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30.00 KB
- 文档页数:8
案例名称:使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生产决策的案例研究1. 背景介绍在企业管理中,对于是否要增加某一生产线、启动一个新项目或继续生产某一产品等决策,往往需要通过分析变动成本来进行评估。
变动成本是指与决策相关的成本,随着决策的变化而发生变动,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等。
本案例以某制造企业生产产品是否转移到海外工厂为例,展示如何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生产决策的过程和结果。
2. 案例过程2.1 公司背景某制造企业在国内拥有自己的生产基地,生产一种特定的电子产品,销售市场主要在国内。
由于公司在国内面临着高昂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导致产品的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
2.2 决策背景为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降低成本,公司考虑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以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
2.3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生产决策分析,公司从海外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并收集相关数据作为决策的依据。
数据包括以下内容:- 海外工厂的租金和设备费用- 海外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 海外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海外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公司在国内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2.4 变动成本分析公司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利用变动成本法进行分析。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
公司首先计算了每个产品单位的变动成本,包括国内生产和海外生产的变动成本,并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海外生产的变动成本要低于国内生产。
然后,公司计算了每个产品单位销售的利润,包括国内销售和海外销售。
利润等于销售价格减去对应的变动成本。
最后,公司综合考虑了销售量的影响,使用敏感性分析模型,分析在不同的销售量下,国内和海外生产的利润情况。
结果显示,在销售量较大的情况下,海外生产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2.5 决策结果根据变动成本分析的结果,公司决定将一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海外工厂。
转移生产线后,公司能够利用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原材料资源,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变动成本法案例2012年3月12日某医药工业公司的财务部经理根据本公司各企业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
总经理阅后,对报告中提及的两个企业的情况颇感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输液原料的甲制药厂,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甲制药厂10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
11年该厂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11年却比10年下降。
而乙制药厂的情况正好相反,11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10年下降,年度财务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
于是总经理将财务部经理召去,让他将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重新研究。
甲制药厂的有关资料如下:损益表单位:元10年11年销售收入1855000 2597000减:销售成本1272000 2234162销售费用85000 108000净利润498000 254838库存资料(单位:瓶)期初存货数16000 35000本期生产数72000 50400本期销售数53000 74200期末存货数35000 11200单位售价(单位:元)35 35单位成本(单位:元)24 30.11其中:材料7 7工资 4 5.71燃料和动力 3 3制造费用10 14.4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 000元和720 000元,销售成本用后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制药厂的有关资料:损益表单位:元10年11年销售收入1200000 1100000减:销售成本108000 964700销售费用30000 30000费用合计1110000 994700净利润90000 105000库存资料(单位:公斤)期初存货数100 100本年生产数12000 13000本年销售数12000 11000期末存货数100 2100售价(每公斤)100 100单位成本(每公斤)90 87.7其中:原材料50 50工资15 13.85燃料和动力10 10制造费用15 13.85工资和制造费用,这两年均分别为180 000元,销售成本也采用后进先出法。
第6章 本量利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案例一、假设某航空公司想在甲和乙两个城市之间开辟新的航线。
开辟航线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经常往来于这两个城市之间的旅游者们旅行的需要。
航空公司想通过提供较低的旅游费开支的办法去争取那些乘坐别的交通工具进行旅游的旅客们转乘他们的航线。
同时,这个航空公司还打算把那些在从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早7点到晚6点上班期间的机票价格订得高一些。
这样的话,旅游的旅客们在这个期间的需求就会减少。
这个公司认为应该把在上班时间为上班而乘飞机时的机票票价订为每张75元,而在所有其他时间乘飞机时的机票票价订为每张40元。
这样作的结果,就会使得在上班时间以及上班以外的时间内的旅客人数趋于一致。
为了开辟这一航线,航空公司需要两架能载120个旅客的飞机。
每年每架飞机需要付租金3 800 000元。
其他为支付地勤用的固定成本每年为1 500 000元。
驾驶飞机需要飞行人员,他们的工资按飞行小时计算的。
飞行1小时需要付400元。
燃料成本也是按飞行时间计算,这部分成本估计飞行1小时需要付500元。
在甲和乙两个城市之间飞行,单程需要45分钟。
和运送旅客旅行有关的成本如检票人员工资、经纪人的佣金以及运送行李的成本等,每个旅客是3元。
为每个旅客提供食物和饮料的成本是7.8元,但是,在上班时间飞行时是免费供应的。
在不是上班时间的飞行中是收费的。
[要求]假定在每个上班日,单程需要提供5架次上班用飞机、3架次旅游用飞机。
同时,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单程每天需要提供10架次旅游用机。
计算一下该航空公司的每架次飞机必须平均运送多少旅客才能不赔不赚。
(1年按52周计算)【解答】每周上班用飞机往返架次=5架次×5天×2=50(架次)每周旅游用飞机往返架次=3架次×5天×2+10架次×2天×2=70(架)每架次飞机平均需负担的固定成本 =)7050(52150000023800000+⨯+⨯周+(400+500)×6045=2133.33(元/架次) 每架次飞机平均提供的贡献毛益 =705070)340(50)8.7375(+⨯-+⨯--架次架次=48.33(元/架次) 保本点状态下平均每架次飞机运送的旅客人数=33.4833.2133≈44(人)该幼儿园是一个非盈利组织,在制订所提供的劳务价格的时候,只考虑它在年末时获得1500元盈余,为的是建立“应急基金”。
案例分析:变动成本法基本案情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宣告业绩考核报告后,二车间负责人李杰情绪低落;原来,二车间负责人李杰任职以来积极开展降低成本活动,严格监控成本支出,考核却没有完成责任任务,严重挫伤了工作的积极性;财务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召集了有关成本核算人员,寻求原因,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利凯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自1997年成立并从事工艺品加工销售以来,一向以"重质量、守信用"在同行中经营效果及管理较好;近期,公司决定实行全员责任制,寻求更佳方法;材料消耗实行定额管理,产品耗用优质木材,单件定额6元;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工资,计件单价3元;在制作过程中需用专用刻刀,每件工艺品限领1把,单价元;老保手套每生产10件工艺品领用1付,单件1元;当月固定资产折旧费8200元,推销办公费800元,保险费500元,租赁仓库费500元,当期计划产量5000件;车间实际组织生产时,根据当月定单组织生产2500件,车间负责人李杰充分调动生产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加工工艺,严把质量关,杜绝了废品,最终使材料消耗由定额的每件6元,降低到每件元;领用专用工具刻刀2400把3120元;但是在业绩考核中,却没有完成任务,出现了令人困惑的结果;分析要点试用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分析出现这以考核结果的原因;原因就是公司用的是完全成本法来考核业绩,将员工工资当作期间成本计算在本月的成本中;也就是说有25003=7500元是当作期间成本扣除在当月的成本中;而如果利用变动成本法,这笔费用将不会被计算在其中,只计算当期发生的2500件中;案例分析1、定性分析产品成本计算有两种方法,即完全成本法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可以揭示外界公认的成本,与产品在质的方面的归属问题,广泛地被外界所接受;而变动成本法,强化为企业内部管理地要求而产生,有助于加强成本管理,它是实行成本责任管理地基础;采用变动成本法有助于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指标分解落实给各个责任单位,分清各部门责任,就该案例车间主任李杰的责任成本应是产品的变动生产成本部分;该公司在改变成本管理模式--实行成本责任管理,确认和考核李杰的责任成本时,应采用变动成本法;2、定量分析采用完全成本法,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分别是:定额成本:单位:元直接材料费用:300006×5000直接人工费用:150003×5000制造费用:17000工具:6500×5000;劳保用品:5001×5000÷10折旧费用:8200;办公费用:800;保险费用:500租赁费用:500定额总成本:62000定额单位成本: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定额成本:31000×2500实际成本:直接材料费用:11250×2500直接人工费用:75003×2500制造费用:13370其中:工具:3120×2400;劳保用品:2501×2500÷10折旧费用:8200;办公费用:800;保险费用:500租赁费用:500实际总成本:32120从上面计算结果,实际总成本32120元大于定额成本31000元,得出结论:没有完成责任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定额与实际资料如下:首先将费用划分成固定性费用和变动性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性生产费用才是车间主任李杰能够控制的,是责任成本;定额成本:单位变动成本:直接材料:6直接人工:3变动性制造费用其中:工具:劳保用品单位变动成本合计:按实际产量2500件计算的变动性生产成本:26000×2500实际成本:直接材料:×2500直接人工:75003×2500变动性制造费用3370其中:工具:3120×2400劳保用品:2501×2500÷10实际总成本:22120上面计算结果实际成本22120元比李杰的责任成本26000元小,说明成本比责任成本降低了3880元26000-22120,所以李杰完成了责任成本,而且比责任成本降低了;前面的结果扭曲了事实;问题探讨生产部门确定和考核责任成本,采用变动成本法;那么其他部门进行业绩考核,确定责任成本,又如何确定呢其他部门即非生产部门责任成本的确定仍然是将该部门的成本费用划分成变动成本费用和固定成本费用两部分,只有变动成本费用才是该责任部门所控制的,反之,固定成本则不被其控制;。
变动成本法案例解析变动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管理会计和成本控制的工具,通过分析不同变动水平下的成本变化,帮助企业做出决策。
本文将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解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和作用。
案例:某制造业企业正在考虑采购一台新机器,用于生产一种新产品。
该机器的价格为100,000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每年使用小时数为2,000小时。
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估计,使用这台机器每年可以生产5,000个产品。
每个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为100元。
销售价格为每个产品200元。
企业目前的固定成本为每年50,000元。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计算和分析,以评估采购新机器的经济效益。
1. 计算每个产品的变动成本:在这个案例中,每个产品的变动成本为: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100元。
2. 计算销售额和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额:销售额 = 销售价格× 预计销售数量 = 200元× 5,000个 =1,000,000元。
变动成本 = 变动成本× 预计销售数量 = 100元× 5,000个 =500,000元。
差额 = 销售额 - 变动成本 = 1,000,000元 - 500,000元 = 500,000元。
3. 计算每年的可变成本:每年的可变成本为:每个产品的变动成本× 预计销售数量 = 100元× 5,000个 = 500,000元。
4. 计算每年的固定成本:每年的固定成本为:固定成本 = 50,000元。
5. 计算每年的总成本:每年的总成本为:每年的固定成本 + 每年的可变成本 = 50,000元 + 500,000元 = 550,000元。
通过对上述计算和分析的数据,我们可以揭示出以下几点观点和理解:观点1:从变动成本法的角度看,企业在采购新机器后,每年的总成本为550,000元。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在一年中销售超过550,000元的产品,才能覆盖所有成本并实现利润。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篇一: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资料:某公司下辖甲乙两个工厂,207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司财务部经理根据甲乙两厂的会计年报及有关说明,编写了207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总经理室。
总经理阅后,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感困惑:甲厂20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
207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207年却比206下降。
乙厂情况则相反,207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年下降,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
被总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部经理也觉得有问题,于是他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甲厂的有关资料:元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000元和720,000元。
销售成本用后进先出法,假设05年和0年的存货水平相同。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厂的有关资料:利润表单位:元工资和制造费用,这两年均分别约为180,000元。
销售成本也采用后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认为这是他们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保证国家利润不受影响,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要求:1、甲厂和乙厂的分析结论对吗,为什么?2、如果你是公司财务部经理,你将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如何向你的总经理解释?篇二:变动成本法案例经理的困惑20年3月13日,某医药公司财务科长根据本公司的会计年报及有关文字说明,写了一份公司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经理室。
经理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感困惑:一个是专门生产输液原料的甲制药厂,另一个是生产制药原料的乙制药厂。
甲厂2021年销售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20年积极努力,广开渠道扩大销售,但是20年的利润却比20年减少了。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案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成本管理中,变动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确定和控制变动成本。
本文将以一个应用案例为例,介绍变动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和效果。
案例背景:某电子产品制造公司在市场上销售一种智能手表,该手表的销售价格为每只100美元。
在过去一年中,该公司生产和销售了10,000只手表,总销售收入为100万美元。
下面是该公司的相关成本数据:- 原材料成本:每只手表的原材料成本为30美元。
- 直接人工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直接参与手表制造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每只手表为15美元。
- 间接人工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间接参与手表制造的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用,每只手表为5美元。
- 产品销售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用,以及市场推广费用,每只手表为10美元。
- 固定制造费用:包括设备折旧费用、租金、维护费用等,总计为300,000美元。
通过计算,该公司的总成本为:总成本 = (原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间接人工成本 + 产品销售费用 + 固定制造费用)* 销售数量= (30 + 15 + 5 + 10 + 300,000)* 10,000= 3,600,000美元根据总成本和销售收入,可以计算出该公司的盈利为:盈利 = 销售收入 - 总成本= 100万 - 36万= 64万美元在此基础上,我们来应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变动成本法指的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不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固定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是指随销售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产品销售费用。
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成本项目:- 变动成本(每只手表)= 原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产品销售费用= 30 + 15 + 10= 55美元- 总变动成本 = 变动成本(每只手表) * 销售数量= 55 * 10,000= 550,000美元- 总固定成本 = 固定制造费用= 300,000美元由此可见,该公司的总成本可以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别为550,000美元和300,000美元。
变动成本计算案例
(一)资料
某冰箱厂连续两年亏损,厂长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
会议有关纪要如下:
厂长:我厂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
银行对于年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停止贷款,如果今年不扭亏为盈,企业将被迫停产。
销售处长: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每台冰箱以1600元价格出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
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其出路就是想办法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生产厂长:我不同意。
每台冰箱的制造成本只有1450元,我厂的设备和产品工艺是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强,熟练工人多,控制物耗成本的经验得到行业学会的认可。
问题在于生产线的设计能力是年产10万台,目前因为销路打不开,去年只生产4万台,所销售的5万台中,含有1万台是前年生产的。
厂长:成本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务处长:每台冰箱的变动成本是1050元,全厂固定制造费用总额是1600万元,销售和管理费用总额是1250万元。
我建议,生产部门满负荷生产,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制造费用。
这样,即使不提价、不扩大销售也能使企业扭亏为盈,度过危机。
为了减少风险,今年应追加50万元来改进产品质量,这笔费用计入固定制造费用;追加50万元作广告宣传;追加100万元作职工销售奖励。
试问:
(1)去年亏损的500万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2)如果采纳财务处长的意见,今年能盈利多少?请你对该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计算法的案例分析比较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两种重要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两种方法因为对成本的核算切入角度不同,因而在产品成本、存货计价、收益计算方法及提供的信息用途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两个具体案例出发,通过对两种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加以引申结合运用。
一、概述(一)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部分而不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这种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不包括间接成本,所以也称之为“直接成本法”。
所有的固定成本(包括固定制造费用)都作为期间成本处理,从营业收入中扣除,冲减当期的利润额。
因为固定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生产经营条件而发生的,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无直接联系,而与时间联系较密切。
(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其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中既包括变动部分又包括固定部分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
也就是说,产品成本既包括直接成本,又包括间接成本,所以完全成本法又被称为“吸收成本法”或“归纳成本计算法”。
完全成本法下,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都是产品生产必须要支出的费用,所以不把固定制造费用作为期间成本来处理,而要把当期发生的固定费用分摊到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中去。
案例1: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产车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费用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
本月完工入库产成品80件,期末在产产品20件,完工程度50%。
本月对外销售产品50件,单位售价800元。
(假设期初存货为0)案例2:某企业本月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下:本月投产100件产品,领用原材料10,000元;生产工人工资10,000元;生产车间支付水电费7,000元;本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9,000元;支付固定管理费用1,000元,固定销售费用1,000元。
变动成本法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关于变动成本法的案例分析:
家家具制造公司在制造一种椅子时,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是10
美元,直接人工成本是5美元。
此外,该公司还有间接制造成本,每个月
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是1000美元。
第一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和直
接人工成本。
每个椅子的直接材料成本为10美元,直接人工成本为5美元。
所以,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为10美元+5美元=15美元。
第二步是计算每个月的变动成本。
这个数字是根据销售数量和变动成
本的乘积计算出来的。
假设在一些月,该公司销售了100个椅子。
所以,该月的变动成本=每个椅子的变动成本×销售数量=15美元/个
×100个=1500美元。
第三步是计算每个月的总成本。
总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构成。
固定成本是每个月固定产生的间接制造成本,为1000美元。
所以,每个月的总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500美元+1000美元
=2500美元。
第四步是计算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
平均成本是总成本除以销售数量。
所以,每个椅子的平均成本=每个月的总成本/销售数量=2500美元
/100个=25美元/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变动成本法在分析和评估成本方
面的作用。
使用变动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成本与销售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销售数量的变化,合理调整生产规
模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第三章变动成本法例:一家化工厂为了保持其所有产品的市场方向,雇用了一些产品经理。
这些经理在销售及生产的决策上都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一种大量生产的化学品的资料:原材料及其他变动成本60元/千克固定制造费用每月元售价100元/千克10月份报告的销售量比9月份多出千克。
因此,产品经理预料10月份的利润会比9月份的多,他估计会增长元。
但将9月份和10月份的财务结果互相比较,该产品10月份的利润竟然由9月份的元下降了元,只有元。
产品经理被这些差别困扰着,所有他找你帮忙。
经过详细的研究后,你发现该公司采用完全成本计算系统:把固定制造费用根据生产数量每月按kg来分摊。
所有分摊过低或过高的固定制造费用会在当月的损益表上调整。
9月份的期初存货为kg,生产为kg,而销售为kg。
10月份的期末存货为kg。
要求:1、把该产品9月份及10月份的出产、销售及存货量列示出来。
然后利用这些数字计算出题中所示的9月份和10月份利润。
2、解释元的利润减少和经理预期元的增加之间元的差别。
二、某公司2007年只产销一种产品,其产量、销量、售价和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出产量:4000件;销售量3500件;期初存货量:件•单价:80元•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单位变动制造费用6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元•销售及管理成本•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成本4元•牢固销售及管理成本总额元要求: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成本计算法计算2007年销售成本、期间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
案例分析:XXX生产某织毛衣机,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1000台,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过去2年每年只能生产和销售500台。
市场销售价每台2500元,该公司的单位产品制造成本为2600元,其资料如下:⑴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000元;⑵固定制造费元;⑶固定推销及管理费元。
该公司总经理特为此召集各部门经理开会商讨对策。
总经理:公司已连续2年吃亏,去年吃亏元,若今年不克不及扭亏转盈,银行将不再贷公司势必停产,形势非常严峻,请各位献计献策。
管理会计案例分析——变动成本法的应用
资料:某公司下辖甲乙两个工厂,2007会计年度结束后,公司财务部经理根据甲乙两厂的会计年报及有关说明,编写了2007年度经济效益分析报告送交总经理室。
总经理阅后,对报告中提到的两个企业情况颇感困惑:甲厂2006年产销不景气,库存大量积压,贷款不断增加,资金频频告急。
2007年该厂对此积极努力,一方面适当生产,另一方面则想方设法,广开渠道,扩大销售,减少库存。
但报表上反映的利润2007年却比2006下降。
乙厂情况则相反,2007年市场不景气,销售量比2006年下降,年度财务决算报表上几项经济指标,除资金外,都比上年好。
被总经理这么一提,公司财务部经理也觉得有问题,于是他将这两个厂交上来的有关报表和财务分析拿出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甲厂的有关资料:
元
工资和制造费用,每年分别为288,000元和720,000元。
销售成本用后进先出法,假设05年和06年的存货水平相同。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下降原因时,认为这是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利用,工资和制造费用等固定费用未能得到充分摊销所致。
乙厂的有关资料:
利润表单位:元
工资和制造费用,这两年均分别约为180,000元。
销售成本也采用后进先出法。
该厂在分析其利润上升的原因时,认为这是他们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为多交利润、保证国家利润不受影响,全厂职工一条心,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增产节支的结果。
要求:
1、甲厂和乙厂的分析结论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公司财务部经理,你将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如何向你的总经理解释?。