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技术经验操作规范简记版
- 格式:docx
- 大小:21.21 KB
- 文档页数:3
妇产科操作规范范文妇产科是一个关键的医疗领域,专注于女性生殖健康和妊娠过程中的安全和关怀。
为了确保妇产科手术的安全和成功,医生和护士需要遵守一定的操作规范。
以下是妇产科操作规范的一些关键要点。
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在手术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过敏反应和病史等。
必要时,还需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
2.麻醉评估:手术前需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包括了解患者的麻醉史和相关药物过敏情况。
3.手术计划:医生应与团队进行详细的手术计划讨论,包括手术目的、步骤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准备相应的治疗和备用医疗设备。
手术操作:1.操作室准备:手术室应保持清洁,手术器械应经完整的清洗和消毒,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2.术中护理: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术中监护,包括血压、脉搏和麻醉深度等指标的监测。
并对可能的并发症或突发情况有应急预案。
3.操作技术: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妇产科手术的操作技术,并在操作中秉持精确、谨慎和纪律的原则。
手术中需准确解剖、止血和缝合等。
4.输血和液体稳定性:在手术中,医生和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输血和体液平衡情况,以确保患者的稳定。
5.病理标本处理:在手术中,医生应采集可能的病理标本并妥善保存和提交。
术后护理:1.醒醒室监护:术后,患者应被送到醒醒室接受监护,直到麻醉作用完全消退和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疼痛管理:术后应及时评估和处理患者的疼痛,选择适当的止痛药物和管理方法。
3.术后指导:医生和护士应向患者提供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要求和必要的复查等。
4.并发症预防: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及时发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或血栓形成等。
术后随访:1.定期复查:医生应安排患者进行术后定期复查,以评估手术效果和监测患者的康复状况。
2.术后护理指导:医生和护士应继续向患者提供术后的护理指导,包括活动限制、药物使用和必要的康复锻炼等。
总结:妇产科手术操作规范的遵循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无痛分娩操作流程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分娩镇痛操作、流程及配方1•产妇进入分娩待产室,由肋产士通知产科医师,掌握分娩镇痛适应症。
无分娩镇痛禁忌症的产妇,由助产士通知麻醉医师。
一般建议宫口开至3cm,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开始分娩镇痛,若产妇在宫口<3cm时即因疼痛剧烈而要求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时,必须要保证产妇宫口已开,同时存在规律宫缩。
2•由麻醉医师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并开出分娩镇痛临时医嘱。
3•肋产士开放外周静脉、心电监护、胎心监护。
4•麻醉医师实施分娩镇痛,肋产士协肋。
5•肋产士与麻醉医师共同实施麻醉后管理’肋产士注意观察产程进展’胎心变化,根据宫缩情况必要时予催产素加强宫缩。
开放外周静脉后,在L3/4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朝头侧留置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5cm),记录孕妇不处于宫缩状态时的心率,同时推注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3ml (6支5mI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10ml生理盐水二%利多卡因+1 : 200000肾上腺素)为试验剂量,观察lmin,如孕妇心率上升没超过10次以上则视为阴性反应。
贴膜固定硬膜外导管,同时推注5ml负荷剂量罗哌卡因(%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后,平坦孕妇继续推注3ml罗哌卡因(%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同时持续泵注维持剂量罗哌卡因(%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4-8ml/h,力求使产妇在不痛的同时,仍然能有宫缩的压迫感。
观察生命体征,术后镇痛开始后每5min—次,30min后每15min—次,lh后每隔30min—次,直至分娩镇痛停止。
麻醉医师进行镇痛效果评估及运动神经阻滞评估,对下肢运动行改良Bromage评分(0分,无运动神经阻滞,競、膝、踝都可屈曲;1分,不能抬腿(仅能屈膝、踝关节;2分,不能弯曲膝部,仅能屈踝关节;3分,不能弯曲踝关节,競、膝、踝三个关节都不能屈曲;4 分,不能动趾。
)产妇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可以根据产妇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合产科意见考虑是否予停止硬膜外输注还是减量输注。
分娩镇痛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分娩镇痛临床技术操作规范1.0 适应证1) 产妇自愿行分娩镇痛。
2) 宫缩较强,产痛剧烈者,尤其是初产妇。
3) 痛阈低、对疼痛特别敏感的产妇。
4) 伴心肺疾病(除外严重心肺疾病)不可过度屏气的产妇。
5) 无硬膜外穿刺禁忌症。
2.0 禁忌证2.1绝对禁忌症1) 病人拒绝接受无痛分娩;2) 穿刺部位局部感染;3) 全身脓毒血症,败血症;4) 凝血功能异常;5) 颅内压高的病人;6) 产妇如有胎盘早剥、先兆子痫、骨盆狭窄,头盆不称,宫缩异常,双胎,产前出血等不宜选用;7) 低血容量患者。
2.2相对禁忌症:1) 穿刺部位附近有局限性感染;2)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 慢性腰背痛;4) 过度肥胖;5) 妊高症患者已使用镇痛镇静药物;6) 产程进展缓慢。
3.0 术前准备3.1孕妇准备1) 开收费单,患者填写分娩镇痛同意书,并向患者讲明分娩镇痛的优缺点、并发症,特别强调助产、剖宫产与分娩镇痛的关系。
2) 分娩镇痛前病人评估,填写分娩镇痛登记表,和病人沟通了解病人情况。
3.2医务人员准备3.3用物准备4.0 操作方法及程序4.1当分娩发动后,开始腰硬联合镇痛工作。
1) 先开放静脉,滴上0.9%NS 500ml,维持血容量。
2) 于L2-3或L3-4行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注入首量(建议用法:芬太尼20-25ug+生理盐水配成2.5ml,或舒芬太尼5-10ug+生理盐水配成2.5ml)后置入硬外导管,头侧置管3-5厘米,固定。
平面控制在T10以下。
3) 配置镇痛泵药液,建议用法:fentanyl 1.0~2.0ug/ml+0.1%Ropicaine混合液持续输注5ml/h,自控镇痛每次给药3ml,锁定时间10min,总量小于20ml/h。
4) 宫口开至9cm后停镇痛泵,第三产程重新开启直至切口缝合完毕。
5) 指导病人如何使用自控镇痛泵。
6) 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及胎心率,特别是给药后一个小时内,并及时调节镇痛泵速度。
无痛分娩仪的使用操作流程1. 介绍无痛分娩仪是一种用于减轻或消除分娩疼痛的医疗设备。
其使用方法简单而安全,可以帮助准妈妈在分娩过程中获得更舒适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无痛分娩仪的使用操作流程,以帮助医务人员和准妈妈正确使用该设备。
2. 准备工作在使用无痛分娩仪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确保无痛分娩仪已经正确安装和连接无痛分娩设备;•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运作,如是否有连接问题或损坏等;•准备相应的无痛分娩麻醉药物,包括镇痛剂和止痛药等;3. 操作步骤下面将介绍无痛分娩仪的使用操作步骤:步骤一:对准妈妈进行评估在开始使用无痛分娩仪之前,首先需要对准妈妈进行评估,确保她适合使用该设备。
评估内容包括:•了解准妈妈的分娩进展情况,确定是否适合使用无痛分娩仪;•询问准妈妈的疼痛程度和特点,以确定适当的药物使用;•检查准妈妈的身体状况,确保没有禁忌症;步骤二:设定麻醉药物输送方式根据准妈妈的情况,设定适当的麻醉药物输送方式。
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需输注:根据准妈妈的需要,通过按钮控制麻醉药物的输送速度;2.持续输注:根据准妈妈的情况,设定麻醉药物的持续输送速度;3.手动输注:在准妈妈需要镇痛时,可以按需手动进行药物输注;步骤三:开始使用无痛分娩仪在按照准备工作和设定药物输送方式之后,可以开始使用无痛分娩仪。
具体操作如下:1.将麻醉药物连接到无痛分娩仪的输液管路上;2.根据设定的麻醉药物输送方式,打开相应的阀门;3.开始监测准妈妈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参数;4.如果准妈妈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送速度;5.在分娩过程中随时进行观察和调整,确保准妈妈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步骤四:记录和监测在使用无痛分娩仪期间,需要进行记录和监测,以确保整个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记录和监测内容包括:•记录准妈妈的疼痛评估结果,包括VAS评分等;•监测准妈妈的血压、心率和呼吸等生理指标;•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送速度;4. 注意事项使用无痛分娩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医嘱和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设备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注意准妈妈的体征变化,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输送速度;•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处理;5. 总结无痛分娩仪是一种有效的辅助设备,可以帮助准妈妈减轻分娩疼痛,提供更舒适的分娩体验。
妇产科操作规范范文1.洗手医务人员在进行任何妇产科操作前都必须进行洗手,以保持手部卫生。
洗手时应注意彻底洗净双手的每个部位,特别是手指和指甲缝隙,使用适当的洗手液和流动水。
使用纸巾或干净的吹风机将手指和手背完全干燥。
2.穿戴手术衣和手套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必须穿戴干净的手术衣,以减少对手术区的污染。
同时应佩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手套应选用合适尺寸,不得有裂口或破损。
3.提前准备手术场所进行妇产科手术前,应先准备好手术场所。
这包括准备干净的手术台,铺上一次性无菌的手术巾,摆放好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物。
确保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4.准备手术器械医务人员应提前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严格按照手术要求进行清点和消毒。
手术器械应放置在干净的器械盘或无菌袋中,以免受到污染。
5.手术操作步骤根据具体的手术操作要求,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在手术过程中,应保持专注和细心,严禁随意离开手术台或进行非手术相关的活动。
手术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刀医生或其他相关人员。
6.维持术中无菌状态在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必须保持手术区域的无菌状态。
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禁止通过感染性途径进入或接触手术区。
7.手术后处理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应及时清理和处理手术区。
包括清除垃圾、彻底清洗和消毒手术器械、整理手术台和床铺。
8.记录和汇总手术情况每一次手术操作都应有详细的记录。
包括手术日期、手术方式、主刀医生、手术过程中发生的事情以及处理方法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手术结果分析和后续病例的回顾。
以上只是妇产科操作规范的一部分示例,具体的规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要时刻注重卫生和安全,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病人的健康得到最大的保障。
产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产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在产科临床工作中为了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安全,提高产科医疗质量,确保医务人员操作规范化的指导文件。
它详细规定了产科操作的步骤、注意事项、禁忌症等,有助于医务人员正确进行各项产科技术操作,减少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错误。
本文将对常见的产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介绍。
一、顺产技术操作规范1. 阴道检查阴道检查是产科医生进行顺产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
操作规范包括:术前进行充分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润滑剂和单次性检查器械,采取体位适当、温和插入阴道、遵循无痛原则等。
2. 破水破水是指产科医生通过人工手段打开羊水囊。
操作规范包括:事先向产妇说明破水的目的、过程和风险,术前准备无菌护垫和防护措施,使用带有类似安全针的专用破水针,确保操作安全、刺激力适宜。
3. 宫缩剂的使用宫缩剂的使用可以促进子宫收缩,加速分娩进程。
操作规范包括: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宫缩剂的种类和剂量,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注意监测宫缩强度和胎儿心率等变化。
二、剖宫产技术操作规范1. 麻醉术前准备剖宫产需要进行全麻或腰麻,操作规范包括:确保产妇已进食禁食时间符合要求,术前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血型等),解释麻醉的目的、风险和操作过程。
2. 手术准备手术准备包括无菌操作,术前洗手,穿戴无菌手套、隔离衣和面罩等。
手术过程要遵循严格的手术规范,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药品,注意减少术中失血,确保安全、无菌操作。
3. 产婴脱垂与清宫产婴脱垂是剖宫产手术中特有的操作,操作规范包括:切口选择、脱垂时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产婴损伤,及时清宫,避免子宫感染等。
三、新生儿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 新生儿产后护理新生儿产后护理操作规范包括:由产科医生或护士进行新生儿的全身检查、护理观察(如呼吸、心率、皮肤颜色等),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 恶心呕吐儿童护理恶心呕吐儿童护理涉及对儿童的监测、生活护理和心理疏导等方面。
无痛分娩流程无痛分娩是一种通过麻醉技术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能够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感受到更少的疼痛,从而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分娩的舒适度。
下面将为您介绍无痛分娩的具体流程。
首先,产妇需要在分娩前接受全面的产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没有禁忌症。
然后,产妇需要在产房内接受无痛分娩的相关讲解和知情同意,了解无痛分娩的原理、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
接下来,产妇需要在专业麻醉师的指导下接受无痛分娩的麻醉操作。
通常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或者腰麻,通过在腰部或者腰骶部注射麻醉药物,阻断神经传导,达到减轻分娩疼痛的目的。
在麻醉操作前,麻醉师会对产妇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麻醉史、过敏史等,以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随后,产妇会在监护下进入分娩室,开始分娩过程。
无痛分娩并不会影响产妇的宫缩和子宫收缩,产妇仍然需要通过自然的分娩过程来顺利生产。
在分娩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以确保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最后,产妇在分娩结束后会逐渐苏醒,恢复意识。
在无痛分娩结束后,产妇可能会出现一些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如恶心、头晕等,医护人员会及时给予处理。
产妇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产后恢复和康复,以确保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总的来说,无痛分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分娩的舒适度,但也需要产妇在接受无痛分娩前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并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接受麻醉操作,以确保分娩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无痛分娩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分娩镇痛操作规范一、分娩镇痛原则(一)分娩镇痛遵循自愿、安全的原则,以达到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妇产痛,最小程度地影响母婴结局为目的。
(二)分娩镇痛首选椎管内分娩镇痛(包括连续硬膜外镇痛和腰-硬联合镇痛)。
当产妇存在椎管内镇痛禁忌证时,在产妇强烈要求实施分娩镇痛情况下,根据医院条件可酌情选择静脉分娩镇痛方法,但必须加强监测和管理,以防危险情况发生。
(三)本共识主要针对椎管内分娩镇痛。
二、分娩镇痛前产妇的评估分娩镇痛前对产妇系统的评估是保证镇痛安全及顺利实施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等。
(一)病史:产妇的现病史,既往史,麻醉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合并症,并存症等。
(二)体格检查:基本生命体征,全身情况,是否存在困难气道,脊椎间隙异常,穿刺部位感染灶或占位性病变等禁忌证。
(三)相关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存在合并症或异常情况者,进行相应的特殊实验室检查。
三、分娩镇痛适应证(一)产妇自愿。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可进行阴道分娩试产者(包括瘢痕子宫、妊娠期高血压及子痫前期等)。
四、分娩镇痛禁忌证(一)产妇拒绝。
(二)经产科医师评估不能进行阴道分娩者。
(三)椎管内阻滞禁忌:如颅内高压、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及全身性感染等,以及影响穿刺操作等情况。
五、分娩镇痛前准备(一)设备及物品要求1.麻醉机;2.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气道管理用品,包括喉镜、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喉罩、困难气道器具等;3.4.吸痰器、吸痰管、负压吸引器;5.供氧设备,包括中心供氧、氧气瓶、面罩;6.椎管内镇痛穿刺包、镇痛泵;7.胎心监护仪、新生儿抢救复苏设备;8.加压加热输血设备、加热毯;9.抢救车,包括抢救物品及药品。
(二)药品要求局麻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配置药品的生理盐水,急救类药品(肾上腺素、脂肪乳剂等),消毒液,抢救设备及麻醉药品由专人负责维护补充、定期检查并做登记。
平产接生技术操作指引一、操作目的严密监测胎儿及产妇生命体征,协助分娩,保证母儿安全。
二、实施要点(一)评估孕妇评估孕妇产道、产妇的精神因素、产力、胎儿情况。
(二)用物准备灭菌产包一个、手术衣一件、产单一套、浴巾一条、聚血器、血管钳二把,组织剪一把、线剪一把、线与脐带卷或气门芯二个、吸痰管一根、纱布若干块、灭菌手套一双。
(三)操作要点1.消毒会阴顺序:大小阴唇阴阜两大腿内侧上1/3 会阴与肛周。
2.产科洗手:用肥皂刷洗双手及前臂特别是指端。
清水冲净,无菌小手巾擦干,倒5ml消毒液于掌心,涂抹双手及前臂、带干。
3.戴无菌手套、穿手术衣,使用无菌技术操作。
4.产科铺巾原则:从近到远,由内向外。
5.助产:(1)胎头拨露使阴唇后联合紧张时,右手大鱼际肌顶住会阴部,宫缩时向上方托压,同时左手轻压胎头枕部,协助俯屈和下降。
宫缩间歇时放松(防水肿)。
(2)胎头枕部到达耻骨弓下时,协助胎头仰伸。
(3)宫缩间歇时娩出胎头。
(4)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压,挤出口鼻内黏液和羊水,右手仍保护会阴。
(5)协助复位和外旋转。
(6)协助前肩娩出(左手将胎儿颈部向下轻压,右手保护会阴)。
(7)协助后肩娩出(左手将胎儿颈部向上,右手保护以后)。
(8)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相继娩出并记录时间。
(9)断脐:胎儿娩出后,在距脐带根部15-20cm处用血管钳钳夹,剪断脐带。
(10)在产妇臀下放置聚血器或弯盘接血,以计测出血量。
6.新生儿处理:气门芯结扎法:将无菌气门芯二个套于血管钳上,用套有气门芯的血管钳在距脐带根部1cm处钳夹脐带,紧钳前外端剪断脐带,沿钳端将二个气门芯套在脐轮稍上方处,送钳。
挤出残余血液,用10%碘酊消毒断面(注意保护皮肤)待干,以干无菌纱布包盖,在用脐带卷包扎。
7.协助胎盘娩出子宫收缩时,左手握住宫底并按压,同时右手轻拉脐带,协助娩出胎盘、胎盘娩出至阴道口,双手捧住胎盘,向一个方向旋转牵拉,协助胎膜完整排出。
8.检查胎盘、胎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