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85 MB
- 文档页数:48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有哪几种网络制式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3rd-generation),特指能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一种蜂窝移动通讯技术。
它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提供高速数据业务。
3G诞生于2000年5月,它是由国际电信联盟(ITU)统一制定的结果,其中包含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和WiMAX四种不同的制式标准,今天我们要谈论的主要是国内应用的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制式。
下面分别简要介绍这三种制式标准的含义和应用。
WCDMA是一种由3GPP具体制定的、基于GSM MAP核心网,UTRAN(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为无线接口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是从码分多址(CDMA)演变而来,从官方看被认为是IMT-2000的直接扩展,与现在市场上通常提供的技术相比,它能够为移动和手提无线设备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
W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码分多址(DS-CDMA)、频分双工(FDD)方式,码片速率为3.84Mbps。
W-CDMA 能够支持移动/手提设备之间的语音、图象、数据以及视频通信,速率可达2Mb/s (对于局域网而言)或者384Kb/s(对于宽带网而言)。
输入信号先被数字化,然后在一个较宽的频谱范围内以编码的扩频模式进行传输。
窄带CDMA使用的是200KHz宽度的载频,而W-CDMA使用的则是一个5MHz宽度的载频。
目前,WCDMA牌照被划分给中国联通。
CDMA2000,即为CDMA2000 1×EV,是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
分两个阶段:CDMA2000 1×EV-DO(Data Only),采用话音分离的信道传输数据,和CDMA2000 1×EV-DV(Date and Voice),即数据信道于话音信道合一。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後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发展历史ITU TG8/1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初命名为FPLMTS(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后在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2000)。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世界范围内设计上的高度一致性;与固定网络各种业务的相互兼容;高服务质量;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小终端;具有全球漫游能力;支持多媒体功能及广泛业务的终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对第三代无线传输技术(RTT)提出了支持高速多媒体业务(高速移动环境:144Kbps,室外步行环境:384Kbps,室内环境:2Mbps)、比现有系统有更高的频谱效率等基本要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发展大事记1985年,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概念被提出。
1991年,国际电联正式成立TG8/1任务组,负责FPLMTS标准制订工作。
1992年,国际电联召开世界无线通信系统会议(WARC),对FPLMTS的频率进行了划分,这次会议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制订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1994年,ITU-T与ITU-R正式携手研究FPLMTS。
1997年初,ITU发出通函,要求各国在1998年6月前,提交候选的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方案。
1998年6月,ITU共收到了15个有关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的候选技术方案。
1999年3月,ITU-R TG8/1第16次会议在巴西召开,此次会议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大格局。
IMT-2000地面无线接口被分为两大组,即CDMA与TDMA。
ITU-R TG8/1巴西会议结束不久,爱立信与高通达成了专利相互许可使用协议。
1999年5月,国际运营者组织多伦多会议上30多家世界主要无线运营商以及十多家设备厂商针对CDMA FDD 技术达成了融合协议。
1999年6月,ITU-R TG8/1第17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不仅全面确定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接口最终规范的详细框架,而且在进一步推进CDMA技术融合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第三代移动通信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又被国际电联(ITU ,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称为IMT-2000,意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并工作在2000M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2、扩频通信扩频通信,顾名思义是在发送端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如伪随机编码序列)将待传输的信号频谱扩展至很宽的频带,变为宽带信号,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用相应的技术或手段将扩展了的频谱进行压缩,恢复到基带信号的频谱,从而达到传输信息、抑制传输过程中噪声和干扰的目的。
3、HSPAWCDMA和TD-SCDMA系统增强数据速率技术为HSDPA/HSUPA HSDPA/HSUPA统称HSPA。
4、远近效应远近效应是由于移动台在蜂窝小区内随机移动,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不同,若各移动台发射信号的功率相同,那么到达基站时各接收信号的强弱将有所不同,离基站近者信号强,离基站远者信号弱。
这种由于各移动台与基站之间的距离远近不同导致的在基站接收端,信号以强压弱,并使弱者即离基站较远的移动台产生通信中断的现象称为远近效应。
5、切换切换通常指越区切换,移动台从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进入到另一个基站覆盖的小区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通信的连续性,将移动台与当前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转移到移动台与新基站之间的通信链路的过程称为切换。
根据切换方式不同,通常分为硬切换和软切换两种情况。
6、N 频点技术通常多载频系统将相同地理覆盖区域的多个小区(假设每个载频为一个小区)合并到一起,共享同一套公共信道资源,从而构成一个多载频小区,称这种技术为N频点技术。
7、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加性是指噪声与传送的信号遵从简单的线性叠加关系,白噪声是指噪声的频谱是平坦的,高斯噪声是指噪声的分布服从正态分布。
仅含有这类噪声的信道称为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Additional White Gauss Noise,AWGN)信道。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在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中,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其中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更是引领了通信技术的风向。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是这一技术飞速发展的基础,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一主题。
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相对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而言的,它采用了全球通用的移动通信标准,实现了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无缝衔接,为移动通信技术的升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为人们的通信方式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得移动通信技术走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最早的第三代通信技术实际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当时各国开始着手研究和开发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终于在21世纪初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是指在制定和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时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通信标准的确定对于一个通信系统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的制定经历了多个国际标准组织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的重要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通信标准不仅规定了通信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还规定了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频率分配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确保了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信标准的合理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整个通信系统的发展和竞争力,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5.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石。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1、imt-2000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简称3g,又被国际电联(iut)简称为imt-2000,是指在2000年左右开始商用并工作在2000nhz频段上的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传输速率为2mbps/2000kbps2、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1、全球统一频谱、标准、实现全球无缝漫游。
2、更高的频谱效率,更低的建设成本。
3、能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和保密性能。
4、能提供足够的系统容量,方便2g系统的过渡和演进。
5、能提供多种业务,使用多种环境。
快速移动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可达144kbit/s,室外到室内或步行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达到384kbit/s,室内环境中最高传输速率达到2mbit/s。
3、3gpp建立了4个不同的技术规范组,分别为核心网络和终端、业务和系统、无线接入网、gsm/edge无线接入网。
4.3GPP的主要工作是研究、制定和推广基于演进的GSM核心网3G标准。
5.目前,有几个版本的标准,如R6、R7和gpr99。
6.3GPP2的主要工作是制定以ANSI/is-41为核心网络、CDMA2000为无线接口的3G标准。
ANSI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7、3gpp2已制定了cdma2000标准,已发布r0、ra、rb、rc、rd标准,正在制定umb等有关标准。
8.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通常指无线接口的无线传输技术标准。
9、imt-2000cdma-mc又称cdma2000。
cdma2000是基于is-95标准的各种cdma制造厂家的产品和不用运营商的网络构成的一个家族概念。
10.R99的主要特点是继承了2G系统的GSM/GPRS核心网络结构。
11.CDMA2000的核心网络架构基于3GPP2制定的全IP网络架构。
12、umts论坛将3g业务分为6类,即移动internet接入、定制信息和娱乐业务、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基于位置的业务,移动internet/extranet接入业务和增强语音:按照应用层qos的业务分类,3gpp定义了4种基本业务类型,即会话类业务、流媒体业务、交互类业务和背景累业务:按照媒体的表现形式,3g业务可以分为文本业务,视频业务和多媒体业务。
1.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标准有WCDMA、CDMA2000、TD-SCDMA,分别对应的双工方式是(FDD )、(FDD )、(TDD )。
2.3G RNC通过(iub )接口与NodeB相连,RNC通过(iu )接口与CN相连。
3.移动通信系统信道编码的方式包括卷积编码和( 交织)编码,并支持多种编码率4.采用8阵元智能天线的TD系统,每个扇区需要馈缆数为( 9 )根。
5.eNB之间通过( X2 )接口通信,进行小区间优化的无线资源管理。
6.OFDM符号中的( cp )可以克服符号间干扰。
7.E-UTRAN接口通用协议包括( 无线网络层)层和( 传输网络层)层两个部分。
8.LTE系统由于采用了( OFDM )技术,因此来自用户之间的干扰很小,主要干扰是小区间干扰。
9.LTE系统只支持PS域、不支持CS域,语音业务在LTE系统中通过( VOIP业务)业务来实现。
10.LTE路测中关注的指标是( RSRP )和( RSRQ )。
11.干扰余量与系统覆盖边缘所要求的频谱效率有关,覆盖边缘要求的频谱效率越高,干扰余量取值越( 大)。
12.LTE系统中共享信道的调制方式有QPSK、16QAM和( 64QAM )。
13.LTE上行链路预算过程中,在给定边缘RB数和( 传输块)的前提下可以计算出上行的小区半径。
14.E-UTRAN系统在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带宽中,分别可以使用6个、15个、25个、50个、( 75 )个和( 100 )个RB。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1.TD-SCDMA系统中,一个专门分配给上行链路的常规时隙是( B )A.TS0 B.TS1 C.TS2 D.TS3 E、TS42. TD-SCDMA 中功率控制的速率是( B )A .100HZB .200HZC .1000HZD .1500HZ3. 智能天线每隔( A )进行一次波束的赋形A .5msB .10msC .15msD .20ms4. TD-SCDMA 中由时隙帧结构决定的理想条件下最大覆盖半径为( A )km。
移动通信第5章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在当今信息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出现,更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 2G 时代,我们主要实现了语音通话和简单的短信服务。
然而,随着人们对通信需求的不断提高,2G 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多媒体信息传输、高速数据下载等方面的要求。
于是,3G 应运而生。
3G 系统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相比2G,3G 能够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让用户可以更流畅地观看视频、浏览网页、下载文件等。
这使得移动互联网得以真正普及,人们不再局限于通过电脑上网,而是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丰富的信息。
其次,3G 支持多种业务类型。
除了传统的语音通话和短信,还包括视频通话、移动电视、在线游戏、电子商务等。
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通信体验,让移动通信不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在 3G 系统中,主要采用了几种关键技术。
码分多址(CDMA)技术是其中的核心之一。
CDMA 通过不同的码序列来区分用户,有效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增加了系统容量。
同时,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信号的接收和发送质量,减少了干扰。
3G 标准主要有三种: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WCDMA 是在欧洲广泛应用的标准,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和广泛的产业链支持。
CDMA2000 则主要在美国和一些亚洲国家得到应用。
TDSCDMA 是我国自主提出的标准,对于推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G 系统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诸多变革。
在商业领域,移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进行购物、支付等操作,极大地提高了商业交易的效率和便捷性。
在娱乐方面,移动游戏、移动视频等业务蓬勃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在教育领域,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
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移动通信发展五个阶段1:第一代移动通信(1G)第一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出现的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为代表,使用了频分多址(FDMA)技术,主要提供语音通信服务,并且网络容量有限,数据传输速度较慢。
2:第二代移动通信(2G)第二代移动通信指的是在90年代初到2000年左右出现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为代表,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或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网络容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不仅提供了语音通信服务,还支持短信和基本的数据传输。
3: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三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00年左右出现的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CDMA2000为代表,采用了CDMA技术,网络容量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速度较快,不仅支持语音通信、短信和基本数据传输,还能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传输等服务。
4:第四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是指在2010年左右开始商用的超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LTE(Long Term Evolution)为代表,采用了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技术,网络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进一步提升,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语音通信、短信、互联网接入、多媒体传输等服务,并支持了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物联网和移动支付。
5:第五代移动通信(5G)第五代移动通信是指当前正在发展中的新一代超高速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这一阶段的移动通信以NR(New Radio)为代表,采用了更高频率的毫米波技术和波束成形技术,网络容量和数据传输速度有望再次大幅提升,能够支持更多高质量、低延迟的服务,同时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如车联网、工业自动化和虚拟现实等打下了基础。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及我国3G频率的划分关键字:摘要: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美国的AMPS、欧洲的TACS系统和模拟集群系统MPT1327,采用调频或调相、FDMA技术,带宽为25kHz或30kHz。
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GSM和CDMA等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带宽分别为200kHz和1.25MHz;另外还有TETRA和iDEN等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带宽为25kHz。
它们主要以语音业务为主,采用数字调制、TDMA或CDMA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TU共有五种标准,即WCDMA、CDMA2000、TD-SCDMA、IS-41(DECT)和IS-136(D-AMPS)等体制,其中前三种为主流标准,均采用CDMA技术。
1.GSM系统GSM系统,采用FDD TDMA技术,每载波8个时隙,同时传输8路话音信号。
GSM的载波间隔为200kHz,调制方式为GMSK,发射标识271KF1D。
GSM系统组网时一般采用4×3结构;在频率紧张时也可采用主载波4×3结构,其他载波采用4×3或3×3结构的方式。
采用4×3结构时,GSM系统最少需要5MHz频率资源才能组网。
2.CDMA系统CDMA系统采用码分多址(CDMA)技术,码片速率为1.2288Mchip/s,码长度为64~256,必要带宽为1.23MHz,载波间隔1.25MHz。
主要采用QPSK和BPSK调制。
CDMA的每个载波有64个码道,其中一个导频、一个寻呼和一个同步码道,其余61个码道均可作为业务信道,可传输多达61路话音信号。
CDMA系统具有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但导频信道没有功率控制。
功控包括闭环、开环和外环功率控制。
CDMA可以同频组网,在1.25MHz频率资源时,每扇区理论上可提供61条话务信道。
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述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概念第三代移动通信,即国际电信联盟(ITU)定义的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俗称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