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76.77 KB
- 文档页数:7
—————————————————————————————文艺美学(上)已完成1审美对象不包括?A、自然美B、心灵美C、社会美D、艺术美正确答案:B2美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审美对象B、审美经验C、审美体验D、审美提升正确答案:D3不属于文艺学研究的内容是A、文学文本B、文学史C、文学批评D、社会学正确答案:D4美学主要谈什么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都是正确答案:D5《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先生的重要著作。
()正确答案:√6自然美没有阶级性正确答案:√7孔子删定以后《诗经》多少首A、100.0B、205.0C、305.0D、450.0正确答案:C8不属于审美经验特点的是A、客观的B、共通的C、历史的D、个人的正确答案:D9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统称为什么A、审美原则B、审美主体C、审美对象D、审美经验正确答案:C10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正确答案:√11美学主要谈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正确答案:√12美学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自然美B、社会美C、艺术美D、心灵美正确答案:D13审美对象的内容包括四类。
正确答案:×14审美体验指的是个人的。
正确答案:√文艺美学(下)已完成1关于审美经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客观的B、共通的C、变化的D、历史的正确答案:C2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用什么看艺术美?A、审美经验B、审美体现C、审美体验D、审美对象正确答案:C3审美主体包括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
正确答案:√4朱光潜是哪个大学的教师A、清华B、人民大学C、北大D、川大正确答案:C5宗白华是艺术美学论正确答案:√6朱光潜是主客观统一论正确答案:√7《美学散步》作者是谁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高尔泰正确答案:B8《西方美学史》作者是谁A、朱光潜B、宗白华C、李泽厚D、高尔泰正确答案:A9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艺术论美学正确答案:√10哪位学者的美学是主客观统一论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正确答案:A11提出散步美学的学者是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D、李泽厚正确答案:B12认为美是自由的象征的学者是A、朱光潜B、宗白华C、高尔泰D、李泽厚正确答案:C13李泽厚的美学研究偏向客观,强调历史正确答案:√14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不包括?A、文学文本B、文学史C、文学批评D、文学概念正确答案:D15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区别在于经验和体验的区别。
一、选择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19、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审美经验又是创作审美经验的延伸。
1
文艺美学 2015-10-25王岳川
1.1文艺美学上
一,美学研究对象: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审美主体:审美经验/审美体验
二者的区别就是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区别。
文艺学:研究文学本文/文本作品;文学史(作品集合);文学理论/批评
文艺美学运用了美学中关于艺术美审美体验和文艺学中关于文本分析、文学史史论价值和文学评论的睿智见解组构而成。
用审美体验看艺术美
美学研究是指通过对自身的、生命的体验,把握人类经典作品中的灵魂。
中国美学问题: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美学:主客观统一论(原来主观)
主要做西学宗白华《美学散步》重要思想:散步哲学/散步美学
形式美
国学艺术论美学
高尔泰《美是自由的象征》主观论者心派
李泽厚《美的历程》偏于客观(主客观统一)历史派
积淀说——荣格(瑞士心理学家)
1.2文艺美学下
总结:中国文艺美学的发展应寻求文化本身的美丽精神,而不是跟风与西方对丑的追逐;中国的文艺美学研究要形成一种大思路即中国身份重新书写。
1、文艺美学学科产生与定位产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和世界思想文化与美学文艺学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①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学、美学领域“拨乱反正”的结果。
②中国学者长期思考如何总结中国古典美学经验,将其运用于现代并介绍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成果。
③我国美学与文艺学领域经历的由“外”到“内”转向的反映。
④从更宽广的世界思想文化哲学背景来看,文艺美学的产生则同世界范围内20世纪以来由抽象的思辨哲学——美学到具体的人生美学的转变有关。
定位:既不是美学与文艺学的分支,也不是两者的中介,更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哲学。
其内涵如下①新视角。
对文学、艺术进行全方位的美学研究。
(立足文艺作品,以重要审美艺术范畴为切入点。
)②包含一种新的时代精神。
(人文主义、科学主义、实践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统一。
)③新资源。
(传统美学理论资源、文艺学资源、艺术学资源)④新方法。
(以审美经验现象学方法为基点,广采其它新方法之有价值成分)⑤新体系。
(超越艺术“本质”,以审美经验为出发点。
)2、文艺美学研究对象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是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
(包含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以如此的两个理由:西方当代美学的经验转向;中国古典美学一贯的重经验传统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具体内涵:一、个人感悟性与社会共通性。
二、经验与社会实践。
三、经验与主体。
四、经验与想象。
五、经验与表现。
六、经验与快感。
七、经验与接受。
八、经验论与心理学。
九、经验与真理。
3、研究方法审美经验现象学的四个特征:一、审美态度的改变性。
二、审美知觉的构成性。
三、审美想象的填补性。
四、审美价值的形上性。
文艺美学应该以“内部研究”为主。
历史优先、辅以逻辑。
第一章艺术的审美经验1、审美经验是最基本的审美事实①从具体的艺术审美活动中寻找最基本的审美事实。
②对审美经验作为最基本的审美事实的理论说明。
(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共同发生)③艺术的审美经验一直是中西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英国感性派的审美经验论、德国理性派的审美经验论、杜威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审美经验论、现象学的审美经验论、中国古代美学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式的、感悟式的美学,而非“美本身”的探索。
文艺美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类型:理论课总学时:XX学时学分:XX课程名称:文艺美学课程英文名称: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二、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将从美学的角度,介绍文学和艺术中的基本审美现象和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和一般审美规律,培养中文专业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于审美现象、文艺现象的理论把握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美学基本常识与概念1.美的本质与特性2.美的认识与表现3.美学史上的主要流派及其观点4.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从精神探索美的根源2.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3.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根源4.对美的现象归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美学思想3.唐宋至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4.近现代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演变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索1.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2.美的特性:形象性、感染性、创造性3.真善美与丑的关系4.艺术丑的探讨第五章社会美1.社会美的概念与特点2.社会美的表现领域与形态3.社会美的创造与欣赏4.社会美的评价标准与方法第六章文艺美学的应用与实践1.文学作品的审美分析2.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3.文艺批评的理论与实践4.文艺创作的美学原则与方法四、课程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2.熟悉中西方美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和思想家及其观点;3.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分析和鉴赏能力;4.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增强对审美现象和文艺现象的理论把握能力;5.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中文名称文艺美学课程编号F201英文名称the Aesthetics of Literature and Art授课对象全体在校生所属范畴F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教师姓名王岳川职称教授主讲人单位北京大学建议学分 1视频课时17 建议学时2个月课程简介:文艺美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学者提出的一个具有原创性的新学科。
《文艺美学》这门课程吸收当今世界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思想,从审美活动论、艺术价值论、审美体验论、艺术本体论、艺术审美论、艺术意境论,艺术形态论、艺术意义论、艺术美育论等多重维度入手展开全而讨论,分梳并理清文艺美学学科提出的基本任务。
旨在使学生把握文艺美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内在逻辑,将文艺美学与B 身的审美体验联系在一起。
任课教师简历: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日本金泽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屮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屮华全国美学会高校委员会秘1!;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屮国[!;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书院研究员,复旦人学等六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课程大纲:第一讲、文艺美学本讲简介:文艺美学的概念M价值。
三个重要审美对彖: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0 |U:纪中国4位美学大家的美学风格。
一、文艺美学的概念和意义。
三个重要的审美对象:口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本节重点:文艺美学的产生及研究对象。
二、朱光潜、宗口华、李泽厚、高尔泰4位美学大家的美学风格本节重点:宗口华的“散步哲学”。
20世纪中国4大美学家的风格。
思考题:1、文艺美学以何者为研究对象。
2、分别阐述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高尔泰这4位美学大家的主要美学观点。
第二讲、艺术本体论本讲简介:艺术本体论的内涵。
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对“本体论”的阐释。
艺术界四大理论:幕仿论、表现论、形式论和文化论。
思考题:1、诗歌的本质是什么?内容与形式孰重孰轻?。
“美”字在今天的日常语言中是什么意思呢?1、它是表示感官愉快的强形式。
2、它是伦理判断的弱形式。
3、专指审美对象。
在美学范围内,“美”这个词也有好几种或几层含义:1、指审美对象2、指审美性质(素质)3、指美的本质、美的根源关于美学的定义,目前中国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一)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二)美学是研究艺术一般原理的艺术哲学;(三)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
中国三次“美学热”第一次:20世纪初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1903年起,任通州、苏州等地师范学堂教习,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著有《静安文集》。
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教授的教授”。
一向苛以誉人的鲁迅先生认为“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第二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大讨论,逐渐形成四派观点:(1)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2)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3)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4)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第三次: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学课程是大学里最受欢迎的课程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释学、人本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美学的基本问题,最终可以落实到人生的意义问题,即人如何通过审美、艺术获得美好生活的问题。
它既不是心理学问题,也不而是哲学问题。
文艺研究的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现象层面,包括文艺作品和其他文艺现象;二是概念层面,涉及有关文艺的问题和观点。
后者又可以分出两块,一块是有关文艺的一般问题和观点,另一块是有关文艺的美学问题和观点。
据此可以划分出三个研究领域以及相应的学科:①文艺批评:研究文艺作品和其他文艺现象;②文艺理论:研究有关文艺的一般问题和观点;③文艺美学:研究有关文艺的美学问题和观点。
名词解释1美感:人们对美接收的能力。
美感又分为先天的和后天的。
2审美格调: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味。
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3审美趣味作为一个人的审美价值标准的体现,它制约着一个人的审美行为,决定着这个人的审美指向,以及审美意象的生成。
个人的家庭出身、阶级地位、文化教养、社会职业、生活方式、人生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
4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5审美:使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作出一个评判的过程。
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使人们根据自身对某事物的要求所作出的一种对事物的看法,因此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但它同时也受制于客观因素,尤其是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会对人们的评判标准起到很大的影响。
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与审美能力并不是一回事儿。
6艺术美:与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一样,艺术美也是美的存在系统之一。
但由于艺术美较之美的社会存在、自然美有着更为特殊的地位,更加集中体现了人的生命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理想。
7“波普艺术”: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它反映了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8行为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式之一。
它是指艺术家把“人”本身(包括其思维、个人背景等)作为概念传达的媒材之一,配合“时间”、“空间”等众多元素来展现人类思想的结晶。
9大地艺术:又称“地景艺术”、“土方工程”,它是指艺术家以大自然作为创造媒体,把艺术与大自然有机的结合创造出的一种富有艺术整体性情景的视觉化艺术形式。
10优美:古希腊文化中以神庙和人体雕像为代表的审美意象,后来成为普遍的用于各个时代的美学范畴。
一、选择1、文艺美学这个学科的名称首先由中国台湾学者王梦鸥提出。
2、《声无哀乐论》作者是嵇康3、盛行于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新批评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开始流行,学术界对文学艺术的内在审美特性及其规律重新重视。
4、审美经验论之发端是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
5、真正打出艺术的审美经验旗帜的则是杜威,1934年,杜威出版《艺术即经验》一书,标志着经验派美学逐步走向成熟。
6、经验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鲍姆嘉通有关美学是"感性学"的一种恢复。
7、列宁在《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一文中认为,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
8、现象学兴起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创始人是胡塞尔。
9、审美对象只能存在于具体的审美活动之中,也就是存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相互遭遇、相互作用之时。
10、杜夫海纳说:"审美对象和艺术作品的区别是:要有审美对象的呈现,必须在艺术作品之上加上审美知觉11、艺术的审美经验就是在审美主客体" 相遇"的审美活动中产生的,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一切审美活动的最基本形态。
12、中国古代美学始终以文艺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
13、"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很明显,这里说的"境界"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的一种特殊的审美经验的理论提升。
14、古希腊时期所说的"艺术"包括了一切 "技艺性" 的活动。
15、1746年法国学者查理斯*巴托首次提出了"美的艺术"的概念。
16、欣赏与创作这两种形态的审美经验的心理过程是相反的。
17、"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为刘勰所说。
18、欣赏和创作这两种审美经验由于心理指向的不同而导致的诸多差别。
19、创作的审美经验是欣赏审美经验的前提,欣赏审美经验又是创作审美经验的延伸。
20、心理经验主义一派包括:格式塔、原型、移情、内模仿。
21、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
22、人的心理功能的三个方面认知、情感、意志。
23心理愉悦是指人的想象力受到鼓舞。
24、并不是任何人的任何一次审美活动都能达到精神层面的"高峰体验",这取决于具体的审美对象和具体的审美个性。
25、亚里士多德提出"净化说",认为对艺术的欣赏不仅使人愉快,还可以起到净化人的灵魂、保持人的心理健康的作用。
(净化说属于人文内涵)26、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思者道说存在,诗人命名神圣"的命题。
27、接受美学的主要创立者和理论代表姚斯,重新举起了席勒所奠定的人道主义审美教育思想的旗帜。
28、中国历史上关于优美的研究起源于对祭祀仪式的思考。
29、艺术接受审美经验的直接性指的是它对对象的感性直观的把握方式具有直觉的特点,一个审美客体能否为审美主体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握,首先取决于审美主体的鉴赏力。
30、"期待视野" 是德国当代美学家姚斯接受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31、伊瑟尔认为虚构化行为是最重要的,它是超越现实和把握想象的关键所在。
二、填空1、整个西方古典美学从柏拉图开始都侧重于 "美本身"。
2、1830年黑格尔的逝世,宣告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终结。
3、我们将文艺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文学艺术的审美经验,这个经验包含这样两方面内容:一个是直接经验,就是审美者对文学艺术作品直接的审美经验。
另一方面内容是间接经验。
4、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审美判断力作为"主观的合目的性"。
5、克罗齐的直觉表现说是开了将经验与情感表现相联系的当代美学之先河。
6、当代文艺美学的审美经验理论包括两个相关的有机部分,一个是审美的生活化,一个是生活的审美化。
7、从先秦时期的 "兴观群怨说" ,到汉魏时期的 "言志说"、 "意象说"到唐宋时期的 "意境说" 、"妙语说" 、 "心物说",到清代的"情景说"、 "性灵说" 与"境界说"等,可谓一脉相承,都是对文艺审美经验的独特表现。
8、文艺美学的产生就是一种由外部研究到内部研究的转向,因此文艺美学当然应该以内部的研究为主。
9、必须具备三个前提,即文本、演奏、听众,一次实际的欣赏《命运交响曲》的审美活动就可以进行了。
10、一切艺术的审美活动都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审美事实之上。
11、从艺术的审美本质出发的体系建构中也必然包含着抽象的"逻辑演绎" 。
12、现象学美学的代表人物杜夫海纳在1953年阐述了"审美对象的呈现离不开审美知觉"的核心观点。
13、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美只是指"优美",而广义的美是指称范围也在不断地延伸、扩展。
14、艺术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的方式上是存在着两种形态的:一种是欣赏,一种是创作。
15、创作审美经验的过程就是从最深层的"意蕴"到"形象"再到表层的"语言" 。
16、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是一个体现"外显行为"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将其划分为历时态的三个阶段或环节,即酝酿、构思、传达。
17、欣赏者接受作品并非仅仅是被动地回复到作品的"原义",而更多的是对作品文本的积极的 "重构" 和"再创造"。
18、艺术审美经验的内涵分为:哲学、心理、人文。
19、把审美经验产生的根源归结为审美客体,这就是所谓哲学唯物主义的解释,如英国经验派美学的重要代表柏克就认为美和美感来自"物体" 。
20、人的审美经验的发生取决于人的审美能力。
21、壮美是优美和崇高的混合形态。
22、喜剧既是一种艺术类型,也是一种审美范畴。
23、机智常常是喜剧性的重要基础。
24、物化传达过程,即体验、构思、传达。
25、艺术创作的价值追求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指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指审美价值。
26、艺术文本表现为形式的意味和形象的意蕴。
27、形象的美学内涵首先表现为形象体系的审美意蕴。
28、今天人们普遍接受的现代艺术体系以及有关的分类原则,主要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前后。
三、名词解释1、文艺美学文艺美学学科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生的一个新兴学科。
它既不是美学与文艺学的分支,也不是两者之间的中介,更不同与传统的艺术哲学,而是既同文艺学、美学、艺术学密切相关,但又与它们有着本质区别的新兴学科。
2、优美通常亦称为美,是美学和文艺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
优美指以和谐为基本特征,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可亲可爱的审美对象和审美类型。
3、文本也译为"本文"、"原文"。
狭义的文本概念是在文学范围内使用的,指作家根据一定的语言规则书写出来或者印刷出来且没有经过读者阅读的语言产品。
广义的文本概念则不仅指文学作品,也包括艺术作品,甚至包括一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
4、艺术接受审美经验的自由性是指艺术接受审美经验能够把人从日常功利意识中解放出来,达到一种暂时的,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自由状态。
5、视觉艺术是指通过人的视觉功能可以感受和欣赏的所有艺术门类。
人的视觉功能是眼睛对事物识别能力的总称,包括色觉、中心视力、周边视力、周边视力、夜视力、立体视力等。
视觉艺术既包括了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通过塑造占据一定静态空间的绘画、雕塑、摄影、书法、建筑、工艺等艺术门类,也包括了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6、价值价值意味着那使一件东西成为值得欲求的、有用的或成为兴趣的目标的性质。
价值也被看作是主体的主观欣赏或是主体投射入客体的东西。
7、愉悦从接受主体这一方面说,艺术价值则体现为艺术对象所给予他的在感觉、情感等方面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感又被称为"愉悦"。
玛克斯·德索将"愉悦"解释为"活跃的内心活动";英国学者梅内尔则将"愉悦"看作是由优秀的艺术作品所激发出的综合情感。
8、雕塑是运用雕刻和塑造等造型手段,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处理,创造三维立体艺术形象的艺术门类。
9、综合感觉艺术是指那些兼具各种门类艺术特征和兼具各种艺术感受的艺术门类。
四、简答1、艺术价值与科学价值的区别?(1)科学的目的是把握事物的概念,艺术的目的是展示事物的形象,尽管艺术也涉及概念,但这里的概念始终保持鲜明生动的形象外观。
(2)科学达到其把握概念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抽象化的途径,即从大量感性现象出发,不断地粉碎和扬弃感性现象的具体性,逐步蒸发出一些理性的规定,最终达到简单、抽象的结论。
它对现实生活的概括不像科学结论那样抽象、枯燥,而且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多彩,因此,艺术对现实生活的概括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3)科学活动是主体不断接近客体的活动,必须按照宇宙的尺度进行。
艺术活动则是主观见诸客观的活动,充满了主观色彩。
(4)科学活动也与情感有关,情感只能成为人们投身于科学研究、追求真理的巨大动力,却不能成为科学理论的内容,艺术则以情感为魂魄,情感不仅是推动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而且是艺术的深层内容,,失去了情感,也就失去了艺术本身。
2、物化传达的过程?(1)创造主体将主观外在化、物质化,是模糊的心里直接呈现出来。
(2)它是一种操作性行为,主体通过符号系统或结构把审美意象整理成为艺术形象。
(3)它还具有情感同化的意义,达到创造主体与情感主体之间的情感连接和情感呼应。
上述三种意义是互为补充、合而为一的。
艺术传达是以情感为目的,以塑造物质化艺术形象为具体内容的操作性行为过程。
3、"意蕴"是怎样形成的?(1)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形象的意义不是单一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的感性与理性、情感与意志等多重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这种复杂多重的综合作用使艺术形象凝聚相当丰富的意义于一身。
(2)在具体的艺术文本中,形象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以其类似生活情景的完整性蕴含了相当丰富的意义内容。
(3)形象意蕴具有了多重生成向度,艺术形象的艺术符号形式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意蕴具有了稳定性。
4、姚斯选择"期待视野"作为理论的基础,有哪几个方面的考虑?(1)是为读者的文学经验和阅读理解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基础。
期待视野作为一种特殊的指令,规定着读者的感知方向,防止接受活动变成只凭主观印象的任意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