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
提出问题:恐龙灭绝的两种原因
分析问题:斯石英的性质及 形成
得出结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科学的实验
事实的证明
严密的推理
撞击说
火山说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域的道理
板书设计
被压扁的沙子
1.以自学为主,把握《被压扁的沙子》一文的内容,理清说明顺序。(重点)2.梳理作者推理的思路,掌握科学推理的方法。(重点)3.探究两文写法的异同。(重点)
学习目标
课时目标
上节课我们印证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又是怎样证明这一观点的呢?
第一部分(1-6)
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并指出科学家们为验证这两种理论一直在寻找证据。
第二部分(7-17)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思考,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第二部分分三层
2.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的逻辑思路。
单击增加标题ຫໍສະໝຸດ 引出说明对象恐龙灭绝的不同观点
摆出对立理论
解释斯石英的成因、性质
推断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未发生过火山运动
恐龙年代岩层发现斯石英
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3.由“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 撞击”。
表面上看,本文是说明“被压扁的沙子”这个物体,其实作者是想借此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而本文和上一篇《恐龙无处不有》在说明事理的时候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去说明另一个科学领城的道理。”相同的方法将两篇文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见作者科学探究的广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