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北大博士毕业要求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在博士教育方面一直走在国内的前列。
作为北大博士毕业要求的一部分,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学业成果和学术研究,以证明自己具备博士学位的资格。
本文将详细介绍北大博士毕业要求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一、学分要求北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在入学后的4-6年内完成学业,积累所需的学分。
学分是评估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标准。
北大博士研究生需要完成总学分不少于22分的学业要求,其中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学术论文。
学科基础课程是指研究生所在学科的基础课程,包括研究生学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科研方法等。
专业课程是指研究生所在学科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以及跨学科的课程。
学术论文是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学术研究成果,包括博士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
二、学术研究要求北大博士毕业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进行学术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研究领域内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具体要求如下:1. 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性;2. 研究方法严谨,数据来源可靠,实验结果可重复;3. 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有一定的影响力,发表的论文能够被国内外权威期刊或会议接受;4. 研究成果能够为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学术论文要求学术论文是评估研究生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标准。
北大博士毕业要求学生完成博士论文和其他学术论文,以证明自己具备博士学位的资格。
具体要求如下:1. 博士论文应该是一篇系统、完整、具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文,研究内容应该与所在学科紧密相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2. 其他学术论文应该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能够在国内外权威期刊或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3. 学术论文应该符合学术规范,遵循学术诚信原则,不得有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四、学位论文答辩要求学位论文答辩是北大博士毕业的最后一道关卡。
学生需要在导师和专家的指导下,准备充分、表达清晰,对学位论文进行答辩。
具体要求如下:1.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并提交学校审核;2. 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位论文的答辩,答辩时间一般为2-3小时,答辩委员会由导师和学校组织;3. 学生需要在答辩中回答委员会提出的问题,证明自己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深入解释和阐述。
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为了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更加客观的评价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经2017年6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学位评定委员会(简称医学部学位会)五届十次会议讨论后修订,对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规定如下。
一、医学(理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要求有1篇论著在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论著1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二、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SCI 、S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著或病例报告1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三、医学(理学)学术型博士研究生,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E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著1篇(JCR Q2及以上)或2篇(JCR Q3及以上)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2.《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史》、《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在国内统计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表论著2篇或提交正式接受函。
凡以共同第一作者排名非第一位发表学术论文,其期刊的IF或JCR分区要求相应提高。
不允许2人(含)以上以同一篇论著申请学位。
四、发表学术论文及单位署名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作者必须为研究生,并且是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科研成果。
1.医学部本部及附属医院: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单位必须是北京大学+ 院(部)名称。
2.教学医院:第一作者、责任作者单位署名应遵循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医院名称规范表述(见附件)。
3.医学部与外校联合培养:责任作者(联合)应为医学部导师,第一作者及责任作者单位署名要求有北京大学字样。
五、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应填写《研究生发表论著登记表》;导师对提交发表的学术论文的全文复印件或学术论文正式接受函认真审核并签署意见。
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 2017 年版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和建设,已经成为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法学、管理科学、教育科学以及医药科学和新型工程科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期,迄今已历经百年,见证和经历了中国研究生教育从诞生到发展、调整、规范、壮大的整个过程。
1917年11月北京大学开始招收研究生,至1919年共招收研究生148名,1922年—1948年共计招收250余名研究生。
新中国成立后,自1949年至1965年北京大学共培养1100余名研究生。
自1978年重新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全面的发展。
1984年10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成立,负责全校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
目前,我校正在招收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一级学科为53个(其中48个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二级学科为278个(含83个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学科门类齐全,涉及除农学、军事学以外的其他所有11个学科门类,博士生指导教师2400多名。
近几年专业学位发展迅速,现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教育博士、工程博士等26种专业学位。
截至2017年3 月,在校研究生总计25600余名,其中博士生9900余名、硕士生15600余名。
截至2017年7月,累计已有27000余人获得博士学位、103300余人获得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发展目标,以“国际水平、国家需求、质量优先、着眼未来”为基本方针,以“理顺体制、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确保质量”为基本思路,稳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努力打造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拔尖人才。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明天会更好!编写说明为方便在读研究生、指导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在学习、工作中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国家和我校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主要规章制度,研究生院编辑“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供新入学的研究生学习和相关人员参考。
1.学术规范是在学术共同体内部所构建的一种。
A 行政化的操作 B 自觉的约束机制 C 政治上的要求 D 道德上的强迫机制 正确 2.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 3.只有遵守学术规范,才能在学术共同体中得到认可,如果违反了学术规范,就会。
A 面临监禁 B 触犯法律 C 受到否定 D 受到警告 正确 4.下列哪项不属于查新的重要意义。
A 及时了解国内外相关同行的研究进展情况。
C 便于进行复制和抄袭。
B 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D 对前人研究成果和贡献的尊重。
正确 5.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A 将同一研究成果提交多个出版机构出版或提交多个出版物发表。
B 将本质上相同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发表。
C 将基于同样的数据集或数据子集的研究成果(各作品间无密切继承关系)以多篇作品出版或发表。
D 对评价方法或结果的解释、判断错误。
正确 6.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必须。
A 惩防并举 B 标本兼治 C 自律与他律结合 D 以上三者相结合 正确 7.项目申请中,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 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资助申请书中伪造推荐人或合作者的签名,可以为自己或他人提供职称、简历、获奖证明以及研究基础等方面的虚假信息。
1.以下哪项不属于学术共同体的特点 D 。
A 具有共同学术旨趣C 是学术规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B 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和承担者D 做出绝对正确的判断和决定正确2.以下说法符合“学术失范”定义的是 A 。
A 技术层面违背规范的行为,或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而违背行为准则的做法。
B 根据学术发展规律制定的有关学术活动的基本准则,反映了学术活动长期积累的经验。
C 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
D 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研究中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风气。
正确3.任何研究工作都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的,科技工作者有责任查阅前人已有的、已发表的研究成果。
查新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一环。
以下关于“查新”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 有利于研究工作的优化,可以节省资源,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少走弯路。
B 在课题立项或是成果鉴定时要求有“查新”,并以查新结果作为该课题或成果是否具有新颖性或创新性的重要依据。
C 二十年前发表的研究成果,在不被检索发现的情况下,可以当成新的课题来立项研究或被鉴定成新的成果。
D 查新要求做到对相关研究领域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知道已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存在的问题。
正确4.我国科技部2006年颁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是“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并给出了七个方面的表现形式。
以下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D 。
A 成果发表时一稿多投。
C 参加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及审稿工作。
B 采用不正当手段干扰和妨碍他人研究活动。
D 以本研究领域学者的名义参与常规学术活动。
正确5.以下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 D 。
A 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没有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B 把成就归功于对研究有帮助但非直接贡献的人,将对研究工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之外。
培养具有卓越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是研究生教育的使命,而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并遵从学术共同体公认的学术规范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随着科技竞争的日趋加剧以及网络搜索引擎、文献资源库、翻译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科学研究中的捏造、篡改、欺诈、剽窃以及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发生频繁,曝光率呈现不断上升之势[1]。
本文在对研究生学术不端的几种主要表现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和规范教育的趋势和主要途径。
一、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几种表现中国科学院在2007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科学不端行为是指“研究和学术领域内的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
教育部在2009年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提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对研究生而言,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类表现形式。
1.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部分研究生对研究中涉及的模型建立和数值模拟等内容,为了满足某种模型特性的需要,或者为了“证明”某种结论而修改真实的分析数据。
表现在实验数据的记录、学术论文写作发表和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着伪造、修改实验数据等现象。
但这些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并未引起研究生们的足够重视,在一项针对研究生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的调查中,“在学位论文的实验中,因时间紧迫,修改一下实验数据就可以拿到学位,你决定改还是不改?”调查结果显示,33%的人选择“改”[2]。
上述数据表明,研究生对“伪造和修改实验数据”这一严重学术不端行为持满不在乎的态度。
2.抄袭和剽窃他人研究成果有些研究生在学位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发表过程中,存在着有意隐匿学术论点的来源,故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途径*贾宝余刘红摘要:分析了研究生几种主要学术不端行为,讨论了开展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的趋势与主要途径。
北大女硕士生为何状告教委因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被认定为造假,她随后接到了来自校方的警告处分。
一系列申诉不成,28岁的王菁走出实验室,坚决地选择打一场官司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一年多的纷纷扰扰近期终于落下帷幕,到底谁是谁非呢?暂未毕业的北大研究生王菁(化名)轻轻走进法庭落座,看似镇定的她,仍难掩饰内心的忐忑不安,被告席上坐着的正是北京市教委和作为第三人出庭的北京大学。
开题报告引发的纠葛事情起因于2007年9月26日,北大医学部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开题,王菁正在台上用幻灯片演示。
突然,导师叫停,说:“这几张片子我怎么没见过。
”王菁解释后,内心仍然不安,直觉告诉她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今年28岁的王菁,2005年考入北京大学,在临床肿瘤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开题结束后,王菁回到实验室的公用电脑上寻找自己的原始数据,但是没有找到。
王菁想,大不了再重复一下实验,“不就是一个开题报告嘛,仅仅是学生向老师汇报的一个拟做课题实验的设想,并不是实验研究的结果。
”几天后,导师却把此事告诉了校方,称王菁不能提供原始数据,有造嫌疑。
很快,学校成立了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在查看了王菁的实验记录后,认为王菁的记录里没有与幻灯图片一致的实验记录,王菁的数据来自他人。
2008年2月19日,在学位评定委员会分会的会议上,调查小组和导师陈述了这一结果,专家经过鉴定发现她的图片与他人一样。
王菁沉默几分钟后,承认了造假。
随后,王菁亲笔书写一份长达三页的“认识我的缺点和错误”,自称“不应该未经允许使用别人的试验数据”。
但是对此做法,事后的王菁矢口否认,包括后来在法庭上的解释说:“当时我已经好几个月不能进实验室,压力非常大,其他老师也给我做工作让我承认算了,说只有‘端正态度’才能大事化小。
在这种情况下,我违心地承认了。
”令王菁不可思议的是,学校偷换她的开题报告,“后来我才发现,我签字的打印版开题报告与我自己原来的有细微更改,其中有两张图片上的数据和他人的数据相同,因此学校指认我抄袭他人的数据。
北京大学研究生基本学术规范
(年月日第次校长办公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维护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基本学术行为,监督并惩处各类学术失范行为,确保研究生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北京大学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北京大学研究生,包括在职攻读专业学位人员、同等学力申请学位人员、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员以及在读期间存在学术失范行为的已离校研究生。
第二章基本学术规范要求
第三条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研究生在各项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必须遵守学术规范的最基本要求,包括:
(一)充分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和知识产权,引证他人研究成果须实事求是。
(二)严格遵守相关专业领域的基本写作、引文和注释规范。
(三)承担学位论文和其他学术著作发表的相应责任。
成果发表时,具实署名;合作成果发表时应征得合作者的同意。
(四)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操作,规范使用实验器材和原料。
(五)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六)学术界公认的其他学术规范。
(一) 编造或篡改研究成果、实验数据、引用资料及调查结果。
(二)以不正当手段将他人作品或工作的全部或部分据为己有,引用他人著述而不加以注明等抄袭、剽窃行为。
(三)由他人代写或代替他人撰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提供虚假论文发表证明,编造学术经历,向研究资助人谎报研究结果等弄虚作假行为。
(四)发表论文时未如实署名,或发表时未征得合作者同意。
(五)采取伪造或涂改等手段制作推荐信、鉴定意见、评阅意见、成绩单等有关个人学术情况的证明材料;采用不正当手段干预并影响学业成绩与各种奖励的评定,干预论文评阅或答辩等。
(六)违反实验操作规定,故意损坏实验器材或原料,或私自将危险性实验用品带出实验室等违反实验安全的行为。
(七)违反有关保密规定,将保密事项对外泄露。
(八)其他偏离学术规范要求的行为。
第三章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处理
第五条研究生如发生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并视情节、后果及本人态度,可分别给予学业处理或纪律处分。
(一)学业处理包括延缓答辩、允许自动退学、予以退学或取消学位申请资格等。
(二)纪律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三)已结束学业并离校后的研究生,如果在校期间存在严重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一经查实,撤消其当时所获得的相关奖励、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四章调查机构与程序
第六条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负责受理对研究生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举报或投诉,研究生院院务会决定是否正式开展调查。
第七条对决定正式展开调查的举报或投诉,由研究生院委托相关学院(系、所、中心)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进行调查并提出初步的处理意见。
相关学院根据需要组织不少于人的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术失范行为的调查。
工作小组成员可以变更,也可邀请校外专家参与。
但与举报或投诉有关联的研究生指导教师不得参与工作小组。
第八条工作小组调查完毕应形成书面调查报告。
相关学院(系、所、中心)或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根据工作小组的调查报告提出初步的书面处理建议送交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
研究生院审核后根据相关规定提出处理报告,报校长会议或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做出正式处理决定。
第九条调查结论和处理决定应书面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如对处理结果有异议,可在收到书面通知后个工作日内向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申诉。
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一般应在个工作日之内进行复议并将结论通知当事人。
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或处理决定的执行。
第十条所有相关参与人员有责任对调查资料进行保密,以保证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名誉和合法权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