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梧桐
- 格式:docx
- 大小:13.99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古典文学梧桐意象之“愁”摘要:梧桐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的植物意象,梧桐意象往往和高洁品格、知音、忠贞爱情等密切联系,但更多的时候梧桐及其意象组合和愁苦相关,有爱情之“愁”,离别、思乡怀人之“愁”,孤独之“愁”,闺怨、宫怨之“愁”及悲秋之“愁”等,本文就对和梧桐有关的这些愁苦做一下梳理。
关键词:古典文学梧桐意象愁苦梧桐,又名青桐,或简称梧、桐,是中国古老的树种。
梧桐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植物意象,由它派生出了孤桐、半死桐、焦桐、井桐、疏桐、双桐等意象,另外又衍生出桐花、桐阴、桐叶秋声、梧桐夜雨、桐叶题诗等意象。
这些意象组成了梧桐意象丛,在中国历代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自梧桐箝入诗词,从自然物象到象征意蕴,经过了长期历史文化积淀,中国文人对梧桐寄予了诸般情感。
梧桐意象是古典文学中出现频率极高的植物意象,这足见古人对梧桐的重视。
人们对于梧桐意象的研究,虽不如杨柳、菊花、桃花等普遍,但也不少,比如梧桐与君子,梧桐与爱情,梧桐与焦琴,梧桐与雨等。
本文旨在把梧桐意象中表达的“愁”的内容做一下梳理。
一、梧桐意象与爱情之“愁”梧桐作为一种植物,根深蒂固、树干挺拔、枝繁叶茂。
在诗人笔下,它本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代表爱情的希望与火热,遗憾的是梧桐却常暗示着爱情的失落,如“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吴文英《解连环》)就预示着主人公飘零摇落的命运、中道分离的悲剧是必然的。
在古人的笔下,与梧桐有关的爱情大多是凄美、忧伤的,普普通通的梧桐意象里饱含了爱情的“愁苦”。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梧桐的枝叶覆盖、浓密无间来象征兰芝和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无法撕裂,此情容不得任何外物的掺杂。
但毕竟诗歌的结尾是通过美丽的幻想形式,来表现焦仲卿夫妇争取婚姻自由的意志是不可战胜的,事实上其中仍体现着无能为力的爱情愁苦和悲剧。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以下是三条关于诗歌中梧桐的意象及诗句:
1. “梧桐在诗中常常代表着一种孤独寂寞的意象啊!你看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的梧桐不就把那深深的孤独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吗?就好像在一个寂静的夜晚,你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梧桐树,是不是感觉特别凄凉?就像有时候你一个人在家,那种孤单的感觉呀!”
2. “哎呀呀,梧桐还能象征着高洁的品质呢!像王安石写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这梧桐在骄阳下依然枝叶繁茂,不就像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吗?这就好比那些一直坚持做正确事情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动摇,多了不起啊!你说是不是?”
3. “嘿,梧桐在一些诗里还是离别的象征哟!像李清照的‘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这飘落的梧桐叶可不就像那离别时的哀愁嘛!就像你和好朋友分别的时候,心里那种难受的感觉。
你想想,当你看着对方远去的背影,是不是和这飘落的梧桐叶一样让人惆怅呢?”
我的观点结论:诗歌中的梧桐意象真是丰富多彩,通过不同的诗句能让我们感受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寓意,真的太神奇啦!。
诗歌常用意象的象征意义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松: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竹:气节积极向上。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桃花:象征美人或青春容貌。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源菊:隐逸高洁脱俗。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寒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
沙鸥:飘零伤感。
鸟:象征自由。
莼[chú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
后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
庄周梦蝶: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4、风霜雨雪水云类:海: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十个常见诗歌意象介绍如下:1、青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
如王昌龄《送柴侍御》中“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时,青山也是故乡的象征。
如谢眺《游东田》中“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另外,青山也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如杨慎《临江仙》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月:对月思乡,思念亲人。
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同时,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如李煜《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另外,月夜用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水:用来表现离愁别恨。
如李煜《相见欢》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另外,水也经常用来表示时光流逝。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菊花:蕴含着不畏权贵、淡泊名利的精神,象征着隐士君子。
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5、梧桐:秋天常见的意象,用来触发文人心底的悲凉。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6、蝉:品行高洁的象征。
如虞世南《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另外,还有孤独无助的象征。
如李商隐在《蝉》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7、杜鹃:孤独悲苦的意象,又名子规、杜宇。
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另外,也是乡愁的象征。
如秦观《踏莎行》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鸿雁:代指书信。
如晏殊《清平乐》中“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9、燕子:因常结伴而行称为爱情的象征。
如晏几道《临江仙》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另外,燕子也是世事变迁的寄托。
如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0、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习俗。
如王维《渭城曲》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古诗词中的梧桐意象作者:马勇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4年第03期内容摘要:“原型意象”这一概念源于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分析心理学论。
他认为“反映了人类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的集体经验,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积累,就是集体无意识。
它是构成一种超越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而且普遍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
按照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具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也不例外地在一定的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形成一种族记忆。
梧桐这一意象即是人类祖先千百年来文化心态和美感心态上的积淀。
关键词:古诗词梧桐意象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多么地高贵了。
在《涛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摹摹萋萋,雍雍喈喈。
”这诗说的是梧桐生长地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就保留了很多的原型意象。
人们一般认为《诗经》中的民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然而,在文字产生之前,一些民歌可能就已经在口头上流传,只是把它们记载下来是在文字出现之后,也就是说,《诗经》中的民歌是上古时代长期积淀的产物,其所反映的古代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原型意象也在不断演变,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在不断重复中加入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赋予这些原型意象不同的涵义。
在古代诗歌中,梧桐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意象。
这一具体物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去国行客远,还山秋梦长。
梧桐落进井,一叶飞银河。
”李煜《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
”张先《虞美人》:“亭亭残照上梧桐,一时弹泪与东风,恨重重。
”柳永“槛拘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古诗词常见意象内涵简析1...折柳:古人送别时有折柳相送的习惯,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
2...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3...红豆: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4...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5...折桂:比喻科举及第。
6...咏絮:谓女子咏雪。
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7...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8...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写梅花的纯净洁白,梅花来比喻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9...丁香:指愁思或情结,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10....借以表达爱情。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11....梅子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12....春草(芳草):以芳草喻离恨,由芳草年年复如引起时间匆匆、13....人生短暂、年华宝贵的惜时感叹。
湘竹:诗词中常用湘妃竹(斑竹、湘竹、泪竹)意象来表达悲伤14....的情思。
黍离:后世于是把对故国的悲叹、忆念称为“黍离”之悲。
它是15....体现中华民族眷恋故国的意识的一个重要意象。
芭蕉:孤独与忧愁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双鲤:代指书信。
杜鹃: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蝉品行高洁。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宋词中梧桐意象的情感内涵探析作者:红霞来源:《语文学刊》 2013年第10期红霞(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摘要] 梧桐由自然物象上升为文学意象,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过程,成为文人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
如凄凉忧愁的悲秋情结、生离死别的爱情意义、品格高洁的君子品性。
这些“梧桐”意义给文学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意境,也更加丰富了“梧桐”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 梧桐意象;悲秋情结;爱情意义;君子品质中图分类号:1207. 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3) 10 -0017 -02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梧桐由自然物象上升为文学意象,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历史文化心理积淀的过程,成为文人情感表达的有效载体。
早在先秦典籍中已经出现了梧桐意象,《诗·鄘风·定之方中》:“数值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揭示了梧桐的实用价值;《诗经·小雅·湛露》:“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用梧桐的果实离离形容“君子”之“令仪”;》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朝阳高冈,再加上凤凰、梧桐组合,给予了梧桐高洁的品质。
因此,梧桐意象有其独特的意蕴。
在》全宋词》中只需稍加留意,就可发现处处皆有“梧桐”。
如“西风催衬梧桐落。
梧桐落。
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叶上三更雨。
惊破梦魂无觅处”。
可见,在宋词中“梧桐”意象所表达的情感多种多样。
宋词中的梧桐意象体现出凄凉忧愁的悲秋情结、生离死别的爱情意义、品格高洁的君子品质。
因此,笔者对宋词梧桐意象的情感内涵进行以下总结:一、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悲秋情结悲秋情绪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始于战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这也开创了中国文学中悲秋的传统。
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梧桐意象作者:李晓梅来源:《丝绸之路》2012年第12期[摘要]梧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李清照词作中有五处使用了这种意象。
梧桐见证了李清照细腻多变的情感流程,同时也铭刻了女词人点点滴滴的情感印记。
在这些词作中,梧桐无一例外地都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李清照词作;梧桐意象;古典诗词[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12-0082-03“古人言情,喜托物言志。
得意幸福之时多是杨柳春风,忧伤寂寞之时则是雨打芭蕉。
”其中,梧桐这一秋日早衰植物多被用作寄托寂寞之象。
如“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周邦彦《锁窗寒》),“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易醉,一枕小窗浓睡”(晏殊《清平乐》),又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苏轼《卜算子》),再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最显工巧的则属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人物,文学创作非常丰富。
据《宋史·艺文志》记载,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易安词》6卷,但这些著作都已失传。
现在我们看到的李清照著作,都是后人辑录重编的。
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纵观易安词,梧桐并非偶见意象,《漱玉词》中有五处都使用了梧桐意象。
在这些词中,梧桐见证了女词人细腻多变的情感流程,同时也铭刻着女词人点点滴滴的情感印记。
下面,笔者将一一作以分析。
词作一: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请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
离愁别恨何时消——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例析离愁别恨何时消——古典诗词中梧桐意象例析陈千里刘舒世界就是这样:有万家灯火的美满团圆,亦有凄清惨淡的离愁别绪。
古人常借助于不同的意象来含蓄地传达无限离愁的落寞。
这离愁既有离人之愁,也有离乡之愁和离国之愁。
“梧桐”这一具体意象常常成为离人传达离愁别绪的载体。
1、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离人之愁入仕为政是古代文人士子的最高人生理想。
为此,他们不得不被迫与所爱之人各居一方,这样也就难免产生许多闺怨之愁。
如李玉《贺新郎?篆缕销金鼎》:“嘶骑不来银烛暗、枉教人,立尽梧桐影。
谁伴我,对鸾镜。
”黄昏不期而至,梧桐收影,将近更阑,闺人自叹孤影,谁与我一起对镜“共剪西窗”以叙相思别恨呢?面对这种残酷的现状,闺人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近似绝望的凄凉心境,也许还包含着对往日佳期的怀念,对行者早日归来的殷切期盼,还有对行者迟暮不归的痛恨吧!这些复杂情感相互交织在闺人的心中,“怎一个愁字了得!”相似的还有“梧桐树,三更雨,夜道离愁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夜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思乡之愁漂泊在外的游子看到月亮,不免会平添几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乡愁。
月亮已把游子的乡愁撩拨得难以忍受,可是偏偏还有庭院中的疏桐孤立于朦胧月色之下,这样一来,疏桐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赋予了乡愁意蕴。
“梧桐昨夜西风急。
淡月朦胧,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意境也颇为凄凉,乡愁也无可言说。
又如邓剡《浪淘沙》:“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述写了飘零之苦的深若翰海。
3、孤舟一系故园心——离国之愁在所有的愁苦中,恐怕唯有离国之愁最为沉重了吧!在离国之人的眼中,又怎能仅仅是离人、离乡之愁呢?因此,词史上便有了催人泪下的用血泪填写的袒露真性情的千古绝唱:“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梧桐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
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李白由于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
自古就被看重。
而且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
凤凰是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可见梧桐是地高贵。
在中国的《诗经》里就有关于梧桐的记载。
在诗经,大雅的‚卷阿‛里,有一首诗写道:《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菶菶萋萋,雍雍喈喈。
》该诗说的是梧桐生长的茂盛,引得凤凰啼鸣。
菶菶萋萋,是梧桐的丰茂;雍雍喈喈,是凤鸣之声。
在庄子的秋水篇里,也说到梧桐。
在说到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此篇文章里,也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
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遇见梧桐才降落到上面。
可见梧桐的高贵。
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里,有这样的描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由于古人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所以今人常说:‚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因此在以前的殷实之家,常在院子里栽种梧桐,不但因为梧桐有气势,而且梧桐是祥瑞的象征。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赏析⼀、杨柳。
它源于《诗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起。
“柳”与“留”谐⾳,古⼈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许多⽂⼈⽤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等。
“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上⾼楼万⾥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抒发了许浑对故乡的⽆限牵挂。
“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黄时⾬”⼏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梧桐。
1、⾼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凤凰鸣矣,于彼⾼岗。
梧桐⽣矣,于彼朝阳”(《诗经·⼤雅·卷阿》),诗⼈在这⾥⽤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岗;梧桐疯长,⾝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洁美好。
再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声⾃远,⾮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托物寓意的⼩诗,以⾼⼤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之处,写出了蝉的⾼洁,暗喻⾃⼰品格的美好。
庄⼦在《秋⽔》中也说:“夫鹓鶵发于南海,⽽飞于北海,⾮梧桐不⽌。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类的鸟。
它⽣在南海,⽽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之处。
这⾥的梧桐也是⾼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同⽣同死,且梧桐枝⼲挺拔,根深叶茂,在诗⼈的笔下,它⼜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梧桐相待⽼,鸳鸯会双死。
”(唐孟郊《烈⼥操》)⼜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诗中⽤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风吹落叶,⾬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成了⽂⼈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诗歌意象鸿雁杜鹃梧桐松柏柳树羌笛青鸟月亮梅花浮萍
清风轻拂,鸿雁振翅,跃入温馨的乡愁中。
那一片深碧色的天空,细细品来,映衬着昂然
的大地,放佛有些独特的魔力,令人心旷神怡。
夜色深沉,杜鹃悠长的啼鸣,轻轻铺就在这片梦幻世界里,如一首优美而动听的歌曲,让
人无不动心的抵触。
梧桐树的叶子随风飘舞,在月光的照耀下散发巧妙的特别气息,如一首诗,在风声中若有
若无,清澈又悠长。
山间松柏熠熠生辉,细细呼啸而过,忽地响起了洪亮而清新的歌声,仿佛千古不变的经文,永恒而优美。
柳树舞动着绿色的翅膀,轻轻的唱著花丛的美丽童话,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在
那奔放自由的 words中,梦境好似被沐浴在宁静的月色下。
深谷中,青鸟歌唱着深浅不一的旋律,羌笛和锣鼓联接着,在清晨与傍晚的回响中,也显现出历史悠久的深秋韵律。
月亮又升起,充满放飞般的希望,在和风中把彩色的梦境投下,伴随着清凉空气,赋予着
人们久违的温馨与安慰。
梅花散发着芬芳,静静的迎着清明的祈愿,如清纯的新娘,满是憧憬,在春风中共舞,绽
放着最美的光彩,灿烂而温馨。
远处,浮萍轻拂过一抹细雨,像诗一样巧妙,清新而淡雅,在清风月光下,令人身心舒坦。
风声渐渐远去,在那独特而美丽的乡愁中,宁静而祥和,让人流连忘返,树影青青,如同梦幻般的天空。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文化意象浅析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通常会通过一些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情感,例如梧桐。
梧桐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可以象征高尚的人格、比喻爱情的悲欢离合、寄托游子的思乡之苦、哀叹国家灭亡等。
关键词:古典诗歌;梧桐;文化意象中国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会借用花、草、树、木等植物寄托自己心中的某种情感。
因此,这些植物就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意象。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梅花,高洁傲岸,寒冬中傲然盛开、迎风而立,这种不畏严寒并与冰天雪地抗争到底的特征,象征着仁人志士忠贞不渝、坚定不移的精神;兰花,幽雅空灵,空谷幽香、孤芳自赏。
诗人和词人用兰花的这种特征,象征品格清晰脱俗的正人君子;菊花,冷艳清贞,凌霜自行、不趋炎附势,是众花之中的“隐世者”,菊花的这种特征被用来比喻那些看淡了功名利禄、宁静致远的隐者……梧桐,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运用的意象。
梧桐这种意象,与其他植物意象相比,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复杂。
本文将中国的古典诗歌作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对古典诗歌中出现的梧桐意象进行文化内涵分析。
一、梧桐文化意象之高尚的人格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经常被用来表示品格高尚、美好的人。
在《诗经·小雅·湛露》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桐其椅,其实离离。
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这段文字以梧桐为切入点,用梧桐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形态,象征文人雅士充满仪式感、庄重感的言行举止。
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发展,将梧桐作为诗歌创作意象的作品层出不穷。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诗歌《段宥厅孤桐》中有这样两段文字:“凤凰所宿处,月映孤桐寒”与“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作者对于孤桐身上映射出的这种谦虚品质充满敬意。
梧桐被古代诗人、词人用作高尚人格的化身,主要是因为梧桐这种植物在外观上具有挺拔伟岸、疏直中通、枝繁叶茂的特点,这种自然特征与人类高尚、高洁的品格具有相似之处。
因此,很多文人墨客为表自身的高风亮节,一方面会通过梧桐托物言志;另一方面也提醒自己不要误入歧途,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
含有梧桐的意象的古诗《梧桐影·落日斜》原文:落日斜,秋风冷。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一、衍生注释:1. “梧桐影”:这是词牌名。
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律等形式方面的要求。
2. “落日斜,秋风冷”:描绘出一幅日暮时分,秋风萧瑟寒冷的景象。
夕阳西下往往给人一种迟暮、清冷之感,秋风则更添寒意。
3. “今夜故人来不来”: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人是否到来的期待与疑惑。
4. “教人立尽梧桐影”:站在梧桐树下,看着梧桐的影子逐渐变化,直到影子消失,这里的“立尽”强调等待的漫长和执着。
二、赏析:这首小词简洁而富有韵味。
开头两句通过描写落日和秋风,一下子就把读者带入到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中。
这种氛围为后面思念故人的情绪做了很好的铺垫。
“今夜故人来不来”一句,非常直白地表达出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和期待,就像我们平常期待好朋友来家里玩时,总会不时地想他到底会不会来呢?最后一句“教人立尽梧桐影”,把这种等待的过程具象化了。
梧桐在古诗词中常常是一种孤独、凄凉的意象,词人站在梧桐树下等待故人,从梧桐影初现一直等到影子消失,可见等待之久,思念之深。
三、作者介绍:吕岩,也叫吕洞宾,是唐代道教主流全真派祖师。
他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被尊为八仙之一。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道家的超脱和对世间人情的独特感悟。
四、运用片段:我和小伙伴约好了在老地方见面,我早早地就到了。
那是一个小公园,里面有一棵大梧桐树。
我站在梧桐树下,看着太阳慢慢西斜,就像吕岩词里写的“落日斜,秋风冷”,虽然没有秋风,可我心里却有点凉飕飕的。
我心里一直在想,小伙伴今天到底会不会来呢?我就这么站着,感觉时间过得好慢啊,就像要“立尽梧桐影”一样。
哎呀,等待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原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一、衍生注释:1. “相见欢”:这是词牌名。
2. “无言独上西楼”:“无言”体现出词人的孤寂,有很多话却不想说,只能独自默默登上西楼。
古典诗歌中“梧桐“的意象
1、高洁品格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在古诗中有象征高洁美好品格之意。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以高大挺拔,绿叶疏朗的梧桐为蝉的栖身之处,写出了蝉的高洁,暗喻自己品格的美好。
庄子在《秋水》中也说:“夫鹓
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
” 鹓鶵是古书上说的凤凰一类的鸟。
它生在南海,而要飞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栖身之处。
这里的梧桐也是高洁的象征。
因此,古代有“栽桐引凤”之说。
2、忠贞爱情的意象及寓意
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它又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诗中用松柏梧桐的枝叶覆盖相交,象征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双对纯真爱情的追求,对封建礼教的抗争的夫妻,生前被迫分离,死后合葬九泉,能不震撼人心?
3、孤独忧愁的意象及寓意
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又成了文人笔下孤独忧愁的意象。
如“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极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位亡国之君幽居在一座寂寞深院里的落魄相。
重门深锁,
顾影徘徊,只有清冷的月光从梧桐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好不凄凉!过去是居万民之上的君主,而今已成阶下囚,万千愁绪,满腔幽愤,尽在其中。
亡国之恨何时了?又如“一声梧叶一声秋,一
点芭蕉一点愁”(徐再思《水仙子·夜雨》),深秋孤夜,夜雨滴打着梧桐和芭蕉,每一声都引起相思之人的阵阵秋思和缕缕愁绪。
这既是一首雨夜相思曲,又是一幅凄风苦雨的秋夜图!面对此景,相思之苦便从词人心底涌起。
作者对雨打梧桐和芭蕉的描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凄婉惶惑,意境深远。
4、离情别绪的意象及寓意
在唐宋诗词中,梧桐作离情别恨的意象和寓意是最多的。
如“春风桃李花
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
恨歌》),诗人以昔日的盛况和眼前的凄凉作对比,描写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乱失去了杨贵妃后的凄凉境况。
唐明皇回宫后,目睹旧物,触景生情,昔日的美人何在?诗人以春秋两季景物相对比,暗讽了这位重色轻国的君主与美人儿缠绵缱绻带来的终生悔恨。
如“梧桐树,
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秋夜三更,冷雨滴在梧桐叶上,一位独处秋闺的女子,脆弱敏感的心已无法承载离情别绪的痛苦,缠绵悱恻,幽怨伤怀,彻夜不眠。
其意蕴深厚,令人回味无穷。
再如“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
了得”(李清照《声声慢》),丈夫去世,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遭受国破家亡的痛苦。
此时,女词人独立窗前,雨打梧桐,声声凄凉,孤独无助的她,在深切地怀念着自己的丈夫。
这哀痛欲绝的词句,催人泪下,堪称写愁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