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学籍基本信息卡修订稿
- 格式:docx
- 大小:21.36 KB
- 文档页数:2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基础信息确认表一、学籍基础信息
学校名称学校地址学校联系电话
二、学生信息
学生姓名学生性别出生日期年级班级
三、家长/监护人信息
1. 父亲/监护人
姓名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
2. 母亲/监护人
姓名联系电话职业工作单位
3. 紧急联系人
姓名联系电话与学生关系
2
四、学生就读情况
1. 上学方式
•[ ] 公共交通
•[ ] 自行车
•[ ] 步行
•[ ] 其他,请注明:2. 是否住校
•[ ] 是
•[ ] 否
3. 交通安全情况
上学路途中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家长/监护人自行评估(请勾选对应选项)
学校周围道路交通情况
学校校车安全情况
学生是否具备遵守交通规则
的能力
其他注意事项,请注明
五、学生健康情况
1. 身体状况
项目健康情况备注身高
4
体重
视力
听力
牙齿
上次体检时间
其他,请注明
2. 健康问题
•[ ] 无
•[ ] 近视
•[ ] 颈椎病
•[ ] 哮喘
•[ ] 过敏
•[ ] 心脏病
•[ ] 糖尿病
•[ ] 癫痫
•[ ] 其他,请注明:
六、其他事项
请列出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和补充说明。
6。
2023年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2023年)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学生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籍管理包括学生入学管理、学籍登记、学籍变更、学籍查询、学籍使用等环节。
第四条学生学籍具有证明学生身份、管理学生学业和行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功能。
第五条学生学籍由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机关共同管理,学生和家长对学籍信息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六条学生学籍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禁止弄虚作假。
第七条学生学籍信息的变更应当及时处理,确保变更信息的及时更新。
第二章学生入学管理第八条学生入学应当按照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招生计划进行。
第九条学生入学应当持有合法有效的学籍文件,经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通过后方可录取。
第十条学生入学时,学校应当向学生和家长说明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和权益。
第十一条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学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学生入学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十二条学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其他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相互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第十三条学生入学信息管理系统应当采取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第三章学籍登记第十四条学生学籍登记应当由学校进行,学校负责学籍登记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十五条学生学籍登记应当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入学信息、学籍变更信息等内容。
第十六条学校应当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学籍登记,包括核对学生的身份证明、户口簿等证件,并建立学生档案。
第十七条学籍登记应当由学校校长或指定的工作人员进行,并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
第四章学籍变更第十八条学生学籍变更包括转学、休学、复学、退学等。
第十九条学生转学应当经学生和家长申请,并经原学校同意,办理转学手续。
第二十条学生休学应当经学生和家长申请,并经学校同意,按照规定办理休学手续。
2024年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计划一、综述学籍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学生的权益、学校的秩序和教育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籍管理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提高。
本计划旨在提出2024年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确保学籍管理工作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确保学籍档案准确、完整。
2. 加强学籍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信息化水平。
3.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和学籍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确保学生信息安全。
4. 完善学籍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衔接,提高工作效率。
5. 加强学籍管理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具体措施1. 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明确学籍档案管理的主体责任和管理流程。
规定学籍档案的建立、整理、归档、借阅和销毁等具体操作步骤,确保学籍档案准确、完整,并防止档案遗失。
同时,加强学籍档案的电子化处理,提高信息化水平。
2. 加强学生信息管理整理学校现有学生信息,建立规范的学生信息数据库。
负责学生信息录入和更新工作,确保学生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实现学生信息共享,方便管理和查询。
3. 加强学籍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学籍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
通过学籍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地进行学生信息的录入、查询、年级升迁、毕业离校等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4. 健全学籍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衔接加强学籍管理与教务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等其他管理工作的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和高效协作。
学籍管理与其他管理工作的数据互通有无,可以提高各个管理环节的效率,避免出现信息不一致或重复录入的情况。
5. 加强学生信息保密管理制定学生信息保密管理制度,明确学生信息的使用权限和保密措施。
加强对学生信息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培训。
江苏省新修订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
江苏省新修订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是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中小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为维护孩子的受教育权利,推进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改善,对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江苏省新修订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共分为六部分,包括学籍管理总体要求、学籍登记、学籍流动、学籍注销、学籍转出和学籍异动。
其中,学籍管理总体要求包括:完善学籍管理机制,落实学籍管理原则,以及加强学籍管理信息工作等;学籍登记包括:学籍登记的范围、学籍登记的内容、学籍登记的期限等;学籍流动则涉及到学籍的跨校流动、转入学籍的处理等;学籍注销则涉及学籍注销的情形、学籍注销的条件、学籍注销的程序等;学籍转出则涉及到学籍转出的条件、学籍转出的程序等;学籍异动则涉及学籍异动的申请、学籍异动的处理等。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二〇一二年十一月第一部分系统介绍 (5)第1章文档编写目的 (5)第2章系统建设背景 (5)第3章业务描述 (6)第二部分学校管理 (11)第4章学校基本信息管理 (11)第5章年级信息管理 (14)5.1 年级增加 (15)5.2 年级修改 (15)5.3 年级删除 (16)第6章班级信息管理 (16)6.1 班级增加 (17)6.2 班级修改 (17)6.3 班级合并 (18)第7章复式班管理 (18)7.1 复式班增加 (19)7.2 复式班修改 (19)7.3 复式班删除 (19)第三部分学籍管理 (20)第8章学籍注册 (20)8.1 学籍注册 (20)8.2 学籍注册学校审核 (24)8.3 问题学籍处理 (25)第9章招生入学 (29)9.1 招生计划数变更申请 (29)9.2 学校录取新生 (29)9.3 学生分班 (32)9.4 重复招生处理 (35)第10章日常管理 (37)10.1 学生报到 (37)10.2 学生成长记录 (37)10.3 关键数据变更申请 (38)10.4 关键数据变更学校审核 (40)10.5 学籍异动申请 (40)10.6 学籍异动学校审核 (43)10.7 学生调班 (44)10.8 学生花名册管理 (46)10.9 学籍卡管理 (47)10.10 学籍数据维护 (49)10.11 学生照片采集 (51)第11章毕业升级 (54)11.1 学生毕业 (54)11.2 在办业务清理 (56)11.3 毕业信息管理 (56)11.4 毕业证书管理 (58)第12章综合查询 (59)12.1 在校生查询 (59)12.2 异动查询 (62)12.3 学籍档案查询 (64)12.4 毕业生查询 (65)12.5 历史数据查询 (67)第四部分营养餐管理 (68)第13章营养餐 (68)13.1 补助标准管理 (68)13.2 责任体系管理 (70)13.3 受益学生名单查询 (71)13.4 学生体检信息管理 (73)13.5 学生用餐配置 (75)13.6 营养餐受益学生名单 (76)13.7 学生用餐台账管理 (77)13.8 营养改善计划信息管理 (80)第14章寄宿生 (82)14.1 每月补助情况管理 (82)14.2 寄宿生补助标准管理 (83)第五部分系统管理 (84)第15章个人设置 (84)15.1 修改我的密码 (84)第16章误操作删除 (85)第一部分系统介绍第1章文档编写目的本文档用来指导学校级业务人员快速学习、使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系统”)。
2024年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下列学籍管理办法。
一、入学1、新生入学,原则上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要达到____周,家长或者监护人提供户口本,学校要采集好学生的一切信息,填写好新生导入模版,没户口的学生要把家长或者监护人的信息填写仔细。
2、新生入学后,学校在____月____日前把填好的导入模板及采集的电子照片一并报中心校办理电子学籍。
3、新生入学后,中心校收集好辖区的小学新生信息后及时进行网上操作并纸质材料报教育局审批。
二、转学与借读1、学生因家长变动工作地区、家庭搬迁(户籍普更)或有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转学的,经学生家长(监护人)申请,学校审查后,按规定办理有关转学手续。
2、个别学生确有特殊情况要求借读的,须由家长或监护人向借读学校申请,取得同意后,经县教育行政监管部门审核,条例条件并办理有关手续,方准予借读。
学校建立学籍时,必须注明是借读,并记录其身份证号码和户口所在地。
3、借读生中途借读的,借读生的学籍由原校保留,学习成绩由借读学校按照有关管理规定考核评定;借读生离校时,借读学校须出具借度证明将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借度年限等情况转给原学校登记入册;毕业时由原学校发给义务教育证书。
属从始起年级开始借读的,学籍和学习成绩由借读学校管理与考核,毕业时由借读学校发给义务教育证书。
4、毕业年级原则上不办理转学、借读手续;小学借读生毕业后,须回户口所在地升入初中。
三、休学、复学1、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准予休学;(1)因伤病需长期治疗,不能坚持学习者;(2)患病染性疾病未愈,不适宜集体生活者;(3)学期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六周,跟班学习有困难者。
2、符合休学条件的学生(病休学生须持县或县以上医疗单位证明),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属实后,报县教育局批准,准其休学,由学校发给休学证明书。
3、学生休学以一年为限,期满不能复学的,可申请延长。
教育部:9月1日起中小学生学籍一人一号终身不变教育部:9月1日起中小学生学籍一人一号终身不变饶水知音教育部:9月1日起中小学生学籍一人一号终身不变“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示意图人民网北京8月23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召开发布会介绍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和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9月1日起我国将建立全国统一的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中小学生学籍将“一人一号”全国统一编码。
学籍号还将与公安部身份认证系统、税务社保等系统对接终身使用。
学籍“终身制”将有力杜绝“虚假学籍”、“重复学籍”乱象有助于解决高考移民、跨区择校等问题。
附: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介绍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是教育部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于2010年启动建设的,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
作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先导性工程,该系统主要对学生学籍、学、升学等业务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全国联网实现对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动态监管。
经过三年来紧锣密鼓的工作,现已完成了学籍系统立项审批、顶层设计、方案评估、招标开发,并在贵州、重庆、浙江等地区进行了试点,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学籍系统正在全国各省(区、市)进行部署与应用。
一、建设目标构建覆盖全国的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中小学生数据库,实现系统全国联网,为每名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电子学籍档案,对学籍注册、学籍档案管理、学籍异动、升级、毕业、成长记录等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全国范围内学生流动情况的实时监控与管理,满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在学籍管理、学生资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营养改善计划、控辍保学、事业统计、日常管理和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需求。
二、总体架构学籍系统严格遵循“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建设模式。
两级建设是指在教育部和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分别建立国家级和省级数据中心,部署学籍系统,建设中小学生数据库。
五级应用是指统一同步开发国家、省、地市、县、学校五级系统,其中国家级系统部署在国家级数据中心,供中央部门使用;省、地市、县、学校级系统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分别供省、地市、县和学校使用,省级及以下用户通过网络远程登录部署在省级数据中心的学籍系统进行业务管理应用,从而实现学籍系统在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全面覆盖,确保数据完整,做到全国学生数据“一个不能少”。
2023中小学最新学生学籍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基本原则* 为了规范和完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加强学生信息管理,确保学籍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的相关机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学生及其家长。
第二章学生学籍登记第三条学籍登记的要求* 学校在录取学生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学生学籍登记,并建立学生档案。
第四条学籍登记程序* 学籍登记程序应当包括以下步骤:1. 学生报到办理登记手续;2. 核对学生报到所需材料;3. 录入学生基本信息。
第五条学籍登记材料* 学生学籍登记所需材料应当包括但不限于:1. 学生身份证明;2. 家庭住址证明;3. 学生相关证件;第三章学生学籍管理第六条学籍管理机构* 学校应当设立学籍管理机构,负责学生学籍管理工作。
第七条学籍管理规定* 学校应当制定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学籍管理程序。
第八条学籍信息管理*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学生学籍资料。
第四章学籍异动管理第九条学籍异动情况* 学籍异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学生转学;2. 学生休学或退学;3. 学生毕业或结业。
第十条学籍异动程序* 学籍异动应当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学生及其家长要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违法行为的处理* 对于违反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情况,学校和相关机构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生效时间*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三条免责声明* 本条例所述条款仅供参考,具体事项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
第十四条解释权* 本条例解释权归学校和相关机构所有。
第十五条附加条款* 如有其他需要补充的事项,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决定。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一[20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现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贯彻落实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
出台《办法》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办法》要求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机衔接,终身不变。
二、抓紧制订或完善《办法》实施细则。
《办法》确定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
已出台省级学籍管理办法的省份要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完善和调整,尚未出台省级学籍管理办法的省份要根据《办法》要求抓紧研究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操作办法。
三、有效开展《办法》教育培训。
要按照职责划分组织对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籍系统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培训。
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籍系统的基本功能、学籍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学籍变动操作办法等。
对省级培训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实施。
四、建立加强学籍管理的长效机制。
要加快制订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表。
要建立学籍核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反规定人员的责任。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小学生学籍管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健康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社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籍是指学生在学校的身份和地位,具有法律保护和行政管理的属性。
第三条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学籍登记与管理第四条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和奖惩记录等要素进行登记和管理。
第五条学校对新生应进行学籍登记,包括收集学生个人信息、监测体质健康状况、核实户籍等工作。
学校应及时将学生的个人信息报送相关教育行政部门。
第六条学生转学应办理学籍转入或转出手续,接收学校要对学生的学籍进行核实,并完成相关手续。
第七条学生的个人信息应妥善保管,不得泄露给外部人员或单位。
学校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第三章学生行为规范第八条学生应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文明礼貌待人,尊重师长和同学,不得有不文明行为和言语。
第九条学生应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到校上课,认真听讲,完成课堂作业和学习任务。
第十条学生应保证在校期间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在校内传播违法信息,不从事违法行为。
第十一条学生应爱护学校公共财物,不损坏学校设施和设备,不擅自带入危险物品。
第四章学生考勤与奖惩第十二条学生应按时到校上课,缺课应事假、病假或迟到、早退的正当原因,并经父母同意后补假。
第十三条学校应定期组织学生考勤,记录学生的正常出勤情况,对于缺勤情况要及时通知学生和家长,并进行跟踪管理。
第十四条学生的考勤情况将作为评定学生综合素质和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学生有违纪行为的,应按照学校的纪律处分规定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
第五章学生的权益保障第十六条学生有权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学校不得因种族、性别、贫富等因素为学生设置不合理的限制。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首次数据采集指标目录基础数据表(初次采集时必须的数据)1.学校基本信息表2.校区基本信息表3.班级信息表4.学生基本信息表填报说明二、填报学校范围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普通小学、初中(不含职业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
三、填报通用说明1.所有信息均应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带★的数据项为必填项。
3.带删除横线的数据项不用填写。
4.采集表中选项数据填写名称,如“是否留守儿童”数据项,如果是1-单亲留守儿童,则填写“单亲留守儿童”。
5.学校需将学生基本信息表和指标解释说明,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带回家,由监护人填写,交给班主任和学校主管领导审核。
学生基本信息表审核人需填写班主任和学校主管领导姓名。
6.学生基本信息中,需填写两位学生家庭成员或监护人信息。
其中,当学生未填写身份证信息时,学生家庭成员或监护人信息中身份证信息必填。
7.采集表用A4纸打印。
学校基本信息表注:22-24数据项,根据学校办学类型选填一项本表填好后自行留存,无需上报,系统上线后登录填报。
指标解释及填报说明1.学校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10位识别代码。
2.学校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全称。
填学校公章上的学校名称即可。
3.学校英文名称:学校英文的名称,若没有填写“无”。
必填项,不可为空。
4.学校地址:名称填写学校登记注册的详细地址,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州)/县(区、旗)/乡(镇)/街(村)/门牌号。
5.学校地址代码:代码填写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代码。
6.学校驻地城乡类型: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
在此按实际勾选7.学校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名称为属地管理的省教育厅(委员会)、地(市)、县(区)教育局(委员会)具体名称。
2024年小学学籍管理制度样本一、入学1、新生入学事宜,学校将通过公告形式,将开学通知张贴于街道及学校周边的各村各组,确保新生父母或监护人能够及时接收到入学通知,并在规定时间内携带户口本,将子女或被监护人送至指定学校完成入学手续。
2、新生入学后,所有学生均需无条件完成注册程序,注册完成后,学校教导处应立即批准并赋予正式学籍号。
学生学籍号一经确定,将长期有效,但若学生休学超过一年,则需使用新的学籍号。
3、新生入学后,负责的班主任需详细填写新生基本情况表及班级学生名册,并提交至学校教务处。
4、学生学籍卡内容由学校教务处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填写,所有栏目必须填写完整。
学籍卡的填写必须真实准确,真实反映学生情况。
学籍卡由教导处负责保管,学生毕业后,学校应将学籍卡归档备查。
二、转学1、学生若因家长工作地区变动、家庭搬迁(户籍变更)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核通过后,发放转学证明书,随后凭接收学校的“接收证明”,由教导处办理转学手续,并连同学生学籍簿一并转出。
2、欲转入学生需由家长或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过教导处考核通过后,凭原所在学校的转学证明办理插班手续,由教导处统一安排至指定班级。
三、休学、复学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可准予休学:(1)因伤病需长期治疗,无法坚持学习者;(2)患有传染性疾病未愈,不宜继续学习者;(3)一学期内,请病、事假累计超过十周,继续跟班学习存在困难者。
2、符合休学条件的学生(病休学生需持有医疗单位证明),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确认后,报区教育局批准,方可休学,并由学校发放休学证明书。
3、学生休学期限以一年为限,期满若无法复学,可申请延长。
休学期间,学籍予以保留。
休学期满,学生应按时申请复学。
复学时,需凭休学证明书及相关材料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批准后,即可复学,原则上安排至原年级的下一年级继续学习。
4、若学生休学期未满,休学原因已消除并有相应证明,可向学校提出提前复学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