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4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导语:学生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但也是最容易受到心理危机困扰的阶段。
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类型以及应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面对和应对心理危机。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遭受各种压力和困扰,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状态。
这种危机可能源自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因素,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厌学、自卑、逃避现实、自伤甚至自杀等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常见的学生心理危机类型1. 学业压力危机: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可能来自于学习成绩的要求、升学压力、考试焦虑等,长期累积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自信心丧失等问题。
2. 人际关系危机:学生在学校中面临着与同学、老师、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如欺凌、排斥、孤立等,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家庭环境危机:家庭中的不和谐气氛、家庭成员的离世、离异等问题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学生出现自闭、抑郁等问题。
4. 身体健康危机:学生在成长阶段可能面临身体上的疾病或不适,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心理状态。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1. 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但如果出现频繁的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情况,就需要引起关注。
2. 注意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常常会出现行为上的变化,如逃学、迟到、旷课、自闭等,这些行为改变可能是心理危机的信号。
3. 关注学生的言语和表达:学生在言语和表达上可能透露出心理压力和困扰,如抱怨学习困难、对未来失去信心等,这些都需要引起重视。
四、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方法1. 建立良好的学校环境: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和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支持和理解的学习环境。
2. 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学校应该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师,提供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日益突出。
学生心理危机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或心理方面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机,如学习焦虑、情绪失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识别和应对,就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往往会导致学生行为的异常变化。
教师和家长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突然变得沉默寡言、疏远同学、不愿参与集体活动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2. 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心理危机常常伴随着情绪的波动。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来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比如,学生情绪低落、易怒、焦虑等,这些都可能是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心理危机往往需要倾听和关心。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心理危机。
二、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1. 提供支持和关爱学生在面对心理危机时,需要得到支持和关爱。
教师和家长可以积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2. 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家庭可以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积极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学生心理危机往往源于对问题的不正确处理。
教师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问题,教会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危机问题,教师和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可以请心理专家进行评估和干预,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庭,应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识别和应对心理危机事件。
本文将从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常见类型、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心理危机的定义学生心理危机是指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引发的短暂或长期的心理困扰,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心理危机事件多种多样,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家庭矛盾、情绪失控等。
二、常见的学生心理危机类型1. 学习压力危机:学生在应对各科目的学习压力时,可能出现焦虑、担忧、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人际关系危机: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人的交往中,可能遇到人际关系问题,如欺凌、排斥、孤立等,导致心理受伤和社交障碍。
3. 家庭矛盾危机:家庭环境不稳定、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问题,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4. 情绪失控危机:学生在情绪管理能力较弱时,可能因为挫折、失恋等原因,出现情绪失控、自暴自弃等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引导。
三、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方法1. 观察学生行为变化: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如学习成绩下降、社交活动减少、情绪波动等,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2. 听取学生心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困惑和烦恼,及时解决问题和提供支持。
3. 进行心理测评:通过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
四、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措施1. 提供心理支持:教师和家长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2. 寻求专业帮助:对于严重的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引导学生向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进行个体或家庭心理疏导。
3. 建立健康的学习环境: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学校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指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理危机。
下面我们将从心理危机识别、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对策与建议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识别1.1情绪与行为变化学生们在面临心理危机时,往往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和行为变化。
例如,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悲伤、焦虑、愤怒或者恐惧等情绪,且这些情绪可能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他们还可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行为,如食欲减退、失眠、无精打采等。
1.2社交与人际关系问题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学生,可能会在社交和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漠,不愿意与他人交往。
或者,他们可能会过度依赖他人,无法独立完成任务。
1.3学业困难与压力学业压力也是心理危机的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们可能会因为学习任务过重,考试压力过大,或者对未来的担忧而感到焦虑。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滑等现象。
1.4家庭与个人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以及个人健康问题(如疾病、受伤等)也是心理危机的常见来源。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支持。
二、心理危机干预2.1提供支持与理解在识别学生的心理危机后,我们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和理解。
这包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让学生感到被接纳和被理解。
我们可以通过倾听他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感受,以及提供必要的帮助来使他们感到不再孤单。
2.2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在提供初步的支持后,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资源。
这可能包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者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学生们可以得到更全面、更科学的支持和干预。
2.3制定应对策略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
这可能包括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及制定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来改善情绪和行为。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3.生活是有意义的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5.危险离我很远6.我能够掌控生活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妈妈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社会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陌生与家人的关系:疏远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 引言学校心理危机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或工作人员在心理上出现的严重问题,如不及时干预和处理,可能会对个人和整个学校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科学的学校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方法,以帮助学校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应对此类问题。
2. 学校心理危机的识别2.1 识别危机信号在识别学校心理危机时,应注意以下信号:- 学生突然表现出异常情绪,如情绪低落、焦虑、愤怒等;- 学生出现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如攻击性行为、自残、逃学等;- 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和家人交往中出现严重困难;- 学生突然丧失对学习和生活的兴趣;- 学生出现严重的睡眠和食欲问题;- 教师或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情绪波动和工作能力下降。
2.2 评估危机程度在识别出危机信号后,应对危机程度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评估因素包括:- 危机事件对个人、小组或整个学校的影响范围;- 危机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心理伤害程度;- 当事人是否有自残或自杀倾向;- 当事人是否具有攻击性和危害性。
3. 学校心理危机的处理3.1 紧急处置在确认学校心理危机后,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包括:- 确保当事人安全,防止自杀、自残或攻击性行为;- 联系家长、监护人或相关责任人,告知危机情况;- 联系专业心理援助,如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等。
3.2 心理援助与干预在紧急处置后,应对当事人提供持续的心理援助与干预,包括:- 开展心理疏导,帮助当事人宣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进行心理评估,了解当事人的心理状况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开展心理治疗;- 对当事人进行家庭、学校和社会支持,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
3.3 宣传教育与培训为预防学校心理危机的发生,应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包括:-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师生心理素质;- 培训教职工,提高心理危机识别和处理能力;- 建立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心理排查;-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处理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大学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压力和挑战,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等问题。
这些压力和挑战可能导致他们出现心理危机,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
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识别和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帮助大学生度过难关,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1、学业压力学业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之一。
由于大学课程的复杂性,加上对成绩的期望和担忧,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沮丧和无助等情绪。
2、人际关系困扰大学生活是一个重要的人际关系发展阶段。
然而,由于个性差异、沟通不畅等原因,学生在与同学、室友和教师等人交往时可能遇到困难。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孤独感、社交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3、自我期望与现实冲突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往往很高,他们希望自己在学业、社交和职业等方面都能取得成功。
然而,当现实无法满足他们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这种冲突可能导致学生出现自我怀疑、焦虑和抑郁等情绪。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1、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包括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和咨询服务热线等。
通过心理咨询,学生可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应对策略,以帮助他们应对心理危机。
2、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社交活动和团体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这可以提供学生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获得支持。
鼓励学生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寻求他们的支持和理解也是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重要方面。
3、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学校可以提供学术支持和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压力。
这可以包括学习技巧培训、课程辅导和实习推荐等服务。
通过这些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学业和职业方面的挑战,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至少会遇到一次的经历,这个主题叫做心理危机的识别和应对。
讲到心理危机,我想和大家互动下,你觉得哪些事件会引起心理危机呢?……2008年国际创伤心理研究学会指出,大多数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创伤性事件,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难;空难、交通意外等人为灾难;离异活失恋;家庭暴力;重大疾病;丧亲;出生——与母体分离;入幼儿园与家庭的分离等。
为什么这些事件对我们影响如此之大。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句子。
1.生活是可以预期的(灾难面前)2.生活是公平的(疾病面前)3.生活是有意义的4.自我是有价值的(救援人员)5.危险离我很远6.我能够掌控生活你觉得哪句是正确的,其实以上都是安全的错觉,非合理的乐观,(马航、地震、轮船、车祸、病故等等)这些事件首先破坏了我们的核心信念。
基本需要安全:受到保护,不受环境和他人的伤害(周围充满威胁)eg大病的人都非常容易发脾气信任:信任他人,信任自己(对周围的基本信任被破坏) eg.年轻妈妈控制:能控制自己,对他人有影响力(失去对现实世界的安全感和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 Eg.骆水中学群体厌学、教师辞职自尊:重视自己的感觉、想法和信念(自我价值和自尊下降)eg.领导,那房子倒了啊,房子质量有问题,可是房子又不是他建的爱:接受自己、亲近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eg.地震后的重组家庭社会关系与自我的关系:陌生与家人的关系:疏远其他关系:失去联系,隔离基于此,所以我们需要用科学的,符合人性的方式来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心理危机的概念,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人们对危机的反应方式和反应程度取决于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受危机的影响严重程度、得到社会支持的程度等因素。
一般来说会经历4个阶段冲击期:(4-6周)震惊、恐慌、不知所措防御期:想恢复心理平衡,想控制焦虑、情绪紊乱,恢复认知,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
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资源设法去解决问题。
焦虑减轻,自信增强社会功能恢复。
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
如何识别危机呢?当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的状态,也就是心理失衡的状态,他会有一些言语、情绪、行为的表现。
一是直接表露自己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
觉得人活着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那么倒霉?用语言表达出活得没有意思,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平。
二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流泪、抑郁,注意力不集中,也容易被激怒或者过分依赖。
从人际交往方面可以看到,明显不愿意和别人交往,有点逃避别人,显得孤僻、孤单,无缘无故地生气、跟人作对,行为古怪。
三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也会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出来。
比如睡眠是人身心健康的第一关口。
如果睡眠出现问题,早起或者入睡困难,或者睡眠表浅,睡着的时候梦很多,虽然睡着了可是身心并没有得到放松。
如果一个人处在心理危机状态,只要能踏踏实实地睡觉,问题就不会太大。
如果他一个礼拜以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白天没有精神,就要引起特别注意了。
比如吃东西没有胃口,吃不下东西,没有吃的欲望或者吃什么东西都味同嚼蜡,体重明显增加或者明显减低,时常感觉疲劳、疲惫。
一个人内心痛苦可能不愿意跟别人说,但他的一日三餐是否正常是可以看见的,要学会观察他的饮食,以此为依据去判断。
比如在日记中或者其他一些作品中会透露出一些信息,如感觉生活无望,活着太痛苦,不如死了算了。
甚至在口头上也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说这样的话:我离开的话可能别人能过的更好等。
再有就是可能出现一些自伤、自我虐待行为。
有的人遇到危机会选择主动寻求帮助,但凡有主动寻求帮助意识的人都能度过危机。
而有的人会选择压抑或者逃避。
然而心理危机不会自动自然复原,也不会随着时间而自然康复,一定要进行辅导。
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给大家做个选择题短期内,国内没有那么多的专业咨询师,面对大灾大难后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A.尽量多的培养和删选咨询师B.政府军队引入灾区,进行宣传C.引入精神科医生诊断D.招募志愿者,给与陪伴这是因为政府和军队来了有可控感和安全感,所以你看电视上报道的时候都是军队和领导人先到位。
信息准确,医疗救助、物质保障、全力合作、生活陪伴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期关键。
根据创伤发生后的时间,危机干预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
在创伤刚刚发生后: 细心的父母在创伤发生1—2天后: 耐心的教师在创伤发生1—2周后: 心理治疗师在创伤发生1—2月后: 心理治疗师第一阶段—细心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提供简单而贴心的照顾将当事人带出混乱状态,进入有规律的稳定状态;营造温暖、安全的氛围,如“我在这里,我可以帮助你”;交谈的语言要简单、清晰、温和的目光接触、;提供实际的帮助,如食物、住房、保暖、给亲友打电话、护送当事人回家、整理散失的财物。
第二阶段—耐心的教师集体心理教育:创伤复原安静、没有打扰的环境里,有足够的时间,当事人参加;组成互相支持、有凝聚力的团体,分享创伤中的体验;团体成员共同完成整个创伤性故事,以达到互相帮助;利用团体故事进行心理教育;准备应付来自家人、朋友、陌生人的反应:责备当事人、开愚蠢的玩笑、打探内幕、回避当事人等等。
第三阶段—心理治疗师详细回顾整个创伤性事件的全过程;检查创伤症状;发现“特殊的痛点”帮助回到正常的生活;应对环境的反应;强化团队的凝聚力;保持原有的职业;早期发现、预防PTSD。
第四阶段—心理治疗师继续完整创伤性故事,但更小细节,更简洁;检查创伤性症状;发现个体的特殊“痛点”;帮助恢复正常生活、应对外界的反应;寻找事件的积极意义;评估创伤的康复情况;准备应对“周年祭日”反应。
要说对于发生在你的身上的事情,我觉得很难过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我很高兴现在你和我一起在这里我很高兴你正在和我说话这不是你的错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可以理解的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令你很难过/痛苦你的想象会造成一个比事情原本的样子更可怕的现实哭泣、憎恨、想报复等都是没关系的(eg.地震后的孩子说我看到某某老师就想拿把刀捅死他………………这是情绪的表达,托住他,可以转化)不要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我了解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你能救回这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你是幸运的,还有其他的孩子/亲属等等;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你爱的人在死时并没有受太大的痛苦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会没问题的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开展活动时一定要重视自己的手。
善用自己的身体————增强控制感、此时此地、把观念想法回到当下、聚焦注意力通过想象稳定化一、将负性情绪放入保险箱目的:把创伤性材料打包封存,不使创伤的记忆泛滥材料要“物质化“:把感觉比成木头放进盒子,把气味吸进瓶子,把声音录在磁带上……然后放进保险箱完全由自己设计,钥匙由自己掌管。
(不要藏在治疗室,也不能扔掉),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以及何时可以打开”保险箱“的门深呼吸全身扫描(用莲蓬头出来的光)二、创造好的客体,寻找安全的外在依托安全岛 4分46秒基本要点:内心虚拟的、安全的;完全由自己构建营造,感觉有控制感;完全属于你,没有你的允许,没人能打扰你……(要点:有边界、形状、大小、颜色),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皮肤感觉,是否有阳光、微风……你的姿势放松想象构建想象一个手势放松回来危机状态的评估一、自杀(一)危险性(意念、计划、行动)(二)自杀致死率(方式)(三)自杀史:过去是否曾有过?上次时间是?二、攻击行为:自伤或伤他(一)危险性(威胁、攻击计划、攻击行为?)(二)攻击史三、精神疾病精神疾病症状、疾病史、是否就医服药…等。
自杀危机衡鉴表了解“高危”学生预警信号,关注“高危”学生个体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或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3)近期有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4)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5)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6)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7)遭遇恋爱受挫或失败等突然打击,或受到意外刺激后心理行为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8)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9)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10)性格有明显缺陷,严重不适应学习环境等的学生;(11)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12)近期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进行评估干预;(13)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学生;对潜在高危个体进行评估干预,要尽可能早地预警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并能给予必要的监控和疏导,学校危机干预小组要有备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制定具体干预方案,如有必要,应在校危机干预小组的协调下,有关人员与学生家长或者监护人取得联系,共同协作,化解危机。
在做危机干预时提出了一个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我们应该把危机干预的工作往两头拉,也就是说在危机发生前我们就做心理教育、人格健康教育,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和温暖的班级环境。
通过一些方法让大家提高应对能力。
一旦危机发生,有过教育和没有过教育的人的应对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了心理准备,不怕它,积极应对它,而且知道有什么样的资源可以利用。
同时,危机结束不等于一切随之结束,还应总结我们可以从灾难中获得什么样的成长,通过总结经验就能够使自己的情绪从失去当中走出来,看到自己获得的,朝着自己期望的生活去努力。
预防危机,作为个体的我们要有哪些观念呢?第一,按照预防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每个人都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掌握一些鉴别心理问题的方法和心理调试的方法,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社会。
例如,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如果你可以掌握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班主任通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学生基本信息,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行为能够了解他背后的心理诉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