型的判断等方面上,试题难度不大,一般属于了解层次。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以元素周期表为工具考查“位、构、性”三者的关系,该部分内容既能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进行单独考查,同时也能将元素及其化合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试题的综合度较高,命题的空间大。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
该部分内容是过去命题的热点,未来将是一个必考点。
题型依然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变化不大。
核心考点一微粒结构与化学键1.抓住描述对象判断“四同”(1)同位素——原子,如11H、21H、31H。
(2)同素异形体——单质,如O2、O3。
(3)同系物——有机化合物,如CH3CH3、CH3CH2CH3。
(4)同分异构体——有机化合物,如正戊烷、新戊烷。
2.原子结构中易混淆的4个问题(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类远大于元素种类。
(2)元素有多少种核素,就有多少种原子。
(3)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4)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3.理清化学键与物质类别的关系(1)从图中可以看出,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专题五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以及相关概念。
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
3、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4、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周期表的结构和它们的应用教学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教学过程:考点一微粒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精讲】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物质结构的核心内容,同样也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复习时,注意掌握常用规律,提高解题能力;重视知识迁移、规范化学用语。
根据考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掌握。
1.突破原子组成的两大关系(1)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存在两个等量关系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由于中子不带电,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中的核ZA)=质决定了元素的种类,而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决定了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即质量数(电荷数()ZN)。
)+中子数((子数(2)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如过氧根离子:辨析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概念.2 核素、同位素的正确理解(1) ①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即核素种数远大于元素种数。
②核电荷数相同的不同核素,虽然它们的中子数不同,但是属于同一种元素。
③同位素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相称谓,不指具体原子。
④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原子其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其原子、单质及其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差异。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辨析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10e、18e3.巧记 Ne10电子体的记忆可以为中心:10电子体和18电子体是元素推断--微粒题的重要突破口。
HFHO、CH、NH、243+2+3+―Al, →―NeNa、Mg、-+-+-2-NH、、NH、HOH、O、FO234以Ar为中心记忆18电子体:SiH、PH、HS、HCl+2+CaK、234――→Ar――→--2-HS、Cl、O2此外,由10电子体中的CH、NH、HO、HF失去一个H剩余部分—CH、—NH、—OH、—F为9电子体,22334两两组合得到的物质如CHCH、CHOH、HO、NH、F等也为18电子体。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高考第二轮复习《专题6》二、教学目的1、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认识元素周期律。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知道周期与族的概念,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认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的关系。
5、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6、知道元素电离能的涵义。
7、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离能的变化规律,了解元素电离能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8、能应用元素电离能说明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元素主要化合价等的周期性变化。
9、知道元素电负性的涵义。
10、了解元素电负性和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认识同一周期、同一主族中元素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1、能根据元素电负性大小说出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12、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律的应用价值。
三、知识网络1、元素周期律2、周期表的结构【典型例题】【例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难失去电子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答案:B分析:ⅠA、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元素的金属性增强,越易失去电子;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总称过渡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某些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阳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小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阳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形成单原子阴离子时的化合价等于它的族序数减8或它的族序数减2。
【专题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考点突破】考点1 原子结构1.原子组成(X A Z )⎪⎪⎪⎩⎪⎪⎪⎨⎧⎪⎩⎪⎨⎧⎩⎨⎧-质序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决定主族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个带负电荷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同位素个中子元素的种类决定核电荷数个质子带正电荷原子核::)(:)(;:)()(Z Z A Z 2.等量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2)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所带电荷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
(4)阴离子所带电荷数=阴离子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
方法点击 原子结构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抛开题目所给新信息的干扰,弄清(X A Z )的含义,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答问题,在解题时一定要看清题干要求。
规律与特例:规律学习是主线,特性特点往往是考点,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还要掌握元素原子结构的特征规律。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大纲和高考重点要求与考查的内容,熟练掌握其结构特征,尤其是核外电子排布是快速判断元素的前提和基础。
1.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 、Ar 。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3倍的是O ;4倍的是Ne ;1/2倍的是Li 、Si 。
(3)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 、Be 、Al 。
(4)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是He 、C 、S ;3倍的是O 。
2.特性: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特征性质:(1)气态密度最小,原子核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三者均相等的是H 。
(2)单质硬度最大,熔沸点最高,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且气态氢化物中含氢百分率最高的元素是C 。
(3)原子半径最大的是K ,最小的是H 。
(4)单质与水反应生成氧气,气态氢化物最稳定,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F 。
专题五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考纲要求】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以第3周期、ⅠA和ⅦA族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知道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存在的物质类别。
5.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及其简式的表示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考情分析】历年高考本部分知识都有考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结构和组成,包括原子、分子和物质结构,重点是原子结构,通常从核素、核外电子排布与数目等角度考查;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包括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判断、元素性质的比较以及周期律的应用等;三、微粒间的作用力,主要涉及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考点1: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一、知识梳理1.原子的组成和结构(1)(2)有关粒子间的关系①质子数(Z)=核电荷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②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③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④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2.同位素的六同和三不同3、四同的比较(1)核外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
(2)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n2个。
①最外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不超过 8 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个)。
②次外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不超过 18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5.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例1.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2与18O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D.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均含0.1N A个氧原子解析:A项,16O2与18O2都是氧气单质;B项,16O与18O核外均有8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C项,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的个数和种类不变;D项,标准状况下,1.12 L 16O2和1.12 L 18O2的物质的量均为0.05 mol,含氧原子个数均为0.1N A。
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2课时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了解周期与族的划分依据;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价值;3、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4、树立发展的认识观,积极参与活动探究培养个人处理事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 重点: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的划分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的划分【教学用具】学案、PPT【教学过程】【知识回顾】学生根据学案回顾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内容【引入】通过必修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在同一周期,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周期、族的划分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研讨】请观察元素周期表的轮廓图,分析讨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族的划分有什么内在联系?【投影】【板书】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1.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1)将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归为一组,所得到的能级组按照能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与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相对应。
(2)每周期第一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¹。
每周期结尾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除He 为1s²外,其余为ns2np6,即最外层电子所在轨道的量子数n(电子层数)与其对应的周期序数相等。
(3)鲍林近似能级图与周期的关系:注意:(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¹到ns²np⁶!的周期性变化。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划分的本质联系:(3)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序数 =电子层数(钯除外)。
2. 核外电子排布与族的划分(与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密切相关)族按族分类价电子排布式价电子数特点IA~ ⅡA主族ns¹~²1~2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ⅢA~ ⅧA ns²np¹⁻⁵3~7ⅢB~ ⅦB副族(镧系、锕系除外)(n-1)d¹⁻⁵ns¹~²3~7族序数=价电子数IB~ⅡB(n-1)d¹⁰ns¹~²11~12族序数=最外层 ns轨道上的电子数ⅧⅧ族(n-1)d⁶~¹⁰n₅⁰~²8Ⅷ族第1列元素的价电子数 = 族序数9100族1s² 或ns²np⁶(n≥2)2或8 为原子轨道全充满的稳定结构3.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分区注意:s区全部为主族元素,而p区是主族元素+稀有气体元素(1)s区和p区包括所有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d区、ds区和f区元素组成过渡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前言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教案: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位一构一性三者之间的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领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例题中信息的学习,激励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推断题的分析与解答,学会运用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提问】请说明原子的组成。
学生活动回答原子结构的知识要点:(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内容以及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即位—构—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能力培养:通过例题培养学生运用位一构一性三者之间的联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原子结构和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推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习题训练,使学生领悟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去挖掘物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科学品质:通过例题中信息的学习,激励学生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推断题的分析与解答,学会运用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方法。
重点、难点位—构—性三者之间的规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板书】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组成【提问】请说明原子的组成。
学生活动回答原子结构的知识要点:(2)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数A=Z+N,是原子量的近似值。
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予以补充【板书】2.原子核(1)所含质子数______;中子数______;电子数______;质量数______。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问题:(1)所含质子数17;中子数18;电子数18;质量数35。
(2)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5)已知Cl元素的原子量为35.5,可知这两种原子在自然界的原子百分组成之比是Cl-35∶Cl-37=3∶1。
这里应明确同位素与核外电子数无关;并非所有原子核内都有中子。
非金属元素:其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金属元素:其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提问】比较三种“原子量”之间的差别,并判断下列各式分别表示哪种“原子量”?①M=m/mc/12;回答:三种原子量的概念及计算:(略)①为同位素的原子量;②为元素的(平均)原子量;③为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A为质量数)。
【投影】例2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式量分别为158、160、162。
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由此推断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此元素有三种同位素B.其中一种同位素质量数为80C.其中质量数为79的同位素原子占原子总数的1/2D.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为160【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
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分析:(1)如何确定该元素同位素原子的种类?(2)怎样计算其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3)怎样计算各种同位素原子的百分比?(4)如何确定此元素的单质的平均式量?讨论并回答:(1)有三种单质,说明该元素只可能有两种同位素原子;若有三种同位素原子,则形成的单质分子就不止三种。
设这两种原子分别为aX和bX,则三种单质为:aXaX、aXbX、bXbX。
(2)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数分别是:158/2=79;162/2=81;而式量为160的是由两种同位素原子共同形成的(79+81=160)。
所以,质量数为80的同位素并不存在。
(3)由三种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可求得质量数为79和81的两种同位素原子的个数比为1∶1,即各占50%。
(4)单质的平均式量可由下式求得:M=158×1/3+160×1/3+162×1/3= 160</PGN0046.TXT/PGN>【板书】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投影】例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不存在两种质子数和电子数均相同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请认真思考后做出回答。
引导学生小结有关电子排布的知识。
分析与辨析、回答:A中的微粒,可以是原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和O2-,都是2、8的电子层结构,但化学性质相差甚远。
B中当H形成H+时,不与任何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相同。
C对于中性原子其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故,本题C、D正确。
【投影】(1)核外电子排布的四条规律;(2)短周期元素各个电子层上电子数目之间的数量关系。
(3)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的关系;确定元素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仅非金属元素),且两者绝对值之和等于8(H为2)。
听其他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并给予必要的补充。
比如:半径比较三规律: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阴离子半径。
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其相应的阳离子半径。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离子半径逐渐减小。
【板书】二、元素周期律【投影】1.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并回答:写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观察并思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变化规律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由1~2或1~8出现周期性的变化b.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何规律b.原子半径总是由大到小,到稀有气体元素时半径突然增大,呈周期性的变化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何变化规律c.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均呈现由低到高的周期性的变化3.什么叫元素周期律?回答: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就叫元素周期律。
</PGN0047.TXT/PGN>【板书】三、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提问】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引导学生复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板书】②周期的分类及各周期的元素数目说明:在此引导学生注意相邻两个短周期中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族的分类思考,归纳,发言。
倾听,回忆。
回忆,发言:周期元素数目(2)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有哪些?思考并回答:把握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两边的元素,如B、Al、Si等。
(3)掌握每个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
练习书写主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序数。
【投影】例4 两种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
若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分别为p和q,则对下列p和q可能的关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①p+q=15②p=q+5③p=q-5 ④p+q=22A.①④ B.①③④C.①②③④ D.①②④【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做答。
讨论、分析、回答:①两种“短周期元素”,说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②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为1∶2,有两种形式:XY2或X2Y。
其中XY2型的化合物,常见的有CO2、SO2、NO2以及ⅡA和ⅦA族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如MgCl2、BeF2等。
常见X2Y型的化合物如IA与ⅥA族之间的化合物如H2O、Na2O及N2O等。
所以此题应选C。
</PGN0048.TXT/PGN>【板书】2.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元素周期表中微粒半径的递变规律【投影】例5 各组微粒的半径比较,正确的是[ ]①F<F-<Cl- ②O2-<Mg2+Al3+③Ca2+<Ca<Ba ④S2-<Se2-<Br-A.①③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读题与解题。
答案是A。
【组织讨论】请讨论解题思路并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
讨论,总结微粒半径比较的规律:(1)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递减;(2)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增大;(3)同主族元素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也增大;(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评价】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予以鼓励,并对发言中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予以补充。
【板书】(2)元素周期表中各元素单质性质的递变规律【提问】周期表中元素单质的性质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思考,总结:(1)同周期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2)同主族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单质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和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3)位于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具有两性。
【投影】通过实验证明:Na、Mg、Al、Fe这四种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
【组织讨论】不仅要提出方案,还要说明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应该看到的实验现象。
【评价】因为是复习,因此学生有可能提出各方面的依据或设想。
在学生提出可能的方案后,引导学生对每一个方法都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分析并说明为什么可行?为什么不行的道理。
这9种设想中,不能完全充分说明问题的有:(1)、(4)、(7)、(8)和(9)。
【提问】哪些实验事实能够说明:S的非金属性比Cl要弱?思考,讨论,设计并提出实验方案或实验事实:(学生可能的方案有)(1)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2)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3)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氢氧化物的碱性的相对强弱;(4)与强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剧烈程度;(5)四种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6)它们形成的强酸盐溶液的pH的大小(水解程度);(7)它们对应的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相对强弱;(8)这四种金属的冶炼方法;(9)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评价】与学生一起在讨论中评价每一个方案。
【板书】(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的递变规律【投影】例6 已知同周期的X、Y、Z三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ZO4>H2YO4>H3X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减弱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减小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减弱思考,归纳,回答:可能的思路有:(1)与氢化合的反应条件;(2)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3)Cl2通入H2S或硫化物的溶液中,能得到S单质的沉淀;(4)Fe或Cu在其中燃烧时,所得产物中Fe或Cu元素的价态等等。
【提问】应该如何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的相对强弱?讨论,总结: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或碱性,以及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取决于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的活动性的相对强弱”的规律,本题应选B、D。
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有何内在联系?思考,回答。
四、“位—构—性”的规律及应用【引入】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形式。
那么,这种元素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些规律对于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又有哪些具体的指导意义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倾听,思考。
积极参加讨论,并发言。
思考,发言:(1)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总数;(2)由核外电子总数可知电子的排布,从而知道电子层数,推知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3)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4)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知元素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