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烟台蓝色崛起
- 格式:pdf
- 大小:684.86 KB
- 文档页数:2
中心城市勇当"蓝色航母"烟台六区打造"四个高地"水母网1月15日讯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规划的重要“一核”,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哪里?有谁来担当动力源,引领蓝色产业乘风破浪?YMG记者昨天从《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试行)》中了解到,烟台蓝色经济区将中心城市确定为核心区和动力源,以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引领,打造海洋科技研发应用、高端产业集聚辐射和物流商务服务、生态环保示范四个高地。
烟台中心城市由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组成,面积2722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六区蓝色产业根基深厚,智力资源聚集,区位优势明显,完全有能力担当起“动力航母”的角色。
根据各区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各有侧重。
高新区、莱山区:海洋科技研发应用高地发挥高新区和莱山区创新要素密集优势,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海内外创新资源,加快产学研结合和产业化应用,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化支撑。
高新区——充分发挥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工业园、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科技商务中心区等平台作用,培育创业大厦、科技广场、创意园区、总部基地、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打造以海洋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以产学研合作示范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支撑区,成为烟台乃至半岛蓝色经济科技创新新引擎。
重点围绕中集海工研究院、绿叶科技园和国际生物科技园、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航天电子研究所等,搭建海工和核电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突破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莱山区——支持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瞄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海洋科学和高技术应用,培养、聚集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完善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机制,为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成果支持。
发挥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烟大海洋研究院等骨干带动作用,建设全市海洋科研中心。
46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Blue Growth Driver” Surges in Yantai烟台,“蓝色动能”澎湃文/栾悦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72023.041071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蜿蜒绵长,230个近海岛屿如繁星密布,1.23万平方公里海域辽阔壮观……这是因海而兴的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也是烟台向海图强、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的最大底气。
3月20日,山东省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经海005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在南隍城海域完成坐底交付,“经海001号”至“经海008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已齐聚南隍城岛海域,烟台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五一假期前,“耕海一号”二期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
届时游客可乘船登上这条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宝石项链”,感受“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独特魅力……听,冲刺“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蓝色动能”愈加澎湃。
走出海洋牧场建设“烟台路径”一座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崛起的背后,是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走出的“烟台路径”。
为保障海洋牧场建设顺利推进,烟台相继出台了《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海洋牧场建设资金政策保障,形成科学系统、梯次推进的建设总纲。
依托烟台海工装备产业优势,构建“4带10点100箱”空间布局。
开展《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协同立法,为海洋牧场规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进程中,烟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培植海藻床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突破350万空方,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有效维护了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烟台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达到99%。
浅谈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思路摘要:烟台蓝色经济发展须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陆海联动发展,加快发展临港物流业、临港石化、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核电等重点产业,培植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提高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烟台蓝色经济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山东的蓝色经济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烟台的蓝色经济发展,是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笔者拟对烟台蓝色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烟台蓝色经济的发展与南方一些沿海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蓝色经济总体规模较小,集群效应不能有效发挥,能够拉动港口经济迅速发展的临港石化和造船企业数量较少、膨胀较慢,新兴海洋产业规模不大,滨海旅游业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科技含量偏低。
高科技海洋产业在整个海洋产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海洋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与海洋开发的高技术特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发展投入不足。
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受紧缩政策影响,涉海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港口建设相对滞后,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及海上交通事故、突发性油污染等一系列因素,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一、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现已初具规模。
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港口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目前,烟台市新建、续建港口项目18个,港口工程数量和投资额均创近年来新高。
以烟台西港区、芝罘湾港区、莱州港区和龙口港区为重点的大型、深水码头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50多个。
疏港交通体系建设拉开框架,德龙烟铁路、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开工,烟台西港区、莱州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已开始建设。
山东省“蓝色经济区”背景下,胶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比较分析作者:刘万辉,李爱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第10期摘要:在“蓝色经济区”的规划下,青岛、烟台、威海三个城市海洋经济发展较快,都出现了“雷同化”问题,都存在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对海洋环境的破环污染。
由于青岛、烟台和威海三个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三个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侧重不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不尽相同。
通过对三个城市从地理优势到发展水平,从海洋经济状况到海洋产业发展等各方面的详细比较,能够清晰的看到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科技投入2011年,国务院规划的"蓝色经济区"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战略。
蓝色经济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胶东半岛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威海等为骨干。
提升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对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总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如今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青岛、烟台、威海在"蓝色经济区"的机遇下,各方面发展如何,尤其是海洋经济,三地区在比较分析之后,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更好、更快的发展。
1 海洋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1.1 青岛(1)海洋科技存在专业优势和人才积淀。
截止2010 年末,青岛共有各类大专院校 28 所(含民办高校),其中普通高校 25 所,在校学生27.9万人。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465 处。
青岛是一座海洋科技城,被确定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
驻青省级以上海洋科研机构占全国的40%以上,高层次海洋科研人员占全国的30%左右,涉海院士占全国的42%。
如果你是烟台市市长如何理建设蓝色经济区1》以科技资源配置与开发助推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问题探讨1、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给烟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烟台市必须找准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烟台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重点。
文章最后阐述了打造烟台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的重要城市,烟台市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如何进行科学定位,拟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自身发展,提升城市层次,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和建设,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关系到烟台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烟台市发展的影响(一)烟台市的机遇1.为烟台市转变发展方式,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蓝色经济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的发展模式,鲜明特征是创新、科技、开放、生态。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要求烟台市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科技创新,由陆地向海洋扩展,从近海向深海延伸,注重生态环境,实现海洋开发和保护并重,沿海和内陆发展同步,国内和国外双向开放,各方面、各领域统筹兼顾,在海陆统筹协调发展、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这为烟台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烟台市的发展更新思路,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扩大开放。
2.为烟台市纳入国家战略,增强区域竞争力带来了机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烟台市,亦将进入国家决策层面,有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技创新、海陆统筹以及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享受先行先试政策,得到国家和省重点扶持,烟台临海县市区战占省的近三分之一,海域陆域广阔,开发潜力巨大,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阵地,将迎来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
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和山东省的政策优势,放大自身的区位效应,拓展城市的腹地和开放空间,城市的发展将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城市和区域发展将面临更大的空间,地位进一步提高,功能进一步强化,在山东省和环渤海经济圈、东北亚经济圈内的区域竞争力也将显著增强。
烟台蓝色十大产业体系翻开“蓝色烟台”产业地图,十大产业位列其中。
烟台将培育壮大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能源矿产等战略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现代海洋渔业、海洋文化旅游、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临港加工制造等骨干支柱产业,突破发展海洋生态环保、海洋新兴服务、海水综合利用等高端新兴产业,构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
■海洋生物产业烟台“变身”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重点发展育种、新医药和生物制品,建设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与产业基地、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选育繁育中心和海洋生物资源种质库。
”这是烟台海洋生物产业上的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首先将提升海洋生物育种优势。
加强优势品种种质保全和遗传改良,加大原产地保护,抓好刺参、鲍鱼、半滑舌鳎、三疣梭子蟹原良种场、良种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
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突破发展鱼、虾、贝、藻类多倍体繁殖和杂交技术,引进、选育一批名特优海水养殖新品种。
其次,突破发展新医药产业。
建设国内先进的新医药研发中心,以深海生物组织和海洋活性物质为基础,利用生物提取、合成和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重大疾病创新药物。
■海洋装备制造业建成国际级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基地根据规划,烟台将把海洋装备制造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方向,突破关键技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集成化、高端化、集聚化发展水平。
到2015年,海工装备制造能力达到100万吨、船舶550万载重吨,海洋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建成有国际影响的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基地。
首先,优先发展特种船舶。
以高新技术、高端产品、高配套率为方向,突破发展冷藏集装箱船、高档游艇、公务船、LNG船、远洋渔船、化学品船、大型重型运输船等产品。
加强与北欧造船强国合作。
其次,大力发展海工装备,发展自升式和半潜式钻进平台、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深水系泊系统、自动调压载系统等特色优势产品。
同时,开发高端配套产品。
提高舾装件、铝板、管材等产品规模和技术水平,建设船舶中间产品生产中心及船用大宗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开发生产甲板机械、舱室设备、船用空调、通讯导航及自动控制、海上油气开采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烟台: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蓝色经济增长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烟台:全力打造最具活力的蓝色经济增长极烟台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处于核心区位置,并被赋予骨干城市地位。
战略实施以来,以建设国内海洋经济领军城市为引领,按照一核两带全覆盖的空间布局,深度开发海洋,高效利用海岸,科学开发海岛,统筹发展海陆,加快重点板块开发,推进海洋经济政策试点,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倾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取得阶段性成效。
蓝色烟台大有可为烟台是山东省唯一跨黄、渤两海的城市,烟大铁路轮渡开通后,成为连接东北与华东的节点城市;正在建设的德龙烟铁路,将形成山东北部沿海大通道;青烟威荣城际铁路将使烟台融入半岛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推进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和中韩铁路轮渡项目,将确立烟台东北亚枢纽城市的战略地位。
烟台发展蓝色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全市对应海域面积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765公里,占山东省的%。
沿岸分布着龙口湾、丁字湾等7个面积较大的自然海湾。
拥有500平方米以上的近海岛屿72个,面积平方公里,占山东省的%。
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矿产、油气、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发展蓝色经济前景广阔。
十一五以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海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6%。
2011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产值1480亿元,增长17%。
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鱼类养殖和大菱鲆、扇贝苗种生产基地,水产品出口约占全国的1/9。
烟台是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集聚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等9家涉海高校院所,拥有13个国家级、16个省级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海洋高技术专业孵化平台50万平方米。
可以说,烟台工作成效如何,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全国海洋经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大局,要求我们必须勇挑重担、多做贡献。
024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文/王学娟“蓝色”崛起The…Rise…of…the…“Blue”烟台濒临黄海、渤海,区位条件突出,在山东省7个沿海城市中,烟台是唯一地跨黄、渤两海的城市;在全省30多个沿海县市区中,烟台占了近1/3;在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51个县市区中,烟台占了近1/4。
在全国的城市当中,同时地跨两个海的城市并不多,烟台恰好可以同时利用渤海和黄海两个海的资源优势。
烟台市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南翼,往北隔着海就是东北,往西是山东的腹地,往南是长三角经济圈。
烟台一个城市,同时处在几个经济圈交汇的地方,在国内,这样的城市也非常少。
烟台是全国优势水产品的主产区,渤海湾的大对虾、莱州湾的梭子蟹、长岛的刺海参等享誉海内外;黄金、卤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这些陆地和沿海的资源非常丰富。
烟台经过近年海洋经济的发展和临港产业的建设,形成了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像水产养殖、苗种培育、滨海旅游、海洋装备制造、港口物流及海洋新能源等,都非常突出。
专题SPECIAL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0252016.03烟台市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十一五”时期即把发展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作为全市八项重要工作中的两大项,积极谋划和推动。
“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启动后,2010年烟台市提出建设国内海洋经济领军城市,2012年又确立了建设蓝色、文明、幸福之都的目标。
围绕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烟台出台了《海湾海岛开发规划》、《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10多个专项规划,制定了《长岛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莱州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等重要板块开发规划,提出了莱阳南海新区、海阳亚沙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龙口北部增长极、莱州西部增长极等重点区域发展意见,建立起包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实施意见等相对完善的规划体系,为蓝区全方位深度开发奠定了基础。
其中《长岛休闲度假岛发展规划》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获省批复的县级规划。
第37卷第2期2016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2Apr.,2016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发展前景李成林(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100048)摘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协调区域发展也成为强国兴邦的重要战略,这为提升和发展烟台经济竞争力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烟台地处山东半岛海滨,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随青岛海洋发展的步伐,加强与日韩交流合作,建设蓝色经济先行区,成为连接日韩,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桥头堡.本文主要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背景,运用SWOT 方法,对发展烟台蓝色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统筹分析并加以比较,在此条件上针对烟台市蓝色经济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SWOT 分析方法,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7收稿日期:2014-06-242009年4月21日至2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视察工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规划,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山东半岛发展,为共同发展指明道路.烟台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也是国际性港城、旅游城和商城,集众多优势于一身的烟台自然而然扮演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要角色.因此,烟台需要结合自身优势,紧抓此次战略大机遇,借助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力政策,一方面,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合理布局和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推动和提升相关朝阳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通过提升自身实力,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整体建设,争取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推动力.1建设蓝色经济区的理论依据1.1海洋资源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伴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聪慧的中国人民认识到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繁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世界的多极化和我国自身利益的扩展,我们应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合理有效利用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世界强国走向深蓝的背景下,中国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利益、高效持久的发展海洋经济,也成为国家长远的战略目标.1.2科学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为提升山东经济建设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合理建设蓝色经济区指明新道路.在临海地带发展战略新理念的指导下,应加快推进临海地带发展战略,带动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振兴和发展.1.3烟台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地位和发展的必要性在战略规划中,烟台处于核心位置,被定位成骨干城市.烟台终于有机会转变长期以来的自身定位,从国家经济发展旁观者,转变成承担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规划,烟台具有发展层次较高、带动周边能力强、经济发展辐射范围广、产业发展综合性强等优势,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和非常广阔发展前景.此外,烟台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为烟台经济的高速发展打下扎实基础.烟台海岛面积广阔,约占全省海岛面积的40%.作为沿海城市,不仅是全国优势水产品的主产区,黄金、石油、天然气、卤水、煤炭等资源含量也颇为丰富.良好的产业基础,如水产养殖、滨海旅游、港口物流、苗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培育及海洋新能源等,为烟台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有助于推动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2利用SWOT 方法分析烟台蓝色经济发展2.1优势(Strength )烟台作为最早的沿海开放城市,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本文主要从区位优势、海洋产业基础、港口发展潜力三个方面论述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2.1.1区位优势突出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中部,东连威海,西接潍坊,西南与青岛毗邻,北濒渤海、黄海,与大连隔海相望.土地面积13745.95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702.5公里,海岛曲长206.62公里.烟台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区位优势突出(如图1所示),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地处渤海湾,狭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海岛,使烟台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良好的建港和发展临港工业的优势;二、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临近大连,成为连接东北三省与环渤海经济圈的桥梁纽带,可以促进两大经济圈的合作与交流;三、烟台作为连接日韩的桥头堡,在吸引外资投入,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中具有极其有利条件[1-3].图1烟台地理位置2.1.2海洋产业基础优势自“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烟台市的海洋经济依托政府的鼓励和政策优势,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9年烟台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1100亿元,2006-2009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速达到18.67%,高于全市GDP 的年均增速2.88个百分点.海洋产业结构日益优化,2006年,烟台市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为24.2ʒ35.5ʒ40.2,2009年优化为16.7ʒ41.9ʒ41.4.主要海洋产业发展良好.全市已形成了融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海洋新兴产业等为一体的海洋经济体系.2.1.3港口发展潜力优势烟台市海岸线总长909.1公里,海岸线漫长,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先天优势资源条件.全市现有生产性泊位15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年设计通过能力6000万吨,并且在新一轮对港口规划建设中,通过规划和重新设计,使港口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对烟台港在全国、全省的地位提升起推动作用.港口业的发展为蓝色经济提供支撑,已经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烟台港口的不断建设,定会突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优势,提升海洋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更有利于推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2劣势(Weakness )2.2.1经济增长模式落后烟台市经济规模总体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呈现出第一产业比重较低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缓慢上升.机械行业(以美国通用为主)、电子行业(以台湾鸿福泰为主)、手机产品(以韩国LG 为主)等产业集群,主要靠引进外资和制造业来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判断,烟台还是以加工制造业为主,被动的接受产业转移,缺乏自主创新和企业品牌的创立,导致严重依赖外资和技术,致使产业转型缓慢、经济增长模式落后局面未及时改善.2.2.2科技发展水平较落后烟台市除开发区的产品技术含量和产业资本含量较高外,其他地区的产业主要依靠从事重复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等院校数量较少,明显低于青岛、大连,高新技术产业远不足大连和青岛,甚至比不上受日韩影响显著的威海(表1所示),相关高科技产业产值比例低.表1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比较城市各类大专院校数量(含民办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产业发展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大连21仅高新区内258家软件、信息服务、集成电路2402青岛28330家家电电子、海洋生物、新材料3092烟台9110家—2395威海4205家—1202秦皇岛1488家—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2.2.3消费能力有限,依赖外资投入普通百姓收入水平低,消费观念又与国外有差第2期李成林: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发展前景别,存钱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烟台市经济发展投资偏高.为改善和拉动消费能力,我们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改变消费观念.长期以来政府投资所占比例很大,挤压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投资者,不利于资本投入和消费能力的提升[4,5].2.2.4创新能力有限,推动力弱烟台长期以来,靠发展海洋初级产品加工为主,产品深加工与精加工能力较弱,缺少创新人才和企业,与青岛、大连相比,创新能力和创新企业相对薄弱,导致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单一,增速缓慢,对烟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推动作用较弱.表22007年山东半岛各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及排序地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知识创新知识流动企业创新产出能力综合指数排序青岛80.2388.6890.8571.7669.7282.8481.741济南88.6899.6570.1974.5679.0466.8979.152东营85.4865.6344.9931.1856.2862.9357.943威海8951.8828.5235.4937.0585.5455.254淄博89.247.5841.6430.1638.9863.0551.695烟台80.1137.3436.8327.8939.3072.9449.776潍坊75.5926.6642.1344.8632.2962.6147.377日照64.35 6.3522.219.7118.1064.2331.868资料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2008).2.3机遇(Opportunity)2.3.1国际大环境中的新机遇前段时间,经济大危机对世界多国的洗劫,使各国谋求经济走回正轨并快速发展,并促使产业结构升级.在开拓陆地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此,各国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所以,烟台应顺应国际发展交流融合之大趋势,加强与国际交流合作,紧抓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之大机遇.2.3.2国内新政策的发展机遇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使烟台终于从国家经济发展的旁观者,转变为发展经济的主力军.烟台应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决策,紧随国际发展海洋经济的趋势,加快产业类型转移步伐,推动烟台蓝色海洋经济建设的进程,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2.3.3山东省发展蓝色经济的规划和决心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伊始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所以,山东省要乘国家优惠政策之风,立下坚定不移发展蓝色海洋经济之决心,响应国家号召,又好又快地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3.4紧紧抓住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机遇根据新制定的布局规划,培育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日照、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形成“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烟台市在交通运输、清洁能源、产业布局、环境保护等方面下大力气规划整治,紧紧抓住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发展机遇.2.4挑战(Threat)2.4.1对观念意识的挑战虽地处山东半岛东北部,交通通达性较好,但自幼受海洋影响较深的当地百姓,摆脱或者减少对海洋依赖的观念较弱,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对海洋的依赖,这对烟台发展蓝色经济政策有显著影响.2.4.2面临其他地区经济的挑战烟台的海岸线较长,在面临青岛、潍坊等地区相同产业严峻挑战的时候,应充分开发利用海岸线较长的优势,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建设临海产业的建设和发展.烟台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产业转型的势头较为缓慢,面临青岛和潍坊快速转型的挑战,相同产业的发展颇为艰难,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阻碍.2.4.3治理环境污染的挑战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加剧环境污染,致使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在产业结构转型方面,为了加快转型节奏,被迫接受外国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理环境污染的难度.2.4.4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挑战虽然接受了许多国外先进产业的转移,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产业规模转型的进程,但是,为了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而招募大量的廉价劳工,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经济的良性循环产生不利影响.3制定加快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措施3.1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3.1.1推动和发展海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调整发展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耗低排放低污染的高端高效的产业,将海洋产业的发展作为新道路的突破口,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增加产业发展的附加值.优化和改造落后技术支撑的传统海洋发展模式,关闭落后海洋产业,淘汰过时经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发展技术: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研发新技术,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推动和发展海洋产业,促进产业升级[6,7].3.1.2培育高质量海洋产业落实具体政策法规,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注重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鼓励中小产业和资金技术落后的企业重组合并,扶持龙头海洋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发展高质量海洋产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促使产业发展与环境发展有机结合,促使环保型产业向沿海布局和发展.3.1.3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改进传统产业的落后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尤其是海洋高科技产业,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和条件,吸引知名研发机构和技术人才来烟台落户,加强与国内外高科技海洋产业发展的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从各方面鼓励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3.1.4加强服务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烟台自身优势,加强港运联合,做大做强港航业,将有实力的运输公司集合起来,增强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因地制宜的制定各市区的发展方向,有的放矢的发展各自优势产业,降低运输成本,进而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提高服务业的发展能力.3.2实施强有力的调控政策3.2.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发展情况,对临港工业等重点产业群的发展增加投资.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定点有针对的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扶持重点产业群的发展.适当放宽财政政策,以鼓励重点产业群的加速发展.对旧设备、落后技术采取财政鼓励,减轻企业压力,激励企业充分发挥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发展.3.2.2改善税收制度在建设蓝色经济思想的引导下,在权限范围内,调整国税和地税的征收范围、力度、税目、税率,充分发挥各税种引导和激励作用.增强对临港工业等重点产业群的税收优惠制度,减轻税收压力,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3.2.3实施合理的金融政策银行在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低利息给蓝色经济相关的重点产业群,从而促使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能力的重点产业群企业,可向社会发行短期债券,也可以在内部集资或者组织股票上市,加速重点企业群的发展.银行的发展和存在,可以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注入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大潮中,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积极争取建立蓝色经济银行等类似于烟台银行的当地银行,并引入政策性保险机制,从而为弱势海洋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8,9].3.3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制定有地方特色的政策3.3.1扩大海洋及其相关产业的规模组建蓝色经济建设委员会,领导负责并监督海洋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生产和建设,引进先进技术,督促产业吸收先进技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生产效率,促使产业发展和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树立龙头企业,政策之气并引导其发展,合并生产效益低但具有一定前景的企业,关闭低产能、过时的产业.通过多方面途径和措施的落实,扩大海洋及其相关产业的规模.3.3.2鼓励企业联合与兼并,提高生产效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重生态建设,实现生态发展与经济快速增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政府需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法律允许范围下,自主联合,互相吸收先进技术和资金有效重组配合,从而提高产业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兼并高耗能、高污染,经济效益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政府部分有效的关、停或者鼓励大企业吸纳这些小企业,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联合与兼并,提高生产效能.3.3.3加强区域间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和利用烟台市自身的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总结自身优势,选择与周边具有互补优势的地区交流与合作,在学习其他吸取先进技术优势的前提下,发展吸收该优势为己所用,加强与其他地区交流合作的同时,促使自身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3.4加强科技投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3.4.1加强科技能力创新充分发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烟台大学、鲁东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烟台当地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科研能力,包括“国家海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内的13个国家级、15个省级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加强与中国海洋大学的交流学习,加强与青岛发展海洋经济相关高科技的交流与合作,主动吸收青岛海洋科学技术,围绕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攻关科研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性科研成果,着第2期李成林:烟台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发展前景力突破海水养殖优良苗种的培育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技术、海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相关海洋产业的国际领先技术[3,10].3.4.2加快培育和扶持海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围绕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明波水产、东诚生化生物制药等具有高科技技术支撑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为发展龙头,研发新的海洋高新技术产品,鼓励和支持建设其他新技术海洋企业,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促进海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3.4.3建设新型海洋经济发展平台海洋经济的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资源集约综合开发利用和海洋新兴产业的建设和试验发展基地,统筹建设和发展有特色、专业的工业产业园区,创建新型的海洋经济发展平台,更好地促进海洋产业的发展[11].3.4.4加快具有海洋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和引导本地人才回乡参与经济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提供好的教育、医疗和子女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有针对性的开放政策,为高科技人才的引进提供必要保障.制定激励政策,引进优秀的高层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型人才,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双百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科技项目落户,为人才的引进和才能的实施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3.5坚持和完善“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法规在原来的政策体系上,提高“引进来”的层次,从原来以引进外资为重点转变为引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从引进技术和人才到充分利用技术和留住人才,这需要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之配合.对于“走出去”方面,在对外投资的基础上,加大与国外先进企业进行联合的力度,充分利用国外的政策和资金环境,提高烟台市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提高蓝色经济的整体水平[8,12].4总结国家制定“十二五”战略中,将发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划为国家发展战略,烟台应积极主动抓住机遇,迎接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挑战.充分发挥自身经济建设的优势,改善阻碍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弊端,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政府完善政策和法规支持,合理引进和吸收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在发展经济,全面提高自身经济建设的时代大潮中,采取积极的态度,利用正确的经济发展对策,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自主技术和民族品牌企业,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带动二、三产业发展,将烟台的经济建设推向更高的水准.参考文献[1]姜秉国,韩立民.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2-96.[2]王志宪,吕霄飞,张峰.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及发展对策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7):802-806.[3]程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4]郭先登.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6-12.[5]孙松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6]董坤.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D].济南:济南大学,2012.[7]郭先登.关于提升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水平思考[J].山东经济,2011(1):120-126.[8]范婧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14.[9]李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陆资源开发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2):153-158.[10]韩立民,于会娟,包乌兰托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青岛市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研究[J].山东经济,2010(2):131-136.[11]方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综合运输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12]雷仲敏,左言庆,刘帅,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区域合作的若干问题[J].城市,2010(1):11-20.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Yantai in the Shandong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Li Chenglin(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048)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 has been raised as country strategy,and coordinating regional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lifting country up,which bring unpreccedented opportunities for Yantai.Yantai is located on the bench of Shandong Peninsula,whos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superior and marine resources are abundant.Yantai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follow the pace of Qingdao Marine development,strengthen th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ith Japan and South Korea,constructing the leading area of the blue economic and becoming the bridgehead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the 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strategy,using the SWOT method analysis,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Yantai blue economic are overall analyzed and compared,on this condition,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Shandong peninsula blue economic zone,Yantai,the SWOT analysis method,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