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汉字》课件讲课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3.53 MB
- 文档页数:34
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学习目标: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
2.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字体演变。
3.了解汉字中的民族文化信息。
学习重点:1.识别古代汉字,了解造字方法。
2.能够准确判断汉字属于哪种造字法。
学习内容:一、导语: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
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篮球运动员指了指前面的两棵树;跳高运动员顺手捡起一根木棍,放在一个土堆旁;武术运动员信不过教练的书,放在剑的旁边;围棋运动员捡了一颗棋子放在瓷盆上。
猜一猜,这几位运动员分别姓什么?林杜刘孟二、知识补充:1.关于汉字起源的旧说(1)仓颉造字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战国晚期的文献,仓颉作书的传说在战国晚期显然已经很流行。
这一传说无疑在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它有没有某种程度的可靠性呢?汉字当然不是个别人造出来的。
不过在汉字形成的过程里,尤其在最后阶段,很可能有个别人曾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仓颉也许就是这样的人。
早在战国晚期,就有学者作过类似的解释。
《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认为仓颉只是众多“好书者”中由于用心专一而最有成就的一个。
但是上引《吕氏春秋》所举的六个人,除仓颉外都是见于时代较早的典籍的古史名人,唯独仓颉在现存的早于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在战国晚期的古籍中也没有关于仓颉的时代以及他在造字之外的事迹的任何记载。
汉代人多认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恐怕未必有确据。
魏晋以后人把仓颉说成早于黄帝的远古帝王,就更荒诞无稽了。
也许仓颉只是古人所虚拟的一个文化英雄。
(2)文字出自八卦说这是较晚出的一种说法。
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结绳和八卦曾经起过某些类似文字的作用。
一般认为作于战国晚期的《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罔(网)罟,作佃以渔……又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高中语言文字选修《神奇的汉字》教案2教学设想:本课分四节,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知识性较强的内容,教师尽量让学生在乐趣中掌握相关知识。
但更重要的是汉字应用问题,比如不同字体的辨识和美学特点,正确拆分汉字并正确书写汉字,规范使用汉字等,这要通过实践来解决,来逐步解决。
“消灭错别字”一节,可以结合《世纪金榜》,也可以补充2007年高考试题字形题,题目不易过多。
课时安排:3—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第一节)第一节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教学目标: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基本造字法和字体演变过程以了解汉字中的文化,感受汉字中的奥秘。
教学内容:★课堂活动1.明确我国目前能确定的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已是比较成熟完整的汉字体系。
甲骨文中很多字看上去像图画,字的形状与字的意思有关联,从造字的角度看,即是象形字。
2.汉字的演变轨迹。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书写方便了但很多象形字不再象形。
如“虎”。
3.看图识字或猜字。
39页所列古文字分别是首行:舟、车、册、又、其(“簸箕”的“箕”本字)、日、川、刀。
二行:门、凤、鱼、鹿、羊、牛、犬、豕。
三行:下、亦(“腋”之本字)、龙。
四行:贝、翼、射、立。
五行:女、妇、乳、毓(同“生育”的“育”)。
末行:书、从、莫(“暮”的本字)、明。
★工具箱1.文字的产生:起源于绘画。
以绘画记录事情,或传达信息。
今日厕所画男女图形,红绿灯标志里绿灯中行人快走或摆手制止……都是此类。
既形象易懂,也方便了不识字者。
2.汉字的造字法:1)主要有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明确各造字法最基本的构字特点。
书上列举的或一目了然的汉字知道它属于哪一种造字法即可。
如:山、水、川、木。
火日月……象形字也。
本末刃上下……指事字也。
采、出、步、休从……会意字。
杨柳怒怨……形声字。
(形声字,一般表音,一半表意。
表意的叫形符,表音的叫声符。
形声字占汉字的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