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格式:ppt
- 大小:1.57 MB
- 文档页数:56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一、单项选择题:1.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后,其结果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2.在组距数列中,当全距确定时,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A.组距越大,组数越小B.组距越大,组数越大C.组距越小,组数越小D.组距与组数的关系不确定3.连续型量在确定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间断B.重叠C.相等D.不等4.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合计数应该为()。
A.大于1B.等于1C.小于1D.不等于15.在异距数列中,要准确反映其分布状况,必须采用()。
A.向上累计B.向下累计C.频数D.频率密度6.计算向上累计次数或频数时,其计数表达的意义是()。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B.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C.下限以下的累计次数或频数D.上限以上的累计次数或频数7.在统计表中,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语是()。
A.主词B.宾词C.总标题D.横行标题8.次数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即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靠近两边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
这种次数分布是()。
A.正态分布B.U形分布C.正J形分布D.反J形分布9.类似于直方图,与直方图比较,其构造更容易,且能显示变量的实际值,从而不会因数据分组将具体的数值信息丢失,这种图是()。
A.折线图B.曲线图C.茎叶图D.帕拉图10.填写统计表时,当某一位置不应该有数字,应用的符号是()。
A.0B.×C.…D.–二、多项选择题:1.在统计数据整理之前,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
审核的主要内容是()。
A.数据的准确性B.数据的及时性C.数据的系统性D.数据的完整性E.数据的客观性2.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A.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B.刻画总体具有的特征C.揭示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构成D.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情况E.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第三章统计资料整理一、解释概念1. 统计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对统计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汇总,或对已初步加工的资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综合资料,以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工作过程。
2.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志,将统计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3.分组标志就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4.复合分组是对被研究现象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起来所进行的分组。
5. 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形成的,用来反映总体单位在各组中分布状况的统计数列。
6.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出来的一种形式。
二、填充内容1. 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2.逐级汇总、综合汇总。
3. 及时性、准确性。
4. 简单分组、复合分组、分组体系。
5. 并列标志、分别。
6. 离散型、组距式。
7. 反比。
8. 组中值、一般水平。
9. 重合式、非重合式。
10. 总标题、纵标目。
11.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
12.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
三、选择答案1.( a b c d )2.( d )3.( a )4.( b c )5.( b )6.( b )7.( d )8.( a b )9.( a )10.( a c d )11.( b )12.( c d )13.( a )14.( a c )15.( c d )四、判断改错1.(√)2.(×)分布数列包括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3.(√)4.(√)5.(×)是一个品质数列。
6.(√)7.(×)通常是把该数值列人下限的所在组。
8.(√)9.(×)是离散变量数列。
10.(×)开口数列是指最大值只有下限没有上限,或者是最小值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五、简答问题1.【回答要点】①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中间环节,是统计调查的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②实现由个体到全体、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从整体上反映出事物的数量特征。
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填空题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可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特征的资料。
2、统计整理在统计分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既是统计调查的必然继续,又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3、统计分组实质上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
4、对原始资料审核的重点是真实性。
5、区分现象质的差别是统计分组的根本作用。
6、标志是统计分组的依据,是划分组别的标准。
7、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统计总体可以按品质分组,也可以按数量分组.8、对所研究的总体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结合进行的分组,称为复合分组.9、次数分布数列根据分组标志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品质分布数列和数量分布数列两种。
10、变量数列是单项变量分组、组距式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
11、按品质标志分组的结果,形成品质分布数列。
12、组限是组距变量数列中表示各组数量界限的变量值,其中下限是指最小值的变量值,上限是指最大值的变量值.13、组距变量数列的组距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反比。
与全距的大小成正比。
14、组距变量数列的分布可以用次数分布曲线图表示。
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划分离散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16、统计资料的整理方法主要有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两种。
17、钟形分布、U形分布和J形分布是次数分布的三种主要类型.18、统计分组体系有品质标志分组和数量标志分组两种.19、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可分为简单表、简单分组表和复合分组表三种。
20、统计表从内容结构上看,是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统计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 )A.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C。
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2、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 )A、标志B、指标C、标志值D、变量值3、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C )A. 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