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案例分析 蒙牛
- 格式:ppt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27
蒙牛集团案例分析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
只为优质生活。
(For a bitter life.)每当听到这两句话,我相信大家肯定会想到蒙牛集团,一个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自豪的民族企业。
下面我将对蒙牛集团进行详细分析介绍,让我们树立民族意识,为我们的民族企业的辉煌成就而感到无比自豪吧!一.蒙牛集团简介蒙牛乳业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份,属中外合资企业。
总部设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经济园区,总资产达60多亿元,职工2.9万人,乳制品生产能力达330多万吨/年。
到目前,蒙牛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多个,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三大系列300多个品相,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荣获“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和消费者综合满意度第一等荣誉称号,产品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蒙古、东南亚、美国塞班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创业7年,他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截至2005年底,主营业务收入由0.37亿元增加到108亿元,年均递增158%;年度纳税额由100万元增加到4.87亿元,年均递增180%;净利润由53万元增加到4.56亿元,年均递增208%;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和冰淇淋销量居全国首位;乳制品出口量全国第一。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蒙牛在生产基地的周边地区建立奶站3700多个,至今已累计收购鲜奶650多万吨,为农牧民累计发放奶款120多亿元,仅2005年一年就发放奶款42亿多元;目前,日均收奶量达到近9000吨,位居行业第一。
在社会公益事业上,2003年,率先捐款、捐奶1200万元抗击非典;2004年,为全国教师捐奶3000多万元;2004年6月1日,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2005年,出资1000万元参与呼和浩特奶牛风险基金的设立,董事长牛根生捐出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2005由蒙牛乳业集团与湖南卫视联合打造的“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青春女孩秀,全国震撼;2006年,积极响应总理号召,率先向全国贫困地区500所小学捐赠牛奶一年,预计受益小学生在7-10万人,总价值达1.1亿元。
蒙牛企业文化第一篇:蒙牛企业文化题目:蒙牛的企业文化分析在蒙牛1999年创业最早的企业文化当中,是以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教育家和演讲口才艺术家卡耐基的“人生12条忠告”做为基础,根据自身企业的文化特色来完成一系关于企业核心成长的目标方针。
一.蒙牛企业文化的精神信念2002年蒙牛企业文化手册完成后,开始在企业内部做为品牌文化进行传播,在各个基层单位把企业文化当成了特别重要的工具,用企业文化去改变当地的工作氛围和工作方式。
同时蒙牛于2003年开始做培训、成立了企业商学院,其最核心的职能就是实施企业内训,配合企业文化的宣贯执行,以核心竞争力为成功经营人心为终极目标,以双赢利益机制和学习创新的方法整合全球有效资源,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商学院以牛根生亲自担任院长,选择对蒙牛企业发展具有战略眼光,以他的的综合素质、全局意识、对企业的忠诚度做为最初的蒙牛内部员工讲师为标准。
并在蒙牛内部进行几十场企业文化专题培训。
所有在蒙牛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商学院一个星期的全封闭入职培训,从上到下进行企业文化的灌输与企业精神文明的双重标准确立企业布局,用培训的方式把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作为选拔、提升人才的重要标准。
其中引起注意的蒙牛与瑞典利乐公司在企业文化上的合作,利氏为世界500强企业,利乐内所有为蒙牛服务的员工也必须接受蒙牛文化的培训。
通过自身文化激励蒙牛人的精神信念,以“百年蒙牛强乳兴农”,“品牌的98%是文化”做为中华民族乳制品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做到中国最好的乳产品,树立健康自然,来自中国内蒙古草原上最好的牛,产出最好的奶。
做出最好的蒙牛品牌。
2004年蒙牛企业文化重新推出了新版本的文化手册,内容涉及面有了更大的学习空间,由蒙牛最初的广告词如:挑战,超越等等做为鼓励企业产品拓展市场与品牌建立的基础,但却在公司内部强调低调做人做事,而04年对蒙牛企业文化做了系统的编排与改进,强调人事行动与广告宣传应该能与时俱进的相接合,正如牛根生在蒙牛内部开会时必讲的一段话,“中国人的特点是同情弱者,不佩服好汉。
蒙牛案例分析第一篇:蒙牛案例分析蒙牛企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蒙牛乳业,是“蒙牛乳业集团”的简称。
其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
前后四期工程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
公司董事长、总裁牛根生担任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近年来被评为:“第八届内蒙古优秀企业家”;“第四届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全国奶业优秀工作者”;“ 2002年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之一)”;“2002年中国经济最有价值封面人物”;“中国民营工业行业领袖”;在“2003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和张瑞敏、柳传志等商业泰斗同时成为25位企业“新领袖”;2003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04年第二届中国策划大会暨著名策划评选活动中,与张瑞敏、魏家福等8 人获“中国策划最高奖”。
现今,蒙牛乳制品已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主要产品:1、低温奶:如冠益乳、优益C、内蒙古老酸奶、珍果汇等2、常温液奶:酸酸乳、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真果粒、新养道、谷物奶、特仑苏、儿童牛奶3、奶粉: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奶茶粉用SWOT分析蒙牛1、优势(1)机制优势:蒙牛所以能快速发展的诀窍是拥有一个先进的机制优势,蒙牛是纯粹的大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其凝聚力、战斗力、企业效率非常高。
(2)研发优势:蒙牛研发能力非常强,仅冰淇淋公司就有三大研发中心(3)销优势:蒙牛的营销管理层大多在伊利公司工作多年,熟谙乳业营销,在市场开发运作方面经验非常丰富。
(4)度优势:蒙牛企业的发展速度,是员工工作效率的“缩影”,蒙牛的工作理念是“鱼不是大的吃小的,而是快的吃慢的”。
在蒙牛,你必须是一个快速的工作狂,才能跟上企业的发展步伐。
(5)润优势:蒙牛在对待经销商方面,推行严格的独家总经销政策,保证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从几万元起家到几百万元资产的客户比比皆是,蒙牛保护经销商的利益,同时也赢得了经销商强大的支持。
(6)网络优势对手“伊利”的营销网络非常清楚,产品一经上市,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
蒙牛案例分析
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以来备受关注。
其成功经验不仅在
中国,也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努力。
本文将对蒙牛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首先,蒙牛在产品方面的创新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蒙牛不断推出新品种、新
口味的乳制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蒙牛还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这使得蒙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其次,蒙牛在营销方面的创新也为其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蒙牛运用了多种
营销手段,如广告、促销、赞助活动等,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蒙牛还注重线上线下渠道的整合,通过多渠道的销售网络,将产品推向市场,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
另外,蒙牛在品牌建设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蒙牛将“健康、营养、美味”作为品牌核心理念,不断强调产品的健康营养属性,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蒙牛还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增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的来说,蒙牛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其在产品、营销、品牌建设
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
蒙牛的成功经验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够从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第一篇: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蒙牛企业企业文化分析与报告一、蒙牛的奇迹蒙牛的全称是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她创建于1999年。
创建初期完全称得上是白手起家:没有一块地,创业者牛根生跑了内蒙古2个县都不肯接纳他们,最后在一个全国重点贫困县和林格尔县才勉强答应给他们一片不毛之地,他们就在这片沉睡了几千年的荒凉土地上创业:没有厂房,只好租用一间民宅,这就是蒙牛的第一间工厂;没有资金,只有3万元起动资金,银行也不给他们贷款;没有设备,只有二条从瑞典利乐公司租借来的生产线。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一穷二白的民营企业,经过7年多的努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蒙牛速度”和“蒙牛奇迹”。
1999年蒙牛的奶类产品产量8368吨,2006年达到389.5484万吨。
目前在中国,消费者每喝3杯牛奶,就有l杯是蒙牛牛奶。
蒙牛不仅是中国液态奶、酸奶和冰淇淋市场的“三冠王”,还成长为日收奶量超万吨,日销售量上万吨的全球收奶冠军和液态奶销量冠军。
总资产超过76亿元,乳制品生产能力达500万吨/年。
2006年,蒙牛主营业务收入162?46亿元,年均递增138%,实现利润7.27亿元,年均递增182%,上交税收7.8亿元,年均递增158%。
现在蒙牛集团拥有员工3万多人,380多条现代化生产线,在全球有20多家合作单位,在全国有30多家分公司。
蒙牛股票在香港就发行3.15亿股,当前股价33.85元,市赢率高达19倍,成为大中华地区海外上市股票25强之一。
他们已经建立起联结“亿万消费者,千万投资者,百万农牧民,几十万销售大军,几万名员工”的庞大产业链,被誉为西部大开发以来“最大的造饭碗企业”、“中国乳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国家标准化示范牧场”、“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
二、蒙牛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文化是永远不能替代的竞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