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许经营案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989.59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知名餐饮品牌(以下简称“原告”)被告:某地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被告”)案由:商标侵权纠纷原告是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知名餐饮品牌,拥有多个注册商标。
被告是一家地方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餐饮经营管理。
2018年,原告发现被告在其经营的餐厅中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
二、争议焦点1.被告是否构成商标侵权?2.原告经济损失的数额如何确定?三、法院审理过程1.被告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本案中,被告在其经营的餐厅中使用了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且二者属于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故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
2.原告经济损失的数额如何确定?法院认为,原告经济损失的数额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原告商标的知名度、被告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侵权产品的销售数量、侵权产品的销售价格等。
经审理,法院最终确定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停止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五、案例分析1.商标侵权的认定本案中,法院认定被告构成商标侵权,主要依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
在判断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时,应关注以下要点:(1)被控侵权标识与原告注册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2)被控侵权标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是否与原告注册商标的商品或服务相同或类似;(3)被控侵权行为是否给原告造成了损害。
2.经济损失的确定在确定经济损失时,法院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原告商标的知名度、被告侵权行为的持续时间、侵权产品的销售数量、侵权产品的销售价格等。
具体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1)原告提供的证据证明的损失;(2)被告提供的证据证明的获利;(3)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参照同类案件的判决结果,结合原告商标的知名度和被告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酌定赔偿数额。
基本案情:2012年1月19日,世纪名庄公司与福将酒业公司签订一份《贵州XX集团“黔坤·兰天海霞”酒总经销合同》(以下简称《总经销合同》),约定经世纪名庄公司与福将酒业公司双方协商,世纪名庄公司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同福将酒业公司达成新开发“黔坤·兰天海霞”高、中、低三款白酒总经销的本合同。
《总经销合同》约定:一、产品要素,产品名称暂定黔坤·兰天海霞,商标乾坤,生产厂家为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集团XX公司),酒精度52,香型酱浓兼香型。
二、经销权限,福将酒业公司授权世纪名庄公司为“黔坤·兰天海霞”三款酒全国总经销商,在产品上市之前,XX 集团审批同意后,由福将酒业公司提供XX集团XX公司的全国总经销授权牌,相关合法证件以及每批次的质量检验报告随货给世纪名庄公司(附:相关合法证件的复印件由福将酒业公司加盖公章,作为合同的附件)。
三、经销期限,2012年2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福将酒业公司同XX集团XX公司的合同期满后,如福将酒业公司同XX集团XX公司继续合作,世纪名庄公司圆满完成任务并严格按照合同履行,福将酒业公司不得将“黔坤·兰天海霞”同其他机构合作。
“兰天海霞”是世纪名庄公司刚申请受理商标,属世纪名庄公司专用。
如经注销批准后,凡是双方不合作的情况下,按照XX集团品牌管理办法执行。
四、产品价格,原产品名称木乾坤、暂定新名兰天海霞3号,人民币(以下币种均为人民币)98元/500ml;原产品名称火乾坤、暂定新名兰天海霞2号,68元/500ml;原产品名称土乾坤、暂定新名兰天海霞1号,40.80元/500ml。
上述酒水价是按福将酒业公司与XX集团XX公司签订合同,同类产品的原价,作为福将酒业公司和世纪名庄公司结算单价,此价格不含税收,一切包装费用由世纪名庄公司承担。
五、计算方式及保证金,福将酒业公司授权世纪名庄公司全国总经销3个条码产品,由世纪名庄公司交纳15万元/个的保证金×3个条码,共45万元。
特许经营权评估案例特许经营权评估案例1. 引言特许经营权是一种商业模式,其中特许人授予特许经营者在特定地区经营其品牌或业务的权利。
特许经营权提供了独特的商业机会,既能为特许人带来额外的收入,又能为特许经营者提供成功经营的机会。
然而,对特许经营权的评估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2. 概述特许经营权评估是确定特许经营权的潜在价值和预测其未来表现的过程。
评估包括对特许经营者的背景、经验和能力的分析,以及对特许经营者所选择的市场和行业的研究。
以下是一个特许经营权评估案例,旨在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这个主题。
3. 特许经营权评估案例:快乐咖啡快乐咖啡是一家国际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专注于提供高品质的咖啡和轻松愉快的咖啡店环境。
这是一个在中国市场上具有潜力的特许经营权案例。
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评估该案例。
3.1 深度评估3.1.1 特许经营者的分析特许经营者是决定特许经营权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快乐咖啡案例中,我们将对特许经营者进行综合评估。
这包括评估其背景、创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我们需要了解他们是否具备经营一家咖啡店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3.1.2 市场和行业研究特许经营者选择的市场和行业对于特许经营权的成功至关重要。
我们将对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潜在客户群进行研究。
在快乐咖啡案例中,我们将分析中国市场的咖啡消费趋势和竞争对手。
3.2 广度评估3.2.1 潜在收益和风险评估特许经营权时,我们需要考虑潜在的收益和风险。
在快乐咖啡案例中,我们将分析特许经营者所选择地区的市场潜力和快乐咖啡品牌的知名度。
我们也要考虑到投资风险和市场竞争对特许经营者的影响。
3.2.2 支持和培训特许经营者的成功与否也与特许人提供的支持和培训有关。
我们将评估快乐咖啡提供的培训计划和运营支持,并分析其对特许经营者的帮助程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特许经营权评估对于特许经营权的成功至关重要。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特许经营者的背景和市场情况,并考虑潜在的收益和风险。
特许经营可行性分析案例1. 引言特许经营是指权利人将其商业特许经营权许可给另一方,在一定的地区和时间内使用其商标、品牌和经营模式来经营业务。
有许多企业选择特许经营作为扩大业务的方式,因为它可以减少风险、提供品牌支持并享受预先建立的市场。
然而,特许经营并不适用于所有企业,本文将以特许经营案例分析,探讨特许经营的可行性。
2. 案例分析2.1 案例背景某餐饮连锁品牌想要扩大业务,希望通过特许经营方式进入新的市场。
该品牌已在本地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现在他们计划将品牌推广到其他城市,让当地的特许经营商使用他们的商标、菜单和营销策略。
2.2 SWOT分析2.2.1 优势- 品牌知名度:该品牌在本地市场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知名度,这将吸引更多的特许经营商加入。
- 成熟的经营模式:餐饮连锁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经营模式和标准化的流程,这将简化特许经营商的运营管理。
- 营销支持:品牌会提供市场营销支持,包括广告和市场推广活动,以促进新市场的发展和扩大。
2.2.2 劣势- 地域性限制:特许经营商只能在特定地区经营,这可能限制了品牌的扩张和业务发展。
- 竞争压力:新市场可能存在其他竞争品牌,特许经营商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吸引顾客。
- 合规要求:特许经营商需要遵守品牌的标准和规定,这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合规。
2.3 可行性评估2.3.1 市场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非常必要。
特许经营商需要了解目标市场对该品牌的需求和接受度。
他们还需要分析市场的竞争情况,以确定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定位。
2.3.2 品牌适应性品牌是否适应目标市场是特许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
品牌的名称、标识、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目标市场的喜好和文化习俗?特许经营商需要仔细评估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2.3.3 特许经营商选择特许经营商的选择对特许经营的成功至关重要。
特许经营商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和管理能力来运营业务,并愿意遵守品牌的标准和规定。
特许经营案例分析——麦当劳所谓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有契约关系,特许人提供品牌、经营诀窍和培训,受许人的经营是在由特许人所有和控制的一个共同标记、经营模式之下进行的,并且受许人从自己的资源中对其业务进行投资。
1.我国特许经营的现状我国特许经营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 旧中国的工商企业就有以品牌和商号为基础, 在各地发展分号。
不过那时还没有像现在的特许经营那样规范和现代化, 因此只是特许经营的雏形。
特许经营在我国的真正发展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起步的。
当时一些国际特许经营组织以合资或独资的形式, 采用特许经营的方式在餐饮、冲印服务、服装专卖等领域建立连锁店进入中国市场。
据2006 年EFF (欧洲特许联盟) 推荐给世界特许联合会的特许经营行业分类, 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已覆盖了该分类的所有13 大类别, 涉及行业60 多个, 特许经营商达2320 多个, 加盟店铺总数为168000个, 单个特许体系平均加盟店铺数达到73个。
2.目前我国特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特许经营行业已涉及众多领域,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但就总体而言, 我国的特许经营尚属探索时期, 特许经营体系内部、市场、社会、法律法规建设等外部条件与国际规范水平都有相当大差距, 需要积极地研究与探索。
(1)企业规模小、知名度低。
特许经营赖以生存的法宝就是良好的品牌声誉和成功的经营技术。
我国特许经营企业创建时间偏短, 据资料统计, 超过2/3 的企业从成立到实施特许经营的准备时间不足三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人员素质等都有待提高, 企业的形象意识和质量管理意识都比较薄弱, 品牌的宣传推广力度不够。
(2)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不仅缺乏对特许经营的政策扶持, 而且普遍存在的行政壁垒和市场进入障碍, 严重限制了特许经营的发展。
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地区封锁, 行业条块分割严重,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一、引言H&M公司,全称Hennes&Mamitz,是由其创始人ErlingPersson在1947年创立于瑞典的服装零售连锁企业。
目前公司在欧洲和北美的2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其零售店,每年销售货品超过5,5亿件,已成为欧洲最大的服装零售连锁企业之一。
2007年时,H&M将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以及亚洲。
HM作为服装零售业的巨头,能在欧洲及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与HM先进的特许门店经营管理密不可分。
本文旨在对HM特许门店经营管理进行分析,为中国服装零售业提取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二、H&M基本简介及发展历史(一)基础信息(二)HM市场:德国是他的最大市场,其次是瑞典和英国。
目前,H&M的发展惊人,在三大洲的28个国家拥有专卖店。
(三)店铺数量:H&M在全球增设了235家店铺,使其店铺总量增为2297家,在中国共有88家门店,2011年在门店新增数量达到24家.来自瑞典商业银行的数据显示,H&M中国区门店数量3年内将会增长三倍,中国将是H&M在2012年开设全新门店最多的市场。
(三)公司员工:全球24个国家销售服装与化妆品雇员总数超过50,000人. (四)关于工厂:不寻常的是,H&M没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工厂,他与在亚洲与欧洲的超过700家独立供应商保持合作。
(五)发展概况:H&M总部位于斯德哥尔摩。
位于瑞典Västerås市Stora Gatan 大街的老H&M店是世界上第一家H&M专卖店。
H&M品牌名是由“Hennes" (瑞典语中“她"的意思)女装与男装“Mauritz”品牌合并,各取第一个字母而成“H&M"。
公司重要的职能部门如设计采购部、金融部、财务部、发展部、展示设计部、广告部、公关部、人事部、物流部、IT与客户服务部都设在总部.同时,公司在全球设有15个办事处,22个生产办公室负责与大约700个供应商进行沟通,在这22个生产办公室中,9 个在欧洲,,11个在亚洲,1个在中美洲,1个在非洲。
美国某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分析美国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分析引言:特许经营是一种企业运营模式,特许人允许特许经营者使用其品牌、商标和经营模式,提供培训和支持,以换取特许经营者支付一定的特许权费用和经营分成。
在美国,便利店行业是相对成熟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特许经营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参与到这个行业中。
本文将分析美国某便利店特许经营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对创业者的启示。
案例背景:本案例中的便利店特许经营者是一位刚刚移民美国的华人,在经过市场调研后,决定加入一家知名的便利店特许经营品牌,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开设自己的店铺。
成功因素一:知名品牌和商誉作为刚刚移民美国的创业者,店主选择加入一个知名的便利店特许经营品牌非常明智。
该品牌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商誉,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店主店铺的可信度和吸引力。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更乐意选择一个熟悉的品牌,相信这个品牌能够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成功因素二:完善的运营模式和培训支持特许经营者获得的最大好处之一是特许人提供的完善的运营模式和培训支持。
特许人会为特许经营者提供全面的培训,涵盖仓库管理、库存管理、销售技巧等各个方面,确保特许经营者能够从容应对业务运营的各种挑战。
此外,特许经营者可以共享总部的采购渠道和供应链,获得较低的采购成本。
成功因素三:本地化经营策略尽管特许经营者加入的是一个全国性的品牌,但他们能够根据本地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店铺的经营策略。
比如,根据周边居民的需求和喜好,特许经营者可以精选货品种类和供应的服务。
这种本地化的经营策略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店铺的竞争力。
成功因素四:积极的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特许经营者需要积极开展营销活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提高店铺的知名度。
他们可以使用各种渠道和工具进行广告和促销,如社交媒体、传统媒体等。
此外,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也是关键。
通过培养固定客户群体,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特许经营者可以保持持续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解析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案例解析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与一家国际知名品牌签订了特许经营合同,经营该品牌在中国的店铺,合同期为十年。
在合同期内,由于双方在经营管理、品牌推广等方面存在分歧,导致合同未能按照约定履行,最终引发了纠纷。
二、案件分析1. 合同违约根据双方签订的特许经营合同,企业需要按照品牌方的要求进行店铺的经营管理,并承担一定的品牌推广费用。
然而,在合同期内,企业未能按照约定履行,未能达到品牌方的要求,导致品牌推广效果不佳,影响了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形象和销售业绩。
品牌方认为企业存在违约行为,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 经营管理分歧在合同期内,企业与品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分歧。
品牌方认为企业未能按照品牌的标准进行店铺的装修和经营管理,导致店铺形象不佳,影响了品牌的市场形象。
而企业则认为品牌方要求过于苛刻,导致经营成本过高,难以盈利。
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歧最终导致了合同的违约和纠纷的发生。
3. 品牌推广费用问题特许经营合同中规定,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品牌推广费用,用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宣传。
然而,在合同期内,企业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导致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效果不佳。
品牌方认为企业未能按照约定履行,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三、案件结论根据特许经营合同的约定,企业需要按照品牌方的要求进行店铺的经营管理,并承担一定的品牌推广费用。
在合同期内,企业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导致品牌推广效果不佳,影响了品牌在中国的市场形象和销售业绩。
品牌方认为企业存在违约行为,要求企业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双方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分歧,最终导致了合同的违约和纠纷的发生。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企业未能按照约定履行,导致品牌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歧,以达成合作共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