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6
武汉旅游调研报告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被誉为“九州通衢、天下三岸”。
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为了了解武汉旅游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武汉旅游资源1. 历史文化资源武汉有悠久的历史,拥有众多历史遗迹和文化名胜,如黄鹤楼、户部巷、琴台路等,这些都是旅游者热衷于参观的景点。
此外,武汉还有南湖、花湖等美丽的湖泊,吸引着众多游客。
2. 现代城市景观武汉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现代化的建筑和设施。
特别是武汉武汉中环广场、万松园、东湖磨山景区等,都是旅游者喜欢逛街购物和观光的地方。
二、武汉旅游市场现状1.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武汉的旅游业发展迅猛。
游客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游客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
2. 旅游消费水平提升与游客数量增长相对应的是旅游消费水平的提升。
游客在武汉的旅游消费多样化,不仅购物消费增加,还有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消费。
三、武汉旅游问题与挑战1. 缺乏专业化旅游管理人才目前,武汉的旅游行业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尤其是缺乏专业化的旅游管理人才,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2. 旅游设施建设不完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武汉的旅游设施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比如,停车位不足、厕所不够、交通拥堵等问题,影响了游客体验。
3. 缺乏特色旅游产品虽然武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特色旅游产品。
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需要推出更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加游客的吸引力。
四、武汉旅游的发展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要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和服务人才,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2. 提升旅游设施建设应加快旅游设施建设步伐,提高停车位、厕所等基础设施的数量和品质,改善旅游环境。
3. 推出特色旅游产品要发挥武汉的特色,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如举办特色文化节、开展民俗体验活动等,吸引更多游客。
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分析在当今社会,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为了放松身心、拓宽视野,还是追求独特的体验,人们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而一个旅游目的地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游客,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一、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构成要素1、自然风光大自然赋予的美景往往是旅游目的地最原始、最直接的吸引力。
如雄伟壮丽的山脉、广袤无垠的草原、湛蓝深邃的海洋、神秘莫测的森林等。
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能够让游客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带来身心的愉悦和震撼。
2、历史文化历史文化是旅游目的地的灵魂所在。
古老的建筑、传统的习俗、悠久的历史故事等都承载着一个地方的记忆和传承。
游客通过参观古迹、参与文化活动,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增加旅游的内涵和深度。
3、美食特色美食是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能够给游客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例如,四川的火锅、广东的早茶、法国的葡萄酒和奶酪等,都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着众多食客。
4、娱乐活动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能够增加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如主题公园、音乐节、体育赛事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5、购物体验购物也是旅游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特色的手工艺品、当地特产、时尚的购物中心等能够满足游客的购物欲望,同时也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大吸引力。
二、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体现1、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包括便捷的交通网络、舒适的住宿条件、干净的卫生设施等。
良好的基础设施能够提高游客的旅行舒适度,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2、服务质量优质的服务能够让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从而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口碑和竞争力。
从旅游咨询、导游服务到餐饮住宿服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到热情、专业、周到。
3、旅游价格价格是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旅游价格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
湖北省地文景观旅游资源及旅游价值赏析我的家乡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
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与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面积较大,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着丰富的大气降水,水汽来源充足,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素有“千湖之省”的美呼;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人古迹数不胜数。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个性独特、人文景观时代跨度大历史价值高。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了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其中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要数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了湖北的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号称“华中屋脊”和“绿色宝库”的神龙架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不仅珍稀物种多,还有引人关注的“野人之谜”;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人誉“第一山”的道教名山武当山自古便是道教圣地;还有避暑圣地九宫山,地质公园隐水洞,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等景色秀丽怡人的风景区……为什么会形成如此之多的名山大川、地质矿山景观,与湖北的地理背景气候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地势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外高内低,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山前丘陵岗地分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四种类型。
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段,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的北界,南跨中亚热带北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属湿润带,局部地区甚至属于多雨带,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全省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水气来源和地形条件影响而分布不均。
独特的自然地理背景与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湖北别具特色的地文类景观旅游资源,不仅能让游人观赏喟叹,消暑避夏,度假疗养,还有科考研修,登山探险,宗教朝觐的作用。
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市旅游业依托武汉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其发展对带动武汉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从全国来看,武汉市旅游业并不突出,其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限制因素。
武汉市基础设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旅游宣传不力,旅游服务欠缺,管理部门对旅游景点的整合能力不强,缺乏长远规划,旅游景点的开发往往超过旅游地的环境承载能力,造成了环境问题。
对此,武汉市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宣传,打造品牌,完善基础设施,整合旅游景点,多个景点联合开发,从而促进武汉市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字:武汉市旅游业服务宣传基础设施地方特色正文:1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1.1武汉市现有旅游资源武汉市自然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三列山系”:武汉北有木兰山、将军山等;中有龟山、蛇山、磨山、洪山、珞珈山、马鞍山、九峰山等;南有目前己建为旅游区的九真山森林公园、青龙山森林公园、龙泉山风景区等。
“一组湖群”:全市拥有湖泊140处,372个。
著名的湖泊有:东湖、莲花湖、梁子湖、龙阳湖等。
“两江汇流”是指:武汉是依山傍水的“江城”。
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市区交汇,将武汉分成三镇。
从人文旅游资源来看,全市有名胜古迹339处、革命纪念地103处。
国家、省、市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
1.2武汉市旅游基础设施1.2.1武汉市旅游交通现状旅游交通是为了旅游者有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
旅游交通是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产生可能,它同整个交通运输系统联系在一起[2]。
武汉市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由由图1可以看出,自2005年起,武汉市客运量不断增加,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公路、航空、铁路运输各占一定的比例。
武汉对外交通系统不断完善,合武高铁、武广高铁开通以来使武汉中部区域优势凸显,拉近了武汉与华南地区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时空距离,为武汉旅游业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
湖北旅游调研报告湖北旅游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华中地区的一个省份,也是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承载区。
湖北富饶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湖北旅游资源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
二、调研方法1. 研究文献: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论文和报道,了解湖北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情况。
2. 网上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在网上对湖北旅游的知名度、满意度和发展潜力进行调查。
3. 实地考察:前往湖北,亲身体验和考察湖北的旅游景点和设施,并与当地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交流。
三、湖北旅游资源特点1. 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湖北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如神农架的原始森林,三峡的壮丽峡谷,以及武当山的秀丽风光。
这些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2.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湖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明清古建筑等。
这些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历史学者。
3. 特色小吃众多:湖北有许多美食,如武汉热干面、黄鹤楼脆皮鸭等,这些特色小吃吸引了大量美食爱好者。
四、湖北旅游发展状况1. 旅游业经济贡献增长迅速:近年来,湖北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经济贡献逐年增长。
2019年,湖北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
2. 旅游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湖北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旅游设施不断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 旅游推广取得成效:湖北积极开展旅游推广活动,提升了湖北旅游的知名度。
湖北的旅游宣传片和活动在国内外均取得了较好的反响,为湖北旅游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五、湖北旅游面临的挑战1. 营销手段有待提升:湖北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手段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兴趣。
2. 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改善:湖北旅游的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满足游客对于旅游品质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湖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现状湖北省位于中国华中地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有着丰富的农村旅游资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湖北农村旅游逐渐兴起。
目前,湖北农村旅游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但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首先,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较好。
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如大别山、神农架、长江等景点,以及楚文化、三国文化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资源为湖北农村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湖北地处中原和江南的交汇地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人们进行农村旅游活动。
其次,湖北省政府对农村旅游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
近年来,湖北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旅游的投入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村发展旅游业。
政府对农村旅游项目给予了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提供了项目申报和审批的便利。
这些政策举措为农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湖北农村旅游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虽然湖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交通状况不佳,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不完善,限制了农村旅游的发展。
其次是农村旅游产品的单一化和重复性。
目前,湖北农村旅游产品以传统的农业观光、乡村度假为主,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此外,一些农村旅游项目也存在着粗制滥造、短平快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旅游体验的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湖北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农村旅游的发展。
首先,加强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和服务设施水平。
其次,注重农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和多样化,充分挖掘农村特色,发展特色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产品。
此外,还需加强农村旅游人才培养,提高农村旅游从业者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最后,加强宣传推广,打造湖北农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总的来说,湖北农村旅游发展现状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产品、培育人才和加强宣传推广等措施,湖北农村旅游有望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旅游竞争力分析: 竞争对比、优势与劣势、提升策略摘要旅游业是当今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旅游竞争力就成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吸引游客和提高经济增长方面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竞争对比、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一些提升旅游竞争力的策略。
引言旅游业是一个多元化和多层次的行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旅游竞争力的提升可以带来诸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因此,了解旅游竞争力的现状以及优势和劣势对于制定合适的旅游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竞争对比1. 同地区竞争对比在旅游业中,同一地区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常常进行竞争,主要体现在吸引游客数量和收入方面。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比较各国或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程度、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以及旅游服务质量等因素。
2. 跨地区竞争对比除了同地区的竞争之外,各国或地区之间也会进行跨地区的竞争。
这包括吸引游客前往旅游、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在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等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以及他们的市场推广和营销策略。
优势与劣势1. 旅游资源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是其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这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人文艺术等。
国家或地区的旅游资源越丰富多样,吸引力越大,竞争力也就越强。
2. 旅游基础设施优势旅游基础设施的发展与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竞争力密切相关。
这包括交通设施、住宿设施、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等。
拥有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可以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强竞争力。
3. 旅游服务质量优势良好的旅游服务质量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
这包括旅游指导、接待服务、旅游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等。
与此同时,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质量也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4. 市场推广和营销优势市场推广和营销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有效的推广和营销活动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游客。
因此,在市场推广和营销方面具备优势是关键。
5. 竞争劣势除了优势之外,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竞争劣势。
湖北旅游行业报告湖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座充满魅力的省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近年来,湖北旅游业持续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报告将对湖北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特色景点、旅游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了解湖北旅游业提供参考。
一、湖北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外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湖北旅游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根据湖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接待游客总量达到1.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万亿元。
其中,武汉市、宜昌市、恩施市等地的旅游业发展尤为突出,成为湖北旅游业的重要支撑。
在旅游业发展中,湖北省政府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湖北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旅游选择。
二、湖北特色景点。
湖北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有着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
其中,武当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以其险峻的山峰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四大名楼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
另外,宜昌的三峡风光更是令人心驰神往,成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除了以上著名景点外,湖北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比如神农架、鄂西大峡谷、楚天台、白帝城等等,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探访。
三、湖北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湖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改善民生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湖北旅游业在2019年创造了约600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占全省GDP的比重超过10%。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旺,比如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此外,湖北还通过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升级和提升。
这些举措为湖北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
对湖北省旅游资源的现状分析湖北,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国家实施的“中部崛起”战略,使得湖北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虽然有着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在我看来,湖北省的旅游发展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够就湖北省现有旅游资源来看,五A级风景区像黄鹤楼、三峡风景区,四A级风景区像赤壁古战场、腾龙洞、柴埠溪大峡谷,还有三A级风景区像当阳玉泉寺、木兰清凉寨、百宝寨。
如果加强这些景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景区的现有自然资源,进行开凿加工。
像黄鹤楼,它属于人文景观,在该景区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来吸引游客的注意(例如:可以设计一个书法赛或诗词鉴赏,凡是参与的游客都可以得到一份精美的小礼品)。
多搞些游客能参与的活动,这样就不会给游客那种“没什么看头”的印象和那些游玩过的游客对它评价不高的现象了。
而诸如三峡这类自然风景区就可以搞些花展,或者对那些奇山怪石加以修饰,使它具有某种意义,引起人们的想象,这样就可以吸引人的兴趣。
二、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纵观湖北省的旅游景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留不住人。
很多游客停留一两天就离开了,这在武汉市显示得特别明显。
而问题的关键之一,我认为就是设施还不够完善。
一是交通优势度还不够。
以武汉市为例,该市的道路状况相当地拥挤、堵塞。
从全省来看,不同区域的旅游交通状况差距较大。
入境游方面,国际航班少,游客进出武汉不得不选择转机;国内游方面,许多重点景区可进入性差,使湖北旅游“游短油长”,旅游者时间、金钱、精力支出较大。
二是邮电通信、银行、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仍有待完善。
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旅游者出行带来不便,缩短了游客在景点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游客的满意度。
为了解决道路问题,省政府可以多建设一些更方便的道路。
比如,在武汉、宜昌等地可以多修轻轨或者地铁,游客较多的地方修分道行驶道路;而关于通信的问题则可以多设置一些网点,方便出行游客办理业务或交话费。
武汉市旅游资源评价一、武汉市旅游资源现状武汉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的东部,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市内100多处湖泊星罗棋布。
数十座山峰蜿蜒其间,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和“江城”的美名。
这里也是千年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色,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现将其旅游资源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进行介绍。
1.1 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两江交汇、八川聚集、湖泊密布、山岳纵横、平原广布构成了武汉市旅游资源的秀丽风貌。
(1)与水有关的独特资源。
长江与江汉在此交汇,将武汉一分为三,使武汉成为依山傍水、三镇鼎立的江城。
长江武汉段,市区内长江段长60km,另外还在市辖郊区境内流经85km,总长达145km;汉江武汉段在市辖区内流经62km,在市区内流经50km,总长达110km;汉江河道弯曲狭窄,在汉口附近宽度为200m左右,有250余km的江河水道贯穿武汉,这不仅在中国仅无绝有,而且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但目前,江河水道仅作为交通水道,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旅游开发。
武汉湖泊密布,水面宽阔。
有东湖、月湖、莲花湖、木兰湖,后湖、东西湖、郎官湖、墨水湖、南湖、紫阳湖、沙湖、水果湖、北湖、严东湖、青菱湖、汤逊湖、鲁湖等。
目前除东湖、月湖、莲花湖、木兰湖等有一定的开发利用外,后湖、东西湖、郎官湖、墨水湖、南湖、紫阳湖、沙湖、水果湖、北湖、严东湖、青菱湖、汤逊湖、鲁湖等旅游开发利用程度低,有的还未开发。
(2)与山有关的独特资源。
武汉山丘旅游资源丰富,可谓山丘纵列、岗岭起伏。
市区内两列山系,其地层走向和山势作东西展布,一列从汉阳汤家山、赫山、龟山至武昌紫金山、凤凰山、小龟山、猴山、凤斗山、团山、太渔山、吹笛山、黄家山;另一列从汉阳米粮山、仙戈山、锅顶山、扁担山、凤栖山到武昌蛇山、洪山、珞珈山、南望山、喻家山、磨山、马鞍山、石门峰、宝盖山。
另外,市区周边外围还有马龙山、大军山、小军山、神山、铁锦山、公子山、龟尾山、龙泉山、木兰山等。
恩施市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恩施市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恩施市的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
一、旅游市场概况1.1 恩施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神农架、利川、建始等著名景点。
1.2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酒店、餐饮等服务设施齐全。
1.3 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
二、旅游市场分析2.1 目前恩施市的主要游客群体以国内游客为主,但近年来外国游客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2.2 旅游产品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
2.3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各景区和旅行社通过不同的营销手段争夺游客。
三、旅游市场发展趋势3.1 未来恩施市的旅游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估计每年增长率将保持在5%以上。
3.2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恩施市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3.3 未来恩施市的旅游产品将更加多样化,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健康养生旅游、体验式旅游等。
四、旅游市场挑战与机遇4.1 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恩施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
4.2 旅游市场监管不完善,存在一些不合规经营的旅游产品,需要加强监管力度。
4.3 旅游市场发展受季节性影响较大,需要通过开辟四季旅游产品来平衡季节性波动。
五、建议与展望5.1 加强恩施市旅游市场的品牌建设,提升恩施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5.2 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
5.3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不合规经营行为,保障游客权益,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通过对恩施市旅游市场的分析与预测,我们可以看到恩施市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将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希翼相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恩施市旅游市场的支持与投入,共同推动恩施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武汉旅游市场研究报告一、市场概述武汉是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武汉旅游市场也迅速崛起。
目前,武汉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二、市场特点1. 丰富的旅游资源:武汉拥有许多自然景区和人文景观,如东湖、黄鹤楼、户部巷等。
这些景区各具特色,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2. 交通便利:武汉是中国的中心城市,有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
这些交通设施可以方便游客的到达和出行。
3.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武汉的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不仅有传统的景点参观,还有湖上游船、夜游等特色产品。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旅游产品。
4. 旅游配套设施完善:武汉的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齐全,能够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三、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武汉旅游市场的总收入约为300亿元,同比增长10%。
2019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达到5000万人次,同比增长8%。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武汉旅游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巨大。
四、市场竞争1. 景点竞争:武汉拥有许多知名景点,在旅游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
一些具有特色的景点,如东湖、黄鹤楼等,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2. 旅行社竞争:武汉的旅行社众多,竞争激烈。
一些有品牌影响力和专业服务能力的旅行社更能吸引游客。
此外,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也对传统的旅行社构成了一定的竞争。
3. 市场环境竞争:武汉的旅游市场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资本的关注。
这些企业和资本进入市场,增加了竞争的压力。
五、市场发展趋势1. 业态升级: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提升,传统的景点参观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未来,武汉旅游市场将更加注重体验式旅游和个性化定制,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和特色的旅游产品。
2. 互联网平台的崛起:互联网平台提供了更多的旅游信息和预订渠道,使得游客能够更加便捷地了解武汉旅游市场和进行预订。
湖北省旅游资源竞争力分析--------基于华中旅游博览会资料摘要:旅游竞争力研究是目前国内外城市旅游研究的热点。
湖北作为我国旅游发展较早的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水平较好,但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
在统计资料和华中旅游博览会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以前研究者建立的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各地区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认为旅游规模与组织能力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按照旅游竞争力的大小把湖北旅游资源分为综合型、客源地型、目的地型和待开发型 4 大类型,要提高旅游竞争力、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发展目标、加大旅游投入力度、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行业管理。
关键词:旅游竞争力指标评价对策旅游竞争力是指一个旅游目的的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各种机遇,组织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制定经营管理策略,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能力。
旅游竞争力与旅游资源禀赋有关,受旅游企业的经营策略、旅游部门的管理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政治局势与社会治安、城市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国外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对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最早提出“国家竞争力”的概念,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先后提出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受此影响,我国许多学者也纷纷开展了综合国力、区域竞争力、旅游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例如:黎洁等人曾将钻石理论应用于国际旅游竞争力分析,提出了旅游竞争力演进的阶段性。
陈兆坤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和发展我国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湖北省资源概况(基于华中旅游博览会与会资料)本来要求做华中旅游的竞争力分析,但由于华中旅游博览会中收集华中五省的资料有限,而关于湖北的资料相对集中,做湖北旅游资源的竞争分析更有价值。
华中旅游博览会的资料整理如下:1.荆门掇刀旅游:(关公掇刀石、望兵石、饮马槽、上马蹬、东周文化遗址、牯牛岭度假村、荆襄古道、仙女湖茶果山、马跑泉遗址、千佛洞森林公园)一城二山(凤凰娱乐城、东宝山千佛洞森林公园、仙女湖茶果山)生态旅游景点;“一名三址”(掇刀、关帝风采系列遗址、岳飞城遗址、东周文化遗址)“一区四园”(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泉工业园、麻城工业园、江山工业园、兴龙岗工业园)工业旅游。
2.湖北麻城:柏举之战古战场,三国魏尚书仆射毛介、晋代名医王叔和、岳飞部将牛皋墓地。
明代思想家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
龟山风景区、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红色革命遗址:红四军、红二十八军的组建地。
3.魅力随州——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随州炎帝故乡,烈山祭祖。
炎帝神农烈山名胜区:炎帝神农洞、炎帝神农碑、神农纪念广场、炎帝神农纪念馆、神农牌坊。
擂鼓墩,曾侯乙墓,战国编钟。
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主峰宝珠峰,海拔1055米,相对高差800多米。
瑶池是7000万年前火山爆发留下的遗迹,现已成为天然湖泊。
4.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湖北·京山。
洞长1588米,极高48米,尽宽20余米,可容纳游客万人。
还有翡翠山·丽人湖5.湖北荆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圣地。
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王陵,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大洪山:黄仙洞,娘娘寨,野战岛。
绿林寨;鸳鸯溪;天河度假村;国家森林公园——大口/太子山/虎爪山;郭店楚简,纪山楚王陵,屈家岭遗址,包山大冢,漳河。
6.武当山主峰天柱峰1612米,东为古隆中,南依原始森林神农架,西接十堰;道教圣地,武术名闻天下,金顶、紫霄宫、南岩、太子坡、逍遥谷。
世界文化遗产、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文明风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开放场所和中国武术之乡、国家森林公园。
7.颜将军洞,中国湖北危水颜将军洞温泉景区湖北松滋市危水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中部,地下湖水洞和旱洞两部分水洞长782米,旱洞长1386米。
分地下湖、将军阁、通天峡三大景区。
8.汤池温泉,湖北应城汤池镇。
9.古隆中风景名胜区湖北襄樊。
包括:古隆中、水镜庄承恩寺、七里山、鹤子川五大景区。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AAAA级国家景区,通过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广德寺,唐贞观年间建,隆中牡丹。
10.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自然风景为主,集历史古迹,红色革命遗址为主。
湖北罗田县。
11.神龙架:神龙架为国家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地处鄂西北,由兴山、巴东、房县三县边缘地带组成,方圆3250平方公里,主峰大神农架即神农顶海拔3105.4米,是华中地区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
主峰东南千家坪生长着大量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如珙桐、水杉、水青树、连香树、领春木等,它们大多都是第三纪冰川树种。
神农架区内还有众多的奇洞、潮水河、猴子石、南垭山、小当阳等胜景。
12.九宫山:湖北省通山县境内。
主峰老崖尖海拔1657米,为鄂西最高峰。
风景秀丽,是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
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九宫山素有“庐山天下秀,钟灵数九宫”之说,它与庐山不相上下,堪称姐妹山。
图1:湖北旅游资源竞争态势分布图(资料仅来源于华中旅游博览会的宣传资料)。
借鉴前人的研究思路,兼顾资料的可获得性,采用旅游发展规模作为一级指标,配合4个二级指标,建立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旅游资源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市为单位)和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似性或差异性与区域位置,基于华中旅游博览会的资料分析如下:可以将湖北的旅游资源竞争力划分为4种类型。
综合型包括武汉、十堰、宜昌、襄樊等旅游目的地。
这些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其中包括湖北省的旅游主打产品“两山一江”,不但能吸纳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消费,旅游外汇收入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出游力。
其据统计2006年一季度湖北省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前五位的是:武汉59810人次、恩施州16632人次、宜昌15230人次、十堰3818人次、荆州3113人次。
2006年一季度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前五位的是:武汉143271人天、恩施州16634人天、宜昌16899人天、荆州8779人天、襄樊5918。
2006年一季度全省旅游外汇收入前五位的是:武汉2518.65万美元、宜昌286.71万美元、恩施州281.75万美元、荆州120.06万美元、襄樊108.47万美元其中,武汉、宜昌、十堰、荆州、襄樊等旅游目的地旅游基础设施数量多、档次高,旅游组织的人员与机构较多,旅游组织接待能力较强,旅行社从业人员素质高,人数多和星级宾馆多。
客源地型包括荆门、天门、潜江、孝感、仙桃、等市。
该类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低于综合型城市,但经济较发达,对外联系多,旅游发展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水平,外出旅游能力强。
2004 年,4 个地级市的过夜游客数占全省的17. 3 % ,旅游收入占12. 6 % ,外出旅游人数占22. 7 %。
其中,仙桃市的出游率达17. 8 % ,高于潜江;孝感接待过夜游客544. 6 万人次,次于武汉、荆州等旅游目的地,且国际旅行社数量和旅行社从业人数比较多,且呈现上升趋势。
目的地型包括神龙架、恩施、十堰、等市旅游资源。
该类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最突出的特点是旅游资源丰富,具有一批知名度较高、质量上乘的旅游产品,因此在游客数量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较重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外,出旅游能力相对较弱,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
表现为目的地型。
例如:2006年1-5月份恩施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是38841人次,2006年1-5月份十堰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是14975人次。
2006年1-5月份恩施州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是38967人天,2006年1-5月份十堰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是20511人天。
2006年1-5月份恩施州旅游外汇收入是660.16万美元,2006年1-5月份十堰旅游外汇收入352.53万美元。
恩施和十堰的以上指标都位居全省前五位。
另外, 神龙架外汇收入增幅为2168.19%,位居全省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前五位;神农架入境旅游人数增幅为2263.9%,位居全省入境旅游人数增幅的前五位。
待开发型包括随州、黄冈、黄石、咸宁等目的地。
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因此前来旅游的人数较少,旅游发展的规模有限,旅游组织与接待能力较低,市民外出旅游能力低,旅游发展的效益与水平有待提高。
2003 年,4个地级市拥有全省16. 7 %的星级宾馆,16. 1 %的旅行社从业人员,只接待了全省10. 9 %的过夜游客,旅游收入仅占全省的6.% ,外出旅游人数占5. 7 %。
其中其中随州旅游收入居全省最后五位,随州的过夜游客接待量与其他市相比较低,星级宾馆拥有量仅为12家。
但最近相关调查研究数据表明:黄冈和黄石的入境旅游人数有较大的增幅,分别为:黄冈332.05%和黄石83.95%。
说明该类型旅游目的地很有开发潜力,有待开发。
旅游发展对策合理制订发展目标对基础较好的综合型旅游城市,应充分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和人才方面的综合优势,以满足国内外旅游需求为目标,深度开发都市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专项旅游,不断推出世界级旅游精品。
对孝感等客源地型城市,首要任务是充分利用经济优势重点扶持一批主题突出、优势独特、能够形成国际影响的民间节庆活动等旅游项目,开发更多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来旅游消费。
对神龙架等目的地型旅游城市要加强核心景点景区建设和市际旅游合作,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增设旅游消费项目,开拓旅游市场,提高旅游收入。
而对随州等待开发型旅游城市,既需要有目的地挖掘、开发旅游资源,还需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旅游环境、培育旅游市场,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水平。
加大旅游投入力度,促进投资多元化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和人力储备,政府的财政投入是旅游资金投入的重要来源。
实践证明,政府部门旅游业投入的增加能有效地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要在引资、贷款、税收、土地使用方面对旅游业提供政策性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旅游投资环境,促进旅游投资经营的多元化,更多地吸引外资、侨资和民间资本投向旅游业,促进综合型、目的地型旅游发展城市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客源地型、待开发型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以提高全省旅游业的竞争能力。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城市可达性城市可达性是指旅客在旅游活动中进出旅游城市的难易程度,通常用旅游城市的交通方式和技术状况以及旅途耗费等来衡量。
以旅游交通网络为主体的城市可达性建设是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
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应加强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建设,提高城市内外联系的可达性。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整顿旅游市场秩序旅游市场秩序直接影响着区域旅游形象,是关系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