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企业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5
易经读后感5篇精选范文《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关于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易经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易经心得1《易经·乾卦》开篇就说:“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其含义是天道循环,君子应当像天道一样周而复始,自立自强,奋斗不息。
这其中也既指出了做人的道理,也道出了企业发展的根本。
我出生在中原大地,伏羲发明先天八卦的地方就是我成长的故乡。
我记得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是这里的淮阳太昊陵庙会,每天会有上万甚至几十万群众前来祭拜和逛庙会。
那个时候的我看到了太昊陵的伏羲塑像,他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手持先天八卦镜,彷佛天神一般。
从那时,我就懵懵懂懂接触到了先天八卦,大人们常说先天八卦是先天之源,万物之本;后来我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慢慢接触到了后天八卦、河图洛书以及各种版本的易经。
高中时读过爸爸书柜里《周易》,感觉它就是一本算卦的书,全书就是六十四卦,而且全是文言文,理解起来非常难。
大学时读过图书馆里的《易经》、《白话周易》、《周易全解》,又明白了它是对六十四卦中每一爻的注解,感觉《易经》非常全面,包罗万象。
在工作之后,自己在书店、朋友家读过《易经的智慧》、《知行合一》,感觉又不一样了,在六十四卦中每卦都有一个名称,然后是卦辞,卦辞是解释每一卦总的含义的。
卦辞的语言比较深奥,但并不玄乎,因为卦辞中记录的是当时人们关心的大事。
古人关心的事情和现在人不太一样,那时既没有股市涨落的忧患,也没有毕业求职的苦恼,他们最关心的事大概一是军事,打起仗来是赢是输、从哪个方向进军合适等;二是行旅的事情,出门吉不吉利、往哪个方向走安全等;三是祭祀的.事情,祭祀某个鬼神有没有用、选择什么日子献上祭品等;四是婚姻的事情,与某氏族的人通婚好不好、什么日子是好日子等。
因此我看《易经》里的卦辞,大多数都是解释这几类事情的吉凶的。
六十四卦每一卦基本上体现一个主题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人生智慧、忧患意识和理性思维因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易经智慧与企业管理一说到“国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为五经,其中《周易》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群经之首”,其思想价值学术水平位于《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的《经》《史》《子》《集》之上,它对事物的分析,充满了辩证思想和系统思维,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影响巨大, 自古就有“不懂易者,不堪为相;不懂易者,不能为医”的说法.《周易》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管理学经典,按照西方管理学理论,管理本身是一种决策学。
所谓决策,就是对各种可能行动的方案做出最佳的选择,付诸于行动,以达到预期目的。
《周易》成书后,历代王朝的王侯将相都将其作为重大事件、重大策略的重要参考方法。
直到今天,易经中的许多管理学原理或原则,对现代企业的管理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
笔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读书时就偏爱《周易》,毕业后又在大型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十几年,深刻感受到易学智慧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性、科学性、有效性,从基层员工的培训到中层干部的选、育、留、用,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宏观思维、战略决策,都有一点心得和体会,从这期开始,将把这些陆续写出来,和大家进行一些学习交流,也恳请各位老师、企业家批评指正.《周易》是由伏羲氏画卦,文王作《爻辞》,孔子作《十翼》而成的,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它分为《经》和《传》两大部份,《经》部份由六十四卦的“卦象”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以及《卦辞》和《爻辞》组成;《传》由《彖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十大部份组成,又称为《十翼》或《大传》.《周易》的基础理论就是“五行八卦”:五行——木、火、土、金、水;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我们今天就先讲讲员工的性格和五行的关系,企业内各部门的五行属性以及相生相克的关系.西方人讲“十二星座,不同星座的人,性格迥异,我们讲“五行”,可以把人分为五种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人,各有其不同性格特点和不同的才干,因此,在企业聘请员工的时候,如果能做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因能授职,量才授官,既不会浪费人才,也避免企业因用人失误而遭受损失。
《易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智慧及应用作者:潘明华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5期摘要: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水土不服”。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以来,各种新趋向、新形势、新问题出现,使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现实需要,人们希望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寻找答案和出路。
《易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本文作者尝试把握我国的传统精粹,用《易经》的思维指导企业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立较为独特的核心优势,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易经;管理工具;人力资源伴随着人类文明迈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实践性学科被纳入了学术领域,并得到体系化的探讨和发展。
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手段之后,自身的管理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也陷入了新的困惑或者困扰之中,那就是西方管理模式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与中华文化和风俗存在的差异,导致将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照搬到国内后,出现了“水土不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经营方式、竞争手段和发展管理模式与环境、资源、文化等的矛盾、挑战与冲突开始凸显,已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无法完全满足与适应企业新发展、新形势和新问题的现实要求,人们迫切需要一种适应这些发展变化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和管理模式。
从传统文化中找寻答案,从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中汲取灵感、破解迷思,寻找方法、实现跨越,开始应运而生并演化为一种思潮。
而被认为是中华文化之根、成书于西周的《易经》,在历经数千年沧桑之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与焦点。
大家普遍认为《易经》饱含智慧,是建立在周易和相关理念基础上的管理哲学。
深入研习“易学”,运用其中的自然法则、哲学理念和全局视角,可以为企业的战略规划、人资管理等等奠定理论支持,运用“易学”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删繁就简,应对自如。
《易经》与现代企业管理孟泰生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由于哲学上的局限性,已走到尽头,出现了危机。
为了克服这种危机,求得发展,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文化。
有人对日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日本管理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东方文化的应用;而日本东方文化的来源正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日本在60年代学习研究《孙子兵法》,70年代学习研究《三国演义》,80年代学习《易经》,其核心就是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被誉为"经营之神"的著名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其管理哲学就是中国的《易经》。
他把"生生之谓易"的哲理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得松下电器工业公司在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排名上升到第15位(1987年),在日本仅次于丰田。
在亚洲后起的"四小龙":新加坡、香港、台湾、韩国(南朝鲜),同在儒家文化圈内,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易经》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韩国的国旗上,甚至标上象征《易经》的阴阳太极图和八卦中的四个卦:(乾)、(坤)、(坎)、(离),可见其影响之深。
当代许多外国人重视研究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出现了"易经热",并在研究《易经》与现代管理科学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
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易经》学者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本文阐述海外学者的主要成果和本人的体会。
一、共同的目标--"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美国国际易经学会主席成中英先生,现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美国远东高级研究院院长,是国际知名的哲学家。
他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弪扬,结合西方的现代管理技术和理性,创建了颇具特色的现代管理系统。
1979年他运用易经思想,研究管理和管理论问题,提出了"中国管理科学化,科学管理中国化"的中国管理理论奋斗目标,并身体力行。
1987年8月,他在台湾发表了:《C理论走出中国管理自己的天空》一文,创建了易经哲学为主体思想的C理论架构,并形成了一整套易经管理系统理论。
国资易学课程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一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中,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资管理也逐渐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和法制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资易学课程应运而生。
一、国资易学课程的概述国资易学课程是一项面向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项目,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益。
该课程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知名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内容包括国有资产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投资决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目前,国资易学课程已经成为国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的重要品牌之一。
二、国资易学课程的意义1.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和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
2.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国资易学课程的培训,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推动国有资产市场化国有资产市场化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财富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国资易学课程的培训,可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市场化意识和能力,推动国有资产市场化进程,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保值增值。
4.培养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载体和执行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效益。
通过国资易学课程的培训,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有企业管理人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国资易学课程的特点1.注重实践操作国资易学课程注重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让学员深入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易学易行五常管理(职场经验)管理的极致是“傻瓜式”管理与国际上其他的企业管理系统相比,“五常法”显得非常地简单,只有15个字,易懂易记也易做,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傻瓜式”的管理系统。
五常——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及常自律。
关键是简单的事情如何不断地坚持不懈地重复下去,才能成功。
中国人喜欢具体性,形象性,条理清楚,企业管理也应该是差不多。
其实中国的企业家是最“务实”的,授道,企业家可以理解,但是执行的员工没有办法理解到“道”里头的精髓。
所以大部分的企业家们需要具体化地怎么去做,而五常法恰恰就是具体教人怎么做。
所以“五常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说管理的最高境界不过也就如此。
我们多数人只要觉得有用的东西都舍不得丢掉,企业也一样。
你的写字楼或者是厂房里是否有大量没有使用价值的杂物堆在各个角落,占用了最宝贵的场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五常法”则要求将不需要的物品并置于一个方便的地方,减少不必要的积压物品,也就是“分层管理”的原则。
在如今PPI不断上涨,经济形势逐渐不被看好的前提下,企业如果要想开源恐怕要比节流付出的成本更多。
因此,各位企业管理人士注意了,五常法应该是一项不错的节流工具。
在日本,管理者已经把五常作为他们的第一优先管理项目,五常法是优质管理的第一步;在香港,政府出资帮助企业引入五常管理,《优质管理五常法》一书再版十余次,发行十余万册,被称为香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管理书籍……那么什么是五常法?五常管理又如何为企业带来惊人的提升呢?我们有幸请到了五常法之父、香港五常法协会创会主席何广明教授来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优质管理五常法”。
五常法是什么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被企业称为投资最少、原理最简单的管理活动,包括工作常组织(Structurise)、天天常整顿(Systematise)、环境常清洁(Sanitise)、事物常规范(Standardise)、人人常自律(Self-disci-pline)共五个方面,常组织就是将物品区分为需要和不需要的,把不要用的物品清除掉,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常整顿,即所有东西都有名和家,需要的物品按照规定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不用浪费时间找东西;常清洁,即清除工作场所内的垃圾,防止污染的发生,消除肮脏,保持工作场所干干净净、明明亮亮;常规范,将以上三常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维持成果,显现“异常”之所在;常自律,人人依规定行事,从心态上养成好习惯,养成员工工作讲究认真的良好习惯。
易学大家畅谈企业管理之道
一提起《易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占筮之术,没有什么科学价值,您怎么看待此种观点?
《易经》又称为《周易》,由经文(狭义的《易经》)和传文(《易传》)两部分组成。
其中经文大约作于西周前期,传说是周文王作的;传文大约作于战国时期,传说是孔子作的。
后来经过孔子的整理,完成了《易经》从迷信到理性、从巫术到哲学的质的飞跃。
算命只是对其表层的解释,并不能一概否定这种看法。
但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一本预测书,而是一本行为学和管理学的书。
它包含了中国先哲们的大智慧,揭示了宇宙万物变化的大规律。
现存的中国古老建筑至今还闪耀着它的光辉,故宫的前三殿后三宫无一不体现着《易经》的理念。
就是现在我们经常所说的话“与时俱进、龙马精神、忧患意识、同舟共济”等也是出自《易经》。
前不久经中央常委批准成立的国际易学联合会也充分肯定了易学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每时每刻都在支配着我们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是处处存在,时时存在。
致力于企业文化建设记者:传承中国古典精英文化是一位教师的职责,听说您现在把研究的重点放到了企业界,这又是为什么呢?据说还成立了“东方心灵智慧研究院”,您担任院长,您能介绍一下该院的研究任务和目的吗?
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说:“现在中国的问题在经济,经济的问题在企业,企业的问题在企业家,企业家的问题在企业文化。
”这是因为企业是当代中国的中坚力量,企业健康发展了,中国的和平崛起就会早日实现。
但目前中国的企业普遍存在“五缺”现象,即:缺文化、缺信仰、缺使命、缺品牌、缺战略,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树立中华民族的灵魂,中国人的精神信仰。
企业文化是什么?就是企业的精神理念、精神信仰!这是文化的内核。
而中华文化最本质的内核就是优秀的经典文化,为此我把传播中华经典文化的重点转移到了企业界,并成立了“东方心灵智慧研究院”,主要任务就是致力于企业的精神及文化建设,开展修心育德的咨询服务,重塑中国人的信仰,重树中国人的精神。
目的是:为企业立心,为民众立德,为中华立功,为世界立言。
目前我们首先做的就是“以德治企”,这个项目对于改变企业“五缺”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党和政府强调以“德”治国,重视精神道德建设,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范围内,道德存在着严重的滑坡现象,急需“德”的引导;尤其是中国当代的企业界,迫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不少企业家存在“不择手段”、“唯利是图”的做法,甚至不少企业内部也出现明争暗斗、互相拆台的现象。
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道德的迷茫、心灵的失衡。
因此全面提高企业家和企业每一个员工的道德素质,建设积极向上、同心同德的“德治”企业文化,把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精神,特别是“德治”的精神导入到现代企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能不能具体地谈一下《易经》中所体现出的管理理念,又该如何来应用这些理念?
管理科学同样也要研究一个“系统”、一个“组织”的变化规律,因为只有掌握了规律,才能进行预测和决策,才能进行科学地管理。
《易经》蕴含高明的管理智慧,历经数千年而不断丰富、不断提升,从而引起东西方管理大师的高度关注。
《周易》的太极阴阳思想、三才合一思想、位时应中思想、保合太和思想,是东方管理哲学的精髓。
此外《周易》变易不居思想、刚健有为思想、扶阳抑阴思想、升降交感思想以及运数取象思想,对管理经营都有很大的指导性与启发性。
《周易》六十四卦内容宏富,包罗万象,各卦的象数义理的变化更是错综复杂,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宝贵的原理和实践经验。
领导者要尽量克己安人,先教育、指引、规劝,不到万不得已时,不采取纪律行动,西方管理工作的“四E”安全法与这三卦的意义是吻合的。
当工地上发生意外时,首先应调查研究,弄清真象,然后给事故当事人以训练和教育,同时拟定安全规章,明文规定遵守,最后还要经常提醒,激发大家遵守安全规章的自觉性和热情。
管理在于心灵的教化记者。
现在社会上不少人有一种偏见———讲到《周易》就以为是一本算命的书。
如果《周易》是一本算命的书,孔子为什么还要读《易经》呢?而且是韦编三绝?下了那么大功夫来读,还做《易传》;汉武帝时为什么《周易》列为五经之首,而且设立了“《易经》博士”;后来的宋明理学为什么都借“易”来说理呢?古
人难道是傻子吗?其实在很多方面现代人恰恰比古人笨。
实际上《周易》里蕴含着大道,是中国人的《圣经》。
比如《旧约全书》里面有摩西五经,就是讲希伯来人创世的历史。
《周易》里也有创世的学说。
里面讲到了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五帝,更重要是讲了“阴阳”大道,讲了宇宙、社会、人生运动变化的大规律,以及如何测变、知变、应变的大法则,不仅讲什么是吉凶,而且讲如何趋吉避凶,《周易》充满了中国人的大智慧。
现代的中国恰恰缺乏的就是这些东西。
有许多企业家请专家给他们讲“《周易》与管理”,其实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在于心灵的教化,如果人人都知“道”,就自然有“德”,而有了“德”,企业就有了凝聚力,就有了创新的原动力,企业自然就能够发展壮大。
所以企业的问题如同国家的问题,固然以法治国、以法治企很重要,但千万别忘了以德治国、以德治企。
而“道”和“德”就蕴含在《周易》等经典著作中。
所以我们说:“你们是企业家,你们听了《周易》之后,就可能发财;科学家听了《周易》之后,可能会有科学发现;医学家听了之后,就可能在医学上有所建树,尤其是中国古代的中医,就是医易不分……”因为《周易》讲的是大的规律、大的法则、大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是讲大法则、大规律的)。
它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好处不是立竿见影的,不要执着于一种技艺,不要执着于学了之后就能预测、就能算命,这样就“走火入魔”了。
《周易》给我们的是一种启发,一种智慧的碰撞,一种趋吉避凶的行为指导,一种取象运数的思维方式!这是最重要的。
比如莱布尼茨一看到解释《周易》的那两张易图(伏
羲六十四卦方图和圆图),马上与他的二进制联想起来……。
讲《周易》、讲《老子》、讲《论语》,是在传“道”,在传授中华民族的精神。
在这个传“道”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了极大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