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GPS观测量与定位方法误差来源与误差对策
- 格式:ppt
- 大小:425.00 KB
- 文档页数:22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分析与应对措施摘要:gps测量的误差直接影响着gps定位精度,本文按其产生的来源、性质及对gps系统的影响等进行了介绍和初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便消除或削弱它们对测量成果的影响。
关键词:gps误差;来源定位;精度;应对措施中图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概述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国防部为满足军事部门对海上、陆地和空中设施进行高精度导航和定位的要求而建立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该系统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等三维导航和定位能力,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1.gps系统的组成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由空间卫星群、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使用的gps卫星接收设备三大部分组成。
2.gps的主要特点(1)全球覆盖连续导航定位:由于gps有24颗卫星,且分布合理,轨道高达20200km,所以在地球上和近地空间任何一点,均可连续同步地观测4颗以上卫星,实现全球、全天候连续导航定位。
(2)高精度三维定位:gps能连续地为各类用户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
gps提供的测量信息多,既可通过伪码测定伪距,又可测定载波多普勒频移、载波相位。
(3)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gps采用数字通讯的特殊编码技术,即伪噪声码技术,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二、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分析gps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可分为:①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
②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
③与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
1.与卫星有关的误差(1)卫星星历误差由于卫星星历所给出的卫星在空间的位置与卫星的实际位置之差称卫星星历误差。
它属于一种起算数据的误差,其大小取决于卫星跟踪站的数量及空间分布、观测值的数量及精度、轨道计算时所用的轨道模型及定轨软件的完善程度等,其对单点定位有严重的影响,在精密相对定位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误差来源。
削弱此误差的主要措施有:①建立自己的卫星跟踪网独立定轨。
GPS定位系统在测绘中的误差及其校正近年,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测绘领域广泛应用,成为现代测绘的重要工具。
然而,GPS定位系统的测量精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误差,这对于需要高精度测绘数据的应用来说,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探讨GPS定位系统的误差来源及校正方法,以期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一、GPS定位系统误差来源1. 大气层延迟误差: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延迟,导致定位结果产生偏差。
这主要由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温度、压力等因素所引起。
2. 卫星发射钟误差:GPS卫星发射钟的精确度无法达到理论上的完美,钟的频率可能出现细微偏差,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3. 卫星轨道误差:由于各颗卫星在轨道上的摄动等因素,其运行轨迹不会完全符合理论轨道,从而引起时间误差。
4. 多径效应:接收天线接收到的信号可能会经过多次反射,导致信号延迟,从而产生定位误差。
5. 接收机钟差:GPS接收机内部的时钟精度有限,存在一定的误差,会对定位结果造成影响。
二、GPS定位系统误差的校正方法1. 差分定位法:差分定位法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校正方法之一。
它通过同时观测参考站和待测站的GPS信号,利用参考站的已知坐标和观测数据,计算出两个站点间的差异,进而校正待测站点的定位误差。
2. 精密轨道确定法:通过利用卫星轨道参数提供的精密轨道数据,结合接收机的测量结果,计算卫星的真实位置,从而减小轨道误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3. 多频率接收机技术:多频率接收机可以利用不同频率的信号对多径效应进行抵消,从而提高定位精度。
4. 大气层延迟模型校正:根据大气层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采用相应的模型对大气层延迟误差进行校正。
5. 时钟差校正:通过与参考源对比,校正接收机内部时钟的误差。
三、GPS定位系统误差校正的应用GPS定位系统的高精度测绘数据广泛应用于地图制作、土地测量、工程测量、导航定位等领域。
对于地图制作来说,GPS定位系统提供的高精度数据能够提高地图的准确性,并为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提供重要依据。
GPS定位误差的产生原因分析与减小方法引言:在现代社会,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导航、交通监控还是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都离不开GPS定位技术。
然而,随着GPS定位的广泛应用,人们也逐渐发现定位误差问题的存在。
本文将从GPS定位误差产生的原因入手,探讨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GPS定位误差的原因分析:1. GPS系统误差:GPS系统本身存在着一些系统误差,例如卫星钟差、伪距观测误差、大气延迟等。
这些误差会直接影响到GPS定位的准确性。
2. 空间几何因素:GPS定位需要至少4颗卫星进行定位计算,卫星的位置和空间几何分布对定位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当卫星分布不均匀或存在遮挡物时,会导致定位误差增大。
3. 电离层和大气影响:电离层和大气中的湿度、温度等因素都会对GPS信号产生影响,导致信号传播延迟或折射,从而引起定位误差。
4. 载波相位等伪距测量误差:GPS定位是通过测量卫星发射的信号和接收器接收的信号之间的时间差来计算位置的。
然而,由于载波相位的波长较短,测量精度更高,但受到多普勒效应的影响,会产生伪距测量误差。
二、减小GPS定位误差的方法:1. 多路径效应抑制:多路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反射、散射等现象,致使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在信号合成过程中引入误差。
为了减小多路径效应,可以利用天线设计和信号处理技术,选择适合的接收天线和增加抗多路径干扰的算法。
2. 差分定位:差分定位是通过引入一个参考站与基准站的距离进行辅助定位,利用参考站的精确位置和信号传播速度信息来对GPS定位结果进行修正。
差分定位可以大幅度减小系统误差和信号传播误差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3. 增加卫星数量和分布:通过增加卫星数量和改善卫星的空间分布,可以提高GPS定位的可见卫星数目和几何配置,从而减小定位误差。
可以使用卫星信噪比、可视卫星数等指标来优选卫星,并避开存在遮挡物的区域。
GPS测量有哪些误,可采取对策措施GPS测量是通过地面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传送的信息来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
测量结果的误差主要来源于GP卫星、卫星信号的传播过程和地面接收设备。
在高精度的GPS测量中(如地球动力学研究),还应注意到与地球整体运动有关的地球潮汐、负荷潮及相对论效应的影响。
如图1-1给出了GPS测量的误差分类。
图1-1为了便于理解,通常均把各种误差的影响投影到观测站至卫星的距离上,以相应的距离误差表示,并称为等效距离偏差。
图1-2中所列对观测距离的影响,即为与相应误差等效的距离偏差。
图1-2如果根据误差的性质,上述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包括卫星的轨道误差、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以及大气折射的误差等。
为了减弱和修正系统误差对观测量的影响,一般根据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包括:(1)引入相应的未知参数,在数据处理中联同其它未知参数一并解算;(2)建立系统误差模型,对观测量加以修正;(3)将不同观测站对相同卫星的同步观测值求差,以减弱或消除系统误差的影响;(4)简单地忽略某些系统误差的影响。
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主要包括信号的多路径效应引起的误差和观测误差等。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卫星本身有关的误差有卫星星历差、卫星钟差及相对论效应,它们的产生、影响、特征以及对策由下表可见。
卫星星历误差卫星钟的钟误差相对论效应产生广播星历误差:星历参数外推(模型误差+数据误差)实测星历误差:跟踪监测网数量;跟踪监测网空间分布;跟踪观测量及精度(模型误差+数据误差);处理软件性能钟差:与GPS时间基准(USNO)偏差;频偏;频漂卫星钟与接收机钟状态(速度、引力)差异引起相对钟差影响5~10m10-7~-9s T〈1msP~300km T〈20ns P~6m特征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对策建立完善GPS卫星跟踪监测网精密定轨;相对定位:差分修正、差值解算钟差改正制造卫星钟降低频率4.449×10-10f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有电离层折射误差、对流层折射误差及多路径效应误差,它们的产生、影响、特征以及对策由下表可见。
GPS测量技术的误差源与解决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定位技术,它通过接收来自卫星的信号来确定接收器的位置,精度一般在数米到几十米之间。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GPS测量技术可能会受到各种误差源的影响,进而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本文将探讨GPS测量技术的误差源及其解决方法。
1. 天线高度误差天线高度误差是指GPS接收器与测量点之间的天线高度差引起的误差。
由于不同测量点处的天线高度不同,接收到的信号路径长度也会不同,因此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高精度的GPS天线来减小高度误差。
同时,在测量中应尽量保持一致的天线高度。
2. 对流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是指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的影响而引起的误差。
大气层中的水汽和其他气体会导致信号传输速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双频GPS接收器来消除对流层延迟误差。
双频GPS接收器可以通过同时接收L1和L2频段的信号来消除大气延迟误差。
3. 多路径效应误差多路径效应误差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被建筑物、地形等障碍物反射或绕射而产生的误差。
反射的信号会使接收器接收到多个信号源,从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反射板或天线罩等物理隔离措施来减少反射信号的影响。
此外,选择合适的测量时机和测量点位置也能够减少多路径效应误差。
4. 卫星几何误差卫星几何误差是指由于卫星位置相对于接收器的位置不理想而引起的误差。
当卫星位置与接收器位置接近于共面时,几何误差将会增加,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频度观测和动态定位技术。
多频度观测可以提供更多的卫星数据,从而提高定位精度;而动态定位技术可以根据卫星位置的变化来进行误差补偿。
5. 卫星钟差误差卫星钟差误差是指由于卫星钟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
卫星钟的不准确将会导致测距误差的累积,进而影响到测量结果的精度。
误差影响定位精度10-30 m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的偏移和变化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①•模型改正法–原理:利用模型计算出误差影响的大小,直接对观测值进行修正–适用情况:对误差的特性、机制及产生原因有较深刻了解,能建立理论或经验公式–所针对的误差源•相对论效应•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卫星钟差–限制:有些误差难以模型化改正后的观测值=原始观测值+模型改正•求差法–原理:通过观测值间一定方式的相互求差,消去或消弱求差观测值中所包含的相同或相似的误差影响–适用情况:误差具有较强的空间、时间或其它类型的相关性。
–所针对的误差源•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限制:空间相关性将随着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②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③•参数法–原理:采用参数估计的方法,将系统性偏差求定出来–适用情况:几乎适用于任何的情况–限制:不能同时将所有影响均作为参数来估计消除或消弱各种误差影响的方法④•回避法–原理: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避开易产生误差的环境;采用特殊的观测方法;采用特殊的硬件设备,消除或减弱误差的影响–适用情况:对误差产生的条件及原因有所了解;具有特殊的设备。
–所针对的误差源•电磁波干扰•多路径效应–限制:无法完全避免误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6.1 GPS测量误差分类及对距离测量的影响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卫星有关的误差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其它误差•对流层折射•电离层折射•多路径效应•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相对论效应•接收机钟差•位置误差•天线相位中心的偏差及变化•各通道间的信号延迟误差•地球潮汐1.5-15m1.5-15m1.5-5m1. m6.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电离层折射对流层折射多路径误差电离层中的气体分子由于大气折射效应)利用电离层改正)(2cos P T t P-π∑3ϕαDC =5ns T P =14hαn 和βn :由导航tropion N δρδρλ++- 6.2.2对流层折射▪离地面高度40km 以下的大气层,是一种非电离大气层。
GPS测量误差的来源及控制方法解析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导航、地理测绘以及各种位置服务的技术。
虽然GPS被认为是一种高精度的定位系统,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测量误差仍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GPS测量误差的来源以及常见的控制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看GPS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
一方面,大气层对GPS信号的传播会引入误差。
由于大气中的电离层和对流层的存在,GPS信号会发生折射、散射和延迟等现象,导致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到达时间产生变化,从而影响位置的精度和准确性。
此外,天气条件如云层、降水等也会对GPS的测量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接收器自身的特点和条件也会导致GPS测量误差的增加。
GPS接收器的设计和性能不同,其对信号的接收和处理能力也各异。
接收器的灵敏度、动态范围以及时钟精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GPS测量的准确性。
例如,低灵敏度的接收器可能无法接收到较弱的信号,从而导致误差的增加。
此外,接收器的多径效应(multipath)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差来源。
当GPS信号在传播中反射、折射或经过建筑物等物体反射后到达接收器时,会导致信号的多径传播,进而产生额外的误差。
除了以上提到的误差来源,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对GPS测量产生影响。
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地球引力和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都可能对GPS的测量结果带来一定的不准确性。
此外,卫星轨道精度、钟差、电离层模型等系统本身的误差也不可忽视。
那么,针对以上的误差来源,有哪些常见的控制方法呢?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接收器的质量和性能来减小误差。
选择一款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广、具有精确时钟的接收器,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同时,减少多径效应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的天线设计和安装,以及选择合适的测量环境,可以减少或避免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其次,改善大气误差对GPS信号的影响也是一项重要任务。
利用大气层的监测数据,结合现代大气物理学模型,可以对大气误差进行校正或补偿。
浅析GPS测量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摘要:传统的测量方式只能依靠人工进行,对于测量区域较大的环境来说,其精确性难以保障,GPS技术的应用切实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但现阶段来说,在采用GPS进行测量时,也存在一定的数据误差情况。
基于这种状况,本文针对GPS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积极探究减小测量误差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信号传输;载波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方法引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形势下,对于测绘、建筑施工等行业来说,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对于其测量方法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与传统的测量方式不同,GPS测量技术是通过信息技术对地形或是建筑结构进行数据收集,并且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技术人员能够具体直观的对测量数据进行了解和应用。
一、GPS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及带来的影响分析笔者在查阅相关资料后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GPS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及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有GPS自身的误差和数据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两大点,下文基于该两点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探究。
1.GPS自身产生的信号误差分析GPS全球定位卫星的发射应当处于其预期发射运行轨道内,如果在发射过程中存在细小的误差,容易导致其发射位置与预期位置产生偏移,这种误差我们称之为星历误差,这种误差情况对于全球的使用者来说所产生的误差情况基本相同,但在实际测量应用过程中,观测角度的不同也会导致星历误差对于测量的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曾经有学者提出采用多台接收机对同一卫星进行跟踪,以达到消除星历误差的目的,但在实际探究中发现,该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只是能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造成GPS测量误差的原因还有卫星钟差,这种产生差别的原因主要受卫星钟的影响,卫星钟差会对不同的用户产生相同的影响,与其运行位置基本没有关联,相关学者和技术人员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对于卫星钟差的主要影响源头是SA,但以美国为主的几个国家在十几年前就取消了该项限制内容。
试析GPS测量误差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摘要】现代的测量中普遍利用gps技术,而且其精度能够有所保障,对于正常的测量工作都可以顺利完成。
本文主要对gps测量误差的原因与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gps;测量误差;原因;控制措施研发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国家是美国而且于1994年将卫星导航以及定位系统正式予以投入使用。
在进行测量中,gps系统在进行工程测量、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量等相关利于已经十分普遍。
由于测量精度与测量误差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一定要对gps中如何出现的测量误差进行全面了解并找到解决降低影响的方法。
1 gps测量的误差原因1.1电离层折射误差在gps信号从电离层经过的时候,将会改变卫星信号路径,同时也会改变传播的速度。
所以经过信号传播时间以及在真空中光速计算而得出的距离将和卫星到接收机具体的几何距离之间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叫做电离层折射误差。
将电离层改为正数大小的程度影响的要素主要是电子总量以及信号频率。
在进行载波相位的测量过程中电离层折射改正以及伪距的测量应该保持一致的改正数,符号则对立,就gps信号信号而言,天顶方向上这种距离的改正的最大限度为50 m,在靠近地平方向的时候(其高度角在20°上)有150 m,所以一定要认真修改定位的结果,以保证观测值具有较高的精度。
1.2多路径误差所谓的多路径误差就是gps接收机不但能够直接将对卫星上的信号予以接收,而且还能将接收机天线四周物体所反射出的信号进行接收,将两种信号进行叠加之后,gps信号的相位就会出现相应的变化,这样就会出现测量误差。
多路径误差在对伪距进行测量的时候出现的误差可大出数米,而载波相位的观测量所产生的误差有数厘米。
即使多路径所出现的误差很小,然而多路径误差关系到所有的测站环境,并且都是以不规律的形式出现的。
所以,它是其中的一个高精度gps测量出现的常见误差。
1.3卫星轨道偏差估计以及读卫星轨道的偏差进行处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工作,主要是因为卫星在运行中影响的摄动力比较多而且十分复杂,在经过地面监测站的时候,要想真实地将相应的作用力予以测出同时对其得以把握是十分困难的。
GPS测绘技术中常见误差的分析与解决方法GPS测绘技术在现代测绘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GPS测绘结果常常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对GPS测绘中常见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测绘中的观测误差。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大气条件、卫星位置等因素的变化,GPS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会发生多次反射,导致信号延时,从而引起测量结果的偏差。
此外,卫星轨道的误差和接收机钟差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可以采用差分GPS测量技术,通过与一个已知位置的基准站的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比较,可以减小信号传播时延引起的误差。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GPS测绘中的几何误差。
几何误差是由于卫星几何位置与待测点位置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例如,当卫星位于待测点上方的时候,测量结果会产生正向的偏差;而当卫星位于待测点下方的时候,测量结果会产生负向的偏差。
为了解决几何误差,可以采用多基线技术,通过同时观测多个基准站得到的测量结果进行平均,可以减小几何误差的影响。
除了观测误差和几何误差外,GPS测绘中还存在信号多径效应。
信号多径效应是由于信号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反射产生干扰,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为了减小信号多径效应,可以采用天线改正技术和信号过滤技术。
天线改正技术通过改变接收天线的高度和姿态,从而减小信号的反射;而信号过滤技术通过滤波器将多余的信号滤除,从而减小干扰。
此外,GPS测绘中常见的误差还包括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于GPS系统的不完善造成的,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难以避免。
为了解决系统误差,可以采用精密测量仪器和定期校正的方法。
人为误差则是由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
为了减小人为误差,可以采用培训操作人员和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的方式。
总结来说,GPS测绘技术中常见的误差包括观测误差、几何误差、信号多径效应、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
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与矫正GPS(全球定位系统)是一项广泛应用于测绘监测领域的技术,它通过利用卫星发射的信号来确定地球上某一特定位置的方法。
然而,尽管GPS在测绘监测中被广泛使用,但它并不完全准确。
本文将讨论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分析及其矫正方法。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在测绘监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
GPS信号传输存在天体误差、大气延迟、多径效应、接收机钟差等因素。
其中,天体误差是指由于卫星的轨道偏差、钟差和钟漂等因素引起的误差。
而大气延迟则是由于信号穿过大气层时受到折射、散射等影响造成的误差。
此外,由于信号在反射物体上发生反射形成多径效应,进一步影响了GPS的准确性。
最后,接收机的钟差也会导致GPS定位的误差。
为了矫正GPS在测绘监测中的误差,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增加接收站数量,利用多个接收站同时进行观测,以减小误差。
对于在空间范围较广的大型工程测绘中,采用分区域、多基准站联测等方法,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采用差分GPS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矫正误差的方法。
差分GPS技术是通过同时观测一个已知坐标的基准站与待测站的GPS信号,通过计算两者之间的差异来矫正误差。
除了以上方法外,还可以利用精密测量设备来校正GPS的误差。
例如,采用地面控制点辅助校正GPS测量结果,通过与实测的地面控制点进行比对,对GPS 测量数据进行修正。
此外,利用罗盘、加速度计等传感器的数据,可以对GPS测量数据进行滤波处理,降低误差。
另外,由于大气延迟是GPS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准确地估计和矫正大气延迟对于提高GPS的精度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无电离层组合、双差改正模型和基于天然气象模型的组合等。
其中,无电离层组合通过组合GPS的L1和L2频率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可以消除掉电离层延迟的影响。
而双差改正模型则是通过对两个接收机之间的差分观测值进行改正,消除大气延迟的影响。
此外,为了提高GPS的测量精度,还可以使用RTK(实时动态测绘)技术。
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分析与控制方法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基于卫星导航的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于航海、地质勘探、测绘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使用中,GPS测量中常常存在误差,这些误差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因此,对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进行分析与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类型。
主要的误差类型包括: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信号传播速度误差、多径效应、大气延迟误差和钟差等。
下面我们一一进行分析:1. 天线相位中心偏移误差:天线作为GPS接收机的输入端,如果天线的相位中心与接收机定位点不重合,就会引入相位中心偏移误差。
这会导致测量结果在高程方向上产生偏差。
为了控制这种误差,可以通过校准天线相位中心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2. 信号传播速度误差:GPS测量是基于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来计算距离的,而信号传播速度的误差会导致距离测量的偏差。
这主要与大气密度、温度和湿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减小这种误差,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差分GPS技术,通过同时观测一个已知坐标点上的控制接收机与流动接收机接收到的GPS信号,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
3. 多径效应:多径效应是指GPS信号到达接收机时,除了直射路径外,还经过了其他路径的反射导致信号时间延迟。
这会导致距离测量的误差。
为了控制多径效应,可以选择开阔的测量环境,避免信号反射,或者采用自适应滤波等技术来抑制多径干扰。
4. 大气延迟误差:大气延迟误差主要是指GPS信号在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折射效应而导致的误差。
这会引起距离测量的偏差。
为了减小大气延迟误差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接收多个卫星信号来进行差分定位,从而减小误差的影响。
5. 钟差:GPS测量中的时钟误差会导致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量测量的误差。
为了控制钟差误差,可以利用差分技术进行校正,或者采用精密的时钟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针对GPS测量中的常见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进行误差的分析与控制。
GPS测量的误差来源及其影响解析
一、卫星定位误差
GPS定位的过程中,对接收机所收到信号的加法处理,由于卫星定位
时发射的信号存在本底误差,会影响定位精度,造成定位误差,其中最重
要的定位误差就是卫星定位误差。
卫星定位误差是由多个因素引起的,包括:卫星定位信号的传播误差,卫星定位信号的发射误差及地球的曲率误
差等。
1、传播误差:由于GPS定位中,接收机所收到的卫星定位信号有几
百米甚至几千米的传播距离,当GPS接收机所接收的信号在传播中会受到
传播环境的影响,如地表反射、地物影响、空气散射等,都会造成信号发
生一定的相位变化,这些变化就会造成卫星定位误差。
2、发射误差:GPS定位中,卫星发射的信号是有一定误差的,这是
由于卫星本身传输的信号带有一定的误差,在传输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折射、散射误差,这些误差会严重影响GPS定位的精度。
3、地球曲率误差:GPS定位中,由于地球表面不是完全平面,多数
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曲率,这些曲率会影响卫星发出的信号在传播过
程中的传播速度,从而会产生一定的偏移,从而影响GPS定位的精度。
二、接收机定位误差
接收机定位误差指的是在GPS定位过程中。
GPS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GPS系统误差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卫星、接收器、地球大气和多路径等因素,以下对GPS系统误差造成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卫星误差
卫星的误差是指由于卫星本身的问题引起的误差,如卫星钟的不精确、卫星发射时钟的偏差、卫星轨道偏差等。
这些误差会导致GPS系统中的卫星发射的信号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到GPS接收器的测量结果。
2、接收器误差
接收器误差是指GPS接收器本身的问题引起的误差。
这些误差包括接收器的精度问题、接收器的干扰问题(来自天线等),以及接收器内部噪声的影响等。
这些误差会影响到GPS接收器的测量精度和正确性。
3、地球大气误差
GPS信号经过大气层时,由于大气层的折射和散射等现象,会引起信号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发生一定的变化。
这些变化会影响GPS信号的传播时间、相位和干涉等,从而影响到GPS接收器的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4、多路径误差
多路径误差是指GPS信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反射或折射等现象,从两个或多个路径到达接收器,从而形成多径信号。
这些多径信号与原始信号相互干扰,导致GPS接收器无法正确地估计信号的到达时间和信号的相位,因此会导致GPS系统中的误差。
综上所述,GPS系统误差来源较为复杂,涉及卫星、接收器、地球大气和多路径等多个因素,因此需要GPS接收
器和算法的不断改进和优化,以提高GPS系统的测量精度和信号准确性。
GPS测量仪的误差来源与误差控制方法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仪在现代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卫星信号精确定位和测量地球上的点的坐标,但是在实际使用中,GPS测量仪的测量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可能来自多个方面,包括天线、大气、仪器本身等。
本文将探讨GPS测量仪的误差来源以及常用的误差控制方法。
首先,天线是GPS测量仪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天线的信号接收性能直接影响着测量仪的定位和测量精度。
天线的位置安装不准确、天线高度不均匀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因此,在进行GPS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天线的安装位置和高度均匀性,保证接收到的信号质量良好,从而减小天线引起的误差。
其次,大气也是GPS测量仪误差的一个重要来源。
大气中的湿度、温度、压强等因素都会对GPS信号的传播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尤其是在测量距离时,大气对信号的传播速度影响较大。
为了减小大气误差,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测量两条不同频率的信号,从而计算出大气延迟,进而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
此外,GPS测量仪本身存在的仪器误差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仪器误差包括系统定位误差、时钟误差等。
系统定位误差是由于接收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造成的,通常是由于系统设计和实现上的不完善所致。
时钟误差是由于GPS测量仪内部时钟的不精确而引起的。
为了控制仪器误差,可以采用多种策略,例如使用高精度的GPS测量仪、定期进行仪器校准等。
除了上述误差来源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误差可能会对GPS测量仪的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接收机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振动、电磁干扰等都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干扰。
此外,人为误差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比如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测量过程中的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的产生。
为了控制GPS测量仪的误差,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
首先,对于天线安装位置和高度均匀性的要求应该严格控制,以减小天线引起的误差。
其次,通过多台GPS测量仪同时进行测量,可以通过求解多个测量结果的平均值来减小系统定位误差和时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