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1)
- 格式:ppt
- 大小:597.50 KB
- 文档页数:27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一、单项选择题1.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引起物质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之A.闪点B.燃点C.沸点D.自燃点2.生产与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A.≤10%B.<10%C.≥10%D.>10%3.在含有CO的环境中,能够工作8h的CO同意浓度为ppm。
A.30 B 50 C.80 D 1004.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A.A类火灾B.B类火灾C.C类火灾D.D类火灾5.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6·——是粉尘爆炸的显著特点。
A.多次爆炸B、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7。
生产与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液体,其闪点。
A.>28℃B.<28℃C≥28℃D,≤28℃8.可燃固体生产与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为。
A.甲类B.乙类C.丙类D.丁类9.如使用冷却灭火,关于汽油燃烧务必将其冷却到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燃点B、闪点C.自燃点D、0℃10.木炭燃烧属于A.蒸发燃烧B、分解燃烧C.表面燃烧D、阴燃11.窒息灭火其要紧灭火机理是。
A.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C.降低氧浓度D.降低燃点12.下列物质中,——是最典型的未完全燃烧产物。
A、H20B、CO C.C02 D、HCN13.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镁粉B、钾C.动物油D、过氧化钠14·——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A.氧气B、松节油C、蜡D、漂白粉15.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蚁酸B.二硫化碳C.氨气D.氟气16·——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要紧参数。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7·——是划分易燃、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A.燃点B.自燃点C.闪点D.氧指数18.可能因吸附放热发生自燃。
A.锯末B.活性炭C.金属硫化物D.硝化棉19.的液体,其生产与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消防安全知识(一)一、填空题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电力工业(安全第一)及(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加强电力设备的消防工作,保障设备和人身安全。
4、生产现场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5、没有(焊工合格证)的人不得进行焊割工作.6、易燃易爆物品应放置专门场所,设置(严禁烟火)标志。
并有专人负责.7、动火工作须延期时必须(重新履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8、动火工作票的审批人、消防监护人(不得)签发动火工作票.10、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如需动火工作时必须执行(动火工作票)。
二、问答题1、处理火灾事故时,什么是“四不放过"的内容是什么?答:(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4)事故没有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放过。
2、一级动火区的范围是什么?答:一级动火区是指火灾危险危险性很大,发生火灾时后果很严重的部位或场所。
3、二级动火区的范围是什么?答:二级动火区是指一级动火区以外的所有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以及禁止明火区.4、动火工作票运行许可人的安全责任是什么?答:a、工作票所列安措是否正确完备,是否符合现场条件;b、动火设备与运行设备是否确已隔绝;c:向工作负责人交待运行所做的安措是否完善.5、火灾报警的要点是什么?答:1、火灾地点;2、火势情况;3、燃烧物和大约数量;4、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6、防止电缆火灾延燃的措施是什么?答:防止电缆火灾延燃的措施有:封、堵、涂、隔、包、水喷雾和其他。
9、防火重点部位有哪些?答:防火重点部位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的部位和场所,一般指燃料罐区、控制室、调度室、通信机房、计算机房、档案室、锅炉燃油及制粉系统、汽轮机油系统、氢气系统及制氢站、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场所及各单位主管认定的其他部位和场所。
10、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是什么?答: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应先打开保险销,把喷管喷口对准火源,另一手紧握导杆提环,将顶针压下,干粉即喷出.11、干粉灭火器最适用哪类火灾?答:干粉灭火器最适用B类(系指甲、乙、丙类液体燃烧的火,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醚、丙酮.)C类(系指可燃气体燃烧的火,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火灾。
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一)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及答案作为现代城市居民,我们常常听到关于火灾的新闻,看到消防员们在火场上冒着生命危险救火的画面。
消防安全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知识,了解消防安全的知识不仅可以避免火灾的发生,还可以保证我们在遇到火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和逃生行动。
下面是一些消防安全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1. 火源可以分成几类?这些类别分别是什么?答:火源可以分成三类:A类、B类和C类。
A类火源指的是固体物质着火,如纸张、木材等;B类火源指的是液体或可燃性气体着火,如汽油、丙烷等;C类火源指的是电器着火。
2. 火灾发生后应该如何逃离?答:火灾发生后应该尽快逃离现场,避免使用电梯,应该选择楼梯或其他安全出口。
如果路线被火焰隔断,应该尽量找到附近的窗户,利用工具或家具等物品将窗户玻璃打破,逃离灾难现场。
3. 如果在火场逃生过程中身上着火了应该怎么办?答:如果在火场逃生过程中身上着火了,应该立即停止奔跑,用手摁灭自己身上的火苗,或者躺到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
4. 家庭厨房中的灶台应该如何保养?答:家庭厨房中的灶台应该经常保持清洁,灶头的周围不应该堆积杂物,同时应该在做饭时留意灶台周围没有其他易燃物。
5. 一个家庭遇到火灾应该先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答:如果一个家庭遇到火灾,应该首先通知其他成员,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然后尽量控制火势,暂时熄灭火源,尽量关闭家庭电器,以保障家庭安全。
6. 室内使用的插线板不宜过多,请问使用多个插头框架的插线板是必须按照规定减少使用吗?答:是的,使用多个插头框架的插线板是必须按照规定减少使用的。
特别是室内面积较大的房间,插线板的使用数量要尽量减少,以避免电器使用过多而导致线路过载短路。
7. 家庭中贮存的易燃物品应该如何管理?答:家庭中贮存的易燃物品应该尽可能摆放在没有阳光照射和通风良好,以及远离热源和明火等易燃危险的地方。
总之,了解和掌握消防安全知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2、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着火三角形):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温度)。
这是无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氧气只是一种助燃剂,其它助燃剂发生的光和热也是燃烧,如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
4、大部分燃烧的四个必要条件(着火四面体):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引火源(温度)和链式反应自由基。
这是有焰燃烧的必要条件。
5、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按其状态,可分为固体可燃物、液体可燃物和气体可燃物。
6、常见的引火源有:直接引火源,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间接引火源,高温,自燃引火源。
7、防火方法:控制可燃物质、隔绝空气、消除点火源、设置防火间距。
灭火方法:隔离法、窒息法、冷却法、化学抑制法。
8、按燃烧发生瞬间的特点分为着火和爆炸。
着火分为点燃和自燃。
自燃分为化学自燃和热自燃。
按燃烧物形态,可分为固体燃烧、液体燃烧和气体燃烧。
9、气体燃烧所需温度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烧温度,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扩散燃烧比较稳定,火焰不运动,不会发生回火现象;预混燃烧速度快,不扩散,会发生回火现象。
10、液体燃烧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汽的燃烧。
液体燃烧的方式有:闪燃、沸溢和喷溅。
11、液态烃类燃烧时产生橘色火焰和黑烟;醇类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几乎不产生烟。
12、含有水分、粘性较大原油、重油、沥青油等有扬沸现象(沸溢和喷溅),发生沸溢的时间比发生喷溅的时间早。
13、固体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蒸发燃烧、分解燃烧、阴燃(熏烟燃烧)。
14、属于蒸发燃烧的有:樟脑、萘、松香、沥青、蜡烛、硫、磷、钾、钠等。
属于表面燃烧的有:木炭、焦炭、铁、铜等。
属于分解燃烧的有: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
属于阴燃的有:大量堆积的煤、纸张、稻草、锯末等。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l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l第一节燃烧条件l一、燃烧条件l大部分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包括()l A . 可燃物 B. 助燃物(氧化剂) C. 引火源(温度)l D. 自由基链式反应 E. 氮气l答案: ABCDl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及引火源(温度),称为燃烧的必要条件。
自由基的链式反应是多数燃烧的实质。
l可燃物按其化学组成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
按其所处的状态,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l助燃物(如氧气),各种可燃物燃烧均有最低含氧量的要求。
l下列不属于直接火源的是()。
l A.明火 B.高温 C.电火花 D.雷击l【答案】Bl【解析】高温属于间接火源。
l引火源(温度)①明火。
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②电弧、电火花。
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
③雷击。
瞬间高压放电的雷击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④高温。
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⑤自燃起火。
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黄磷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
l第二节燃烧类型l一、燃烧类型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燃烧可分为()l A .着火 B 点燃 C 自燃 D 化学自燃 E 爆炸l答案 AEl按燃烧形成的条件和发生瞬间的特点l着火l1)点燃l2)自燃化学自燃热自燃l爆炸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l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爆炸点l【答案】Bl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l A. 阴燃 B. 闪燃 C. 自燃 D. 着火l答案 Bl二、闪点、燃点、自燃点l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消防培训)消防知识题库最全版消防知识题库壹、消防安全基本常识1、什么叫燃烧?答:燃烧是壹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2、说出俩种遇水燃烧的物质?答:钾、钠、镁。
3、燃烧有几种类型?答:有四种类型:闪燃、着火、自燃、爆炸。
4、什么是闪燃?答:可燃液体挥发的蒸汽和空气混合达到壹定浓度遇明火发生壹闪即逝的燃烧叫闪燃。
5、什么叫闪点?答:发生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闪点。
6、什么叫燃点?答: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7、按易燃可燃液体闪点的划分,其火灾危险性可分为类?答:可分为三类,28℃以下为甲类;28℃-60℃为乙类;60℃之上为丙类。
8、试写出三种之上常见可燃物的燃点?答:纸张130℃;棉花210℃;赛璐珞100℃;松节油53℃;煤油86℃;布匹200℃;麦草200℃;橡胶120℃,木材295℃。
9、物质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答: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
10、什么叫着火?答:可燃物在空气中受到火源作用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的现象。
11、举例说明什么是不完全燃烧?答:燃烧后所生成的仍具有燃烧性的物质叫不完全燃烧。
如壹氧化碳。
12、在壹定温度和有空气条件下,能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什么物质?答:可燃物。
13、在没有明火的作用下,可燃物被加热到壹定温度而引起燃烧的现象叫什么?答:受热现象。
14、什么叫蓄热自燃?答:可燃物在没有直接火源作用下,由于自身内部的物理、生物、化学反应,温度不断集聚升高,达到燃点发生燃烧的现象叫蓄热自燃。
15、粮食会自燃吗?答:粮食自身和依附在粮食上的微生物的呼吸湿度受到水分的影响较大。
在含水较高的条件下,微生物呼吸湿度显著增大,放出大量的热量。
当温度升高到38℃-40℃时,发生霉变,继续蓄热,逐渐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最后达到自燃点,引起自身燃烧。
16、某单位购置了壹汽车生石灰,堆放在壹栋木板房旁边,生石灰上面又放了草袋和木料等可燃物。
有壹天下了壹场雨,雨过天晴不久,草袋和木料突然起火,且将木板房烧毁,这次着火的原因是什么?答:生石灰遇火(或受潮)会立即分解,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可达到700℃左右,而草袋和木板的燃点都很低(草袋约200℃,木板约300℃),因而被引着起火。
消防安全知识内容(12篇)消防安全知识内容1一、学生宿舍(居室)防火常识宿舍做为我们日常生活起居的重要场所,它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要保障它的安全,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不乱接电源,不违章用电热器具、充电器等电器;2.不准使用蜡烛、打火机等明火;3.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焚烧杂物;4.宿舍不使用煤炉、酒精炉等;5.发现电器或电源开关、线路故障应及时报修。
二、火场逃生常识:1.不要留意钱财,尽快逃生;2.爬到卧室的门边,用手背试一试门是否热;3.准备湿毛巾或布,用湿毛巾或布掩口减少有毒气体的呼入;4.可自制逃生绳索,切勿跳楼;5.可利用自然条件作为救生滑道。
三、使用灭火剂和灭火器具的常识消防器材是用于抢险救灾的专用器材。
常用的消防器材有消火栓、消防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桶等。
这些器材使用的机会虽不多,但不得挪做他用。
1.正确选用灭火剂: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 四类: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灭火剂。
① A 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 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
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应选用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 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 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及砂、土等。
2.正确使用灭火器具(1)干粉灭火器适用范围广泛且较经济实用的灭火器具。
可用于扑灭带电物体(低于5000V)火灾,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固体火灾等。
使用时要注意:①喷射前最好将灭火器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但喷射时不能倒置,应站在上风一侧使用; ②在保障人身安全情况下尽可能靠近火场; ③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前一定要去掉保险装置; ④使用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时,一只手一定要握紧软管前部喷嘴后再按动压把或拉起提环; ⑤灭液体火(汽油、酒精等)时不能直接喷射液面,要由近向远,在液面上10厘米左右快速摆动,覆盖燃烧面切割火焰; ⑥灭火器存放时不能靠近热源或日晒,防止作为喷射于粉剂动力的二氧化碳受热自喷,并注意防潮,防止干粉剂结块。
一级注册消防工程师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1)第1、2节第一节燃烧的本质与条件燃烧的定义: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
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燃烧产物中会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是在蒸气或气体的状态下进行的,而有的固体物质则不能成为气态,其燃烧只发生氧气与固体表面的氧化还原反应。
这种只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称为无焰燃烧。
松散多孔的固体可燃物常常伴有无焰燃烧,如焦炭、香火、香烟等。
发生在蒸气或气体状态下的燃烧称为有焰燃烧。
气体、液体只会发生有焰燃烧;容易热解、升华或融化蒸发的固体主要为有焰燃烧。
一、燃烧条件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一)可燃物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并形成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化学组成划分,可燃物可分为无机可燃物和有机可燃物两大类;按所处的状态划分,可燃物又可分为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三大类。
(二)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氧化剂,称为助燃物。
普通的燃烧在空气中进行,助燃物是空气中的氧气。
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可燃物在空气中发生燃烧,均有最低氧含量的要求。
需要指出的是,其他如氟、氯等氧化剂也可以作为助燃物。
虽然它们在空气中几乎不以单质形式存在,但会存在于实验过程和化工生产中。
(三)引火源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能源)称为引火源。
常见的引火源有明火焰、电弧、电火花、炽热物体、高温加热、化学反应热、雷击等。
引发可燃物燃烧的引火源有最低能量的要求,但对于不同可燃物、不同燃烧形式和在不同环境下,各类引火源导致燃烧的最低能量差异较大且难以测量。
通常,最小点火能仅针对一定条件下的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而言(详见本篇第三章)。
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用着火三角形来表示(如图1-1-1所示)。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1.燃烧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所谓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可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通常看到的明火都是有焰燃烧;有些固体发生表面燃烧时,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没有火焰产生,这种燃烧方式则是无焰燃烧,例如木炭的燃烧。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和温度(引火源)。
当燃烧发生时,上述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或者停止发生。
进一步研究表明,有焰燃烧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以外,因其燃烧过程中还存在未受抑制的自由基(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作中间体,因此,有焰燃烧发生和发展需要四个必要条件,即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和链式反应。
2.如何理解燃烧的充分条件?答:可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是无焰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但燃烧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达到一定量的要求,并且存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
对于有焰燃烧,还包括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一)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例如,常温下用明火接触煤油,煤油并不立即燃烧,这是因为在常温下煤油表面挥发的煤油蒸气量不多,没有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虽有足够的空气和火源接触,也不能发生燃烧。
灯用煤油在40℃以下、甲醇在低于7℃时,液体表面的蒸汽量均不能达到燃烧所需的浓度。
(二)一定的助燃物浓度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
氧含量低于这一浓度,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如:汽油的最低氧含量要求为14.4%,煤油为15%,乙醚为12%。
(三)一定的点火能量各种不同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小点火能量要求。
达到这一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反应,否则燃烧便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