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产计算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2~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3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3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1-14.5%)。
主要农作物测产方法玉米测产方法玉米测产对于科学统计玉米产量、推广玉米新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产是一项严肃的评估工作,必须做到科学、公正、真实、可靠、克服主观性和随意性。
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测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玉米测产公式详细解释
玉米测产公式是一种用于测算玉米产量的数学计算公式。
它通过根据一系列参
数和变量来预测和估计玉米的产量。
这些参数和变量包括土壤质量、种植密度、施肥量、气候条件等。
首先,土壤质量是测算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的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
养分供给,对玉米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土壤质量越好,玉米的产量就有可能越高。
其次,种植密度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
种植密度即指在单位面积内种
植的玉米植株数量。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资源,使植株生长良好,从而达到更高的产量。
施肥量是另一个重要的参数。
适量的肥料供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增加
玉米的产量。
不同生长阶段的玉米对肥料需求也不同,因此根据生长阶段合理调控施肥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产量。
此外,气候条件也对玉米产量有重要影响。
阳光充足、温度适宜、降雨适度是
玉米生长所必需的气候条件。
如果气候条件不理想,比如过度干旱或过度湿润,可能会导致玉米生长受阻,从而降低产量。
综上所述,玉米测产公式是一种综合考虑土壤质量、种植密度、施肥量和气候
条件的数学计算公式,它可以帮助农民预测和估计玉米的产量。
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和控制这些参数,农民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油菜的测产方法
取样方法、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不同类型的田块进行测产(调查内容见附表),每个地块面积不小于3亩,所种品种必须具有代表性。
每块地按对角线法,间隔一定距离取3~5个样点。
每个样点面积9m2,计算亩株数。
每点连续取10~20株,测定单株平均有效角果数(结实5粒以上)、角粒数(自接近平均角果数的植株中随机选取50个角果计算),千粒重按品种特性计算。
三、产量测算。
油菜产量(公斤/亩)=每亩株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测产系数(0.85)×10-6。
——年油菜产量结构调查表。
玉米的测产方法粮油,栽培技术理论产量:万亩高产田取90个测产样点。
每个样点67平方米,计算亩株数,在每个测定样段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收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0.85。
实收测产:1.取样方法。
将万亩示范点划为10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取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称重、脱粒并称籽粒重量。
实测产量(公斤/亩)=收获鲜穗重×鲜穗出籽率(%)÷收获样点实际面积×666.7×[1-籽粒含水率(%)]÷(1-14%)。
选取高产创建方一例:品种郑单958,选5个点计算产量,每点代表60亩,折合每亩产量分别为1 320.6公斤、l 342.8公斤,1 331.6公斤、1 269.1公斤和1 145.8公斤。
最后5点平均亩产为1 282.0公斤。
高产创建大面积玉米亩产1 342.8公斤。
把5个测产点的穗数,折算成1亩地的种植密度。
相应的每亩密度是5 330株、5 093株、5 104株、5 265株、4 955株(或穗)。
按此密度计算,每穗的籽粒重量应在250克(半斤)以上。
显然,凡是亲自种过郑单958品种的人都很清楚,在如此密度下玉米很难达到亩产1 300公斤。
按农业部制订的“测产方法”,万亩玉米选若干个点,每个点选1分地,从中每隔5株取1穗,或者按前3年的平均千粒重为准,一个点有的代表百亩以上,有的代表千亩以上,有的代表万亩以上,就这样一折算,万亩、十万亩、百万亩玉米“超吨粮”高产纪录就诞生了。
这种测产方法无论怎么客观怎么精确也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
试试看,如果每个点每1行多计算出了1株,每亩地就多出了好几百株。
如果再有点急功近利,故意作为,人为的误差就会更大了。
马铃薯测产方法
(一)取样方法。
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分为1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30个点。
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
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
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
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
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平均亩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1-杂质率);
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含量)/该取样点面积;
非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
万亩示范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
量之和/30个取样点;
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
/30个取样点;
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
小麦玉米等作物测产计算方法(共3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长宽各1米收获测产,按地块可用5点取样,最后平均出1平方米的产量,乘以即为亩产。
理论产量公式计算:亩产量(公斤/亩)=亩穗数(万穗)×穗粒数(个)×千粒重(克)×100。
田间测产的目的一是总结丰产经验,二是为生产单位制定预分方案提供依据。
一、农作物测产计算公式(一)水稻、小麦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数/斤粒数(二)玉米亩产(斤)=亩穗数×穗粒数/斤粒数(三)谷子、高粱亩产(斤)=亩穗数x穗粒重(克)/500(四)甘薯亩产(斤)=亩株数×单株平均薯重(斤)(五)棉花籽棉亩产(斤)=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x单粒重(克)/500=亩株数x每株有效铃数/每斤铃数皮棉亩产(斤)=籽棉亩产(斤)x衣分率(%)二、田间测产方法(一)查测(查穗粒数)沿对角线取3-9个测点。
小株作物的测点长方形,面积6平方尺;大栋作物取60平方尺所需的行长。
行长(米)=60(平方尺)/平均行距(尺)/3在每个测点上查数农作物的株数或穗数;在测点内依次取20株或穗,查数每株的果铃数或每穗的粒数。
根据各测点的平均株(穗)数和每株平均铃数或每穗平均粒数,算出每亩总铃数或每亩总粒数。
根据品种常年千粒重,结合当年条件,估计出每斤铃数或每斤粒数,计算出每亩产量。
为了使测产接近实际应扣除一定损耗。
(二)割测1.每个田块选3一9个测点,小株作物每个测点割取6平方尺面积的作物;大株作物每个测点收获60平方尺面积的产品,进行脱粒、风干、称重,求出各测点的平均产量。
2.小株作物将各测点平均产量乘上lO00;大株作物将平均每个测点产量乘上100,算出每亩产量。
割测的亩产也要扣除一定的损耗,才能接近实际产量。
3.红薯、马铃薯、花生等作物,可先测出每亩株(窝)数,然后按对角线取3-9个测点,每个测点刨3—5株(窝),求出乎均每株(窝)产量,乘上每亩株(窝)数,算出每亩产量。
马铃薯亩产测量方法一、测产准备1.测产工具:准备好测产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记分牌、计算器等。
同时,确保这些工具在使用前已经校准过,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人员组织:组建测产小组,进行培训,确保每个成员都了解测产程序和操作方法。
小组成员应包括有经验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代表。
3.样本选取:在待测产的马铃薯田块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样本田。
样本田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10%左右,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田间调查:在样本田中,对马铃薯的种植品种、种植密度、生长期等信息进行详细调查。
这些信息对于计算亩产至关重要。
二、测产步骤1.收获前准备:在收获前,对样本田进行一次田间调查,统计马铃薯的株数、株高、茎粗等信息。
这些信息将用于估算样本田的理论产量。
2.实际测量:在收获时,对样本田进行实际测量。
首先,用皮尺测量样本田的长度和宽度,计算出面积。
然后,根据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内的株数),计算出样本田的理论产量。
3.产量换算:将样本田的理论产量换算成亩产。
换算公式为:亩产= 理论产量/ 样本田面积× 10000(单位:kg/亩)。
4.数据分析:将测得的亩产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平均亩产、最高亩产和最低亩产等。
这些数据将用于评估马铃薯的总产量和生产效益。
5.结果汇报:将测产结果向相关部门汇报,如农业部门、种植户等。
同时,将结果整理成报告,存档备查。
三、注意事项1.在测产过程中,要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避免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
2.在选取样本田时,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马铃薯田块的实际情况。
3.在计算亩产时,要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避免因计算错误导致结果失真。
4.在数据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亩产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品种等。
5.在结果汇报时,要确保信息真实可靠,对相关部门和种植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同时,要遵守相关规定和保密要求。
总之,马铃薯亩产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工作,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
水稻产量估算方法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水稻产量估算方法1、五点随机取样(对角线、梅花形),离地头5米以上。
2、平均行距:测21行距离(连续),除以20。
3、每平方米折算成行长:1平方米除以行距(米),查穴数。
4、每穴穗数:(连续)查取10穴,取平均值。
5、穗粒数:调查2穴(穴穗数接近平均值)。
6、千粒重:以常年千粒重为计算理论产量,八五折后即为估产产量。
7、计算公式:估产产量(kg)={【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g)/106】}*水稻实收测产方法:(1)取样方法。
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高产攻关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
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算重量。
(2)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产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 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份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3)计算公式:Y=(÷S)×W×(1-I)×(1-E)×[(1-M)÷(1-MO)];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粳稻%。
常见作物的千粒重1、水稻千粒重 18-34克,每公斤29400-55000粒。
2、粳稻千粒重 25-321克,每公斤 31200-40000粒。
3、籼稻千粒重18-25克,每公斤 40000-55000粒。
4、小麦千粒重 23-58 克,每公斤粒。
农作物田间产量测定方法农作物在田间实际产量测定工作中,要贯彻执行公平、公正、科学、求实的原则,以确保测定结果准确、真实、可靠。
一、田间产量测定人员的组成要由3—5人相关人员组成测定小组。
二、产量测定前的准备工作产量测定工具:卷尺、种子袋、标签、镰刀、绳子;记录设备:录像机、照相机、田间记录本。
三、田间产量测定及调查1、基本情况调查首先了解和弄清所选调查田地的农户姓名、作物、品种、种植面积等基本信息。
其次还要知道作物播种的时间、播种量、播种方法,使用肥料、农药的种类和数量。
2、取点频率的确定注:大于10公顷的每增加1公顷递增2点。
3、田间取点技术为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必须科学的使用取点方法。
如果取点方法不当,必然会使测定结果产生误差。
因此,取点要力求做到合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不要有任何主观偏见以减少测定误差,进而使我们的测定工作能够反映出测定目标的真实性。
地头、边行、缺苗断垄的地方因植株生长特殊,不具有代表性,应避免取点。
为了取点不出现人为错误,应采取随机抛物法取点。
样区点的确定一般采用对角线方法。
四、水稻、玉米、大豆的田间测产方法通常情况下以测产面积定取样点,每个取样点取1平方米作物(按1垄或1行延长米取)。
水稻一般是30cm×13cm 的行、株距,那么单行取为3.3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玉米、大豆垄距一般为65cm,单行取1.55延长米约为1平方米。
按照标准定点取样后,脱粒晾晒至标准水分,去除杂物后称重,然后换算成亩产量。
范例:1、实际产量计算公式:亩产=每平方米重×667测产某水稻田2晌,共采5点每点1平方米,5点共得产量3.7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为0.74公斤,那么平均亩产=0.74公斤×667(平方米),即实际测得产量为493.58公斤/每亩。
2、理论产量①水稻:1平方米500株,每株平均80粒,千粒重为24.5克。
计算公式:平方米株数×每株粒数×千粒重÷1000平方米粒重=500×80×24.5g÷1000=980g每平方米产量=980g÷500g=1.96市斤②大豆:1平方米23株,每株98粒,百粒重19克。
玉米测产方法一、理论测产(一)万亩高产示范田1、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高产示范田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共取90个测产样点。
2、测算亩收获穗数。
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双行20米,计算株数和收获穗数,计算亩收获株数和收获穗数。
3、测算平均穗粒数。
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计算平均穗粒数。
4、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亩收获穗数×平均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或品种公告公布数)×0.85×10-5 。
(二)千亩核心展示田在万亩高产示范田测产划分的10个左右自然片中,将千亩核心展示田作为其中1个自然片,其测产结果即是万亩示范田策产结果,也是千亩核心展示田的测产结果。
(三)高产攻关田在高产攻关田中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四)辐射带动田取高、中、低3个代表性地块,每个地块取3个样点,具体测产办法与万亩高产示范田相同。
二、省级复测在市、县自测的基础上,省级专家组对万亩高产示范田进行复测,对千亩核心展示田、高产攻关田和辐射带动田进行抽测。
万亩高产示范田在市、县自测的地块中,随机取三个地块,每个地块取三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对其它“三田”,每田随机取3个样点进行理论测产。
三、实收测产(一)取样方法。
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67平方米。
(二)田间实收。
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算果穗数目,称取所有果穗鲜重,并计算果穗平均鲜重。
按平均穗重法选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籽粒含水率。
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沥含水率,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测算对于农业生产的规划和经济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帮助农民或相关人员准确地估计水稻的产量。
一、样方法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水稻测产计算方法,它通过在田间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方,测量样方中水稻的生长情况,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水稻产量。
1. 样方的选择需要根据田块的大小确定采样的样方数量。
一般来说,种植面积越大,样方数量应越多,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然后,在田块中随机选择样方位置,确保样方代表了整个田块的生长情况。
2. 样方的测量在每个样方中,需要测量水稻的相关指标,如株高、穗长、穗粒数等。
可以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尺、计数器等,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计算产量根据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水稻的产量:产量 = 样方面积× 样方总穗数× 平均每穗粒数× 千粒重÷ 10000其中,样方面积指的是每个样方的面积,样方总穗数指的是所有样方中穗的总数,平均每穗粒数指的是每个样方中穗的平均粒数,千粒重指的是千粒重的平均值。
二、遥感技术除了样方法,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获取水稻生长的空间分布信息,从而推算出整个田块的产量。
1. 遥感图像的获取需要获取水稻生长期间的遥感图像。
可以通过航空摄影或卫星遥感进行获取。
遥感图像应覆盖整个田块,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2. 图像处理获取遥感图像后,需要进行图像处理,提取出水稻的生长信息。
可以使用遥感软件或图像处理算法,进行图像分类和特征提取,将水稻与其他植被进行区分。
3. 产量推算根据提取出的水稻信息,可以使用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水稻产量与遥感指标之间的关系。
然后,根据整个田块的遥感指标,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三、其他方法除了样方法和遥感技术,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用于水稻测产。
1. 人工调查法:通过调查农田的实际种植情况和农户的反馈,结合统计学方法,推算出水稻的产量。
田测产有形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公式
田测产有形资产账面价值计算公式是一种用于确定企业或个人拥有的有形资产的数值的方法。
有形资产包括土地、房屋、设备、机械等可以触摸和看见的物质财产。
计算公式如下:
账面价值 = 资产原价 - 累计折旧 - 累计减值
首先,资产原价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购买有形资产时所支付的金额,包括购买价格、运输费用和安装成本等。
其次,累计折旧是指企业或个人对有形资产进行逐年折旧的金额累计。
折旧是指资产的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减少的情况。
通常,折旧可以按照一定的折旧方法进行计算,例如直线折旧法或加速折旧法等。
最后,累计减值是指由于有形资产的价值下降或资产所带来的收益预期减少等原因,需要对资产进行减值的金额累计。
减值是指企业或个人发现资产的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进行减值准备的操作。
通过对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累计减值,就可以得到有形资产的账面价值。
这个价值反映了当前时间点上资产的净值,可以用于评估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公式只是一种理论模型,实际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适当的折旧和减值方法,并结合相关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操作。
此外,资产的账面价值可能与市场价值存在差异,因此,在评估资产价值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大豆测产公式计算方法
1. 嘿,你知道大豆测产公式怎么计算吗?就好比你有一堆大豆,你得知道怎么去准确算出它们的产量呀!比如说,咱有一块大豆地,那先得搞清楚种植的面积吧。
2. 大豆测产公式计算可不简单哦!就像搭积木一样,得一步一步来,不能马虎。
比如说已知株距和行距,那就能算出一亩有多少株大豆啦。
3. 哇塞,大豆测产公式计算真的很重要呢!这就像是在寻宝,要找到正确的方法。
比如说看看大豆的单株荚数,那对测产可关键啦。
4. 嘿,别小瞧大豆测产公式计算呀!这可不比解一道难题简单呢。
想象一下,知道百粒重后,对计算产量帮助多大呀。
5. 哎呀,大豆测产公式的计算可是有窍门的呢!就如同找到了开锁的钥匙。
比如根据那些关键数据,多准确地算出产量呀!
6. 大豆测产公式计算真的超有意思的!如同探索一个神秘的世界。
比如说某块地里的大豆,咱就可以通过公式去探秘它的产量啦。
7. 哇,学会大豆测产公式计算简直太牛啦!就好像掌握了一项神奇的技能。
就拿实际情况来说,准确计算出产量那可太有成就感啦!
我的观点结论:大豆测产公式计算方法很关键,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更好地了解大豆的产量情况,对种植和相关研究都有重要意义哟!。
大豆测产方差及公式《大豆产量方差及其公式解析》摘要:大豆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方差对农户收益、国家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析大豆产量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并给出相应的公式。
1. 引言大豆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其产量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农户的收入、粮食价格以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因此,研究和分析大豆产量的方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2. 大豆产量方差的概念大豆产量方差是指一定时期内大豆产量与其平均值的偏离程度的平方的平均值。
方差越大,说明大豆产量的波动性越强;方差越小,说明大豆产量的波动性越弱。
3. 大豆产量方差的计算方法大豆产量方差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样本方差和总体方差。
样本方差适用于已知大豆产量的一组样本数据,而总体方差适用于未知大豆产量的整体数据。
样本方差的计算公式为:s^2 = ∑(x - x)^2 / (n - 1)其中,s^2为样本方差,x为单个样本的产量值,x为样本的平均产量值,n为样本数量。
总体方差的计算公式为:σ^2 = ∑(x - μ)^2 / N其中,σ^2为总体方差,x为单个样本的产量值,μ为总体的平均产量值,N为总体数量。
4. 大豆产量方差的应用大豆产量方差的应用涉及到农业生产管理、粮食市场调控、决策支持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大豆产量方差的研究和分析,可帮助农户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大豆产量的波动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和政策支持,提高大豆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 结论大豆产量方差是研究大豆产量波动性的重要指标,它对农户收益、粮食市场以及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解析大豆产量方差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稳定。
提高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
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是指通过对果园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和测算,得到的产量与实际产量之间的比值。
提高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的目的
是为了精确预测果园的产量,以便更好地进行销售和生产计划。
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的提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样本选择和测定方法:正确选择样本以代表整个果园的产量水平非
常重要。
在进行产量测定时,应按照果树的不同特性和种类,选择适当的
方法和指标进行测算。
如对于具有一棵树结多个果的果树,可以选择每棵
树上的几个不同位置的果实进行测量;对于一棵树结少量果实的果树,可
以选择多棵树上的果实进行测量。
2.统计分析方法: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中,通常会使用统计分析
方法来处理样本数据,从而得出产量预测结果。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
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在提高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中,可以
通过引入更加精确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均方差、相关系数等,来计算产量
预测的准确性。
3.优化模型和算法:通过优化果园测产百分比计算公式的模型和算法,可以提高产量预测的准确性。
常见的优化模型和算法有回归模型、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
在应用这些模型和算法时,需要根据果园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算法进行计算。
大豆测产办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个样点离地头5米以上。
采取等行或宽窄行播种的,在样点中连续测量11行的距离,分别除以10,计算出平均行距(米)。
依据平均行距,计算临近2行的2平方米的行长与平方米株数,连续测定10株的株粒数,相加除以10计算出平均株粒数。
百粒重按该品种常年百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株数(株)×株粒数(粒)×百粒重(克)×10×90%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万亩片内选取有代表性的块地,面积3亩以上,进行实收实脱,称重,用水分测水仪测定含水率。
如果机械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二)计算产量:-5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重(公斤)×(1-含水率)÷(1-13.5%)。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