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51
第5章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内容如下:●TD-SCDMA系统的主要特点;●TD-SCDMA空中接口协议结构;●TD-SCDMA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作用及相互间映射关系;●TD-SCDMA物理信道的功能、物理信道分层、帧结构和突发结构;●TD-SCDMA信道编码与复用、扩频、加扰及调制技术;●TD-SCDMA系统的码分配;●TD-SCDMA系统的基本物理过程;●TD-SCDMA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
5.1 概述TD-SCDMA拥有独特的特点。
1.混合多址方式TD-SCDMA系统采用混合多址接入方式。
2.TDD双工方式3.TD-SCDMA的物理信道TD-SCDMA的基本物理信道特性由频率、码和时隙决定。
其帧结构将10ms的无线帧分成两个5ms子帧,每个子帧中有7个常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
信道的信息速率与符号速率有关,符号速率由1.28Mcps的码片速率和扩频因子(SF)所决定。
4.TD-SCDMA核心网络TD-SCDMA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它们的兼容性,5.TD-SCDMA网络中的关键技术TD-SCDMA独特的帧结构保证它可以采用一些先进的物理层技术,主要有智能天线技术、联合检测技术、上行同步、接力切换和动态信道分配等,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这些关键技术也是TD-SCDMA和其它3G标准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5.2 TD-SCDMA空中接口5.2.1 TD-SCDMA空中接口协议结构1.TD-SCDMA空中接口的协议结构TD-SCDMA空中接口协议结构如图5-2所示。
图5-2 空中接口协议结构与WCDMA的空中接口协议结构一样,TD-SCDMA系统的空中接口(Uu)的协议结构分为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其中数据链路层由媒体接入控制子层(MAC)、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LC)、分组数据协议汇聚子层(PDCP)和广播/多播控制子层(BMC)组成。
从不同协议层如何承载用户各种业务的角度将信道分成3类: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是由国际电联于1985年提出的,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后改为IMT-2000,意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并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1997年4月,国际电联向各成员国的主管部门发出通知,征求IMT-2000无线接口候选传输技术,并将在此基础上制定国际标准。
IMT-2000的目标有以下4个方面:(1)全球漫游,以低成本的多种模式的手机来实现。
用户不再限制于一个地区和一个网络,而能在整个系统和全球漫游;这意味着真正的实现随时随地的个人通信。
(2)适应多种环境,采用多层小区结构,即微微蜂窝、微蜂窝、宏蜂窝,将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结合在一起;不管身处何方,依然近在咫尺。
(3)能提供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包括高质量的话音、可变速率的数据、高分辨率的图象等多种业务;到时候可视电话和综合业务将满足人们的所有要求。
(4)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服务质量。
质量和保密功能对这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标,对无线传输技术提出了以下要求:(1)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室内环境至少2Mb/s;室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s;室外车辆环境至少144Kb/s;(2)传输速率按需分配;(3)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业务的需求;(4)简单的小区结构和易于管理的信道结构;(5)灵活的频率和无线资源的管理、系统配置和服务设施;IMT-2000的频带划分1992年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根据ITU-R对于IMT-2000的业务量和所需频谱的估计,划分了230MHz带宽给IMT-2000。
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频带为全球基础上可用于IMT-2000的业务;1980-2010MHz和2170-2200MHz为卫星移动业务频段共60MHz, 其余170MHz为陆地移动业务频段,其中对称频段是2X60MHz ,不对称的频段是50MHz。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TOM的BLOG-中国通信人博客-...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关键字:摘要: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系统和模拟集群系统MPT1327,采用调频或调相、FDMA技术,带宽为25kHz或30kHz。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GSM和CDMA等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分别为200kHz和1.25MHz;另外还有TETRA和iDEN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带宽为25kHz。
它们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采用数字调制、TDMA或C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TU共有五种标准,即WCDMA、CDMA2000、TD-SCDMA、IS-41(DECT)和IS-136(D-AMPS)等体制,其中前三种为主流标准,均采用CDMA技术。
1.GSM系统GSM系统,采用FDD TDMA技术,每载波8个时隙,同时传输8路话音信号。
GSM的载波间隔为200kHz,调制方式为GMSK,发射标识271KF1D。
GSM系统组网时一般采用4×3结构;在频率紧张时也可采用主载波4×3结构,其他载波采用4×3或3×3结构的方式。
采用4×3结构时,GSM系统最少需要5MHz频率资源才能组网。
2.CDMA系统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码长度为64~256,必要带宽为1.23MHz,载波间隔1.25MHz。
主要采用QPSK和BPSK调制。
CDMA的每个载波有64个码道,其中一个导频、一个寻呼和一个同步码道,其余61个码道均可作为业务信道,可传输多达61路话音信号。
CDMA系统具有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但导频信道没有功率控制。
功控包括闭环、开环和外环功率控制。
CDMA可以同频组网,在1.25MHz频率资源时,每扇区理论上可提供61条话务信道。
第三代移动通信第三代移动通信简介第三代移动通信(3G)是指在2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3G技术的推出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通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快、更便捷的无线通信服务。
技术特点1. 宽带网络:3G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率和更宽的带宽,大大增加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容量。
用户可以通过3G网络更快地访问互联网、文件等。
2. 高质量通话:3G技术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使通话质量更加稳定和清晰,减少了通话中的音质问题。
3. 多媒体传输:3G技术支持多媒体数据的传输,用户可以通过方式观看视频、听音乐、玩游戏等。
4. 网络漫游:3G技术支持国际漫游,用户可以在国外使用本国的3G方式进行通信。
3G标准目前,国际上采用的3G标准主要有CDMA2000、WCDMA和TD-SCDMA三种。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但它们都可以相互兼容,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无缝的通信服务。
CDMA2000CDMA2000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3G标准,采用了更高的频率和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CDMA2000在美国和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WCDMAWCDMA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3G标准,采用了更高的频率和更宽的带宽。
WCDMA在欧洲、亚洲和大洋洲等地得到广泛应用。
TD-SCDMA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采用了时分复用技术和CDMA技术。
TD-SCDMA在中国大陆得到广泛应用。
3G应用随着3G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开始积极应用3G技术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互联网访问3G技术的推出,大大提高了移动互联网的访问速度。
用户可以通过方式快速地访问网页、搜索信息、使用社交网络等。
移动支付3G技术的应用使移动支付成为可能。
用户可以通过方式支付功能进行在线购物、转账等操作,不再依赖传统的实体信用卡和现金支付方式。
视频通话3G技术增加了视频通话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方式进行实时视频通话,方便进行远程商务会议、教育培训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话音和数据业务的移动通信系统亦即未来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代有能力彻底解决第一、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弊端的最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一个突出特色就是,要在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用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完成任何信息之间的移动通信与传输。
可见,第三代移动通信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突出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地位,所以又叫未来个人通信系统。
众所周知,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标准的无序性所产生的百花齐放局面,虽然极大地促进了移动通信前期局部性的高速发展,但也较强地制约了移动通信后期全球性的进一步开拓,即包括不同频带利用在内的多种通信标准并存局面,使得“全球通”漫游业务很难真正实现,同时现有带宽也无法满足信息内容和数据类型日益增长的需要。
第二代移动通信所投入的巨额软硬件资源和已经占有的宠大市场份额决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只能与第二代移动通信在系统方面兼容地平滑过渡,同时也就使得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的制定显得复杂多变,难以确定。
伴随芬兰赫尔辛基国际电联(ITU)大会帷幕的徐徐落下,在由中国所制订的TD-SCDMA、美国所制订的CDMA2000和欧洲所制订的WCDMA所组成的最后三个提案中,几经周折后,最终将确定一个提案或几个提案兼容来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正式国际标准(IMT-2000)。
其中,中国的TD-SCDMA方案完全满足国际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基本要求,在所有提交的标准提案中,是唯一采用智能天线技术,也是频谱利用率最高的提案,可以缩短运营商从第二代移动通信过渡到第三代系统的时间,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标准一旦被采用,将会改变我国以往在移动通信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在经济方面可减少、甚至取消昂贵的国外专利提成费,为祖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市场方面则会彻底改变过去只有运营市场没有产品市场的畸形布局,从而使我国获得与国际同步发展移动通信的平等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